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程单元1
儿童文学教程-ppt课件

二、儿童读者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 1.生理层面
2.心理层面
3.文化层面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1.性别差异 2.智力因素 3.心理个性
4.文化差异
四、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学 1.儿童的年龄特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7—12岁) 少年期(13—15岁)
2.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性 幼儿文学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作品有更多纯真和稚拙的美,有突 出的游戏化倾向。而童年文学、少年文学除了 天真淳朴外,还逐渐融入幽默滑稽的喜剧美、 震慑人心的崇高美和悲剧美。
3、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主要体现为: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 能力等等。 二、小学教师和儿童文学创作
三、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阅读者和接受者。 成人对儿童文学的接近,其原因很复杂。最 主要有两类原因。 1. 成人读者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 向儿 童文学。 2. 有些成人读者在天性上,在心灵深处与儿 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对于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有着双重的巨大艺术 征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必然是那些历来被人们 不断品味、赞叹的儿童文学精品。
第二节 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切媒介形态最早出现时,都可称为新媒 介。 语言、文字、印刷术、电话、电报、录音、 照相、电影、电视、网络。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途径。是人的延伸。
媒介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性, 还在于它参与塑造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及其生活方式。 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6.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1)纵列式结构 (2)横列式结构 (3)三叠式结构 (4)连环式结构 (5)对立式结构 (6)误会式结构 (7)递进式结构 (8)设伏式结构
第1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概述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 术品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既然同是文学,它们的 美学特质就具有某种相关性。也就是说,构成儿童文 学美学特征的那些要素,在成人文学中也常常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
THANK YOU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对儿童的爱与期待,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 它以爱传播滋养着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它以对真善美的颂扬担负 起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重任。
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儿童文学是现在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 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 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一下 几点:
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1. 儿童文学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
言艺术; 3. 儿童为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认为他们所喜闻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 要变在纯真、稚拙、欢愉、 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变幻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更 好动,更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而这一些 就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
质朴
儿童文学与原始文学、民间文学一样,都 具有一种质朴的美。质朴美就是本色的自 然,淳朴之美。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的特征
根据儿童时期划分的三个阶段,儿童文学的年龄阶段可分为: 幼儿期文学、童年期文学、少年期文学。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他们 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并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童年期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童年期儿童具有强烈扩大 视野的倾向,要求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东西,能使他们认识对象的范 围扩大和层次的提高,同时也能帮助拓展认识的方法工具也产生了兴趣。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第一章教案1

教学授课计划序号:1
授课题目:§1-1幼儿文学的基本含义
目的要求:1、了解幼儿文学和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区分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组织教学:清查人数填写教学日志
总结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幼儿文学,犹如一个晶莹悠远的梦,悄然藏在我们心底。
请大家回顾一下,至今记忆犹新的幼时儿歌有哪些。
提问:1、
2、
3、
4、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学生演示、讲解法、问答法.
总结巩固新课:()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幼儿文学”的概念和发展概
况,是学习幼儿文学的初步准备。
布置作业:()分钟
1、教材P17 知识与训练 1.2
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文学》、网络
教学后记:
编写日期年月日教师签字。
《儿童文学》第一章 基本理论

•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 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 诗》、《神童诗》等。
•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 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 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 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年龄 身心特点
幼儿文学
“人之初文学” “认识周围世界 的文学”
0-6岁
知识、经验不足 ;
以游戏为基本活 动
童年文学
“小学生文学” “勇敢浪漫主义
文学”
7-12岁
好幻想、爱探索 、喜新奇
少年文学
“过渡文学” “面向社会的文 学”
12-16岁
半幼稚、半成熟 ;情绪不稳定、 对关注成长,描 绘青春萌动在作 品能产生较强共 鸣
小说、科学文艺、儿童剧剧本等。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各有不同 的特征,因此,他们对文学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
年龄 身心特点
幼儿文学
“人之初文学”
童年文学
“小学生文学” “勇敢浪漫主义
文学”
少年文学
“过渡文学” “面向社会的文 学”
文学特点
主要体裁
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
小鸭说:“不要怕,我扶你过去。” 忽然,“扑通”,跳出一只青蛙,小鸡吓了一跳,又哭 着喊:“妈妈,妈妈!”小鸭说:“不 要怕,这是只青蛙!” 过了草地,小鸡不好意思地说: “小鸭哥哥,别送啦,让我自己回家吧! 我要像你一样勇敢 !”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理论基础done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适合幼儿阅读,但幼儿读 物的含义更为广泛,它是指适合幼儿阅读或 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并非都有文学性, 其范围比幼儿文学广泛得多。
一、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感知觉
11
(三)表演欣赏法
表演欣赏法有两种形式:一是艺术家把幼儿文学作品搬上舞 台,使语言艺术与舞蹈、音乐、造型等艺术结合起来,使幼 儿鉴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戏 剧;二是幼儿喜欢直接参与作品的表演,在活动中感受、理 解作品。
(四)阅读欣赏法
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图文并茂的卡通画、绘画文学 读物,可以让中、大班幼儿自己阅读欣赏。阅读欣 赏的特点是以个体活动为主,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 主动性、想象力,有利于幼儿初步掌握阅读能力, 养成安静、专注的阅读习惯,学会思考图片之间的 关系,发展思维。
二、这个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这个儿童文学的萌生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摇篮之中。
神话、传说是最原始的民间口头创作形式,为我国 儿童文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原始资料,也为我国儿 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这
一时期提倡民主、科学、自由、个性解放,这一时 期的儿童文学也随之着重探讨怎样从封建桎梏中解 放孩子,“将儿童的文学给予儿童”。这时期,翻 译外国作品和改写古代作品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7
(五)思维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是通过头 脑中形成的故事人物及其言行的具体形象去理解故 事内容的。
(六)想象
幼儿的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仅初步发 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儿童文学教程k1

3. 作品推荐介绍
4. 组织作品评论
5. 巩固阅读效果
儿童文学的读者
儿童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性别差异:男生(科学探险运动)女生(家庭生活童话)
•智力因素:实际年龄×阅读年龄
•心理个性:需求(求知/消遣/慰藉/炫耀) •文化差异:民族文化/社会阶层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
•幼儿期(3-6岁)思维:具体直观
•童年期(7-12岁)思维:形象为主,开始抽象,自我意识强
1. 对儿童有爱心及责任感 2. 独特的生活积累(童年记忆/深入儿童) 3. 特殊的审美意识(融合成人与儿童审美意识) 4. 特殊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想象/形象)
• 社会职业
专业作家/少儿出版社编辑/教师/中小学生
• 创作动机
自觉型(教育/社会使命/娱乐/)
自发型(童心/儿童崇拜/童年记忆)
家庭 阅读 精选图书 亲子共读 不以影视 作品取代
学校 阅读
1. 教育色彩浓厚 2. 集体性质明显 3. 实践训练性质多
指导 步骤
1. 确定学生阅读 情况
2. 精选读物
指导 方法 1. 组织文学小组 2. 组织班级阅读角落 3.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4. 举行诗歌朗诵会及 故事讲演会 5. 组织征文活动
•少年期(13-15岁)思维:过度为成人的思维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
•幼儿:通过形象描绘认识事物、融合文学化的游戏、借助色 彩(美术插图)与声音(音乐节奏)天真烂漫,稚拙 可爱 •少儿:主体意味比较深刻、美学空间较深广,融入荒诞、神 秘、象征、幽默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朴素
纯真
变幻 稚拙 欢愉
儿童文学的读者
(完整版)儿童文学教程重点

第一章:走进儿童文学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一、艺术的源起2.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资源:早期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中的大量神话、歌谣和童话故事。
3.为什么早期民间文学会进入古代儿童的接受视野?1)早期民间文学的受众对象中天然地包含了儿童这一群体。
2)民间文学的某些艺术形态天然地契合了儿童的文学接受趣味。
4.早期民间文学的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5.早期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1)词汇方面,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2)与古代人思维和语言上的特征上相对应,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也未分化出过于纤细的文学情感,他们对于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3)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方式。
(比如循环的三段式)二、历史的流变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文物1697年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里面收集了《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等)19世纪德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编订《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又名格林童话)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等。
2.为孩子改编的民间故事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内容)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合儿童阅读的部分)改(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文学性,也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三、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1.分类与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幼儿文学(0到6岁的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儿童文学(7到13岁的少年儿童)青少年文学(青春期前后至成年前的青少年)2.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分为1)语言形态角度⇔韵文体(儿歌与儿童诗)与散文体(儿童小说散文戏剧等)2)具体的文本形态和艺术手法: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童小说3.文体的类型特征①文体的固定性②文体的相对性③文体的发展性四、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⑴商业文化对于市场反应的本能关注促使儿童文学的出版方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的阅读者,也就是儿童本人的阅读兴趣,这有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创作。
儿童文学1

常识:1、1762年,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发表《爱弥儿》,第一次喊出“要尊重儿童”的呼声。
2、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3、英国作家格雷厄姆童话《柳林风声》。
奥地利作家萨尔登童话《班比》(小鹿班比)4、1593年出现了由吕坤从各地民间搜集并加以改编的《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集。
最早对儿歌的性质功能做出初步的比较正确的提示和概括的是吕坤的父亲吕得胜。
5、郑旭旦《天籁集》,称儿歌为天籁。
6、判断儿歌类型(P105)7、任溶溶:幽默儿童文学,翻译《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
创作《“没头脑”和“不高兴”》、《爸爸的老师》、《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8、鲁兵:《小猪奴尼》、《老虎外婆》、《不知道和小问号》。
擅长以故事入诗。
9、1909年孙毓秀编译的《童话》是首次在中国出版物上使用“童话”一词10、世界上最早的民间童话集:法国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德国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意大利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11、童话形象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常人体。
12、判断童话类型(P139)13、德国的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的最早版本,正式列入“世界文献遗产”,即“世界记忆工程”儿童读者书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14、卡诺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把“荒诞文学的艺术推到了最高水平”15、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
1958年获得第二届国际安徒生奖。
被称为“童话外婆”。
16、达尔:被称为“20世纪最具想象力的童话大王”作品《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慈善巨人》、《女巫》。
其中《女巫》荣获英国文学界的最高奖---惠特布雷德图书奖。
17、美国的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
18、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小狗的小房子》、《怪老头》。
19、周锐:《勇敢理发店。
、《阿嗡大夫》。
20、冰波《狼蝙蝠》、《窗下的树皮小屋》、《阿笨猫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的韵律性首先体现在语音方面。
儿歌是以语音上的韵律为第一审美要素的儿童文学作品,其 韵律性特征体现在语音的各个方面,其中既包括韵脚、双声、叠 韵、连锁等语音上的韵律效果,也包括对偶、排比、回环、重复 等结构上的韵律效果。
考虑到儿童对富于韵律感的语言的敏感和喜爱,许多散文体 的儿童故事也常常将韵文手法融入其中,它成为幼儿故事创作的 一个特色。
Page 16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三、 儿童文学的游戏性
(一) 儿童语言游戏
1. 游戏是一种学习 2. E游ye戏-Ca是tc一hin种g V创isu造al 3. 游戏是一种娱乐
Page 17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 儿童文学的游戏性特征
1.
Page 18
3. • 操作的游戏性
2. • 内容的游戏性
第一节 儿童文学概述
二、 儿童文学的四种状态
(一) 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这是指那些既为儿童所阅读又影响儿童文学发展的成人 读物,如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 记》、格林兄弟的童话集以及优秀成人读物的改写本(如 德·拉马雷的《圣经故事集》)、各种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
Page 7
Page 15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舔着甜甜的手掌,两只小熊都睡着了。 这则童话中关于小黑熊和小棕熊的叙述采用的是相同的句式, 只有少量词语的替换,相同句式在故事里的轮流出现形成了故 事结构上的一种韵律感,使短短的故事像一首回旋的曲子,随 着幼儿可以把握与理解的节奏,有规律地向前推进。这样节奏 分明的故事结构有利于幼儿读者顺利进入故事的情境,也有利 于其听、读注意力的集中。
儿童文学是什么文学?儿童文学的种类都有哪些?在全国四大文
学奖中为什么会有儿童文学奖?《三体》的获奖为什么会有争议?
Page 5
第一节 儿童文学概述
一、 儿童文学的内涵
(1)具有优秀的文学价值。 (2)内容性质是培养健全 的社会的人。 (3)成年人的成熟把握。 (4)与读者对象的年龄阶段 相适应。
Page 6
Page 14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有了甜甜的手掌,两只小熊去冬眠。 小黑熊住进了一个大树洞里。 一会儿,小棕熊也住进了大树洞里。 两只小熊头碰着头,躺下来。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只小熊都在想:“是苹果味儿的好呢, 还是草莓味儿的好?” 小黑熊说:“我的苹果味儿给你尝尝。” 小棕熊说:“我的草莓味儿给你尝尝。”
第一节 儿童文学概述
(二) “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成人明确地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创作的文学作品,普遍被 认为就是儿童文学。这类作品在整个儿童文学作品中占据最 为核心的地位,如安徒生童话、张天翼童话、秦文君的儿童 小说、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
Page 8
第一节 儿童文学概述
(三) “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Page 9
第一节 儿童文学概述
(四) 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如田晓菲13岁以前创作的诗集《绿叶上的小诗》
《快乐的小诗》,以及重庆小诗人梁芒的诗《灯海 和星海》、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等。
Page 10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一、 儿童文学的认知性
(一) 幼儿的认知活动
2. 认知活动以自我为中心, 表现出一种泛灵思维的特征
Page 13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 结构的韵律
儿童文学的结构韵律体现在大量散文体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 来看下面这则小童话:
甜甜的手掌
住在北边的小黑熊,用大手掌把大苹果捏碎。揉呀揉呀。小黑 熊说:“我要让手掌变得甜甜的,有股苹果味儿。”
住在南边的小棕熊,用大手掌把草莓捏碎。揉呀揉呀。他说: “我要让手掌变得甜甜的,有股草莓味儿。”
1. 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的能力较低
3. 单一的线性理解和记忆, 不具备对复杂事件的认知把握 能力
Page 11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 儿童文学的认知特征
3.
2.
情绪和行为认知
1.
名称与概念认知
语言与符号认知
Page 12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 儿童文学的韵律性
(一) 声பைடு நூலகம்的韵律
Page 4
1 单元 初识儿童文学
案例导入
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现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少年儿童图书编 辑。《住在房梁上的必必》讲述了一个小 精灵在一个小房间中生长的 故事。而在4个曾经获奖的作家中,作家汤汤曾经获得第8届青年作者 短篇佳作奖,此次她则凭借《汤汤缤纷成长童话集》获得了童话奖。 高洪波认为这正体现了短篇佳作奖对于青年儿童文学作者的扶植作用。 在本届获奖门类中,报告文学与寓言两个奖项空缺 。担任评秀之一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觉得,报告文学空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儿童文学教程
单元1 初识儿童文学
第一节 儿童文学概述 第二课 儿童文学的特征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
Page 2
1 单元 初识儿童文学
知识目标
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了解儿童文学的功能。
Page 3
1 单元 初识儿童文学
案例导入
儿童文学创作现状
2013年7月19日,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40部初选作 品中有20部最终摘得此奖。此前颇受争议的《三体》,凭借第三部 《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得科幻文学奖。而凭借《住在房梁上的必必》 获童话奖的左昡,则成为中国作协主办的四大文学奖(注:茅盾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首位80后获奖作家。据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高洪波介绍,本届获奖作 家分布于13个省市,16个作家是第一次获得此奖,其中左昡更是成为 中国作协主办的四大文学奖中首位80后获奖作家。左昡生于1981年,
作家创作只是“写出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是“为了 自己得到乐趣”,而不是“为了儿童”,但他们的作品却 被儿童读者接受并承认。这类作品主要是作家以青少年生 活为题材的自叙传。这类作家大都是具有儿童文学作家资 质的人,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 里·费恩历险记》、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等。
•形式的游戏性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三) 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首先,它意味着一种天然的童年游戏精神,是童年自由和创造 力的代名词。
其次,它意味着一种充沛的童年生命能量,就像童年游戏是童 年旺盛的生命力的自然外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