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工艺—清茶初制

合集下载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流程绿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鲜叶堆放鲜叶采收后,应及时摊放,可采用室内自然摊青、萎凋槽、摊青机等分级分批依次摊放,摊放厚度2—5cm,时间2—6小时,至含水量70—72%,叶色变暗、茶香初显为宜。

鲜叶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所谓高温杀青,就是在较短时间内,将叶温上升到80℃(锅温250—300℃),并保持2—4分钟,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到杀青后期,可以适当降低温度,防止芽尖和叶缘焦黄,并进一步杀透,蒸发水分到适当的程度。

揉捻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

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了。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

同样用双手来回翻动,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

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红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采摘好红茶的鲜叶,也就是茶菁,不是用机器采摘的,一般都必须采用传统的手工采摘。

茶菁的选取和绿茶一样,讲究一心二叶或一心三叶,只有这两种叶子组成的新鲜嫩芽,才是好红茶的材料。

萎调萎凋这一过程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揉捻揉捻,将萎调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青茶--水仙茶介绍

青茶--水仙茶介绍

青茶--水仙茶介绍水仙茶是福建茶农创制的名茶,属于中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种。

原产于闽北。

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

水仙茶列“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48个之首,又是全国41个半乔木大叶型茶树良种的第一个,发源于福建省建阳市唯一的茶树良种。

汤色橙黄、香如兰花、滋味醇厚回甘。

1茶叶历史水仙茶原产于建州(建瓯)一带。

早在一千年前,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 1662-1722)。

清道光(1821年),小湖镇(时属瓯宁县,今建阳市)大湖村便发现有人工培植水仙茶。

清道光《瓯宁县志》记述:“水仙茶出禾义里(今小湖镇),大湖之大山坪。

其地有岩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

西乾厂某甲,业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园中。

及长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奇香为诸茶冠。

但开花不结籽。

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

后因墙倾,将茶压倒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

流通各县,而西乾之母茶至今犹存,固一奇也。

”另有小湖镇大湖村民传说清道光年间,苏氏到邻村祝墩村岩叉山砍柴,在山顶祝桃洞口发现一株茶树,并折枝插植成活,并以制乌龙茶工艺采制。

据《永春地名录》记载:“……湖洋公社是驰名中外的‘闽南水仙’的产茶叶区,是全县种茶最早的地区之一”。

清。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仙溪农民郑世报为求生计,到鼎仙岩烧香礼佛,得观音托梦:“人北行,见木杉,住草亭。

手艺成,带回乡,可小康。

”郑世报遂携子外出远行,至闽北武夷山,见林木参天,搭草寮住下,在当地受雇种茶制茶。

武夷山一带在乾隆年间就栽培出一种叫“武夷水仙”的乌龙茶,郑世报细心揣摩,学得栽培、制作手艺。

咸丰年间,郑世报父子从武夷山带回100株茶苗,在鼎仙岩栽种,得水土灵气,精心培育成功。

又仿照武夷山制茶工艺,糅合自己的经验,制出的水仙茶色黄味香,入口舌润喉甘,堪与武夷水仙媲美。

制茶工艺学 第三章:绿茶加工

制茶工艺学 第三章:绿茶加工

第三章绿茶加工本章重点: 绿茶的加工工艺,杀青,揉捻,三次干燥,珠茶,花茶工艺流程§3-1 眉茶制作我国绿茶生产,以眉茶为首。

各省所产的眉茶,品质各有不同。

数量较多,品质较好的,有安徽的“芜绿”、“屯绿”、“舒绿”;江西的“婺绿”、“饶绿”;浙江的“温绿”、“杭绿”、“遂绿”以及湖南的“湘绿”。

眉茶传统制法均在锅里炒干,其条索为长条形,习惯上称为炒青或长炒青茶。

各地炒青的品质特征呈各不相同,但对高级茶品质各地有着共同的要求。

均要求外形条紧结、圆直、匀齐,有锋苗,内质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浓回甘,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边、生青及闷黄叶。

一、杀青目的及程度同初制原理(一)杀青技术现各地茶区使用的杀青机具种类很多,型号不一,但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锅式、滚筒式、槽式。

1、锅式杀青机锅式杀青机是我国当前使用较普遍的机具,现有双灶双锅,一灶二锅,一灶三锅连续杀青机三种。

虽机型不同,但基本原理相同,操作技术大同小异,以84型双灶双锅杀青机为例说明:(1)锅温在一般正常操作下,锅温在220—280℃,晴天嫩叶为220—230℃(白天看锅底约10公分左右灰白圈,夜里红圈),叶下锅后有炒芝麻响声。

老叶230—240℃,叶子下锅后有较响爆炸声。

雨水叶,露水叶表面水多,锅温必须在260—270℃以上。

表面水多的叶子最好薄摊于通风处,蒸发一部分水分,再进行杀青。

这样既节省燃料,又能提高杀青叶质量。

杀青温度应掌握先高后低,高温杀青的原则,切忌忽高忽低。

(2)投叶量在正常锅温的条件下,投叶量一般掌握在10——14斤范围内,但应根据锅温,原料老嫩,叶表面水多少等条件灵活掌握。

如锅温高,投叶量可适当多些,使锅温下降,反之则少些,雨露水叶比晴天的叶子少些,老叶则比嫩叶少些。

总之,投叶量可灵活掌握,以达到调节锅温的作用。

但调节幅度不可太大。

否则就要影响杀青叶的质量和工效。

(过多水闷气不易透散、效率)(3)时间杀青要求高温快速,在杀匀、杀透的原则下,尽可能缩短时间,才能提高杀青叶的质量。

老青茶的制作工艺

老青茶的制作工艺

老青茶的制作工艺老青茶属黑茶类,别称青砖茶,又称川字茶,主要产于湖北省内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市、县,所以又称“湖北老青茶”。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制作老青茶的流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制作老青茶的流程老青茶的制造分面茶和里茶两种,面茶较精细,里茶较粗放。

面茶是鲜叶经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

里茶是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晒干而制成。

老青茶一般分成洒面、二面、里茶三个等级。

乾隆之年(1736)茶商雷中万开办“羊楼洞茶庄”,茶庄设于庙场,始制茶砖。

《中万公传》有“砖茶之源,万年洞庄”之说,《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等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匾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老茶即老青茶。

以老青茶为原料蒸压而成青砖茶,主产始于湖北羊楼洞,又名“洞砖”,而青砖茶面印有“川”字商标,也称“川字茶”。

湖北生产“青砖”的历史悠久,久负盛名,18世纪就在欧洲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源头就是湖北的港口城市汉口,经我国北方至蒙古高原再至西伯里亚腹地的驼道,然后延伸至整个欧洲(后被水运和铁路取代),19世纪下半叶经中国茶叶的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汉口输出占国内茶叶出口的60%,而且以湖北产老青茶砖比例最大。

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

约10年后,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

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压成砖形茶,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

“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销往内蒙,并出口蒙古、苏联等地,以张家口为集散地,称“东口茶”。

青茶详解

青茶详解

晒青
晾青
3、做青: 做青是乌龙茶最重要的工序,也是最关键、最复杂的工序,
茶叶特殊的香气和绿叶镶红边就此形成。
摇青过后的绿叶镶红边
4、杀青: 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破坏做青叶中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化 合物氧化,巩固茶的品质;进一步逸散青气,发展香气;蒸发 水分,使叶质变软,便于揉捻。
6、干燥 干燥可抑制酶促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到热化
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 黑茶,不仅口感浓厚、甘醇、爽滑, 而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凤凰单枞(广东)
凤凰单丛茶,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是从 国家级良种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育出的优异 单株,其成品茶品质优异,花香果味,沁人心 脾,具独特的山韵。 凤凰单丛茶有几十个品系与类型。其外形条索 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 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 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 据潮安凤凰茶树资源志记载,凤凰单枞具有自 然花香型的有79种,天然过香型12种,其他香 型6种。可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 桂香、通天香等多种香型,既是茶树品种名, 又是成品茶名。
岩 白鸡冠:位居四大名枞之三。

水金龟:位居四大名枞之四。 武夷肉桂:是近几年新开发的岩茶名枞。
武夷水仙:属半乔木型,叶片比普通小叶种大1倍以上,
因产地不同,同一品种制成的青茶,如武夷水仙,闽北
水仙和闽南水仙,品质差异甚大,以武夷水仙品质最佳。
武夷奇种:指以单枞冠名以外的茶品种所制成的乌龙茶。
闽南青茶主要产于福建省南部的 闽
发酵程度有轻有重,主要名茶有 乌
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等。

乌龙茶制作工艺
1、采摘: 采茶具有非常强的季节性,不同的采摘季节对乌龙 茶品质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按采摘季节来区分的话,乌龙茶 可以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通常,春茶品质最好,秋茶次之, 而夏茶品质最差。 采摘标准。 首先,我们选择茶叶的嫩梢,并且只有形成驻芽的嫩梢才能 采摘。一般情况下,我们采摘不能太嫩,一般采驻芽2—4叶。 即开面采。开面采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 以蛀芽为中心,将两片叶子对折后,驻芽能占到叶片1/3面积的 叫做“小开面”; 而占到叶片2/3面积的叫做“中开面”; 跟叶片大小基本一致的叫做“大开面”。

青茶-四大乌龙茶工艺对比

青茶-四大乌龙茶工艺对比

闽北岩 茶
礼品 闽北乌龙茶揉捻工艺主要是将杀青适度的叶子乘热放入揉捻机内,按轻一重一轻的原则,成条索状即可,揉捻时间是4—5分钟
类。
凤凰单 枞
揉捻是造型过程,关系到外形的紧结和色泽润枯,也影响内质滋味的浓淡。揉捻的过程中让细胞内质粘附于叶子表面,有力冲泡 。传统揉捻方式分手揉或者足揉,期间需要进行多次抖散,称之为解团,以便揉捻均匀。但是传统方式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效 率低,已经基本都改用机揉。
凤凰 单枞
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方式。杀青就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迅速终止发酵,相对固定做青 成果。无论是手工还是机械,杀青适度的标准是叶面由绿变为浅绿,略呈浅黄色,叶面完全失去光 泽,叶片卷皱,由潮湿有粘性转为干松,手握成团,枝梗折而不断,嗅之无青草气,略带甜蜜味。
台湾 乌龙 茶
台湾乌龙茶杀青在摇青后进行。摇青后先进行全发酵或半发酵摊青,厚度6-10cm。待花香刚吐, 稍带酸味进行杀青。杀青温度250-3000C,手握杀青叶有刺手感为宜。从茶青进厂至杀青结束称 为养青工序,一般一个工人可养青200 斤茶青。
飞之意境。
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源于福建,但是福建乌龙茶的制茶工艺传到台湾后 有所改变,依据发酵程度和工艺流程的区别可分为:轻发酵的
文山型包种茶和冻顶型包种茶;重发酵的台湾乌龙茶。
乌龙茶制作工艺
乌龙茶制作的基本工艺过程是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 干燥。〔2〕各个工序在不同制作工艺中的名称有细微的差别但其 加工的本质是不变的:如晒青、凉青工艺在台湾乌龙茶制作工艺 上称作萎凋,摇青工艺在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上称作做青,干燥 工艺在闽北乌龙茶工艺上称作焙火。为方便比较本文将乌龙茶基
个省。
乌龙茶的前身——北苑茶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 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 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 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

茶文化介绍ppt课件

茶文化介绍ppt课件
40
台湾功夫茶的冲泡过程
41
42
23
根据茶叶形状的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同,下面列举了两 种我国的名茶加工技术。
蒙顶甘露(卷曲型茶类) ① 头揉 ② 炒二青 ③ 二揉 ④ 炒三青 ⑤ 做型 ⑥ 初烘 ⑦ 关小堆 ⑧ 复烘 ⑨ 关堆定级
缙云毛峰(直条形茶类) ① 采栽 ② 摊放 ③ 杀青 ④ 抖水理条 ⑤ 捆条提毫 ⑥ 低温长烘 ⑦ 包装贮藏
水碓里舂来米山庄上饯了鸡事事13水浒传全书1305页其中有80页有茶的记载出现率为65元末拍案惊奇出现率为740明末红楼梦全书1305页其中有246页有茶的记载出现率为1782清乾隆时期儿女英雄传出现率为1107清嘉庆时期官场现形记出现率为95清光绪时期你知道吗
1
中国茶文化简史 制茶工艺 名优茶评审 饮茶原因起源与演变
29
30
茶的鉴赏
我们要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采审 茶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而春茶,夏茶,秋茶各有不同特点,可用 “干看”和“湿看”的方法来鉴别茶叶的品质。
31
湿看 色泽
香气
形态
红 汤色红艳现金
春 茶

绿 茶
圈 汤色绿中显黄
香气浓烈 持久,滋 味醇厚
冲泡后下沉快,茶叶叶底 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
19
四、拍茶
茶模下置檐布(檐是 褶文很细,表面光滑的绸布)檐 下放石承(受台),承一半埋入 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 倾入模后须加以拍击,使其结构 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等茶完全 凝固,拉起檐布即可轻易取出, 然后更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水 份并未干燥,先置庄莉(竹篓) 上透干。
20
五、焙茶
团茶水份若未干,易发霉,难 以存藏故须焙干以利收藏。掠干后 的团茶,先用棨(锥刀)挖洞,再 用竹扑将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 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 放在棚(木架)上焙干。焙炉掘地 二尺深,宽二尺半,长一丈,上有 低墙。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 下二棚,半干的团茶放在下棚,全 干燥后则移到上棚。

人如清茶——记福建天用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天用

人如清茶——记福建天用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天用

业 军人 曾天用 创办 的“ 建 天用 的硬 汉子 , ~ 路走 来 的风 雨 人 做 大 白芽奇 兰 茶产 业 ” 公 司 的 福 他 是 茶 业有 限公 司 ” 在 地 。 曾天用 生 , 泡着 的是 比茶 香 更浓 的辛 发 展理念 。 品质 的产 品和 合理 所 浸 高
告诉记者:l “ 0多 年 来 ,我 一 直 苦 与汗 水 。 几分耕 耘 , 几分 收 获 , 的 价格 , 得 了广 大 消 费者 的好 赢 视质 量 为 企业 的生 命 , 视科 技 为 他 的辛 勤 劳动 己得到 回报 , 曾天 评 ,优质 的服 务和 良好 的信誉 , 第 一 生 产 力 ,全 力 提 高茶 叶 品 用 创 办 的福 建 天 用 茶 业 有 限 公 取得 了消费 者 的信任 。谈 到“ 天 质 , 力 打造名优 茶 品牌 ” 为提 司 , 努 。 己发展 成 为平 和县 白芽奇 兰 岽 ”的未 来 , 曾天用 激 动 的说 : 高茶 叶质 量 , 品牌 ,他不 惜 成 茶 的骨 干企 业 , 为 带动 全县 白 “ 方 面 以科 技 创 新 为 动 力 , 创 成 一 以 本 , 立 全县 最大 的优 质 白芽 奇 芽 奇 兰 茶 生 产 的“ 头 ” 连 接 技 术优 势 加 规 模 优 势 形 成 竞 争 成 龙 和 兰茶种 植 基地 ,通 过 政 府扶 持 、 市场 的纽 带 。 市县 多 次在 该公 强势 , 省 促进 企 业升 级 , 品升档 ; 产 银 行贷 款 等 方式 筹 资 10 0 0多 万 司召 开茶 叶 生产 现场 会 , 广 该 推 方面 继 续 实施 品牌 战 略 , 以品 元, 建起 5 0 0 0多平 方 米集 生 产 、 公 司 的经验 。 天 岽牌 ” “ 白芽奇 兰 牌质 量 和信 誉 拓 宽市 场 ” 。一语 加工 、 售 、 销 科研 、 公为一 体 的 茶— — 外 表 紧 实 匀 称 , 汤 色 橙 破天 机 , 建天 用 茶业 有 限公司 办 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青茶初制本章重点:青茶的品质特点, 青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青茶,习惯上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

青茶制工精细,综合了红、绿茶初制的工艺特点,即鲜叶先经萎凋,摇青,促使发酵,后进行杀青,揉捻和烘干。

成品茶品质兼有红茶之甜醇与绿茶之清香。

青茶的品质特点:绿叶红镶边。

要求汤色金黄,香高味厚,喝后回味甘爽。

高级青茶必须有韵味。

如武夷岩茶需有岩骨茶香之岩韵。

安溪铁观音盾需有香味独特的观音韵。

优良品种茶,都具有特殊的香气类型,如肉桂之桂皮香,黄旦之蜜桃香,凤凰单枞具有天然的花香。

我国青茶产区有福建、广东、台湾三省。

以福建生产青茶的历史最悠久,茶色品种最多,品质最好,是青茶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

青茶除内销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外,香港,奥门是主要的侪销市场。

近年来贸易逐渐扩大,青茶外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美、日、加、德、英等。

青茶依其制法特点和品质特征以及产地不同,可分为闽北青茶,闽南青茶,广东,台湾青茶。

闽北做法掌握:熏蒸轻摇,发酵较闽南茶重,成茶香气幽长,滋味甜醇。

闽南青茶则:或重萎重摇,发酵程度较茶香清高,味浓厚。

广东:与闽南青茶相近。

台湾:生产乌龙,色种;色种发酵强度较轻,可窖花茶。

§9—1 青茶初制原理一.鲜叶与青茶品质特点:青茶具有自然花香和醇浓滋味,特别是优越的韵味得到古今中外饮用者的好评。

其特殊品质的形成,除了优良品种,优异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制造技术外,与它的原料—鲜叶,有密切关系。

青茶要求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在顶芽全部开展而形成统计驻芽时采摘。

青茶的原料要比红绿茶原料偏老些,这是形成青茶特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茶要求叶底的黄亮红边,是形成于萎凋和做青阶段,由于萎凋时叶缘失水快,细胞滚浓缩也快,氧化趋势加强,加之摇青时叶片与筛网摩擦,破坏边缘细胞,多酚类化合物与氧化接触被氧化而使叶缘变红。

从物理性状来说,如果鲜叶太幼嫩,没有达到一定的硬化程度,萎凋失水过快,摇青时鲜叶较平优于筛面,就不能达到擦破叶缘细胞的目的,而且会使整个叶片产生红变,制成的茶叶的香气不高,不符合品质要求。

鲜叶内含主要化学成分随着茶芽伸青而变化的,咖啡碱多酚类,含N量采摘较迟的比嫩叶少。

而芳香物质却显著增加,这样对青茶香气起着极好的影响,就滋味而言,多酚类化合物适当减少,可降低茶涩味。

因此,从不同季节采制的茶叶品质以春茶最好,(多酚类较少),秋茶次之,夏茶最差。

二.青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青茶品质的形成显与制造过程中水的减少所伴随的变化及制造技术的合理掌握密切相关的。

现将各工序的水分变化和制造技术与品质形成的关系分述如下:一):萎凋(晒青)1.水分变化与品质的形成萎凋是制青茶的第一道工序,萎凋质量好坏会影响下一工序的操作和成茶的质量。

青茶萎凋与红茶稍异,水分的丧失比红茶要轻,减重率8-15%,青茶的萎凋过程中,叶和嫩梗伯水分不均匀,叶片失水多,嫩梗失水少。

晒青结束时叶子呈萎凋状态。

晾青时,由于热量散失,梗脉中的水分向叶片渗透,使叶子恢复苏胀状态,为做青创造条件。

鲜叶在阳光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下,使叶温迅速提高,水分蒸发,酸的活性逐渐加强,促进了多酚炭化合物的转化和对叶绿素的破坏,同时对香气的形成与青气的挥发也起着很好的作用。

据分析,青松树在萎凋过程中,水浸出物,水容性茶素都有有增加,氨基酸和水溶性糖也有所增加。

水浸出物和水溶性几茶素含量的增加能使茶汤滋味浓厚,氨基酸和唐类的增加和控制,萎凋的适宜条件,及适度标准,促使这些物质的转化形成,对青茶品质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2.萎凋技术对品质的影响:萎凋是青茶制造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青茶香气和滋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工序中主要掌握如下几个方面:1),温度:采用日光萎凋时,不能在直射强烈阳光下进行,否则容易烫伤叶片;采用萎凋加温萎凋,温度要控制适当,不能过高,否则对品质不利。

2),不同品种,老嫩度和含水量的鲜叶要分别进行萎调做到看清晒青,灵活掌握。

3)萎凋程度的掌握,宜轻勿重。

但萎凋过程,成茶青条多,味苦涩,品质不好。

萎凋过度,鲜叶失过度叶子紧贴筛面,部分幼芽叶泛红起皱,成茶的色香,味汤较差。

4),鲜叶在萎凋和晾青过程中,翻拌动作要轻,以防机械损伤叶面而中断水分渗透的通道。

二),做青:1.水分变化与品质的形成:做青过程中,水分蒸发非常缓慢,失水也较少,摇青进随着水分的蒸发,推动梗脉中的水分和水溶性物质,通过输导组织向叶南渗透,远转,水分从叶面蒸发,而水溶性物质在叶片内积累起来,这是摇青时水分变化的特点。

老茶称摇青过程是:行水,过程。

也是以水分的变化控制物质的变化,促进香气滋味的形成如发展过程。

掌握和控制好摇青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足青茶控制的一个关键。

2.做青技术对品质的影响:做青中以水分的变化,控制物质的转达化,促进香气,滋味的形成和发展,是做青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凋节制茶过程水分变化的主要目的之一。

做青的技术关键主要掌握好如下几个方面:①青茶摇青必须是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主要是温度的控制。

闽南和广东茶摇青一般都在夜间进行。

闽北茶区摇青即在特设的摇青室内时行。

摇青室内要防止阳光直射和保持空气相对的静止,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温度过低,就容易造成做青不的自然干燥现象,使叶底发暗而不能达到青茶的红边要求,因此,生产实际中若温度低于20℃时就要采取加温措施,湿度低于80%时就要洒水增湿。

若温湿度过高,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太快而水分无法去尽,芳香物质不能随水分扩散而挥发,青臭所尚留,碳水化合物亦不能转达化到理想的程度,叶绿素破坏程度不够,总之各种化学成分不能协调的变化,同时亦无法控制,给成茶品带来叶增多,叶底暗绿,香气不高而带有青味,汤色红而浊,滋味若涩等不良影响。

2),摇青时动作要轻,防止叶脉折断,阻止水分及干物质的运输,而使折断处多酚化物先期氧化形成不规则的红变而影响品质。

3),摇青次数,转速和程度要根据季节气候不同灵活掌握。

一般原料嫩的少摇,原料老的多摇。

含水量高的水仙品种多摇,含水量低的乌龙品种少摇。

摇青不足,汤味涩口,苦而不甘。

摇青过度,香气低沉,叶低死红不活,外形色枯。

三)杀青:杀青的目的促使叶子在摇青过程中所引起的变化,不再因酶的作用而继续进行。

青茶杀青过程中失水量比绿茶杀青失水量要少得多,只有15-22%左右。

因青茶原料偏老,纤维素含量较多,叶质较硬,韧性较强,给制茶带来困难,因此,青菜的杀青方法与结茶也有所不同,采取高温,快速,多闷,少扬的方法来达到杀青的目的,青茶在杀青的过程中,在水热的作用下,内含物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如叶绿素的进一步破坏,叶子的青叶醛,青叶醇及正已醇等低沸点杀青臭气大量挥发,高沸点的芳香物质逐渐显现等。

杀青程度的叶子具有悦鼻类似成熟水果的香味,这种香气的形成,必须要有做青的过程中正形成的香气为基础,同时也必须要有高温杀青的条件。

如果杀青温度低,杀青不足,叶内水分不易蒸发,青气不能得到发挥,制成的茶叶外形不乌润,内质:汤暗浊,味苦涩,青气重,香气不高。

但火温过高也不利,如温度过高会产生焦味。

锅温掌握:以青叶入锅,发出连续不断的啪啪响声,为标准,一般在300-350℃之间。

温度过高,过低对品质不利的影响见青4-13,P111.四.揉捻:揉捻是形成青茶外形卷曲折皱的重要工序,由于原料比红绿茶温老,揉捻叶含水量较少,因此,必须采取热揉,少量重压,短时,快速的方法进行。

否则,杀青叶冷却反变硬发脆,揉不成条,投叶多,时间长当产生水闷气。

五:烘焙(干燥):叶子经过料揉后,茶汁外溢,物质转化还在继续。

通过干燥散失水分,发展香气,并将各种水溶性物质,相对稳定下来,以形成青茶特有的香气,滋味和易于贮藏,不再产生新的变化。

青茶的干燥在热力的作用下,茶叶中一些不溶性物质发生热裂作用和异构化作用,对增进滋味醇和,香气纯正有很好的效果。

烘焙作用:蒸发水分,固定品质,紧结条形,发展香气和转化其它成分,提高青茶品质有良好作用。

如岩茶毛火时,采用高温快速烘焙法,使茶叶通过高温转化成一种焦脆香味,足火后的茶叶还要进行文火慢敦的吃火过程,对于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和辅助茶香熟化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茶叶起烘后,趁堆放或装箱的热处理,对于茶叶内含物质起一定的催化作用,使多酚类类化合物与氨基酸和糖相互作用,增进滋味,提高成茶品质都是有用的。

总之,青茶制造中的萎凋,做青工序,以水分的变化,促进和控制物质转化,为形成青茶内质制造适当的水分条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以水分的变化配合机械力的作用,为塑造外形创造适当的水分条件。

这就是青茶制造过程中水分变化与青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关系。

其它的条件对杀青品质的形成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香茶制造过程中随水分的蒸发而促进其物质的转化是较复杂的。

鲜叶中的主要化成分含量,在制造过程中逐渐减少的。

这与其它茶类和物质转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青茶制造中的萎凋,揉青与红茶的萎凋揉,揉捻,发酵相类似,其物质转化都相似。

但由于青茶制造的条件和要求与红绿茶有所不同。

因此物质转化也有它独特之处,如醚侵出物,芳香油,多酚类化合物,等含量都较红绿茶为多。

依据青茶初制机械化边续化的理伦,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

试验认为:萎凋以至晒,减重率8±1%。

品质较好尤以香高较为明显。

摇青方法以中摇薄摊加二小时的堆闷发酵品质较好;机械杀青伏于手炒;干燥以烘干为不再加关功品质为好。

§9—2闽北青茶初制闽北青茶产于崇安、建阳、建欧等县。

主要生产武夷岩茶和闽北乌龙。

武夷岩荣包括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和一些高级名茶;闽北乌龙包括闽北水仙和闽北乌龙。

武夷岩茶是闽北青茶中采制技术最高、品质最优的一种。

产于安县西南离城10公里的武夷山区。

岩山上岩峰峥嵘,秀拔奇伟,茶树就生长在这样回壑清之间的优美环境之中。

由于产地的不同,又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嵘之外。

品质以正岩茶最优,其中三坑二涧品质最优,慧苑坑、中柱坑、大坑口,品质涧、梧源涧。

半岩茶产于武夷山范围三坑二涧以外和九曲溪一带。

洲茶产于平地和沿溪一带。

外山茶产于武夷山以外和邻近一带。

武夷岩茶依茶树品种不同分为:武夷水仙——以水仙品种的鳞叶为原料,包括岩水仙、洲水仙、外山水仙。

武夷奇种——以茶鲜叶为原料,包括岩奇种、洲奇种、外山青茶。

高级名茶——分名岩名枞奇种、普遍名枞奇种(品种茶)。

名岩名枞奇种有:金钥匙、千里香等。

品种茶有:铁观音、梅占、乌龙、奇兰、佛手等。

闽北乌龙:闽北乌龙和闽北水仙都是以茶树品种而命名的。

闽北乌龙的产量占闽北青茶的80—90%。

青茶鲜叶采摘标准:与一般茶类不同。

红、绿茶以幼嫩鲜叶为优,青茶鲜叶的要求则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

若原料太嫩、萎凋、做青过程容易形成“死红”成茶香低味苦涩,一般要求采摘形成的2-3片叶的新梢,当地群众称开面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