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草弯孢霉菌除草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画眉草弯孢霉菌株QZ-2000与低剂量化学除草剂复配增效机制研究

Ab ta t sr c :Cu v l rae a r si i tan QZ 2 0 a o e ta o i lgc lc n r lo a g r u a i r g o td s sr i 一 0 0 h s a p t n ilf r boo ia o to flr e
m i iy o ii ns, c n d t c nd to a be m p ov d n t e e e e e 1 he nv r nme c n i r e a d h d p nd nc 0" 1 t e io nt a be e c d r du e
t r u h a pia in o h x u eo r ua i r gr si ssr i 一 0 0c n daa d lW—a e h o g p l to ft emi t r f c Cu v l rae a o tdi tan QZ 2 0 o ii n O r t
河 南 农 业 科 学
画 眉 草 弯 孢 霉 菌 株 QZ一2 0 0 0与 低 剂 量 化 学 除 草 剂 复 配 增 效 机 制 研 究
王 建 书 , 云 枝 , 朱 赵 敏 。 强 胜 ,
(. 京 农 业 大 学 杂 草 研 究 室 , 苏 南 京 2 0 9 1南 江 1 0 5;2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农 学 院 , 北 邯 郸 0 6 2 ) . 河 5 0 1
呈 上 升 趋 势 。 经 孢 子 悬 浮 液 与 低 剂 量 化 学 除 草 剂 复 配 处 理 的 马 唐 的 叶 绿 素 和 可 溶 性 蛋 白含 量 下 降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霉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系列的霉菌毒素脱毒产品。
评估这些产品的效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通常可以采用体外方法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体外方法来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
常用的评估方法是化学分析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检测霉菌毒素的含量和种类。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霉菌毒素的分子结构和含量,评估脱毒产品对霉菌毒素的去除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个霉菌毒素进行定量分析,对脱毒产品的性能进行评估。
细胞实验也是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重要方法。
通过将霉菌毒素添加到细胞培养液中,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活性的变化,可以评估脱毒产品对霉菌毒素的抑制效果。
使用MTT法可以评估细胞的代谢活力,细胞荧光染料法可以评估细胞的凋亡程度,细胞孔径法可以评估细胞的形态变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反映脱毒产品对细胞的保护效果。
动物实验也是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通常会选择小鼠、大鼠等常用的实验动物,给予它们一定剂量的霉菌毒素,并观察动物的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
通过观察动物的体重变化、血液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来评估脱毒产品的保护效果。
还可以使用动物行为学测试来评估脱毒产品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包括行为习性、记忆力等方面。
还可以使用生物传感器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效果。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通过生物识别组分来检测特定物质的技术,可以检测霉菌毒素的存在和浓度。
常用的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霉菌毒素进行快速检测,并评估脱毒产品的效果。
评估霉菌毒素脱毒产品的体外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估脱毒产品的效果,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体外方法评估的结果仅供参考,最终还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来验证。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Ⅱ:活性测定、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出芽短梗霉PA-2产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

出芽短梗霉PA-2产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程亮【摘要】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进行液体发酵,发酵液用等体积正丁醇萃取3次,正丁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 mL收集为1个馏分,共收集到50个馏分。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洗脱得到的馏分15~23对供试杂草野燕麦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均为4级。
合并馏分15~23,以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15∶1)的混合液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生物测定结果表明,Rf值范围在0.19~0.83的活性条带对野燕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HPLC分析PA1条带发现,该活性条带主要含有2个组分,最大吸收峰在220 nm,其保留时间分别为59.015、65.948 min。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4页(P199-201,202)【关键词】出芽短梗霉;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分离纯化;柱层析;薄层层析【作者】程亮【作者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4+9化学除草剂从应用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抗药性杂草种类一直呈上升趋势[1-2]。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提高,高毒性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草剂的研制与使用将严格受到环境和生态的制约[3]。
微生物除草剂因其对目标杂草选择性强、环境负荷小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而成为近年来杂草生物防治研究中一个较活跃的领域。
近年来,以微生物天然产物开发生物源除草剂或新颖除草剂的先导化合物引起了杂草科学家和农药化家学的极大兴趣。
蒙药泡囊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蒙药泡囊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蒙药泡囊草,又名拉曼布,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储米草属(Lamium amplexicaule)。
它以药用草药的形式发挥作用,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以及非洲地区。
其中,储米草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三萜、绿原酸、芳樟醇、黄酮类等,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药效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蒙药泡囊草中的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的研究。
一、蒙药泡囊草中的化学成分分离1、气相色谱法:通常采用色谱柱分离,如苯乙烯-乙醇微孔柱,或以乙酸乙酯和乙腈混合溶剂构成双柱柱色谱,在柱温50-60℃,进料流速1.0-3.0m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或是310nm,柱压力2.0-4.0MPa,能有效分离其中的活性成分。
2、振荡色谱法:也称动态色谱法,它采用固定相柱加压运行,用乙腈和乙酸乙酯构成双向溶剂柱,一个柱和另一个柱的比例一定。
随着柱温度,浓度,压力和流速的变化,即可实现活性成分的有效分离。
二、蒙药泡囊草中的化学成分鉴定1、紫外分光光度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加入一定浓度的活性成分与测定范围,定量确定蒙药泡囊草中含有的活性成分。
2、红外光谱法:可以鉴定活性成分的结构,确定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进而确定蒙药泡囊草中活性成分的名称和结构。
3、气质联合分析法:可以通过结合气相色谱及质谱仪等仪器,对活性成分的定性联合分析,从而确定蒙药泡囊草中的活性成分。
总之,蒙药泡囊草中的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振荡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以及气质联合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实现。
本文综上所述,蒙药泡囊草中的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是研究其药效的前提,也是该植物药用价值的关键。
在实际药物开发研制中,应多种分析技术综合运用,辅以新型测定仪器,以实现有效的蒙药泡囊草分离与鉴定研究。
双孢蘑菇几种胞外酶的活性测定

( MC)ftr ae elae( P ndhmcl l e( C)w r t t tr f ibd dl et o t C ,l prclls F )a e i la H ie p u eu s ee e e i ma e r t oya w s pi sd n u u n o n
c e s d w t e c l r i . r a e i t ut e t h h u me Ke r s A a iu i o u ;E t c l l re z me c vt sd tr n t n y wo d : g r s b s r s x r el a n y ;a t i e e emu ai c p a u i i o
茵丝生长期较 高, 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关键 词 : 孢蘑 菇 ; 外酶 ; 双 胞 活性 测 定
中 图分类号 :6 6 1 ¥ 4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7 2 2 1 )6— o 5— 4 17 8 7 ( 0 1 0 0 3 0
De e m u a i n o t a el l r En y e Ac i i e fAg rc s b s r s tr n to fEx r c l a z m tv t s o a i u i u i po u
杂草生防真菌研究现状

杂草生防真菌研究现状苟志辉钟圣赟曾亚红(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南海口571100)摘要杂草生防真菌是从罹病杂草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类能够有效侵染有害植物,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生长或繁殖的植物病原真菌。
利用杂草病原真菌防控杂草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
本文从杂草生防真菌的控草潜力、主要类群、生物防控机理、寄主范围、应用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杂草生防真菌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杂草生防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杂草生防真菌;控草潜力;主要类群;生物防控机理;寄主范围;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S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4-0061-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4.01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Status of Weed Biocontrol FungiGOU Zhihui ZHONG Shengyun ZENG Yahong(Hainan Academy of Forestry(Hainan Academy of Mangrove),Haikou Hainan571100) Abstract Weed biocontrol fungi are a type of plant pathogenic fungi isolated and screened from diseased weed tissues,which can effectively infect harmful plants and control their growth or reproduction to a certain extent.The use of weed pathogenic fungi for weed control has enormous potential advantag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weed biocontrol fungi from the aspects of their potential for controlling weeds,main groups,biological control mecha-nisms,host rang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eed biocontrol fungi.Keywords weed biocontrol fungus;potential for controlling weed;main group;biological control mechanism;host range;application prospect全球约有2000种杂草能够通过与农林作物争夺水肥、争夺阳光、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间等方式,干扰农林作物正常生长、威胁农林作物产量和品质,甚至影响人畜健康。
一株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中文

西北农业学报 2009,18(4):982102A cta A g riculturaeB oreali2occi dentalis S inica一株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杨利珍1,周 乐2,徐 虹1,秦宝福1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从瑞香狼毒根际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中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出一株高抑菌活性的真菌,经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分析及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比较分析表明,该菌为疣孢青霉菌Y L252(Penicilli um verrucu2 losum Y L252),其Genbank注册序列号为EU914140。
抑菌活性试验显示,其发酵液粗提物具抑菌广谱性,对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干腐、苹果腐烂、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
乙酸乙酯相TL C法系统预试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萜类、甾体及其苷类、酚性成分、内酯及香豆素和有机酸类。
关键词:狼毒根际;分离鉴定;疣孢青霉菌Y L252(Penicilli um verruculosum Y L252);抑菌活性;成分预试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389(2009)0420098205Isolation and Identif ication and Antif ungal Activity of a PenicilliumYAN G Lizhen1,ZHOU Le2,XU Hong1and Q IN Baof u13(1.College of Life Science,Nort 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2.College of Science,Nort 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Abstract:By st reak plate met hod,a st rain of high antif ungal active microorganism was isolated from t he particular ecological environment2t he rhizo sp here of S tellera cham aej asme.Morp hological charac2 ter istics,sequences analysis of ITS and comparation analysis wit h Penicillium marneffei revealed t hat it belonged to t he Penicilli um verruculos um Y L252,it s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is EU914140.Re2 sist ant experiment showed t hat t he ext ract of fermentative liquid could resist many microorganisms. It s inhibitio n rates to Fusari um bulbi genum,V alsa m ali,A lternario sol ani reached above80%.The TL C systemic p retes of et hyl acetate extract showed t hat t he main ingredient s are volatile oils,fla2 vonoids,terpins,steroid saponins and it s glyco sides,p henils,cumarins and lactones,organic acids. K ey w ords:The rhizo sp here of S tellera cham aej asm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Penicilli um verru2 culos um Y L252;Antimicrobial active;Systemic p retes 微生物是产生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眉草弯孢霉菌除草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画眉草弯孢霉菌除草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第 33卷第 3期 Vol. 33 No. 3植物保护学报2006年 9 月 Sep t. 2006ACTA PHYTOPHYLAC ICA SI N ICA画眉草弯孢霉菌除草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测定1, 2 13 1姜述君强胜朱云枝1.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南京 210095;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大庆 163319摘要 : 为了分离鉴定马唐 D 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生防菌画眉草弯孢霉 Cu rvularia eragrosti2dis菌株 QZ22000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评价该物质是否具有作为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利用生物测定为导向的色谱分离、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该菌分泌的毒素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利用种子萌发、胚根和芽生长的抑制及离体叶片针刺法测定了该毒素对马唐的毒害作用 ,并测定了毒素的专化性及毒素对马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为桔黄色晶体 ,熔程为 225~227?,经质谱和 NMR数据分析确定该化合物分子式为 C H O ,并确定为长孺孢素 helm inthosporin。
该毒15 10 5素在150μg/mL浓度下 ,对马唐胚根生长抑制率达 44. 59% ;当毒素浓度达到200μg/mL时 ,叶绿μ素含量下降 18. 41% ;在 500 g/mL浓度下 ,毒素对供试的 23种杂草产生的毒害程度不同 ,其中小藜对毒素最为敏感 ,其次为马唐、 ?蓄、 ?草、藜和日本看麦娘等恶性杂草。
在供试的 5种作物中大豆、棉花和番茄对毒素不敏感 ,但玉米和小麦则较为敏感。
上述结果表明 , 长孺孢素作为大豆和棉花田苗后生物源除草剂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 画眉草弯孢霉 ; 长孺孢素 ; 抗生素 ; 马唐 ; 除草活性Isola tion, pur if ica tion, iden tif ica tion, and b ioa ssay of helmin thospor inw ith herb ic ida l activ ity from C u rvu la ria eragrostidis1, 2 13 1J I ANG Shu2jun Q I ANG Sheng ZHU Yun2zhi1. W eed Research Laborator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China; 2. Heilongjiang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1 13Abstract: The bioassay2guided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LC onsilica gel, and MS, H2 and C2NMR spectr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solate and determ inate the structure of antibiotic from Curvula riaeragrostidis QZ22000, and to evaluate its herbicidal activity. The herbicidal activity of the toxin to D. san2guinalis was tested by seed germ ination, the elongation of root and shoot. The needle puncturing leaf as2say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test the specificity and effect of toxin on photosynthetic p igment content of D.1 13sanguinalis. MS, H2and C2 NMR spectral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toxin is helm inthosporin. The meltingpoint of the toxin is 225 - 227?, and the molecular formula is C H OThe toxin had inhibitory effect15 10 5on el ongation of D. sanguinalis root. A t 150μg/mL concentration, the inhibition of the toxin to root elon2gation reached 44. 59%. Helm inthosporin showed impact on photosynthetic p igment content of D. sangui2μnalis leaf. W 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oxin reached 200 g/mL,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D. sanguinalisleaf decreased by 18. 41%. Twenty three troublesome weeds and five crop s were tested to study specificity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 2001AA246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170164资助作者简介 :姜述君 ,男 , 1968年生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学和杂草生物防除研究,email:***************3 通讯作者Authorforcorrespondence,email:************.cn, Tel*************收稿日期 : 2005 - 08 - 30314 植物保护学报 33卷of helminthospori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8 out of the 28 species were susceptible to the toxin. Chenopodiumserotinum is the most suscep tive, and D. sangu ina lis, Polygonum avicu lare, B eckm annia syzigachna,Chenopod ium album and A lopecurus japonicus took second p lace. Soybean, cotton, tomato, Am aranthusμretroflexus and Ech inochloa crus2galli were resistant to toxin at 500 g/mL concentration. Helm inthospor2in p roduced by C. eragrostidis QZ22000 could be developed as a biocontrol agent for weed control in soy2bean and cotton fields.Key words: Curvularia eragrostidis; D igitaria sanguinalis; helminthosporin; antibiotic; herbicidal ac2tivity虽然化学除草剂在杂草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洗脱。
组分的生物活性检测采用离体叶片针刺[ 11 ]用 ,但化学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法 ,即将每一次收集的洗脱液常压浓缩 ,然后用μ端 ,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耐药和抗药杂草种群的上蒸馏水稀释一定体积 ,吸取 20 L滴在预先用解剖针刺伤的 4叶龄马唐叶片上 ,将叶片于 25?下保湿升。
据报道 ,目前已发现 272个抗药性杂草生物[ 1 ]型。
不断创制新的除草剂品种 ,是解决上述问题 48 h后 ,观察病斑大小。
生测结果表明 ,石油醚 ? 乙特别是杂草抗药性的重要途径。
一般而言 ,天然次酸乙酯 5 ? 4收集部分为活性组分。
以石油醚 ?生代谢物在环境中有较短的半衰期 ,它们对水、土乙酸乙酯 ? 乙酸 20 ?5 ? 0. 5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壤、食品、人类、动物的毒害远远小于化学除草剂。
层析 GF254硅胶 ,结果显示 , Rf 0. 4处的斑点具因此 ,利用天然活性化合物开发新一代除草剂成为有活性。
将活性斑点刮下经多次纯化 ,经过乙醇 /氯[ 2 ]人类追求的目标。
而微生物除草剂候选菌产生仿重结晶获得桔黄色晶体。
的毒素有较好的生物源除草剂开发潜力 ,因为这类使用经过温度校正的 TX2100显微熔点测定仪[ 3 ]毒素通常具有选择毒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 ,很多测定除草剂活性化合物的熔点。
用 VGQUATTRO[ 4~6 ]植物病原真菌分泌的毒素具有杀草活性。
马唐质谱仪以电雾离子化质谱法 ESI 进行测定 ,电子生防菌画眉草弯孢霉 Curvularia eragrostid is菌株能量为 - 70eV e为电子所带电荷量 ; V为加速电1QZ22000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微生物除草剂 ,前压。
用 AV2500MHz核磁共振仪对毒素的 HNMR13期研究表明 ,该菌株致病的主要机制是可分泌对马和 CNMR谱进行分析 ,溶剂为氘代二甲基亚砜[ 7~10 ]唐有杀草活性的代谢物。
作者对该菌株分泌 DMSO2d ,以四甲基硅烷 T MS 为内标。
6的杀草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 ,并对其除草生 1. 2. 2 马唐种子萌发测定选取饱满的马唐种子 ,用 0. 1% HgCl 进行表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为利用该化合物或以其结构为2骨架进行生物源化学除草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面消毒 3m 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并用灭过菌的滤纸将种子表面的水吸干。
取直径 9 cm的培养1 材料与方法皿 ,放入一张灭菌滤纸 ,加 5mL不同浓度的毒素溶1. 1 供试菌株液使滤纸饱和 ,毒素溶液浓度分别为 12. 5、 25、 50、100、 150、200μg/mL,以 2%的丙酮溶液为对照。
然供试菌株为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筛选出的马唐强致病画眉草弯孢霉菌株 QZ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