最小二乘法应用实例

数值计算方法

实际应用(论文)

题目最小二乘法原理实际生活应用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张同

班级 13级2班

学号1402130235

摘要

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是利用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计算方法[1],目前在测量学、城市道路规划、物理学、地质勘探学、概率论、统计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利用Visual C++编制程序实现最小二乘法的界面化设计,通过实验数据的输入,实现线性和二次拟合曲线的输出,并利用设计的程序实现了一些实际问题的求解和处理。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Visual C++

最小二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实际问题描述:

早在19世纪后期,英国生物学家Galton 在研究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关系时,观察了1078个家庭中父亲、母亲身高的平均值x 和其中一个成年儿子身高y,建立了x 与y 之间的线性关系。

二.提出问题:

通过父母平均身高推算出成年儿子身高

三.分析问题:

平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两量y x ,如果存在b ax y +=的线性关系时,其中b a ,为线性函数的参数。当实验数据存在这种线性关系时,通常我们运用作图法对其参数进行处理运算、进而求出实验结果。但是作图法很难得到好的结果,而运用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线性拟合

[19]

。对其两种方法比较可以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比较理想的办法。

四.实验原理:

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最小二乘法还可用于曲线拟合。其他一些优化问题也可通过最小化能量或最大化熵用最小二乘法来表达。

最小二乘法拟合:对给定数据点{(Xi ,Yi)}(i=0,1,…,m),在取定的函数类Φ 中,求p(x)∈Φ ,使误差的平方和E ^2最小,E^2=∑[p(Xi)-Yi]^2。从几何意义上讲,就是寻求与给定点 {(Xi ,Yi)}(i=0,1,…,m)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的曲线y=p(x)。函数p(x)称为拟合函数或最小二乘解,求拟合函数p(x)的方法称为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五.解决方案: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中的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计算出a 与b ,得到y=a+bx 关系式。 1.根据实验数据列以下表格:

表1 实验数据收集

父母平均身高x (cm )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成年儿子身高y (cm ) 158

164

168

175

178

188

2.主要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float a[2];

float x[6] = {155,160,165,170,175,180};

float y[6] = {158,164,168,175,178,188};

void Approx(float[],float[],int,int,float[]);

Approx(x,y,6,1,a);

for(i=0;i<=1;i++)

printf("a[%d]=%f\n",i,a[i]);

}

void Approx(float x[],float y[],int m,int n,float a[]) {

int i,j,t;

float *c=new float[(n+1)*(n+2)];

float power(int,float);

void ColPivot(float *,int,float[]);

for(i=0;i<=n;i++) {

for(j=0;j<=n;j++) {

*(c+i*(n+2)+j)=0;

for(t=0;t

*(c+i*(n+2)*j)+=power(i+j,x[t]);

}

*(c+i*(n+2)+n+1)=0;

for(j=0;j

*(c+i*(n+2)+n+1)+=y[j]*power(i,x[j]);

}

ColPivot(c,n+1,a);

delete c;

}

void ColPivot(float *c,int n,float x[]) {

int i,j,t,k;

float p;

for(i=0;i

k=i;

for(j=i+1;j

if(fabs(*(c+j*(n+1)+i))>>(fabs(*(c+k*(n+1)+i))))

k=j;

if(k!=i)

for(j=i;j<=n;j++) {

p=*(c+i*(n+1)+j);

*(c+i*(n+1)+j)=*(c+k*(n+1)+j);

*(c+k*(n+1)+j)=p;

}

for(j=j+1;j

p=(*(c+j*(n+1)+i))/(*(c+i*(n+1)+i));

}

for(t=i;t<=n;t++)

*(c+j*(n+1)+t)-=p*(*(c+i*(n+1)+t));

}

for(i=n-1;i>=0;i--) {

for(j=n-1;j>=i+1;j--)

(*(c+i*(n+1)+n))-=x[j]*(*(c+i*(n+1)+j));

x[i]=*(c+i*(n+1)+n)/(*(c+i*(n+1)+i));

}

}

float power(int i,float v) {

float a=1;

while(i--)

a*=v;

return a;

}

3.运算截图:

图2

将所求得数据代入公式可以求出a和b,得到y=33.73+0.516x.

4.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y与x之间的线性关系式,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父母双方

身高,得出父母亲平均身高,来预测未来成年儿子的身高。

5.总结反思:

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比如程序上的不完善,算法中的疑惑。经过了一次次的更改,才逐渐的完成了这篇论文。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收获:1.对于最小二乘法了解,尝试着用最小二乘法手工计算数据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其中的繁琐及复杂。但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算法的时候,不管是从计算量上还是时间上,都深切的体会到了编程实现算法的效率性和实用性。2.在使用Visual C++的时候,开始对其一无所知。在设计程序的过程中,许多操作无法实现。于是开始查阅资料,从图书馆借书或者询问同学。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对VC++编程的理解。3.对Word及Excel的使用变得更加的熟练,在设计文体结构以及布局方面上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其中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由于对于VC++编程的不熟练使用,在对某些特定形式的函数曲线进行拟合这一过程中无法实现,导致程序不是很完善。在今后,还是要更加的努力,争取将此部分在不久之后实现出来。

最小二乘法与实际问题联系和意义:

当今最小二乘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学科,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目前在物理学、地质勘探学、概率论、统计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而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的出现,又使得图像呈现更加直观,程序代码简单,使用方便,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有效工具之一。在做完了这篇论文后,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对于最小二乘法有了深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它的计算原理以及对于现在的测量估算上的意义,并对VC++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受到了VC++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

最小二乘法及其应用..

最小二乘法及其应用 1. 引言 最小二乘法在19世纪初发明后,很快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天文学家和测地学家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自1805年至1864年的60年间,有关最小二乘法的研究论文达256篇,一些百科全书包括1837年出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7版,亦收入有关方法的介绍。同时,误差的分布是“正态”的,也立刻得到天文学家的关注及大量经验的支持。如贝塞尔( F. W. Bessel, 1784—1846)对几百颗星球作了三组观测,并比较了按照正态规律在给定范围内的理论误差值和实际值,对比表明它们非常接近一致。拉普拉斯在1810年也给出了正态规律的一个新的理论推导并写入其《分析概论》中。正态分布作为一种统计模型,在19世纪极为流行,一些学者甚至把19世纪的数理统计学称为正态分布的统治时代。在其影响下,最小二乘法也脱出测量数据意义之外而发展成为一个包罗极大,应用及其广泛的统计模型。到20世纪正态小样本理论充分发展后,高斯研究成果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小二乘法不仅是19世纪最重要的统计方法,而且还可以称为数理统计学之灵魂。相关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线性模型理论等数理统计学的几大分支都以最小二乘法为理论基础。正如美国统计学家斯蒂格勒( S. M. Stigler)所说,“最小二乘法之于数理统计学犹如微积分之于数学”。最小二乘法是参数回归的最基本得方法所以研究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应用对于统计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 2. 最小二乘法 所谓最小二乘法就是:选择参数10,b b ,使得全部观测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21022)()(m in i i i i i x b b Y Y Y e --=-=∑∑∑∧ 为了说明这个方法,先解释一下最小二乘原理,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例. i i i x B B Y μ++=10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递推最小二乘法推导(RLS)——全网最简单易懂的推导过程

递推最小二乘法推导(RLS)——全网最简单易懂的推导过程 作者:阿Q在江湖 先从一般最小二乘法开始说起 已知x和y的一系列数据,求解参数theta的估计。用矩阵的形式来表达更方便一些: 其中k代表有k组观测到的数据, 表示第i组数据的输入观测量,yi表示第i组数据的输出观测量。令: ,则最小二乘的解很简单, 等价于即参数解为:如果数据是在线的不断的过来,不停的采用最小二乘的解法来解是相当消耗资源与内存的,所

以要有一种递推的形式来保证对的在线更新。 进一步推导出递推最小二乘法(RLS) 我们的目的是从一般最小二乘法的解 推导出 的递推形式。一定要理解这里的下标k代表的意思,是说在有k组数据情况下的预测,所以k比k-1多了一组数据,所以可以用这多来的一组数据来对原本的估计进行修正,这是一个很直观的理解。下面是推导过程: 先看一般最小二乘法的解 下面分别对 和 这两部分进行推导变换,令

得到下面公式(1) 下面来变换得到公式(2) 下面再来,根据一般最小二乘法的解,我们知道下式成立,得到公式(3)(注:后续公式推导用到) 好了,有了上面最主要的三步推导,下面就简单了,将上面推导的结果依次代入公式即可:

至此,终于变成 的形式了。 通过以上推导,我们来总结一下上面RLS方程: 注:以上公式7中,左边其实是根据公式1,右边I为单位矩阵

公式(5)和(7)中,有些文献资料是用右边的方程描述,实际上是等效的,只需稍微变换即可。例如(5)式右边表达式是将公式(1)代入计算的。为简化描述,我们下面还是只讨论左边表达式为例。 上面第7个公式要计算矩阵的逆,求逆过程还是比较复杂,需要用矩阵引逆定理进一步简化。 矩阵引逆定理: 最终RLS的方程解为:

用最小二乘法求一个形如

1. 2 y a bx =+. 解:1010654542.80a b a ε?=+-=?,1065414748998738643.00a b b ε?=+-=?,解方程得 4.00955,0.0471846a b ==,均方误差13.0346ε=。 2.下述矩阵能否分解为LU (其中L 为单位下三角阵,U 为上三角阵)?若能分解,那么分解是否唯一? .461561552621,133122111,764142321??????????=??????????=??????????=C B A 解: 按高斯消去法,A 无法进行第二次消去,换行后可以分解,B 第二次消去可乘任意系数,分解不唯一,C 可唯一分解。 3.设方程组 ?????=+-=++--=++3103220241225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a) 考察用雅可比迭代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解此方程组的收敛性; (b) 用雅可比迭代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解此方程组,要求当4)()1(10||||-∞+<-k k x x 时迭代终止. 解: (a) Jacobi 迭代矩阵 ????? ??--=+=-03.02.05.0025.02.04.00)(1U L D B 特征方程为 0055.021.0||3=-+=-λλλB I 特征根均小于1,Jacobi 迭代法收敛。 Gauss-Seidel 迭代矩阵 ????? ??=-=-17.004.007.04.002.04.00)(1U L D G 特征方程为 0096.057.0||23=+-=-λλλλG I 特征根均小于1,Gauss-Seidel 迭代法收敛。 (b) Jacobi 迭代格式为 1)()1(f BX X k k +=+ 其中B 如上,T b D f )3.052.1(11-==-, 迭代18次得

最小二乘法及其应用

最小二乘法及其应用 最小二乘法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方法,早在十八世纪,就由高斯首先创立并成功地应用于天文观测和大地的测量工作中。此后,近三百年来,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与工程技术中。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这个古老的方法更加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最小二乘法还可以用于曲线拟合,其他一些优化问题也可通过最小化能量或最大化熵用最小二乘法来表达。 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的基本原理是:成对等精度地测得一组数据x,只(i=l,2,…,n),试找出一条最佳的拟合曲线,使得这条拟合曲线上的各点的值与测量值的差的平方和在所有拟合曲线中最小。所谓“拟合”,即不要求所作的曲线完全通过所有的数据点,只要求所得的曲线能反映数据的基本趋势。曲线拟合的几何解释是:求一条曲线,使数据点均在离此曲线的上方或下方不远处。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曲线较为精确,接近于实际曲线。因而,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渗透到各个领域,在物理、气象、化学、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方面,我们通常通过实验测得数据,然后根据这些实验数据拟合曲线,从而总结出某种现象的规律或者变化趋势,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加强其变化程度。这对于指导我们了解物理现象,并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又如,在气象方面,在温室效应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对1860年到1980年的11个地球平均温度增加值的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通过精确计算,建立了地球平均温度增加值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在2080年左右,地球的平均温度会比1980年上升约6℃,从而会引起诸如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到时极地冰盖就会融化,从而引起大量的洪水泛滥和大片的陆地被淹没,这一认识对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提出保护地球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递推最小二乘法算法

题目: (递推最小二乘法) 考虑如下系统: )()4(5.0)3()2(7.0)1(5.1)(k k u k u k y k y k y ξ+-+-=-+-- 式中,)(k ξ为方差为0.1的白噪声。 取初值I P 610)0(=、00=∧ )(θ。选择方差为1的白噪声作为输入信号)(k u ,采用PLS 法进行参数估计。 Matlab 代码如下: clear all close all L=400; %仿真长度 uk=zeros(4,1); %输入初值:uk(i)表示u(k-i) yk=zeros(2,1); %输出初值 u=randn(L,1); %输入采用白噪声序列 xi=sqrt(0.1)*randn(L,1); %方差为0.1的白噪声序列 theta=[-1.5;0.7;1.0;0.5]; %对象参数真值 thetae_1=zeros(4,1); %()θ初值 P=10^6*eye(4); %题目要求的初值 for k=1:L phi=[-yk;uk(3:4)]; %400×4矩阵phi 第k 行对应的y(k-1),y(k-2),u(k-3), u(k-4) y(k)=phi'*theta+xi(k); %采集输出数据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递推公式 K=P*phi/(1+phi'*P*phi); thetae(:,k)=thetae_1+K*(y(k)-phi'*thetae_1); P=(eye(4)-K*phi')*P; %更新数据 thetae_1=thetae(:,k); for i=4:-1:2 uk(i)=uk(i-1); end uk(1)=u(k); for i=2:-1:2 yk(i)=yk(i-1);

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

数学必修3测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考试时不能使用计算器. 参考: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x b y a x n x y x n y x b n i i n i i i -=-?-= ∑∑==, 1 2 2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可用于( ) A 、输出a=10 a=10 C 、判断a=10 D 、输入a=10 2、已知甲、乙两名同学在五次数学测验中的得分如下:甲:85,91,90,89,95; 乙:95,80,98,82,95。则甲、乙两名同学数学学习成绩( ) A 、甲比乙稳定 B 、甲、乙稳定程度相同 C 、乙比甲稳定 D 、无法确定 3、下列程序语句不正确... 的是( ) A 、INPUT “MA TH=”;a+b+c B 、PRINT “MA TH=”;a+b+c C 、c b a += D 、1a =c b - 4、 在调查分析某班级数学成绩与 物理成绩的相关关系时,对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得到散点图(如右图所示), 用回归直线?y bx a =+近似刻画 其关系,根据图形,b 的数值最有 可能是( ) A 、 0 B 、 1.55 C 、 0.85 D 、 —0.24 5、用秦九韶算法求n 次多项式011 1)(a x a x a x a x f n n n n ++++=-- ,当0x x =时,求)(0x f 需要算 乘方、乘法、加法的次数分别为( ) A 、 n n n n ,,2 ) 1(+ B 、n,2n,n C 、 0,2n,n D 、 0,n,n 6、为了在运行下面的程序之后得到输出16,键盘输入x 应该是( ) INPUT x IF x<0 THEN y=(x+1)*(x+1) ELSE y=(x-1)*(x-1) END IF 第4题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研究背景 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揭示某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往往需要做数据拟合,其常用方法一般有传统的插值法、最佳一致逼近多项式、最佳平方逼近、最小二乘拟合、三角函数逼近、帕德(Pade)逼近等,以及现代的神经网络逼近、模糊逼近、支持向量机函数逼近、小波理论等。 其中,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计算技巧与方法。它在建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这一理论解决讨论问题简明、清晰,特别在大量数据分析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随着最小二乘理论不断的完善,其基本理论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本文着重讨论最小二乘法在化学生产以及系统识别中的应用。 二、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人们对由某一变量t或多个变量t1…..tn 构成的相关变量y感兴趣。如弹簧的形变与所用的力相关,一个企业的盈利与其营业额,投资收益和原始资本有关。为了得到这些变量同y之间的关系,便用不相关变量去构建y,使用如下函数模型 , q个相关变量或p个附加的相关变量去拟和。 通常人们将一个可能的、对不相关变量t的构成都无困难的函数类型充作函数模型(如抛物线函数或指数函数)。参数x是为了使所选择的函数模型同观测值y相匹配。(如在测量弹簧形变时,必须将所用的力与弹簧的膨胀系数联系起来)。其目标是合适地选择参数,使函数模型最好的拟合观测值。一般情况下,观测值远多于所选择的参数。 其次的问题是怎样判断不同拟合的质量。高斯和勒让德的方法是,假设测量误差的平均值为0。令每一个测量误差对应一个变量并与其它测量误差不相关(随机无关)。人们假设,在测量误差中绝对不含系统误差,它们应该是纯偶然误差,围绕真值波动。除此之外,测量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这保证了偏差值在最后的结果y上忽略不计。 确定拟合的标准应该被重视,并小心选择,较大误差的测量值应被赋予较小的权。并建立如下规则:被选择的参数,应该使算出的函数曲线与观测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用函数表示为:

几种最小二乘法递推算法的小结

一、 递推最小二乘法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一般步骤: 1. 根据输入输出序列列出最小二乘法估计的观测矩阵?: ] )(u ... )1( )( ... )1([)(T b q n k k u n k y k y k ------=? 没有给出输出序列的还要先算出输出序列。 本例中, 2)]-u(k 1),-u(k 2),-1),-y(k -[-y(k )(T =k ?。 2. 给辨识参数θ和协方差阵P 赋初值。一般取0θ=0或者极小的数,取σσ,20I P =特别大,本例中取σ=100。 3. 按照下式计算增益矩阵G : ) ()1()(1)()1()(k k P k k k P k G T ???-+-= 4. 按照下式计算要辨识的参数θ: )]1(?)()()[()1(?)(?--+-=k k k y k G k k T θ?θθ 5. 按照下式计算新的协方差阵P : )1()()()1()(---=k P k k G k P k P T ? 6. 计算辨识参数的相对变化量,看是否满足停机准则。如满足,则不再递推;如不满足, 则从第三步开始进行下一次地推,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停机准则:ε???<--) (?)1(?)(?max k k k i i i i 本例中由于递推次数只有三十次,故不需要停机准则。 7. 分离参数:将a 1….a na b 1….b nb 从辨识参数θ中分离出来。 8. 画出被辨识参数θ的各次递推估计值图形。 为了说明噪声对递推最小二乘法结果的影响,程序5-7-2在计算模拟观测值时不加噪 声, 辨识结果为a1 =1.6417,a2 = 0.7148,b1 = 0.3900,b2 =0.3499,与真实值a1 =1.642, a2 = 0.715, b1 = 0.3900,b2 =0.35相差无几。 程序5-7-2-1在计算模拟观测值时加入了均值为0,方差为0.1的白噪声序列,由于噪 声的影响,此时的结果为变值,但变化范围较小,现任取一组结果作为辨识结果。辨识结果为a1 =1.5371, a2 = 0.6874, b1 = 0.3756,b2 =0.3378。 程序5-7-2-2在计算模拟观测值时加入了有色噪声,有色噪声为 E(k)+1.642E(k-1)+0.715E(k-2),E(k)是均值为0,方差为0.1的白噪声序列,由于有色噪声的影响,此时的辨识结果变动范围远比白噪声时大,任取一组结果作为辨识结果。辨识结果为a1 =1.6676, a2 = 0.7479, b1 = 0.4254,b2 =0.3965。 可以看出,基本的最小二乘法不适用于有色噪声的场合。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应用【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及应用 一、国内外状况 国际统计学会第56届大会于2007年8月22-29日在美丽的大西洋海滨城市、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如期召开。应大会组委会的邀请,以会长李德水为团长的中国统计学会代表团一行29人注册参加了这次大会。北京市统计学会、山东省统计学会,分别组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中国统计界(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本届大会的特邀论文会议共涉及94个主题,每个主题一般至少有3-5位代表做学术演讲和讨论。通过对大会论文按研究内容进行归纳,特邀论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数理统计,经济、社会统计和官方统计,统计教育和统计应用。 数理统计方面。数理统计作为统计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随机过程和回归分析依然展现着古老理论的活力,一直受到统计界的重视并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本届大会也不例外。 二、进展情况 数理统计学19世纪的数理统计学史, 就是最小二乘法向各个应用领域拓展的历史席卷了统计大部分应用的几个分支——相关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和线性模型理论等, 其灵魂都在于最小二乘法; 不少近代的统计学研究是在此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 作为其进一步发展或纠正其不足之处而采取的对策, 这包括回归分析中一系列修正最小二乘法而导致的估计方法。 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大致可分 3 个时期。① 20 世纪以前。这个时期又可分成两段,大致上可以把高斯和勒让德关于最小二乘法用于观测数据的误差分析的工作作为分界线,前段属萌芽时期,基本上没有超出描述性统计量的范围。后一阶段可算作是数理统计学的幼年阶段。首先,强调了推断的地位,而摆脱了单纯描述的性质。由于高斯等的工作揭示了最小二乘法的重要性,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实际问题中遇见的几乎所有的连续变量,都可以满意地用最小二乘法来刻画。这种观点使关于最小二乘法得到了深入的发展,②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数理统计学蓬勃发展达到成熟的时期。许多重要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数理统计学的主要分支学科,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的成就,包含了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大多数统计方法。在其发展中,以英国统计学家、生物学家费希尔为代表的英国学派起了主导作用。③战后时期。这一时期中,数理统计学在应用和理论两方面继续获得很大的进展。

递推阻尼最小二乘法辨识算法公式的详细推导与说明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学位课程《系统辨识》考试报告 递推阻尼最小二乘法公式详细 推导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班级:2011双控(研) 学生姓名:江南 学号:20110201016 任课教师:蔡启仲老师 2012年06月29 日

摘要 在参数辨识中,递推最小二乘法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算法。但是,最小二乘法存在一些缺点,如随着协方差矩阵的减小,易产生参数爆发现象;参数向量和协方差矩阵的处置选择不当会使得辨识过程在参数收敛之前结束;在存在随机噪声的情况下,参数易产生漂移,出现不稳定等。为了防止参数爆发现象,Levenberg 提出在参数优化算法中增加一个阻尼项,以增加算法的稳定性。本文在一般的最小二乘法中增加了阻尼因子,构成了阻尼最小二乘法。又根据实时控制的要求,详细推到了递推阻尼最小二乘公式,实现在线辨识。 关键字:系统辨识,最小二乘法,递推算法 正文 1.题目的基本要求 已知单入单出系统的差分方程以及噪声,在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的时候,在性能指标中加入阻尼因子,详细推导阻尼最小二乘法的递推公式。 2.输入辨识信号和系统噪声的产生方法和理论依据 2.1系统辩识信号输入选择准则 (1)输入信号的功率或副度不宜过大,以免使系统工作在非线性区,但也不应过小,以致信噪比太小,直接影响辩识精度; (2)输入信号对系统的“净扰动”要小,即应使正负向扰动机会几乎均等; (3)工程上要便于实现,成本低。 2.2白噪声及其产生方法 (1) 白噪声过程 (2)白噪声是一种均值为0、谱密度为非0常数的平稳随机过程。 (3)白噪声过程定义:如果随机过程 () t ω的均值为0,自相关函数为 ()()2 R t t ωσδ= (2.2.1) 式中()t δ 为狄拉克(Dirac) 分布函数,即 (){ (),00,0 1t t t dt δδ∞ ∞=≠∞ ==? -且t (2.2.2) 则称该随机过程为白燥声过程。 2.3白噪声序列 (1) 定义 如果随机序列{() }w t 均值为0,并且是两两不相关的,对应的自相关函数为 ()2 ,0,1,2w l R l l σδ==±± 式中{1,0 0,0 l l l δ=≠=则称这种随机序列{()}w t 为白噪声序列。 2.4白噪声序列的产生方法 (1) (0,1)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在计算机上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最方便的是数学方法。产生伪随机数的数学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乘同余法和混合同余法。 ①乘同余法。

应用EXCEL实现最小二乘法计算的方法

应用EXCEL实现最小二乘法计算的方法有:利用EXCEL函数、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添加趋势线等。 ⑴表格与公式编辑 将最小二乘法计算过程,应用电子表格逐步完成计算,得到结果。 ⑵应用EXCEL的统计函数 A、LINEST() 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已知数据进行最佳直线拟合,然后返回描述此直线的数组。也可以将LINEST 与其他函数结合以便计算未知参数中其他类型的线性模型的统计值,包括多项式、对数、指数和幂级数。因为此函数返回数值数组,所以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B、SLOPE() 返回根据known_y's和known_x's中的数据点拟合的线性回归直线的斜率。斜率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重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也就是回归直线的变化率。 C、INTERCEPT() 利用现有的x值与y值计算直线与y轴的截距。截距为穿过已知的known_x's和known_y's数据点的线性回归线与y轴的交点。当自变量为0(零)时,使用INTERCEPT函数可以决定因变量的值。 D、CORREL() 返回单元格区域array1和array2之间的相关系数。使用相关系数可以确定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 ⑶添加趋势线 添加趋势线的应用较其他方法直观,可以用来完成直线回归,也可以用来完成非线性回归。具体方法不再赘述。 ⑷数据分析工具 “回归”分析工具通过对一组观察值使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来执行线性回归分析。本工具可用来分析单个因变量是如何受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值影响的。 “回归分析”对话框 Y值输入区域在此输入对因变量数据区域的引用。该区域必须由单列数据组成。 X值输入区域在此输入对自变量数据区域的引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将对此区域中的自变量从左到右进行升序排列。自变量的个数最多为16。 标志如果数据源区域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中包含标志项,请选中此复选框。如果数据源区域中没有标志项,请清除此复选框,Excel将在输出表中生成适当的数据标志。 置信度如果需要在汇总输出表中包含附加的置信度,请选中此选项。在框中,输入所要使用的置信度。默认值为95%。 常数为零如果要强制回归线经过原点,请选中此复选框。 输出区域在此输入对输出表左上角单元格的引用。汇总输出表至少需要有七列,其中包括方差分析表、系数、y 估计值的标准误差、r2值、观察值个数以及系数的标准误差。 新工作表单击此选项可在当前工作簿中插入新工作表,并从新工作表的A1 单元格开始粘贴计算结果。若要为新工作表命名,请在框中键入名称。 新工作簿单击此选项可创建新工作簿并将结果添加到其中的新工作表中。 残差如果需要在残差输出表中包含残差,请选中此复选框。 标准残差如果需要在残差输出表中包含标准残差,请选中此复选框。 残差图如果需要为每个自变量及其残差生成一张图表,请选中此复选框。 线性拟合图如果需要为预测值和观察值生成一张图表,请选中此复选框。 正态概率图如果需要生成一张图表来绘制正态概率,请选中此复选框。

数值计算_第6章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第6章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6.1 拟合曲线 通过观察或测量得到一组离散数据序列,当所得数据比较准确时,可构造插值函数逼近客观存在的函数,构造的原则是要求插值函数通过这些数据点,即。此时,序列与 是相等的。 如果数据序列,含有不可避免的误差(或称“噪音”),如图6.1 所示;如果数据序列无法同时满足某特定函数,如图6.2所示,那么,只能要求所做逼近函数最优地靠近样点,即向量与的误差或距离最小。按与之间误差最小原则作为“最优”标准构造的逼近函数,称为拟合函数。 图6.1 含有“噪声”的数据 图6.2 一条直线公路与多个景点 插值和拟合是构造逼近函数的两种方法。插值的目标是要插值函数尽量靠近离散点;拟合的目标是要离散点尽量靠近拟合函数。 向量与之间的误差或距离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方法。例如: 用各点误差绝对值的和表示: 用各点误差按模的最大值表示: 用各点误差的平方和表示: 或(6.1)

其中称为均方误差,由于计算均方误差的最小值的方法容易实现而被广泛采用。按 均方误差达到极小构造拟合曲线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本章主要讲述用最小二乘法构造拟合曲线的方法。 在运筹学、统计学、逼近论和控制论中,最小二乘法都是很重要的求解方法。例如,它是统计学中估计回归参数的最基本方法。 关于最小二乘法的发明权,在数学史的研究中尚未定论。有材料表明高斯和勒让德分别独立地提出这种方法。勒让德是在1805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关于最小二乘法的论文,这时高斯指出,他早在1795年之前就使用了这种方法。但数学史研究者只找到了高斯约在1803年之前使用了这种方法的证据。 在实际问题中,怎样由测量的数据设计和确定“最贴近”的拟合曲线?关键在选择适当的拟合曲线类型,有时根据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即可确定拟合曲线类型;在对拟合曲线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妨先绘制数据的粗略图形,或许从中观测出拟合曲线的类型;更一般地,对数据进行多种曲线类型的拟合,并计算均方误差,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找出在最小二乘法意义下的误差最小的拟合函数。 例如,某风景区要在已有的景点之间修一条规格较高的主干路,景点与主干路之间由各具特色的支路联接。设景点的坐标为点列;设主干路为一条直线 ,即拟合函数是一条直线。通过计算均方误差最小值而确定直线方程(见图6.2)。 6.2线性拟合和二次拟合函数 线性拟合 给定一组数据,做拟合直线,均方误差为 (6.2) 是二元函数,的极小值要满足 整理得到拟合曲线满足的方程: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1递推最小二乘法在电厂模型辨识中的应用 电厂中大多数热工对象可以用一阶或二阶有迟延和非迟延的模型来表示,对这些模型中参数的辨识,递推最小二乘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以火电厂部分典型一阶模型为例子,借助于某电厂现场数据,分别对以下几种环节进行辨识。 1.1 一阶惯性环节 火电厂中,来自锅炉的过热蒸汽,经高压调节汽门和导汽管道进入高压缸膨胀做功,高压缸的排汽回到锅炉再热器被重新加热,加热后的蒸汽经中压调节汽门进入中低压缸进一步膨胀做功,做功后的乏汽最终排入凝汽器变成凝结水,一般中压调节汽门的开度是高压调节汽门的3倍,即在机组负荷大于额定的30%或者滑压运行时,汽轮机的中压调门是完全开启的。因此,在简化模型中,汽机侧调速器一级压力与机组有功功率可以简化为一阶惯性环节如下: 1 11()1 K G s T s = + 将以上环节离散化,并写成差分方程的形式 11111111 ()[(1)](1)(1)()/,/y k a y k b u k v k a T T T b K T T =--+-+-=-= 其中 u 为调速器一级压力,y 为机组有功功率,()v k 为零均值方差为1的高斯白噪 声。 该论文依据递推最小二乘法原理,借助 MATLAB 工具编写程序,设定合适 的初始值和加权因子进行参数辨识,辨识结果为11?? 2.7547,0.9193a b ==-,由11??,a b 可得到134.12K =,112.36s T =进而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34.12 ()12.361 G s s = + 下面运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所得结果进行仿真:假设134.12K =,112.36s T =已知, 采样时间为1s T =,则计算可得

最小二乘法公式

最小二乘法公式 ∑(X--X平)(Y--Y平) =∑(XY--X平Y--XY平+X平Y平) =∑XY--X平∑Y--Y平∑X+nX平Y平 =∑XY--nX平Y平--nX平Y平+nX平Y平 =∑XY--nX平Y平 ∑(X --X平)^2 =∑(X^2--2XX平+X平^2) =∑X^2--2nX平^2+nX平^2 =∑X^2--nX平^2 最小二乘公式(针对y=ax+b形式) a=(NΣxy-ΣxΣy)/(NΣx^2-(Σx)^2) b=y(平均)-ax(平均) 最小二乘法 在我们研究两个变量(x, y)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通常可以得到一系列成对的数据(x1, y1),(x2, y2).. (xm , ym);将这些数据描绘在x -y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 若发现这些点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令这条直线方程如(式1-1)。 Y计= a0 + a1 X (式1-1) 其中:a0、a1 是任意实数 为建立这直线方程就要确定a0和a1,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将实测值Yi与利用(式1-1)计算值(Y计=a0+a1X)的离差(Yi-Y计)的平方和〔∑(Yi - Y计)²〕最小为“优化判据”。 令: φ = ∑(Yi - Y计)² (式1-2) 把(式1-1)代入(式1-2)中得: φ = ∑(Yi - a0 - a1 Xi)2 (式1-3) 当∑(Yi-Y计)²最小时,可用函数φ 对a0、a1求偏导数,令这两个偏导数等于零。

(式1-4) (式1-5) 亦即 m a0 + (∑Xi ) a1 = ∑Yi (式1-6) (∑Xi ) a0 + (∑Xi2 ) a1 = ∑(Xi, Yi) (式1-7) 得到的两个关于a0、 a1为未知数的两个方程组,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出: a0 = (∑Yi) / m - a1(∑Xi) / m (式1-8) a1 = [∑Xi Yi - (∑Xi ∑Yi)/ m] / [∑Xi2 - (∑Xi)2 / m)] (式 1-9) 这时把a0、a1代入(式1-1)中, 此时的(式1-1)就是我们回归的元线性方程即:数学模型。 在回归过程中,回归的关联式是不可能全部通过每个回归数据点(x1, y1、 x2, y2...xm,ym),为了判断关联式的好坏,可借助相关系数“R”,统计量“F”,剩余标准偏差“S”进行判断;“R”越趋近于 1 越好;“F”的绝对值越大越好;“S”越趋近于 0 越好。 R = [∑XiYi - m (∑Xi / m)(∑Yi / m)]/ SQR{[∑Xi2 - m (∑Xi / m)2][∑Yi2 - m (∑Yi / m)2]} (式1-10) * 在(式1-1)中,m为样本容量,即实验次数;Xi、Yi分别任意一组实验X、Y的数值。微积分应用课题一最小二乘法 从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知道最小二乘法可以用来处理一组数据, 可以从一组测定的数据中寻求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称为经验公式. 本课题将介绍最小二乘法的精确定义及如何寻求与之间近似成线性关系时的经验公式. 假定实验测得变量之间的个数据, , …, , 则在平面上, 可以得到个点 , 这种图形称为“散点图”, 从图中可以粗略看出这些点大致散落在某直线近旁, 我们认为与之间近似为一线性函数, 下面介绍求解步骤. 考虑函数 , 其中和是待定常数. 如果在一直线上, 可以认为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 但一般说来, 这些点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记 , 它反映了用直线来描述 , 时, 计算值与实际值产生的偏差. 当然要求偏差越小越好, 但由于可正可负, 因此不能认为总偏差时, 函数就很好地反

应用最小二乘一次完成法和递推最小二乘法算法的系统辨识讲解

1最小二乘法的理论基础 1.1最小二乘法 设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长系统的差分方程表示为: 其中δ(k)为服从N(0,1)的随机噪声,现分别测出n+N 个输出输入值y(1),y(2),…,y(n+N),u(1),u(2),…,u(n+N),则可写出N 个方程,写成向量-矩阵形式 (4.1.1) ()()()()()()()() 1201121n n y k a y k a y k a y k n b u k b u k b u k n k ξ=-------+ +-+ +-+()()()()()()101122,,n n a y n n y n a n y b y n N n N b ξξθξξ?? ??++????????????++? ???===??????????????++?????????? ???? ()()()()()()()()() () ()()()() ()( )()()10111121222112n n y n y n y u n u y n y n y u n u y n N y n N y N u n N u N a n a n b n N b ξξξ+--+???? ????+-+-+???? =?????????+-+--+???? ?? ???? ??+?? ??????+??+??????? ???+??????????

则式(1.1.1)可写为 (4.1.2) 式中:y 为N 维输出向量;ξ为N 为维噪声向量;θ为(2n+1)维参数向量;Φ为N ×(2n+1)测量矩阵。因此,式(4.1.1)是一个含有(2n+1)个未知参数,由N 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 11y θφφξ--=- 在给定输出向量y 和测量矩阵Φ的条件下求参数θ的估计,这就是系统辨识问题。 设 表示 θ 的估计值,?表示y 的最优估计,则有 (4.1.3) 式中: ()()()10??1??2??,???n n a y n a y n y b y n N b θ???? +????????+????==????????+?????? ???? 设e(k)=y(k)- ?(k), e(k)称为残差,则有e=y- ?=y-Φθ 最小二乘估计要求残差的平方和最小,即按照指数函数 (4.1.4) 求J对 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可得: (4.1.5) 由式(4.1.5)可得的 θ 最小二乘估计: (4.1.6) J 为极小值的充分条件是: 即矩阵ΦT Φ为正定矩阵,或者说是非奇异的。 1.1.1最小二乘法估计中的输入信号 当矩阵ΦT Φ的逆阵存在是,式(1.1.6)才有解。一般地,如果u(k)是随机序列或伪随机二位式序列,则矩阵ΦT Φ是非奇异的,即(ΦT Φ)-1存在,式(1.1.6)有解。 现在从ΦT Φ必须正定出发,讨论对u(k)的要求。 y φθξ=+?θ??y θ=Φ()() ??T T J e e y y θ θ==-Φ-Φ?θ() ?20?T J y θ θ ?=-Φ-Φ=??T T y θ ΦΦ=Φ()1 ?T T y θ -=ΦΦΦ220?T J θ ?=ΦΦ>?1 n N yy yu T +-ΦΦ??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简单应用_邹乐强

科技信息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年第23期y (%) 1.000.90.90.810.60.560.35x (%) 3.6 3.7 3.8 3.9 4.0 4.1 4.2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简单应用 邹乐强 (河南工程技术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最小二乘法是从误差拟合角度对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或系统辨识,并在参数估计、系统辨识以及预测、预报等众多领域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然而,最小二乘法因其抽象、难懂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本文就最小二乘法的引入,原理的证明,简单的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读者对最小二乘法有更为清晰、系统、全面地认识。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系统辨识最小二乘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早已经被大家所了解。然而大多同学对最小二乘法的认识都比较模糊,仅仅把最小二乘法理解为简单的线性参数估计。事实上,最小二乘法在参数估计、系统辨识以及预测、预报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最小二乘法的引入、最小二乘法原理的简单证明、最小二乘法在线性参数估计、欧氏空间、多项式拟合以及经济领域的模型参数估计等应用方面进行具体的阐释。本文的一些理论建立在学习过高等代数、数值分析及了解简单的经济计量学的基础上。本文的理论简明易懂,仅对现实中常见的问题用最小二乘法理论结合阐释。 1问题的引入 例 已知某种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y 与某种化学成分x 有关。下列表中记载了某工厂生产中y 与相应的x 的几次数值: 我们想找出y 对x 的一个近似公式。 解把表中数值划出图来看,发现它的变化趋势近于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决定选取x 的一次式ax+b 来表达。当然最好能选到适当的a ,b 使下面的等式 3.6a+b -1.00=03.7a+b -0.9=03.8a+b -0.9=03.9a+b -0.81=0 4.0a+b -0.60=04.1a+b -0.56=04.2a+b -0.35=0 都成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a ,b 代入上面各式都会发生误差。于是想找a ,b 使上面各式的误差的平方和最小,即找到a ,b 使 (3.6a+b -1.00)2+(3.7a+b -0.9)2+(3.8a+b -0.9)2+(3.9a+b -0.81)2+(4.0a+b -0.60)2+(4.1a+b -0.56)2+(4.2a+b -0.35)2 最小。这里讨论的是误差的平方即二乘方,故称为最小二乘法。现在转向为一般的最小二乘法问题: 实系数线性方程组 a 11x 1+a 12x 2+…+a 1n x n - b 1=0 a 21x 1+a 22x 2+…+a 2n x n - b 2=0………… a m 1x 1 +a m 2x 2+…+a mn x n -b m = 1.1 可能无解。即任何一组实数x 1,x 2,……,x s 都可能使 m i =1 Σ(a i 1x 1+a i 2x 2+…+a in x n -b i )2 (*) 不等于零。 我们设法找到实数组x 0 1,x 0 2,…,x 0 s 使最小,这样的x 0 1,x 0 2,…,x 0 s 称为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这样问题就叫最小二乘法问题。 [1] 2 最小二乘法原理的证明 2.1 最小二乘法原理的初等证明 定理:X =(x 1,x 2,……x n )T 是矛盾方程组(1.1)的最小二乘解的充要条件是X 是方程组 (m i =1Σa 2 i 1)x 1+ m i =1Σa i 1a i 211x 2+…+ m i =j Σa i 1a in 11x n =m i =1 Σa i 1b i m i =1Σa i 2a i 1 1 1x 1+ m i =1Σa 2 i 2 11x 2+…+m i =1Σa i 2a in 11x n = m i =1Σa i 2b i m i =1 Σa in a i 11 1x 1+m i =1Σa in a i 211x 2+…+ m i =1 Σa 2 in 11x n = m i =1 Σa in b i 2.2 的解[2] 证明:设Y = m i =1Σ b i -n k =1 Σa ik x k 11 2 2.3 把Y 整理为关于x j (1≦j ≦n)的二次函数得 Y = m i =1 Σa 2ij 1 1x 2 j +2m i =1 Σ(a j (a i 1x 1+…+a i ,j -1x j -1+a i ,j +1x j +1+…+a 1n x n b j ))x j +m i =1 Σ(a i 1x 1+…+a i ,j -1x j -1+a i ,j +1x j +1+…+a in x n -b j )2 j=1,2,3,……,n 必要性:设X =(x 1,x 2,……,x n )T 是方程组⑴的最小二乘解,由定义1知⑴式中Y 有最小值,且X 是最小值点。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得知二次函数 m i =1 Σa 2ij 〉0(j=1,2,……,n ),故a ij 不全部为零(与A 列满秩的假设一 致),且X 满足: X = m i =1 Σ[a ij (a i 1x 1 +…+a i ,j -1x i,j -1 +a i ,j +1x i,j +1+…+a in x n -b n )] m i =1 Σa ij (j=1,2,……,n) 2.4 化简得: m i =1 Σa ij a i 111x 1+m i =1Σa ij a i 211x 2+…+ m i =1Σa ij a i,j-111x j -1+ m i =1 Σa 2 ij 11x j + m i =1Σa ij a i,j+111x j +1+…+m i =1Σa ij a in 1 1x n =m i =1 Σa ij b i (j=1,2,…n) 这就是方程组⑵。不难看出方程组⑵的系数矩阵为A T A (A T 表示A 的转置矩阵),由A 列满秩知|A T A |≠0,故⑵有唯一解。必要性得证。 充分性:设X 是方程组(2)2.2的解,由x j (j =1,2,...,n )满足方程组2.2,也就是满足⑷式,再由于A 列满秩,a ij (i =1,2,...,m )不全为零,故⑶中二次项系数 m i =1 Σa 2 ij >0,因此,⑷中式Y 有最小值且最小值点为X =(x 1 , x 2,...,x n ),所以X 是方程组⑴的最小二乘解。 2.2利用欧氏空间证明最小二乘法下面我们利用欧氏空间的概念来表达最小二乘法,并给出最小二乘解所满足的代数条件。令 A = a 11a 12…a 1n a 21a 22 …a 2n … ……… a m 1 a m 2… a mn ≠≠≠≠≠≠≠≠≠≠≠≠≠≠≠≠≠≠≠≠B = b 1b 2… b m ≠≠≠≠≠≠≠≠≠≠≠≠≠≠≠≠≠≠≠≠ X = x 1x 2… x m ≠≠≠≠≠≠≠≠≠≠≠≠≠≠≠≠≠≠≠≠ Y =n j =1Σa 1j x 1n j =1Σa 2j x 2n j =1 Σa mj x m ≠≠≠≠≠≠≠≠≠≠≠≠≠≠≠≠≠≠≠≠ ≠ ≠≠≠≠ ≠ ≠≠≠≠≠ ≠≠ ≠ =AX 2.5 ○职校论坛○ 282

最小二乘法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误差理论综述与最小二乘法讨论 摘要:本文对误差理论和有关数据处理的方法进行综述。并且针对最小二乘法(LS)的创立、发展、思想方法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同时,将近年发展起来的全面最小二乘法(TLS)同传统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对比。 1.误差的有关概念 对科学而言,各种物理量都需要经过测量才能得出结果。许多物理量的发现,物理常数的确定,都是通过精密测量得到的。任何测试结果,都含有误差,因此,必须研究,估计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可靠,给出正确评定。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研究、判断,必须采用误差理论,它是我们客观分析的有力工具 测量基本概念 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应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按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表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 间接测量:有些物理量无法直接测得,需要依据待测物理量与若干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求出。 组合测量:如有若干个待求量,把这些待求量用不同方法组合起来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与待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列成方程组,用最小二乘法求出这个待求量的数值,即为组合测量。 误差基本概念 误差是评定测量精度的尺度,误差越小表示精度越高。若某物理量的测量值为y,真值为Y,则测量误差dy=y-Y。虽然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实际应用时它一般无从得知。按照误差的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随机误差:是同一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系统误差:是同一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粗大误差:指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等精度测量的随机误差 当对同一量值进行多次等精度的重复测量,得到一系列的测量值,每个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