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皮肤紫癜诊断详述

皮肤紫癜诊断详述*导读:皮肤紫癜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临床表现自发性轻微的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双下肢为主,偶可发生在上肢,但很少发生于躯干部,无诱发因素。
瘀斑或瘀点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不高出表面,压之不褪色也不疼痛。
出现瘀斑前局部可有微微疼痛,常在第二天清晨穿衣时自觉腿部皮肤隐痛,检查时发现瘀斑。
不经治疗,瘀斑可自行消退,留下青黄色色素沉着斑块,以后逐渐消失。
紫癜`常反复发作,在月经期加重。
患者一般无内脏和其他部位出血。
粘膜出血少见,有时牙龈少量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拔牙、手术、创伤、分娩时出血量可稍多,但不会造成严重大出血。
2实验室检查(1)束臂试验阳性或阴性,但止血功能常规检查正常。
(2)少数患者血小板对ADP、肾上腺素诱导的聚集反应异常,对玻珠柱的粘附率减低。
3诊断标准(1)素来体健。
大多下肢自发出现瘀点或瘀斑,可自行消退。
无家族史。
(2)束臂试验阳性或阴性,但止血功能常规检查一般正常。
(3)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紫癜。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区别:青红肤色:青红可能由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由于虾、蟹、鳝鱼等动物死后,体内蛋白质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组胺。
食用这些水产品,会使人体血液中的组胺含量增加,食用不当或过敏者面部甚至周身肤色就会呈现青红色,周身不适,有时还伴有头痛和奇痒。
季节性浅红斑片:“桃花癣”西医称之为“季节性接触性皮炎”。
该病好发于妇女面部,初为潮红或淡红如钱币状的斑片,少数伴有小红丘疹,边界不清,附少量鳞屑。
自觉瘙痒或干燥不适。
有时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其它“过敏性”病史。
因其往往春季发作,季节过后可自愈,故中医形象地称为“桃花癣”。
手皮肤发紫:紫癜典型皮损为散在分布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瘀点或瘀斑,亦可为红斑、斑丘疹、水泡或风团样损害,常对称分布在四肢伸侧及臀部,以小腿多见,自觉瘙痒,也有无自觉症状。
皮损在1--2周逐渐转为褐色斑点,也有成批反复出现,有些病程可持续数年。
常克教授分期辨证论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经验

常克教授分期辨证论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经验克教授在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分期辨证是关键的治疗原则。
克教授认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应该因人而异,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克教授将儿童过敏性紫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阴虚火旺期主要表现为:皮疹颜色鲜红,出血点数量较多,瘀点不明显,伴有皮肤瘙痒、嗜睡、食欲不振、口干口渴等症状。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祛风止痒。
常用方剂为清热凉血汤,加减选用桃仁、芍药、甘草、丹参等药物。
同时还需加强营养,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避免进食烧烤、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第二阶段:气滞血瘀期主要表现为:皮疹颜色转深,出现瘀斑和瘀点,出血点减少,伴有腹胀、便秘、情绪不稳等症状。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舒肝。
常用方剂为逍遥散,加减选用川芎、丹参、三七、郁金等药物。
同时还需保证排便通畅,可以使用润肠通便剂,同时平衡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第三阶段:肝肾不足期主要表现为:皮疹颜色转暗,出现色素沉着,体力疲乏,精神萎靡,伴有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
治疗方法:益肝肾、滋阴补血。
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加减选用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等药物。
同时还需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加强膳食营养,避免劳累过度。
总的来说,克教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总结为:分期辨证,根据不同的阶段选择针对性的辨证论治方案,注意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平衡情绪,保证充足的营养,提高患儿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儿科学-紫癜

【诊断】
一、诊断要点:
本病发病多较急,出血为其主症。 除皮肤、粘膜出现紫癜外,常伴鼻衄、齿衄、呕血、
便血、尿血等。 出血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等血虚症状,甚则发生
虚脱。
二、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
➢ 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药物、食物等诱因。
➢ 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 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 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患斑毒病候》: “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是热挟 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 赤斑起,周匝遍体。”
《证治准绳·疡医》:“夫紫癜风者,由皮肤生紫 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者是也。此皆风湿邪气 客于腠理,与气血相搏,致营卫否涩,风冷在于 肌肉之间,故令色紫也。”
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二、发病特点:
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 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2-5岁,男 女发病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 原因为颅内出血。
三、文献记载:
《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 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外科正宗·葡萄疫》:“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 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证。”
【病因病机】
本病外因为外感风热,内因为气阴亏虚。 早期多为风热伤络,热迫血行,属实证;后期由 实转虚,或虚实并见,多为气虚失摄,阴虚火炎。 病位多在心、肝、脾、肾。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
熟地、龟板滋阴潜阳以制虚火,黄柏、知母清泻 相火,猪脊髓、蜂蜜填精润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临床路径】过敏性紫癜诊疗常规

过敏性紫癜诊疗常规
【概述】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
除典型的皮肤紫癜外,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部分有肾脏表现。
【诊断标准】
1、症状:皮肤症状以反复出现紫癜为特征,部分病例以腹痛、关节肿痛和肾脏受累症状首先出现。
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体征:皮肤紫癜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分批出现,颜色由淡红→鲜红→紫褐色→褪色可触合成片,皮疹分布处常伴皮肤胀痛。
高出皮面,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荨麻疹。
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稍高,分类以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血小板计数正常,部分患者毛细血管脆性实验阳性,出凝血时间正常,尿常规可有红细胞及蛋白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血沉轻度增快。
【纳入标准】
过敏性紫癜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治疗中出现并发者
【治疗常规】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
2、控制感染
3、基本药物治疗:对症治疗,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应用
4、中医中药治疗
【出院标准】
皮疹消退,腹痛及关节肿痛消失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2周
2、疗效标准:治愈率≥90,病死率1%。
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编码:D69.004 疾病名称:过敏性紫癜
适用对象:过敏性紫癜拟行:内科治疗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预期住院天数:15天/实际住院天数:天
预期术前住院天数: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紫 癜

紫癜紫癜亦称紫斑或肌衄,是指由于热伤脉络或脾不摄血致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表现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全身或四肢可见点状斑状出血,不高出皮肤,反复发作,或出血斑点略高出皮肤,色鲜红或暗红,可伴腹痛或关节酸痛等症。
2 可伴低热,齿衄,鼻衄,月经过多。
严重者可出现头痛,昏迷,便血,尿血。
3 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束臂试验、骨髓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 应与出疹、温病发斑、丹毒相鉴别。
[辨证论治]1 血热妄行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例方:十灰散或犀角地黄汤。
2 阴虚火旺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例方:茜根散。
3 气不摄血症状:反复发生肌衄,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
例方:归脾汤。
[其他疗法]1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紫雪丹、神犀丸、田七粉、紫珠草粉等药。
2 中药针剂2.1 柴胡注射液4ml肌注,适用于高热对症处理。
2.2 清开灵注射液20~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适用于有发热者。
[疗效标准]1 治愈:紫斑紫点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2 好转:皮肤青紫斑点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改善。
3 未愈:皮肤青紫斑点、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以小血管炎或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两季居多,食物、药物、微生物等可诱发本病。
病理改变以广泛毛细血管炎为主。
临床因受累器官和病变程度不一而有不同表现,以皮肤、关节、胃肠道和/或肾脏症状最常见,包括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和/或血尿\蛋白尿等。
部分病例有复发倾向。
预后一般良好,伴肾损害者病程较长,大约2%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一、诊断标准1.国内诊断标准国内目前采用过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多参照江载芳等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和《儿科学》教材第8版进行:臀部、四肢、对称性、高出皮面、压不退色的紫癜样皮疹,伴或不伴腹痛、关节肿痛及肾损害,即可考虑过敏性紫癜诊断。
如临床表现不典型,皮肤紫癜未出现时,需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败血症、其他肾脏疾病和外科急腹症等鉴别。
2.国外诊断标准:参照2006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及欧洲儿科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
臀部几十只具有可触性紫癜为必备条件,再加上以下4项中的任何1项即可诊断:1)弥漫性腹痛2)任何部位活检显示以IgA为主的复合物沉积3)急性、任意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4)肾脏受损表现(血尿/或蛋白尿)二、对于典型皮疹急性发作的患儿排除相关疾病可以临床诊断,但对于皮疹不典型者,仍需严格伴标准诊断。
若临床表现不典型、紫癜延迟出现或不出现,则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阑尾炎、肠套叠、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标准解读1.美国风湿协会1960年制定的HSP分类标准,包括一夏项:可触性皮疹,≤20岁起病、弥漫性腹痛和活检组织学改变提示小动脉或小静脉壁有粒细胞侵润。
以上4项至少满族项即可诊断,用于分类诊断时,其敏感性为和特异性分别达87.1%,87.7%2.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及欧洲儿科风湿病学会在2006年关于HSP的诊断标准中,将臀部及四肢具有可触性紫癜列为必备条件,在必须具备可触性皮疹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已下项中的1项或以上:弥漫性腹痛、任何部位活检显示以IgA 为主的复合物沉积、急性,任意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以及肾脏受损表现。
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

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
过敏性紫癜(也称为荨麻疹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可能在婴儿、儿童和成年人中发病,而最常见的部位是四肢,头部和脸部。
此外,过敏性紫癜可能出现在躯体任何部位,如胸膛或腹部,甚至生殖器官周围的皮肤。
虽然过敏性紫癜可能引起患者不适,但是它是良性的,一般不会涉及其他器官或系统,而且不会留下瘢痕。
过敏性紫癜最初出现一种玫瑰红色的小斑点,斑点很快发展成为紫红色的丘疹,并且具有明显的边界。
这些紫红色的丘疹会膨胀,呈圆形状,外围附着白色粘膜。
在1到2天的时间里,这些紫红色的丘疹会逐渐变薄,并伴有干燥的脱屑现象,最终消失。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一般不需要进行其他检查,急性病情消失后,也无需进行进一步治疗。
根据《皮肤病学病例分类指南》(ICD-9),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如下:
1.者的临床表现,出现紫红色的、块状的、圆形的丘疹,具有明显的边界,伴有红色的斑点;
2.吸血虫、衣原体或其他皮肤病的史;
3.排除其他疾病后,经皮肤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紫癜;
4.家族史或遗传史。
此外,对于疑似过敏性紫癜的患者,更具体的诊断技术可以进行细致检查,如皮肤切片、免疫染色、皮肤抗原特异性试验等,以确认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可能会发生在任何部位,但是一般不会损害其他器官或系统,由于它是良性的,所以不会对患者造成危害。
因此,重要的是,婴儿、儿童和成年人,在出现类似症状时,要尽快就诊,以便及早发现过敏性紫癜,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错误诊断,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紫癜是由血络受伤,血渗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点状或片状青紫斑块的病症。
相当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或血管性、过敏性紫癜。
21.1诊断依据
21.1.1全身或四肢可见点状或斑块状出血,不高出皮肤,反复发作。
或出血斑点略高出皮肤,色鲜红或暗红,微痒,可伴腹痛或关节酸痛等症。
21.1.2可伴低热,齿衄,鼻衄,月经过多。
严重者可出现头痛,昏迷,便血,尿血。
21.1.3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出、凝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
骨髓象:巨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形成减少或缺如。
若均正常者多为过敏性紫癫。
21.1.4必要时查免疫球蛋白PAIgG和IgA,PAC3有助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21.2证候分类
21.2.1风热伤络:起病较急,皮肤紫斑色较鲜红,呈腰部以下对称性分布,略高出皮肤,或有痒感。
伴有发热,腹痛,关节酸痛等症。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1.2.2血热伤络:皮肤骤见青紫或鲜紫色点状或斑块,此起彼伏。
身热烦渴,面红升火,可伴有齿衄、鼻衄,
甚或便血、尿血、月经过多。
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有力。
21.2.3阴虚火旺:皮肤有青紫点或斑块,时发时止。
手足烦热,颧红咽干,或午后潮红,盗汗,月经过多,伴有齿衄、鼻衄。
舌红,少苔,脉细数。
21.2.4气不摄血:病程较长,皮肤紫斑反复发作,色暗呈乌青斑块。
面色huang(恍)白,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1.3疗效评定
21.3.1治愈:紫斑紫点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21.3.2好转:皮肤青紫斑点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改善。
21.3.3未愈:皮肤青紫斑点、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