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红细胞形态临床指导

合集下载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妇儿中心
血尿来源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两类 非肾小球性血尿: A:肾小球以下泌尿系统,如泌尿道急性或慢性 感染;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石。 B :特发性肾出血(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C: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积水。 D: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血管瘤。 E: 肾静脉血栓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N4: 细胞为双凹盆圆形,凹陷较N1细胞深或呈口 形,少数成轮状。
A是口形细胞
B 齿轮状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N5:细胞为扁平或球形,表面呈多棘状,表面亦 较光滑或不规则。
A 棘状红细胞
B 扁平状红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妇儿中心
对红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描述事实上都有一定的 主观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观察者的经验,因此在 临床分析判断中,应结合病情综合考虑。
妇儿中心
妇儿中心
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李彩金
妇儿中心
概要
血尿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血尿的出现常 常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讯号,即使是轻微、 间歇、无症状性血尿,临床上也应该重视。
从病因学上看,血尿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血 尿的发生可涉及从肾脏到远端尿道等一系列解剖 结构的病变,或起源于全身疾病对肾脏和(或) 泌尿系统的继发影响。
G1型:细胞呈各种形态,都带有一个以上的芽孢, 当血红蛋白失后成为带芽孢的双圈淡影。
G1芽孢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G2:细胞呈小球形,细胞膜厚折光性增强。
小球形红细胞
妇儿中心
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的区分

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在肾性等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在肾性等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3临床研究45临床医学中血尿是一项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表现,以病因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划分,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判断效果。

因此,医院中更多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实现对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鉴别的诊断[1]。

我院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肾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肾活检或者其他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肾性疾病患者。

其中,28例患者为肾小球肾炎,20例患者为IgA 肾病,8例患者为肾病综合征,6例患者为狼疮性肾炎,4例患者为紫癜性肾炎;非肾性疾病患者54例,其中泌尿结石患者28例,尿路感染患者17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7例,输尿管畸形患者2例。

1.2 方法取患者新鲜中段尿20ml ,离心5分钟,保持1000—1500r/min 的离心速度,取出离心管,去除上清液,保留沉渣尿0.2ml 混匀,滴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

对有形成分全貌和管型应用低倍镜进行观察,然后应用高倍镜对其细胞成分进行鉴定。

通过高倍镜对10个视野进行观察,对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对其结果进行记录。

1.3 血尿红细胞形态诊断标准[2](1)0型红细胞(均一形红细胞):主要为正常红细胞,观察红细胞外形和大小,均为正常,大部分为正常及桑葚样红细胞,部分细胞表现为影子红细胞,该类型细胞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在肾性等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郭世喜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4700【摘 要】目的:探讨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患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尿液红细胞形态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肾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尿液红细胞形态对肾性和非肾性血尿进行鉴别诊断,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发表时间:2014-12-31T13:31:32.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李晨刚1 张春福1 陈巧林2(通讯作者) [导读] 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尿红细胞数量不同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李晨刚1 张春福1 陈巧林2(通讯作者)(1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215300)(2 江苏大学医学院 212013)【摘要】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用于诊断肾早期损伤的价值。

方法用相差显微镜和UF-100联合检测血尿标本的尿红细胞形态,鉴定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结合临床超声波和肾功能检查,确定临床诊断符合率。

结果两种方法鉴定尿红细胞形态相关性较好,均一型、变异型、混合型两者符合率分别为85.7%、96.1%和63.6%。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诊断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临床符合率均高于超声波和肾功能检查,分别为97.5%和81.7%。

结论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肾疾病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诊断肾早期损伤敏感指标之一。

【关键词】尿液红细胞形态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72-02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diagnosis of early renal damage. Methods: To identify renal hematuria, non renal hematuria and mixed blood in the urine, we Jointed detection with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and UF - 100 urine specimens of urinary red cell morphology and we also combined with clinical ultrasound and renal function checks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was goo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isotypy , variants and mixed type was 85.7%, 96.1% and 63.6%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coincidence rate of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hematuria and non renal hematuria was 97.5% and 81.7%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ultrasonic and renal function tests,. Conclusion: 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nal diseases and it is one of the sensitive indexe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renal injury.【Key words】urin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renal hematuria; non renal hematuria 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尿红细胞数量不同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根据血尿来源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不同临床上可以分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或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是导
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尿红细胞形态的变
化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信息。

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尿路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常见的尿红细胞形态有
三种,即正常形态、变形形态和破碎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质
地柔软,无空腔,表面光滑。

变形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呈棘状或菱形。

破碎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表明尿红细胞已被破坏,呈片状、晶体状或
碎片状等。

异形尿红细胞的出现与慢性肾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
滤过膜的破坏和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蛋白质漏出,血压升高,水
钠潴留等一系列症状。

血压升高和水钠潴留会使肾脏滤过负担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的损伤和增厚进一步导致尿红细胞的产生和形态的改变。

此外,在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和肾透析等治疗方法都可能影响到尿红细
胞形态。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透析会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排泄,但也可能在过程中
破坏红细胞,导致尿红细胞的破碎形态增加。

一些治疗肾炎的药物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也可能影响到尿红细胞的形态。

因此,在分析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样本时,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全面评估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
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与蛋白尿几乎都来源于肾脏不同,血尿可来源于泌尿道的任何部位。

导致血尿的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但也有少数是由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等导致。

外科性血尿多表现为肉眼血尿,常伴有血丝或血块,主要由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及创伤引起。

而内科性血尿常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主要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各种原因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结核及多囊肾等导致。

剧烈运动也可导致血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如新生儿、儿童、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血尿的原因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检查的侧重点也不同。

尿红细胞形态根据尿红细胞形态的不同,血尿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1979年,Birch等首先报道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根据红细胞大小是否一致,形态是否形似和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是否均匀,将血尿分为均一性和多形性两类。

均一性血尿指尿红细胞大小一致,形态相似,血红蛋白分布均匀,红细胞与外周血红细胞相似,表明血尿是由肾或尿路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尿液。

多形性血尿是指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如起泡型、伪足型、面包圈样、靶形、花环状等),每个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均匀,提示红细胞是由肾单位进入尿液。

如果两类红细胞尿混合存在,则称混合性血尿。

目前认为肾小球疾病尿红细胞变形的机制是由于红细胞在挤压穿过病变的GBM时受损和(或)通过肾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量等作用而发生及大小多样化的变化。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通过体内观察及体外实验证明,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异是由于肾小管内一系列渗量的变化,特别是髓袢升支粗段低渗状态所致。

临床上区分均一性血尿和多形性血尿,对初筛血尿来源并指导进一步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如尿红细胞管型和多形性血尿并存提示血尿来自肾单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肾小球疾病并发严重肾小管功能受损、应用利尿剂,可能导致髓攀升支低渗区消失,使本应出现的多形性红细胞呈现为均一性。

尿红细胞形态普通光镜检测及临床应用

尿红细胞形态普通光镜检测及临床应用
检 计 数 红 细 胞 数 ,大 于 8 0 / 则 观察 其 形 态 和 比例 。 ×16 L
[] 1异形红细胞呈大小不 等 , 皱缩 、 圈型 、 芽孢型 、 型 、 靶 花环
型 、 泡 型 、 口型 、 规 则 型 、 型 红 细 胞 、 型 红 细胞 、 空 缺 不 大 小 破
出血性疾病 ;某些免疫性疾 病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表 现血尿 。 混合性血尿可能由于年龄 、 高血压 、 运动 、 尿路感染
血 尿 是 泌尿 系 统 疾 病 的 常 见症 状 , 明确 其 病 因对 临床
由于 价 格 因 素 和需 要 设 备 特 殊 , 层 医 院 很 难 开 展 , 普 通 基 唯
鉴别诊断及正确施治具有重要 意义 。 观察细胞形态 , 明确尿
光镜下尿红 细胞形态检测方法 简便 , 经济 , 无创 , 能及时快
尿 红 细 胞 形 态 普 通 光 镜 检 测 及 临床 应 用
柳 宁
( 堰 市 溱潼 医 院检 验 科 , 姜 江苏
姜 堰 ,25 8 250 )
【 要】 目的 : 摘 探讨光镜 下检测尿红细胞 的临床价值。 方法 : 取新解晨尿离心后普通光镜下计数并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结 果: 判别其 肾源性和非肾源性 , 同样对临床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 值得推广应用 , 应列入常规分 析。 【 关键 词】 尿红细胞形态 ; l 艋床应用
析 和 细 菌 培养 等 相 关 检查 确诊 。
2 方 法
细胞在 流经 肾小 管时受到尿 P H、 渗透压 及尿酶 、 尿素 等 化学因素的影响 。②红细胞通过病变 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
到 物 理 性损 伤 。 [ 4 ]
肾小球性 血尿常见于各种 肾炎, 肾单位损伤 。 肾源性 非 血尿见于暂 时性镜 下血尿 , 少年在剧烈运动 、 青 急行军 、 重 体力劳动后等 ; 女性应 注意 是否有经血污染 , 应动态观察 ;

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

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

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
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是一种检验尿液中红细胞形态特征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和描述红细胞在尿液中的形态来评估尿液中红细胞的状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通常为单个或散在的状态,呈现出圆形
或椭圆形的形状,并且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均匀一致。

然而,当尿液中出现异常时,红细胞的形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当红细胞数量较多时,它们可能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或排列成
线状。

此外,红细胞的形状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出现残缺、畸形或变形。

这些异常形态的红细胞通常提示存在疾病或异常情况,如尿路感染、肾脏病变或尿路结石等。

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常规检验之一,可以为
医生提供相关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为了保持其准确性,通常要求
进行多次观察,并与其他尿液检验结果相结合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仅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并
不能单独用于确定具体疾病或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
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尿红细胞形态的结果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分析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的形态结果。

一、尿红细胞的数量:正常人的尿中红细胞计数通常在每高倍镜下计算不超过3个/HP,如果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计数超过了正常范围,说明存在尿路或肾小球出血的情况。

而且,尿红细胞过多也与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性损伤有关。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圆形或椭圆形。

在慢性肾炎血尿患者中,尿红细胞的形态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下:1. 变形红细胞(囊性变性红细胞):这种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性损伤导致的。

通常情况下,囊性变性红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破裂,红细胞在脱水状态下出现的。

在镜检中,这些红细胞显示为不规则形状和大小不匀的囊泡。

2. 破裂红细胞(溶血红细胞):在慢性肾炎患者尿液中观察到大量溶血红细胞时,暗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HUS(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等溶血性疾病。

3. 有核红细胞:正常情况下,人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

在慢性肾炎患者中,尿液中发现有核红细胞可能是由于肾小管细胞或泌尿系统其他原因引起的。

三、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1.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异常提示了患者存在尿路或肾小球疾病的可能性。

根据尿红细胞的形态,可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

2. 变形红细胞的存在暗示肾小球基底膜的病理性损伤,可能是肾小球炎症、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表现。

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和治疗。

3. 破裂红细胞的存在可能提示有溶血性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HUS。

及时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临床指导
一、检验目的与收费
晨尿离心取沉渣于显微镜下按红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类,得出正常红细胞与畸形红细胞的百分比,用于鉴别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

5元/次。

二、检验项目
包括离心镜检红细胞个数、正常红细胞和畸形红细胞(出芽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或锯齿形红细胞、小红细胞、影红细胞、面包圈样红细胞)的百分比、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其他。

三、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患者清晨起床后,在未进早餐和其他运动前排泄的尿液(可在清晨5-6时排去第一次尿,留取晨尿第二次的中段尿)。

但在采集前一天医生应提供收集的容器和书面说明,如外阴或生殖器的清洁方法、留中段尿等,并在试管做好标识。

留尿前需注意有无尿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出血,如有无痔疮、肛裂出血,女性有无月经或阴道出血。

同时避免白带污染。

为避免部分结晶(草酸结晶、非晶形尿磷酸盐结晶、尿酸结晶等)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建议前一晚饮食以清淡为主。

四、标本运输保存
周一至周五早上9时之前送检。

洁净的容器内,15ml以上。

留取后及时送往检验科(最好在30min内完成),需要运输时应在避光条件下。

五、标本干扰因素
1.尿液混入血、白带、粪便、烟灰等异物或容器不洁净可能干扰检验结果。

2.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可变碱性、尿液中红细胞会破坏。

3.尿液酸碱度和渗透量变化对尿红细胞成分都会有影响。

高渗透压尿中尿红细胞皱缩,
六、检验参考值
正常人红细胞甚少,不离心镜检0-偶见/HPF,离心镜检0-3个/HPF。

>3个/HPF为镜下血尿。

根据形态将血尿分为三类: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的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均一型红细胞>80%以上的非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80%的混合型血尿。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形血尿。

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但也偶见影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肾小球性血尿,即变形红细胞血尿。

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外形呈两种以上多形行变化,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面包圈样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等。

这些形态改变与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对红细胞的挤压损伤、不同PH和不断变化着的渗透压的影响有关。

3.混合性血尿,尿中含有均一性红细胞和非均一性红细胞,依据某一类细胞超过50%,又分为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和以均一性红细胞为主的两种不同的混合性血尿。

七、临床意义
八、实验室解释
1.畸形红细胞形态变化与肾小球性血尿
畸形红细胞各种变化形状分为7~8种。

肾小球性血尿,绝大多数为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非肾小球性血尿绝大多数为均一型红细胞,占80%以上;以及以畸形红细胞为主(>50%)的混合型和以均一型红细胞为主(>50%)的混合型。

以上畸形红细胞、均一型红细胞和混合型红细胞3型结果均有趋向性,不存在可逆行,当然结合临床症状观察更为客观。

2.畸形红细胞的形成:一般认为,红细胞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受损和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漏出时受挤压而变形,同时还与尿渗透压、pH等因素有关。

因此来自肾脏的红细胞,除外形发生图相变化外,其体积的大小也有显著性差异。

采用显微镜观察检查尿内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对诊断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血尿和鉴别诊断是有一定价值和临床意义的。

棘形、靶形红细胞的出现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九、报告发放时间
周一到周五九时前送检 2小时出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