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语言特点
c刊文章发表浅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C刊文章发表浅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体系中,课堂教育已经逐渐抛弃墨守成规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动下,中小学课堂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如今,中学地理课程教育呈现出新现象,也就是在课堂教育中融入人文性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则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本文重点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价值和实施途径,旨在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进程。
关键词: c刊文章发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句古话道出了语言拥有的强大作用与力量。
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内涵的学科,一个好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地理知识的艺术魅力,做到这一点,与教师课堂的语言表达艺术水平密切相关。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笔者将阐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主要价值,并以实际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探讨分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旨在丰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价值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掌控整堂课的教学进程、效果,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语言的艺术魅力。
由于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全面掌控课堂相对比较困难,同时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高中地理课程相对于初中而言,在教学内容上更偏向理科且难度明显增加,对于学生来说,其在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将生硬、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可以给予引导,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地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
浅谈地理教学语言的培养

它们虽不是地 理上所说 的“ 西北 内陆” 但有时也被 称为 内陆 , 省 份。我 国不 同地 区的人们 , “ 对 内地 ” 的含义有各 自特殊 的
进,, 绘 , f ̄ 叙述和说 明是 最常用 、 Si - 最方便的方法, 也是对其他媒体的最后补充 , 更是开发 学生大脑潜能, 促进形象
思维和抽 象思维结合的重要手段 。
关键词
科学性
幽默性
生动性
形象性
文章编号:0 276 ( 00 0—080 10.6 12 1 )704 .2
规律 与河流在哪个半球及 流 向无关 , 也与地 转偏 向力无关 , 只 能用流水 的力学 原理来解释 。如果我 们到港 口码头看 一看 , 或是 阅读 世界地 图, 发现 , 口几乎全都分布在凹型的河 就会 港
一
岸侵蚀 。如果两岸 岩石 的软硬程度 不同, 那么较硬 的一岸被
河水侵蚀 较弱 , 河水会被 阻挡而 转弯 , 形成“ 曲” “ 曲” 河 。河 形
成后, 河流 继续带着 泥沙流来 , 由于河道对河流 的束缚 , 水 河
在 转折 的地 方,凹岸受到 的冲击力最大 ,凹岸 的河水流速 快 ( 人骑 车转弯 时会 有此感觉 ) 泥沙不 会沉积 , 因此凹岸 的河床 被侵 蚀较深 。相反 的, 凸岸流速 小, 泥沙容 易沉 积 , 河床 因此 比较 浅 。 以 , 们在兴建码 头时 , 所 我 会挑河床 深 的凹岸 。在弯
同时教 学幽默蕴涵 着深刻 的思想和 哲理 , 具有 巨大 的教育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缅 甸友 好 邻 邦 关 系 ,进 而 使学 生 了解 到 怒 江 向南 流 入 缅 甸 更 名 为 萨尔 温 江 注 人 印度 洋 , 合 现 行 高 考 的文 科 综 合 教学 。 符 又 如 讲 到 长江 三 峡 时 , 用 李 白的 诗 句 :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里 引 “ 千 江 陵一 日还 , 岸 猿 声 蹄 不 住 , 舟 已过 万 重 山。 ” 《 庐 山 两 轻 和 望 瀑布》“ : 日照香 炉 生 紫 烟 , 遥看 瀑布 挂 前 川 , 流 直 下 三千 尺 , 飞 疑 是银 河 落 九天 。 这 两 首 诗 分 别描 写 了长 江 三峡 和江 西 庐 山 ” 瀑 布 飞 流直 下 的 磅 礴 景 象 .进 而 表 现 了祖 国 山河 的壮 丽 娇 美 姿 态 , 学生 在学 习 中领 会 到 祖 国山 河 的 无 限好 , 到 爱 国 主 使 受 义 教 育 。还 可 以寓 数 学 知 识 于 地理 , 可 用 “ 将 耀 斑 在 短 短 如 若 几 分钟 内发 出的 能 量 折 算 成 百 万 吨 级 的氢 弹 ,再 按 地 球 上 现 有 6 亿 人 口均 分 , 每 人 可 以分 到 一 至 两 颗 氢 弹 ” 出耀 斑 能 0 则 突 量 的 巨 大 :可 用 “ 国城 市 年 产 生 垃圾 6 0 万 吨 ,且 以每 年 我 00 1 %的 速度 增 长 . 些 垃 圾 有 8 %运 往 城 郊 堆 积 起 来 . 有 形 O 这 0 大 成 垃 圾 ‘ 围 ’ 市 的 局 面 ” 明 我 国 城 市 固体 废 弃 物 污 染 的 包 城 说 严 重 状 况 。 黄 河 是 世界 上 含 沙 量 最 大 的大 河 , 水 文 站 观 测 , “ 据 平 均 每 立方 米 含 沙 量 大 约 3 千 克 ,暴雨 时最 多超 过 60 克 。 7 0千 每 年 输 往下 游 泥 沙 约 1 吨 , 6 占全 国外 流 河 总 输 沙量 的6 %。如 0 果 把 这 些泥 沙 用 载 重 4 的大 卡 车 运 送 . 天装 载 1 O 车 次 . 吨 每 l万 也 要 一 年 才 能运 完 。若 把 这 些 泥 沙 堆成 l 方 米 一 块 , 块 接 立 一 块 摆 放 . 绕 地球 赤 道转 2 圈 ” 可 以 用 以 上材 料 激 发 学 生 可 7 。 的 学 习 兴趣 , 使其 树 立 根 治 黄 河 泥 沙 的雄 心 壮 志 。 在地 理 课 堂 教 学 中 ,因材 制 宜 地 引 人 其 他 学 科 的 一 些 与 地理 有 关 的精 彩 内容 , 仅 能 加强 地 理 学 科 与 其 他 学 科 的 联 系 , 高 学 生 学 习 不 提 地 理 的 兴趣 ,加 强 知 识 掌 握 的 牢 固 性 ,而且 能 开发 学 生 的智 力 , 养 其 知 识迁 移 的能 力 培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知道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河流、地形区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地图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河流、地形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
2.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范围、相邻的大洲等。
3. 介绍亚洲的面积、国家数量、人口等基本信息。
三、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10分钟)1. 半岛: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如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分析其地理特征和影响。
2. 海陆:介绍亚洲的主要海陆特征,如太平洋、印度洋、中东地区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河流: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恒河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作用。
4. 地形区:介绍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平原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如板块构造、气候、历史等。
2. 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经济发展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理特征。
2. 强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浅谈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 谈 地 理教 学 的 i 涟 言艺 术 k 口厶/ l : : I
徐炜栋
( 南通市通州区二鸾 中学 , 江苏 南通 2 64 ) 2 3 2 【 摘要】 堂教 学语 言的趣 味性 , 学性和启发性在地理教 学 中有机联 系和灵活运用。能增 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课 科 培养学生思维能
( ) 用形 象 的 比喻 。加 深 学生 对 地理 知 识 的理 解 和记 一 运 忆 。 我 在 讲 “ 藏 高 原 ” 节 中 的 牦 牛 时 , 出 牦 牛 能 在 崇 山 峻 青 一 指 岭 、 沙 滚 石 、 雪 间 行 走 自如 . 有 “ 原 之 舟 ” 美 称 。 并 把 牦 流 冰 高 的 牛 的 外 部 特 征 加 以形 象 化 , 牛 的头 像 牛 . 尾 像 马 。 裙 毛 像 羊 . 牦
烟 的工 厂 。 这 时 可 以设 置 三 个 问题 : 厂 建 在 哪 里 ? 市 中心 布 局 工
( ) 富有 激 情 的 教 学 语 言 .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在 地 理 课 堂 二 用
中, 用激情 的语 言或 歌曲把相 关的地理知识巧妙地 表达 出来 .能 使学 生对 地理 知识具 有 鲜 明的 印象 。如在讲 “ 内蒙 古高 原 ” 时.
( ) 一 精心设计课堂提 问。教 师在进行地 理课教学设计 时 , 精
心 设 计 提 问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和 动 机 , 极 主 动 地 去 学 习 能 积
知识 , 能引导学 生积极思 维 , 高和培养 学生 的思维能力 。如在 提
讲 “ 洲 和 大 洋 ” 节 时 , 引 导 学 生 读 图后 , 出 以下 几 个 问题 : 大 一 在 提 1为什 么 说 , 们 给 地 球 取 错 了 名 字 ?2世 界 的 陆 地 ( 洋 ) 要 . 人 . 海 主 集 中在 南 北 哪 个 半 球 , 极 地 区 和 南 极 地 区分 别 以 陆 地 还 是 海 洋 北 为 主 ? 3 几个 大 洲 主 要 分 布 在 东 半 球 ? 4赤 道 横 穿 哪 几 个 洲 的 罔 . 大 陆 ? 这 样 设 置 问 题 , 能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 能 培 养 学 生 读 既 又 图分 析 能 力 。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的语言特点

比较生僻的或读音没把握的字要在备课 时 而拓 展 、推 进 。如学 习 “ 天气 和气 候 ” 的谚 语 ;学 到我 国 降水 地 区 分布 时用 查 阅 字 典 , 以避 免 误读 。另 外 ,在 引 羌 时 ,首先从 当时或 当地 出现 的特殊天气 “ 笛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度 玉 门关 ” 如北 方的沙尘 暴…… ,宜 昌 的 古诗 ;学 到气 候 与 地 势 高 低 的关 系 导学 生学 习各种 地理概 念时 ,要注 意科 现象 引入 ( , 时 ,选 用 “ 间 四月 芳 菲 尽 , 山寺 桃 人 学性,切忌失真或张冠李戴 有些教师 地 区 的霉 雨 、 冰雹 、寒 潮 、霜 冻 等 )
粗心 大意 ,不注 意学科语 言的规 范,对 由于这些都是学生能体验或亲生身经历的 花 始 盛 开 ”的 诗 句 ;学 到 我 国 东 北 三 省 学生出现的语言科学性问题未能及时予以 现 象 ,很容 易 吸引 他们 的注 意 。 冬季 气候 严寒 时用 “ 棒打 獐子 瓢 舀鱼 ,
。
融学母鼠 。
试 论 初 中地 理 教 学 的语 言 特 点
河北省 邯郸市 第十三 中学 宋桂君
【 摘 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讲到底 , 应及时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 应有 的主体作 用。
【 关键 词 】地理 教 学 特点 教学语言与普通的人际交往语言不完
重叠、雪峰连 绵,像一座壁 立 的银色 屏
如 ,学 习 我 国 名 山时 , 常 用 “ 岳 五
地理教学“第二语言”的特点

文章编号:1002-8743(2006)S1-0247-02地理教学“第二语言”的特点范 皓(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广西博白537600)摘 要: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要充分认识地图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工具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该文阐述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具备的四个方面优势,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特点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在教学过程中,每学科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都离不开教学语言,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除具有这一相同点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一种特殊的无声语言———地图进行教学.地图是运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和符号系统,将地球上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现象等经过地图综合,用数学方法以一定的比例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用以表达各地理要素的质量、数量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等.地图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依据各种地理要素、地理数据绘制而成的地形图、专题图以及各种图表、统计表.在各种地理考试中,考试内容包括课本中文字所讲述的知识,以及大量的地图中所表明的非文字化的内容.地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这与生物教学离不开显微镜一样.地理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使用地图的教学.实际上地图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被称作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与语言教学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Ξ1 地图能简单、明了、形象地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绘制地图所用符号均为简单的象形符号或示意符号,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很容易的判读,在判读过程中,使人一目了然,很容易判读出各地理要素的位置、方向、类别、发展变化及相互的关系.不同地理要素使用不同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同时也加强了视觉对比性.如在普通行政区划图一般有境界线、居民地、交通、水系及附属设施,地貌图例的象征性符号,反映该区域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地势高低起伏,反映某区域的交通、水系、居民点的分布及及其特征.2 信息容量大、知识综合性强一幅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种类可达几十种: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地形、地质、水系、地貌、土壤、生物以及各种专题等,既说明其分布、位置,同时又反映各地理要素的变化趋势、相互联系等,所包含的信息量就更为丰富,这些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在较小篇幅上表达出来的,尤其是在专题地图中,更能发挥其信息量大的优点.Ξ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范 皓(66),男,广西博白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地理教学研究2006年6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un.2006第23卷专刊 Journal o f G ua ngxi T ea cher s Educa tio n U n iver sity (N a tura l Sc ience Editio n )V ol.23,Suppl.:200-02-10:19-.如:《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图反映的信息量丰富,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全球经、纬度网;地球表面的风带及其分布;世界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动态地说明了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如此众多的信息综合在一幅小小的地图上,用文字说明是很难达到这种效果的.3 表述准确、严密对有些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我们很难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如世界七月、一月等压线、等温线分布图,如果只用文字这样描述:20°等温线经过某地,后向南弯曲,又经过某地,再向北凸出……,这样既不准确,也不能给学生清晰的印象,学生很难掌握等温线的走向、分布规律.学生读世界七月、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就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增强了记忆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又如地理位置的描述,如果说北京位于39°57′N ,116°19′E ,因为地球表面没有明确的经纬线,学生很难凭空想象出39°57′N ,116°19′E 在什么位置,但只要看一下地图,就能准确的记住其具体位置.在地理教学中对这些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述的地理事物、地理概念,用地图来描述,更准确、更严密.4 实用性强地图使用了对比鲜明的色彩.不同的地理要素色彩,对人眼视觉细胞的刺激效果是不同的,实验表明:视觉对大脑的刺激强于听觉,人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不但远远多于听觉,而且在大脑中保留的时间也远远长于听觉或其它器官所获得信息的保留时间.学生通过判读地图获得的知识,可深深的植根于脑海之中,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忘记,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永记不忘.针对地图具有以上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地图的运用,同时也应加深对地图中所含信息的深层开拓,深挖地图中所含的信息量,把枯燥的语言知识转化到地图上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简单化.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地图,发挥地图的教学作用,展现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第二语言的魅力,提高教学效果.[责任编辑:谢其祥]248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地理教学风格与教学有效性

浅谈地理教学风格与教学有效性摘要: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有独自的特点。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是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
新时期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风格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中招考试取消地理后,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有独自的特点。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是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
新时期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学生对教师的认同,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来感受到的。
也就是说,有独特课堂教学风格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
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可并主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形式的特点与有效性的达成,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一)诱人的新课导言——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
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工具,一节成功的课堂,无不得力于教学语言的功力。
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特有的语言,地理学科也不例外。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居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位置上,与中学的各个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既有理科逻辑性强、严谨、理性思维的特点,又不失文科的感性,丰富的想象力。
所以地理教师更需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
十年的地理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如何规范地理教学语言,是我们地理教师必须练就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一、地理教学语言的方向性、顺序性
地理教学语言要有严谨的科学性,缜密的逻辑性。
例如在讲解亚洲的海陆位置时,学生回答亚洲濒临的海洋时,他们只说出“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我会提醒学生这样表述准确吗,很多学生会意识到忘记了说方位,自己完善答案:“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再如描述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向都需要方位的表达,两者还有些区别,山脉走向应说成东-西向,而流向则必须说明自东向西流。
这些语言的使用,会让学生逐步建立地理思想。
地理语言的顺序性意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地图来演示。
所以识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能力。
从图中提炼出有用的地理信息是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读图的层次,语言有序。
例如:在讲解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时,学生
能顺利的在图中找出来,我要求学生回答时应从北向南的顺序说出来,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也降低了他们填充图的难度,一举两得。
在地理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时,学生自然会按一定的方向,顺序找出主要的气候类型,不但不容易漏掉,而且还有规律可循,记忆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二、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
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语言来不得丝毫含糊,要严防因随意性甚至指马为鹿,而对学生产生误导,误人子弟。
地理学科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因此要求地理教师应顾及学生年龄特征和中学的教学要求,组织教学语言。
地理语言的运用无处不在,教师应培养学生使用专业术语。
不少学生在地理语言表达方面还十分欠缺,例如将“人口稠密”的概念生硬地表述为“人口很多”或“人口不少”,混淆了“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概念。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有复杂性,这要求我们在阐述地理事象的各个方面时必须运用准确的语言,如果有一点疏忽就会使表达不科学甚至出现错误。
地理课上还有很多常见的地理语言表达失误的例子,如说山坡的坡向时我们要用“南坡、北坡”,而不能用“南边、北边”。
三、地理教学语言的文学性,形象性
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
华东师范大学李俊敬教授在《地理教学研究》中提到:就是
科学发达的今天和明天,一切都电气化的时候,教师生动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还是起决定的作用。
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
四、地理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思维开发、智力发展和技能传授的今天,启发式教学法已为众多教师所接受并付之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
俗话说:有疑方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有知其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思维的问题,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踊跃思维,积极参与双边活动,活跃教学气氛,教师也能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得到信息反馈。
例如在讲解马六甲海峡时,为了说明其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如果我们放暑假想去地中海旅游,你会如何选择海上路线呢?学生的兴奋点一下被调动起来,纷纷上地图里找答案去,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语言决不是教材书面语言的搬用,地理教师在备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进行再创造。
地理教学语言还要考虑到节奏、停顿、抑扬顿挫、语气声调等等,做到声情并茂,甚至富有诙谐幽默,使用多种语言技巧,营造宽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善于质疑、解疑。
俗话说:“用一桶水灌一杯水”,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地理学科
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地理教师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地理教学语言的追求和提炼是永无止境的,只有钻研地理教学语言的特征,精于思考,勤于推敲,逐渐积累语言素材,才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信手粘来,游刃有余,以至达到炉火纯青、自成一格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