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格桑拉.doc教案
第2课 悠扬民歌 妈妈格桑啦(教案) 音乐六年级上册 (1)

妈妈格桑拉教学内容:歌曲《妈妈格桑拉》教材分析: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爰。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爰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1、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2、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的感恩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演唱、欣赏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最后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爰。
学习难点:歌曲二声部的学习,演唱出和谐的和声。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教学过程:老、导入1、师:同学们世界上最伟大的爰就是母爱,你们都会唱哪些关于妈妈的歌曲?2、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天之大》是赞美妈妈伟大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天之大》视频3、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被这首歌曲打动了!歌唱妈妈的歌曲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妈妈格桑拉》。
(板书)弐、新课学习1、师: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旋律与哪个地区的民歌风格相似?播放《妈妈格桑拉》范唱2、有藏族民歌的特点。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格桑”是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拉”是表示对妈妈的尊敬,“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祝愿妈妈幸福。
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小朋友对妈妈深深的爱。
4、师: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曲,我想为大家演唱一下(老师范唱)听一听歌曲可以分几个乐段?为什么这么分?(分为两个乐段)5、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乐段,里面出现了一个节奏XX板书)切分节奏,前段后长,前弱后强,让同学们试着打一下,这样的切分节奏在第一乐段出现了多少次?(五次)(出示课件)6、跟琴试着唱一下谱子。
跟琴把歌词加进去。
7、第二乐段跟琴视唱一下谱子,师:第二部分的旋律有没有重复的地方?跟琴加入歌词。
8、师:歌曲我们已经学完了,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两个乐段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或是情绪来演唱?第皂段,叙述了和妈妈甜蜜的画面,力度P—一MP温柔的演唱。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妇女的传统生活及其文化背景,理解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歌词意义,体会其传统音乐特色。
2.学习咏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音乐素养,提高语言感受力。
3.能够用简单乐器结合歌曲《妈妈格桑拉》,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藏族文化与民族特色音乐2.体会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歌词意义3.学习唱歌难点:1.发音准确2.歌曲的情感表达三、教学准备1.《妈妈格桑拉》的CD或在线音频2.乐器:手鼓、竹笛等3.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藏族妇女的传统生活及其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藏族文化和音乐特色。
2. 学习歌词及发音(10分钟)1.教师朗读歌词,让学生跟读并掌握每个词语的发音。
2.学生跟着CD或音频反复听歌,理解歌曲的意义。
3. 学习歌曲的旋律(20分钟)1.通过音频教学,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曲的构成。
2.教师重复演唱歌曲,让学生跟着学唱。
4. 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40分钟)1.教师介绍藏族的传统乐器并演示如何使用手鼓、竹笛等乐器合奏。
2.学生分组合作,使用手鼓、竹笛等乐器,模仿教师的演示,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3.学生们用手鼓、竹笛等乐器伴奏唱出本课教的妈妈格桑拉这首民歌。
5.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和乐器演奏成果,感受歌曲《妈妈格桑拉》所传达的情感,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发现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五、教学要求1.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创造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特点。
六、教学评价1.客观评价:听唱评价、乐器演奏评价、反应能力评价、合作评价等。
2.主观评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读唱能力、舞台表现力,班级创造力等。
3.教学记录评价:记录班级创造的民族特色音乐作品,音乐创意和表演的精彩瞬间,以此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下一节课做出逐步的改进和优化。
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期妈妈格桑拉教案

【音乐教案】妈妈格桑拉【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藏族民歌。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唱歌来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1.《妈妈格桑拉》音乐录音带。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播放《妈妈格桑拉》音乐录音带,让学生先闭眼听歌,感受音乐的美妙。
2.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听后的感受,进行简短的交流。
3.教师对歌曲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Step 2 学习歌曲(20分钟)1.教师通过齐唱的方式,教授歌曲的歌词和基本旋律。
并进行适当分段的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2.教师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进行跟唱,直到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整体旋律。
3.教师分组指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学习,注重发音、语调的准确。
Step 3 学习伴奏(20分钟)1.教师放老师模范演奏的音乐录音带,分段进行学习。
2.教师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节奏运动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感。
3.教师和学生一起尝试弹奏简单的伴奏,使学生对乐器的表演产生兴趣。
Step 4 表演与展示(15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进行分组排练,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使用简易道具进行表演。
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及指导。
Step 5 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学习的内容,检查和矫正错误。
2.学生分享对学习过程的感受,教师进行鼓励和肯定。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妈妈格桑拉》的舞蹈动作,并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2.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藏族文化和民族乐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藏族音乐。
【教学反思】《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融合了藏族音乐元素的经典民歌,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分组排练和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妈妈格桑拉教案设计

妈妈格桑拉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妈妈格桑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妈妈格桑拉的背景和故事。
2. 培养学生对妈妈格桑拉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内容:1. 介绍妈妈格桑拉的身份和贡献。
2. 讲述妈妈格桑拉的事迹和成就。
3. 分享妈妈格桑拉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活动:1. 观看关于妈妈格桑拉的纪录片或短片。
2. 分组讨论妈妈格桑拉的故事和贡献。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妈妈格桑拉的感激之情。
第二章:感恩与尊重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对长辈和老师的尊重之情。
教学内容:1. 讨论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 探讨尊重长辈和老师的重要性。
3. 分享感恩和尊重的具体行动。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 分组讨论如何尊重长辈和老师。
3. 制定感恩和尊重的行动计划。
第三章:家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探讨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2. 分享家庭中的温暖和快乐时光。
3. 讨论家庭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家庭中的温暖和快乐时光。
2. 分组讨论家庭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 制作家庭重要性的海报或演示文稿。
第四章:亲子关系的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子关系的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亲子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亲子关系的发展阶段。
2. 探讨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3. 分享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2. 分组讨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3. 观看亲子关系的案例视频并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家庭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讨论良好家庭习惯的种类和影响。
2. 分享培养良好家庭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3. 制定个人和家庭的良好习惯计划。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已有的良好家庭习惯。
2. 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新的良好家庭习惯。
3. 制定个人和家庭的良好习惯计划并进行分享。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001]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001]](https://img.taocdn.com/s3/m/04e004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a.png)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001]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藏族的传统音乐形式——悠扬民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 理解歌曲《妈妈格桑拉》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3. 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并能够正确朗读和演唱。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通过合作演唱来感受团结和和谐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 歌曲的整体表达及情感的传达。
2. 在演唱中遵循音乐节奏,注意歌词的吐字。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音响、教学PPT、歌曲原唱、歌曲伴奏视频。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教师放歌曲,让学生静听;2. 讨论听过的感受:音乐的风格是什么?哪些音乐元素能够听出来?3. 了解藏族的传统音乐形式——悠扬民歌;4. 请学生自行找到与藏民族有关的典故和传说,进行简要介绍。
Step 2、歌词学习1. 教师放歌曲伴奏,让学生打开歌曲歌词PPT,进行歌词朗读;2. 学生逐句朗读歌词,了解歌曲的主题和基本情节;3. 学生配合歌曲原唱,分组分配歌词,练习演唱;4. 整体合唱编排。
Step 3、旋律学习1. 教师放歌曲伴奏,让学生听取旋律;2. 将旋律分解成小节,逐节教唱旋律;3. 在教唱过程中注意强调音符的长度和顿音;4. 组织合唱练习,分节分组合唱。
Step 4、合唱表演1. 各小组表演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2. 教师组织整个班级进行合唱表演;3. 学生在表演时注意协调配合和统一动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藏族传统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唤起了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歌词和旋律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整体表演动作也比较协调。
但在歌曲表演时,部分同学对歌曲节奏不熟悉,吐字不够清晰,需要在后期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整体而言,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音乐文化,学习和欣赏藏族民歌《妈妈格桑拉》;2.掌握藏族传统乐器手风琴的基本演奏技巧;3.学习唱歌和演奏的基本协调能力;4.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正确演奏藏族传统乐器手风琴;2.如何正确唱咏《妈妈格桑拉》的歌词;3.如何协调唱歌和演奏。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可先通过图片、录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然后介绍本课的歌曲《妈妈格桑拉》。
2. 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唱咏《妈妈格桑拉》的歌词,再教授手风琴的演奏技巧。
教师需展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注意点。
这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和演奏。
3. 班级合作将班级分为两半,一半学生演奏手风琴,另一半学生唱咏歌曲。
在学生们学会唱和弹的基础上,分别安排不同的班级演出。
4. 巩固训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教师应该进行适当地再次强化训练。
教师可让学生站在台前准备表演,自由演奏,再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
四、教学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演奏技巧,唱歌协调和合作能力。
最好让班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舞台表演的快感。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藏族歌曲进行练习,下节课进行表演。
并告知学生课后继续结合手风琴的演奏和歌曲的唱咏,继续完善自己的表演。
六、教学建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一起观看、欣赏藏族音乐和歌曲的演唱视频。
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实地行程,并让学生亲身体验藏族音乐文化。
这些都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良好途径。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藏族音乐文化,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和唱歌协调能力。
在更多的实践中,学生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我们祖国的多彩音乐文化。
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案

1.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掌握生字词“格桑、妈妈、草地、帐房、遥远、勤劳”等,要求学生能准确认读、书写,并理解其在课文中的含义。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妈妈格桑拉》通过描绘藏族妈妈与孩子的亲情,传达了勤劳、善良的美德。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其次,在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学生们对于课文情感的把握总体上做得不错,但有些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还不够深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从而加深理解。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思考,敢于表达。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关注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妈妈格桑拉》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勤劳、善良的美德。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家人,传承勤劳的美德。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母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回报妈妈的关爱等。
2.朗读指导: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练习。我会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柔和、亲昵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装饰音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2)体会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在演唱中加以体现。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演唱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相关的藏族音乐作品,加深对藏族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藏族音乐的视频,展示藏族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文化。
(2)提问学生对藏族的了解,引出歌曲《妈妈格桑拉》。
2、歌曲介绍(1)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含义,让学生了解歌曲是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祝福。
(2)简单介绍藏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自由等。
3、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3)重点练习歌曲中的装饰音和附点音符,让学生体会它们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如对母亲的感激、敬爱和依恋。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和情感的投入,使歌曲更富有感染力。
5、拓展与延伸(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可以是诗歌、绘画或舞蹈等。
(2)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表演。
6、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和藏族音乐的特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为母亲演唱这首歌曲,表达自己的爱。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妈妈格桑拉》
教材分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
1、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点:
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流程: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