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及其教学意义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与干扰(迁移)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与干扰(迁移)摘要:本文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分析了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与影响,阐述了排除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的策略,以期提高语言教学效果,进而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者)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母语第二语言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一、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促进作用1.双语教学界对母语作用的认识新疆的汉语教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接受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的指导,却是近期的事情。
解放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的基本上“对比教学法”-“翻译教学法”。
比如,前一时期在新疆使用的中小学使用教材,甚至中高等教材就是在以“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编写的,教材的练习中翻译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当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上黑板做练习或口头回答问题时,也不是地问“这个字,词,句在维吾尔语里怎么说?怎么翻译?”总之,在长期的汉语教学过程,翻译是教学的手段及目的,学生靠母语学汉语,甚至完全依赖于母语。
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在矛盾中发展,任何事物都包括矛盾的两个方面,双语教学也不例外。
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教师、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如前所述,在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得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借鉴”往往变成了套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甚至被一些新奇的表面所吸引。
或对某种方法全面赞同,或为所采用方法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失望,乃至一概否定。
比如说,新疆汉语教学的普遍提倡用直接发(如果借鉴的是真正的直接法的话)以后,完全否定了语言知识介绍、词汇对照及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新疆的实际来讲,这种理念仍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因缺少教学法理论方面较深刻的研究和学习,在教学中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怕翻译”,产生了完全否认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促进作用的另一种倾向。
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

上 会 干 扰人 们 的外 语 学 习 。但 是 近 年 来 也 有 不 少人 注 意 到 。 如果利用得 当 , 母 语 对人 们 学 习外 语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 即产 生
( 一) 语 音 方 面 汉语 拼 音 和 英 语 音标 之 间 存 在 一 些 相 同或 相 似 之 处 。 例
如汉语拼音的声母[ p 】 、 [ b 】 、 [ f ] 、 [ d ] 、 [ k 】 、 [ g ] 、 I a r ] 与英语辅音嘲 、 咖、
[ i ] 、 [ d ] 、 [ k ] 、 [ g ] 、 I a r ] 发音一致。汉语 的韵母[ Ⅱ ] 、 [ e i 】 、 【 o i ] 、 [ i ] 与英语
a l i v e ) , 聋 哑( d e a f - m u t e )
关键 词 : 母语 , 正 迁移 , 二语 习得
在 第 二 语 言 习得 研 究 领域 。 语 言迁 移 现 象 是 众 多 语 言 学 家 及 心 理 语 言 学 家 所 关 注 的 重 要 问题 之 一 。根 据 R o d E l l i s 的观点 , 语 言 迁 移 是指 学 习者 已经 存 在 的语 言 ( 母语 ) 知 识 影
Ap r . 2 01 4
V第 4期
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
任 嘲
( 太 原 大 学 外 语 师 范学 院 外 语 系 , 山西 太 原 0 3 0 0 1 2 ) 摘 要 : 语 言 迁移 是 二语 习得 过 程 中一 个 重要 的现 象 , 也 是 影 响 外语 教 学的 一 个 极 为 重要 的 因素 。 近年来 , 母 语 负迁 移 的作 用 被 过 分夸 大 , 正 迁 移 的作 用却 被 忽视 。 母 语 不 能仅 仅 看 作是 一种 “ 干扰 ” , 而应 看 作 是 一 种“ 借 用” 和“ 调 节” 手 段 。 本 文 分析 了母 语 在 二 语 习得 中的 积 极 作 用 。
试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精)

一、母语迁移作用概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有正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积极迁移有助于另一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反之,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错误和困难发生,就是负迁移(消极迁移。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正负迁移作用是众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只能对英语学习有负迁移(消极迁移即“负面”negative影响或起“干扰”(interference 作用。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考虑到语言的同一性, 较少考虑如何利用语言共性来促进“正迁移”,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并存,也就是说母语对二语习得既存在着促进作用,又存在着干扰作用。
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分析比较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作用,并以理论和实证阐述这一观点。
二、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语言是客观现实的编码体系,语言具有表达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功能。
人类有着共同的自然世界,从而使语言具有同一性。
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中,各语言虽然千差万别, 但语言本身对客观世界——时间、空间等事物的反映都是同一的,即可以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
正是这种“同一性”的存在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提供了可能,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
Cummins在语言具有“同一性”的基础上,对于母语和二语习得的关系提出语言相互依赖假设理论:母语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基础,它有学习转移的功效,在心理上、社会上及教育上母语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他指出:二语习得总是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母语非但不是学习的负担,反而是任何语言学习的资源。
从母语学到的语言能力也可以转移到第二语言。
Cummins的观点反映了语言的同一性。
曾有过一个很好的形容: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进入教室时可以脱下,弃之门外。
试论二语写作措辞中的母语迁移

的词 性和 句法 功能 。同 时 , 语 的词 尾没 有 表 示词 汉 性 的词缀 标记 , 单从 形 式上难 以区分 词性 。对母语 为汉语 的英语学 习者 而言 , 语 词汇 的这 个 特点对 汉 他 们学 习英语 词汇往 往会 产生 负迁 移 。从对 中国学 习者英语 语料 库 的分 析 得知 , 大多 数 词性 混 淆 都 出 现在 名 词 、 词 、 容 词 、 词 等 实 义 词 上 ( 虹 动 形 副 蔡 20 ) 0 2 。各 种 常见 错 误 包 括 动 词 用 作 名 词 、 词 用 名 作动词 、 名词 用作 形 容 词 、 容 词 用作 名 词 等 。如 : 形
的心理 词汇 。 ”如 英 文 中 dut sset ob 和 upc 在汉 语 中
均可译 为 “ 疑 ” 语 义 却截 然 相 反 。前 者 指 “ 怀 , 不相 信 ……” 后者 指 “ 为 ……有 可能 ” , 认 。受母 语影 响 ,
中国学生在作 文 中经常} 昆淆二 者语意 : ooed u . N n o b t et dal . du t e h l e ( o b d应为 sset ) d o i e upce 。 d
卜经常 犯错 误 。如 : hyh v ent teI l. 应 T e aebe t y ( oh a 为零冠 词 ) Ihv o r n . ; aeb yf ed (应 为 ab yfe d ; i o i ) rn L o t l k or. oka aba bad (应 为 t l k or ) 同时 , c h ba bad 。 e c 英 语要 求格 、 、 、 称 等 的一 致 ,而汉 语 则 没 有 性 数 人
( 名词 sri ev e应 为 动 词 sre 。又 如 : u. c ev ) Hei asc s es b s es n ( 词 sces应 为 形 容 词 se es ui s n ma . 名 u cs u—
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迁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迁移理论进行简要回顾,明确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定义和分类。
随后,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方法的运用以及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通过实验研究,本文旨在揭示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还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迁移作用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的机制和策略,以期为提高第二外语元音习得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迁移,简单来说,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或策略应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迁移现象尤其明显,尤其是在元音习得方面。
元音作为语言的基础元素之一,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其准确习得和掌握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的迁移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母语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影响、不同语言背景下元音迁移的特点以及迁移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影响机制等方面。
母语迁移被认为是影响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母语元音系统会对学习者第二外语元音的习得产生正向或负向迁移。
例如,某些元音在母语和第二外语中发音相似,学习者可能会将这些元音的发音习惯迁移到第二外语中,从而促进第二外语元音的习得。
相反,如果母语和第二外语的元音系统差异较大,学习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产生负向迁移。
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元音迁移特点也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研究者们发现,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迁移模式。
例如,英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元音时,可能会受到英语元音系统的影响,产生特定的迁移现象。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地受 到母 语影 响 , 从而妨 碍学 生准 确地 掌握 英语 语音 ,这 便造成 了语音 负迁 移 。
() 2词汇迁 移
汉 语和英 语分 属两 个不 同语 系 , 多数英 语 大
词 汇和 汉语单 词并 不相 互对应 , 这就 在汉语 学 生
.
6. 4
电大理工
总第 2 1期 5
“ 移” 迁 是心 理 学上 的概念 , 指将先 期学 是
习 中所获 得 的东 西迁移 到后 期 学 习中 。 蒋祖 康认
范畴 的 , 这种 误解 便成 为导致错 误 发音 的罪魁 祸
首。 导致 问题 发生 的主要 原 因包 括母 语和 目的语
为 迁 移 即是“ 们 已经 掌握 的知识 在新 的学 习环 人 境 中 发挥 作用 的心理 过程 ” 。而 语 言迁移 是 一种 “ 跨语 言 影 响 ” ,是指 “ 一种语 言对 学 习另一 种
移 很 容 易发生 。 () 4语篇 迁移
征相对 于其他 更 ‘ 基本 的 ’特征 而言 ,以某 种方 式 显得 比较 ‘ 特别 ”。 ’ 非语 言因素主 要 是学 习者本 身起主 要作 用 。 例 如学 习者 的年龄 以及 情感 因素 。 儿童 在二语 习 得 时 比成 年学 习者不 容易受 母语 影 响。 他们 更容 易获 得 像母 语 一样 标 准 的发 音 而不 会 受 更 多母
的英 语词 汇学 习 中产生 了负迁 移 。 主要 表现 为 以 下 几点 :汉语 复数通 常 为零标 记 , 英语有 单复 而 数 的变 化 : 汉两 种语 言的单 词在词 汇功 能上基 英
不 同,文化 的负迁移 也就 随之发 生 。因此 ,在 习
得第二语言时, 学习者需了解 目标语 国家和母语
浅析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

3海外文摘1 引言二语习得是指一种与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过程,涵盖了诸多因素,其中母语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尽管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但通常我们更关注母语与二语之间的差异以及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对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分析母语的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提出广大外语教师及学习者应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二语学习能力。
2 什么是母语迁移Long & Richards在Oldin(1989)的著作Language Transfer 一书中作序指出“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研究的中心问题”。
在我国语言学界,赵世开等人也认为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离不开对母语迁移作用的讨论。
然而,根据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 (Gass &Selinker,1989)中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就有十七种之多,由此可见,母语迁移问题既是二语习得中的重点,又反映出该研究结果目前尚不成熟的特点。
本文提到的“语言迁移”问题的定义,引自Odlin 提出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从Odlin 提出的定义可知,语言迁移的来源除了受母语的影响之外,还可以受到学习者所掌握的其他语言的影响。
因此,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应当用“第一语言迁移”来区分于其他语言。
根据G a s s 和Selinker 的定义,语言迁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受到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正面影响,即语言的正迁移;另一类是新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受到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负面影响,即语言的负迁移。
由于已有的研究接下来笔者将着重讨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
3 母语的正迁移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通常由语言的普遍特点来体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形式存在一部分共同因素,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母语为汉语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受到汉语的积极影响。
中国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

语 言 迁 移 是 一 种 跨语 言 影 响 ( rs i u t n u eo8一l gi i it . n sc l e c) 是指 “ 种语 言对 学 习另一 种语 言产生 的影 响 ”l。 ne , 一 【 】 语 言迁移是应用语言学 和第二语 言习得 领域 中的一个倍受 关 注的热点 问题 。其 研究 始于 2 0世纪 4 0至 5 0年 代 的美 国 ,rs Ld 是语言迁移 研究 的先驱 。回顾半 个多世 纪 F e 和 a0 i 以来 的语言迁移研究 历程 , 我们不难 发现 , 言迁 移的 中心 语 问题就是学 习者 的母语在二语 习得过程 中的影响问题 , 即母 语迁移 问题 。El ls曾说过 : 任何 一个二 语 习得 理论如果没 i “ 有描写母语迁移 都是 不完 整 的”2。母语 迁移 是影 响二语 L j 习得或外语学 习的一个重要 内在 因素 , 了解学 习者 习得第 是 二语言 的重要方面 , 一直 是二语 习得研究 的核心 和主体 。 也 研究母语迁移 、 正确认 识语 言迁移 , 于语 言学研 究 以及语 对 言教学都有着十分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
音 缀 尾 , 汉 语 主要 以 元 音 和/ / 尾 , 以 , 国 学 生 习 惯 而 n结 所 中
性地在英语 辅 音 后 面 加上 一个 元 音 , 如 , bo 例 把 ok读 b k , lg g l ̄, i读 i 等等 。再 则 , u / 把 e 读j/ ̄ '把 t , 中国学 生 常在英语 中的鼻腔爆破 ̄/r 和/ n 间加上 一个元音 , t V d/ 例如 把 w ie r n读成/i , h dn读  ̄/ ln ,  ̄ r 把 ie d hd/ 等等 。此外 , 在
二
母语 负 迁移 的具体 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及其教学意义
母语迁移(L1 Transfer)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由于其已掌握的母语影响而导致的语言习得行为。
它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取决于学习者母语是否与目标语言有共同之处。
通常,母语迁移是正面的,因为它可以使学习者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并给他们提供一种明确的路径。
但如果学生的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较大,则母语迁移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母语迁移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语言,建立起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母语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更快地掌握特定语言概念,从而节省时间。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母语知识来激发他们对目标语言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语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