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简介
隋朝历史简介(一)

隋朝历史简介(一)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共传位三代天子: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
大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
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
历代之盛,极于此矣。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也是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之一。
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
589年,挥戈南下,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统一中国。
传说·故事《隋书· 高祖本纪》载: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
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
”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
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
帝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
”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
善记鄙言。
”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
出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隋朝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存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38年,但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隋朝的兴起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兴起背景隋朝的前身是北周,北周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统治经验。
在隋炀帝杨广的领导下,隋朝于581年建立,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杨广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为隋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制度隋朝实行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杨广实行专制统治,具有强大的权力。
他推行均田制,规定土地按人口配给,使土地分配合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助于增加农业生产。
此外,隋朝还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设立六部制度,进行军制改革等,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能。
三、经济状况隋朝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
杨广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加强对外贸易,扩大国内市场,推动国内的产业发展。
在农业方面,隋朝推行了农田水利和农业技术的改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隋朝还修建了运河,加强了水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艺术在文化艺术方面,隋朝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杨广兴修洛阳城,大兴土木,使得隋朝成为了一个繁荣的文化艺术中心。
隋朝的士人重视文学和历史著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隋书》和《北史》,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隋朝还创作了一批以雄浑豪壮为特点的文学作品,如《隋乐府》等。
五、对后世的影响隋朝的统一政权为后来的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后世各朝代能够更好地向隋朝学习和发展。
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隋朝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不可忽视。
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隋朝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朝奠定了后来唐朝的基础,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隋朝历史内容及概括

隋朝历史内容及概括引言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隋朝以统一中国和恢复中央集权而闻名于世。
隋朝的历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介绍隋朝历史的主要内容及其概括。
统一中国与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建立源于杨坚的努力。
在北周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杨坚趁机起兵,推翻北周,自立为皇帝,建立隋朝。
他被尊为隋文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统一中国。
首先,隋文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取消了分封制,使得地方豪强失去了独立权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
其次,他实行了均田制和土地重新分配,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并增加了国家税收。
此外,隋文帝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官僚机构,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监察和控制。
隋朝的政治与军事成就在政治方面,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除了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外,隋朝还设立了六部、九卿和三省等机构,以整顿官僚机构和加强中央管理。
在军事方面,隋朝的成就也非常显著。
隋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军事征讨,先后征服了南梁、南陈和北齐等敌人,统一了南北。
他还修筑了大运河,加强了中央和南方地区的联系和控制能力。
隋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隋朝时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隋文帝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开垦荒地,改革土地制度,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同时,隋朝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推动经济繁荣。
在文化方面,隋朝的统一政策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
北方和南方的文化逐渐融为一体,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著名的隋唐文化繁荣时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隋朝的衰落及内外因素然而,随着隋文帝逝世,隋朝也开始走向衰落。
唐朝李渊起义,起初是为了反抗隋朝的暴政和苛税。
隋末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隋朝衰落的主要原因包括内外因素。
内因包括政治腐败、贪污和压迫性政策,导致人民的不满情绪增加。
外因包括频繁的战争和长期的统治扩张,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一、隋朝(581-618)1.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了全国,创立了隋朝。
他还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将南北朝时期的诸侯割据统一起来。
2. 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他的暴政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社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3.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后的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此外,隋朝还建立了州县制度和均田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二、唐朝(618-907)1.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君主。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府兵制、均田制、和田制等,这些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国家的繁荣。
2. 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设立国子监、加强科举制度等,这些政策大大推动了国家的文化繁荣。
唐玄宗还推崇儒家思想,推行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被后人称为“开元盛世”。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余年。
唐朝还建立了州县制度和均田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此外,唐朝还建立了长安城,使得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交通中心。
4. 唐朝的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联系。
此外,唐朝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的经济蓬勃发展。
5.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物,包括杜甫、李白、王维等。
唐代的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唐朝的科技进步唐朝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发明包括了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瓷器制作技术等。
此外,唐代还推行了农田水利、养蚕、制盐、炼铁等农业和工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隋朝中国历史上统一南北的第一个王朝

隋朝中国历史上统一南北的第一个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南北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与统一南北的意义深远。
本文将从隋朝的建立背景、统一南北的重要性以及隋朝统一南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隋朝的建立背景隋朝的建立与南北朝时期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密切相关。
南北朝时期,中国被分为北朝和南朝两个政权,国家处于长期的战乱和割据状态。
到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时期,他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了秦汉时期的统一格局。
隋文帝杨坚发起许多战争,不断扩大政权势力,最终于581年统一北方,建立隋朝。
二、统一南北的重要性1.结束了南北朝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南北朝时期,长期的战乱割据导致国家分裂,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局面,使中国恢复了统一的格局。
2.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隋朝统一南北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文帝杨坚实行了均田制,平息了农民起义,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
隋朝还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产量。
3.促进了社会各地的交流与发展:南北朝时期,由于分裂割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长期隔绝,各地发展不平衡。
隋朝的统一南北打破了这种局面,各地的交流与发展得以促进。
经济和文化交流使得南方地区的繁荣更好地传导到北方,全国各地在经济、技术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隋朝统一南北的影响1.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基础:隋朝统一南北的成功为后来的唐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和经济改革奠定了唐朝统一和繁荣的基础,成为唐朝统治的先导。
2.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隋朝的统一南北使得社会稳定,百姓不再受战乱影响,安居乐业。
隋朝的农田整顿和水利建设使得农业得到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3.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隋朝统一南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五代和十国顺口溜

隋唐五代和十国顺口溜一、隋唐五代和十国简介1. 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581年至618年。
•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分为隋文帝、隋炀帝和隋恭帝三个时期。
•隋朝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2.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618年至907年。
•唐朝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分为贞观、开元、盛唐和中晚唐四个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开元盛世”。
3. 五代•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存在于公元907年至960年。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之一。
4. 十国•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存在于公元907年至979年。
•十国指的是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楚、前蜀、后吴、吴越、闽国、南汉十个政权。
•十国时期是五代后期,中国政权分裂进一步加剧的时期。
二、隋唐五代和十国的政治制度1.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中央政权对地方有相对较大的控制力。
•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隋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人才。
2.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相对更加宽松。
•唐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官僚体系。
•唐朝的科举制度比隋朝更加健全,选拔了大量人才。
3. 五代的政治制度•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制度相对混乱。
•五代政权多采取分封制,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五代政权多为武将所掌握,军事因素较为突出。
4. 十国的政治制度•十国时期,政权分裂进一步加剧,政治制度多样。
•十国政权多为地方豪强所建立,地方势力较强。
•十国政权多以武力征服和割据形成,军事因素占主导。
三、隋唐五代和十国的经济发展1. 隋朝的经济发展•隋朝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隋朝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隋朝开展了一系列的冶铁、造纸等工业活动。
隋朝历史

宣华夫人陈氏,名不详,陈宣帝女,陈后主同父异母的妹妹,隋文帝晚年妃嫔。 隋开皇九年,隋朝平陈完成南北统一后,其与陈国皇室成员作为俘虏从建康西入 大兴,被配入掖庭为宫女,后选为隋文帝嫔妾。文献皇后去世后,垂暮的隋文帝 失去爱妻无法排遣精神之恸,他曾试图用青春美色麻醉自己忘却悲苦。陈氏这时 进封贵人,和容华夫人蔡氏等一起得宠。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去世后,陈贵人进 封宣华夫人,按制出居仙都宫。据《隋书》记载,其之后被隋炀帝再度接入皇宫, 岁余而终,年二十九。
陈宫佳丽包括部分公主被赏赐给平陈有功之臣和隋 朝亲贵大臣,刚刚十来岁的陈氏则配入掖庭成为了宫 女。 由于从公主到宫女的特殊经历,本性聪明的陈氏学 会了察言观色夹缝求生。陈嫔楚楚可怜的南国风姿讨 得了隋文帝的喜欢,她多年养成的聪慧性格、恭谨本 分的表现也得到了暮年独孤皇后的有限容许。这时隋 朝政局正在发生一场剧烈变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下 定决心策动了废皇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陈嫔像文 帝夫妇身边的内使、侍女和侍臣一样,见风使舵顺水 推舟搭上了晋王杨广这条船。 晋王杨广果然如愿以偿登上了皇太子之位,有一段 时间,孤寂茫然的隋文帝越来越喜欢陈嫔等人的陪伴, 她们的青春美丽和温柔乖巧可以让苦闷的他暂时忘却 忧烦。隋文帝之后改革了隋朝妇官制度,原来的三品 陈嫔得以进位贵人,受到宠爱,和皇帝另一位宠妃蔡 贵人一起掌管后宫,陈蔡两个一时风头无二。蔡氏后 来还超越公主出身的陈氏领先一步进封为容华夫人。
杀兄屠侄 杨广继位后,假传文帝遗嘱,逼迫杨 勇自尽,将杨勇处死。[19]还有亲弟 蜀王杨秀被他诬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 帝及幼弟汉王杨谅,被剥夺官爵贬为 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诸子一起被 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杨广将起兵 造反的幼弟汉王杨谅“除名为民,绝 其属籍”后,于大业三年(607年)3 月4日,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 剩余的侄儿平原王杨裕、安城王杨筠、 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 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 宝、杨孝范贬到岭
隋朝历史内容及概括

隋朝历史内容及概括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历史时间是从581年到618年,共计持续了3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通过消灭北周和南陈两个短暂的朝代,使中国的分裂局面得到了解决,隋朝开创了一个新时期。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采用了集权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由皇帝亲自管理,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此外,随着统治范围不断扩大,隋朝也建立了地方行政体系,实行道、府、县、乡、里五级行政管理制度,这为统治者实行中央与地方互动提供了基础。
隋朝的军事制度和外交政策作为早期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隋朝的军队也实施了之前朝代所没有的新制度。
它通过军功升迁、均田制度等措施,提高了战士们的战斗意志,促进了武装力量的发展。
此外,隋朝也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如与突厥协商结盟,向高句丽、新罗等周边国家释放友好信号,这些政策提高了关系和平的可能性,为国家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经济和文化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随着行政管理的完善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全国贸易得到了繁荣,驼铃声响、商旅往来的场景时常出现。
此外,钱币也得到了大力的改革,隋朝建立了新的货币制度,铸造了大量硬币,同时国家也有一套相应的税收制度。
在文化方面,歌舞、戏剧艺术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很多,创新的文学、诗歌、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在隋朝得到了蓬勃发展。
隋朝的衰落与重要性隋朝的衰落是其法令繁琐、百姓生活疲惫和内外交困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在具体细节方面,例如苛捐杂税、长城惨败、百官腐败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生存和稳定。
最终,隋炀帝的专制行为和百姓的民众背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但是,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
它不仅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和完整的行政体系,还在其短暂的历史时间里大幅度推动了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为之后唐朝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基石。
结论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短暂朝代,它的兴起和灭亡都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很多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历史简介
隋朝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
隋朝(公元581—618年)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但是却引导了一个强大的盛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隋朝历史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隋朝的历史简介
隋朝(581年—618年)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将帝位禅让于杨坚,建立隋朝定都西安,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炀帝好大喜功开凿京杭大运河过度消耗民力,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触动士族既得利益,引发贵族叛乱;对外战争失利,给叛乱贵族可乘之机。
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政治上,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后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频繁。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
皇帝,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
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中国,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
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建立的政治统一维持了几个世纪,其结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被尊崇为“圣人可汗”。
使中国人免受战争之苦。
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契,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足以流芳千古。
;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
不仅如此,他还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
杨坚在位23年,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5公里处)
隋朝末代皇帝恭皇帝杨侑
杨侑生于大业元年(605年),自幼聪明,气度非凡。
大业三年(607年),被封为陈王。
后改封为代王,食邑万户。
隋炀帝亲征辽东时,命杨侑留守长安(今陕西西安)。
大业十一年(615年),跟从隋炀帝巡幸晋阳(今山西太原),拜为太原太守。
寻镇京师。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甲子日,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造反,同年十一月丙辰日,攻入隋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帝。
同年十一月壬戌日(617年12月18日),杨侑在大兴殿正式登基,改年号为“义宁”。
杨侑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不过是李渊扶立的傀儡。
618年3月,隋炀帝死于江都之变。
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同年五月戊午日(618年6月12日)逼他退位。
自行称帝。
杨侑被降封为酅国公,闲居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己卯日(《新唐书》、《资治通鉴》皆作八月丁酉日,即公元619年9月14日),杨侑遇害,一说病死,年仅15岁,谥号恭皇帝,无后以族子杨行基嗣封酅国公的爵位。
杨侑死葬于庄陵。
隋朝的领土面积
版图疆域
在东北地区边界固定在辽河一带。
在北方到五原、定襄等阴山以北之地。
西域地区取得青海一带领地,深入青海湖及西域东部。
西南地区设南宁州总管府于味,南方设置比景郡、象浦郡、海阴郡等三郡。
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发生两次重大变化。
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
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
隋朝时把洛阳为东都。
江都(扬州)、余杭(杭州)、巴陵(岳阳)、新安(歙县)、彭城(徐州)、梁郡(商丘) 大致位置,并不完全重合,仅作参考。
古雍州地: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北地、上郡、雕阴、延安、弘化、平凉、朔方盐川、灵武、榆林、五原、天水、陇西、金城、抱罕、浇河、西平、武威张掖、敦煌、鄯善、且未、西海、河源古梁州地:汉川、西城、房陵、清化、通川、宕渠、汉阳、临洮、宕昌、武都、同昌河池、顺政、义城、平武、汶山、普安、金山、新城、巴西、遂宁、涪陵巴郡、巴东、蜀郡、临邛、眉山、降山、资阳、泸川、犍为、越巂、牂牁黔安
古豫州地:河南、荥阳、梁郡、谯郡、济阴、襄城、颍川、汝南、淮阳、汝阴、上洛弘农、浙阳、南阳、清
阳、淮安
古兖州地:东郡、东平、济北、武阳、渤海
古冀州地:信都、清河、魏郡、汲郡、河内、长平、上党、河东、绛郡、文城、临汾龙泉、西河、离石、雁门、马邑、定襄、楼烦、太原、襄国、武安、赵郡恒山、博陵、河间、涿郡、上谷、渔阳、北平、安乐、辽西
古徐州地:彭城、鲁郡、琅邪、东海、下邳
古青州地:齐郡、北海、东莱、高密、文登
古荆州地: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武陵、清江、襄阳、
春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澧阳、巴陵、长沙、衡山、桂阳、零陵、熙平
古扬州地:江都、钟离、淮南、弋阳、蕲春、庐江、同安、历阳、丹阳、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新安、东阳,永嘉、建安、遂安、鄱阳、临川、庐陵南康、宜春、豫章、南海、龙川、义安、高凉、信安、永熙、苍梧、始安永平、郁林、合浦、珠崖、宁越、交趾、九真、日南、比景、海阴、林邑
隋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制度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
”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
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
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地方制度
隋代地方上分为州、郡、县三级,后于开皇三年废除郡的行政设置,以州直接统县。
隋代州的长官每年年底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集使。
朝廷则派司隶台官员或别使巡省地方。
科举制度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
隋朝时,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
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
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
一段距离。
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
隋文帝即位后,于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旧律,制定法律。
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
《开皇律》以北齐《河清律》为底本、参考北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
史称:“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规定对十恶者要严惩不贷。
《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
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