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学试卷A.doc

合集下载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古生物地层学复习1、1969年维他凯尔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2、适应辐射: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产生许多新物种。

3、趋同:指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构造向同一个方向改变。

4、平行演化:是指不同类型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它与趋同有时不易区分,但平行演化常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类或几类生物。

)5、寒武纪海洋生物大爆发:在寒武纪早期,几乎所有的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许多后来已灭绝的生物“突然”从寒武纪地层底部几乎同时出现,这一现象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6、小壳化石:是指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附近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初大量繁盛和分异、个体微小、具硬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

包括软舌螺、似牙形石、软体动物以及大量分类位置不明的管状、帽状、片状等型的化石。

小壳化石的出现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的第一幕。

7、化石群落原地埋藏的判别原地埋藏是识别化石群落存在的只要标志之一,原地埋藏的化石具有以下特点:(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位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壳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数量比例大致为1 :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时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8、实体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

(不完整实体、完整实体)9、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

(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10、印模化石:主要指生物硬体在围岩上印压的模,有外模和内模两种。

11、铸型化石: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之后,壳质完全溶解,被另一种矿物质充填,填入物保存了贝壳的原形大小,这就是铸型化石。

12、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

古生物地层学 (1)

古生物地层学 (1)

名词解释趋同: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构造向同一方向改变;平行演化:不同类型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常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类或几类生物;适应辐射: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生物种:可以相互交配而且与其它种群的个体有生殖隔离的自然群体;居群:指同一时期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同种个体的集合;双名法:种名用两个词表示,属名加种本名,全用斜体。

常规绝灭:在各个时期不断发生的绝灭,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老种消失和新种产生;集群绝灭: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范围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绝灭,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小进化:发生在种内个体和居群层次上在短时间内的进化;大进化:种和种以上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内的进化现象;匙形台:是腕足类的齿板下部相对延伸,两者愈合成一匙形板,称为匙形台。

羊膜卵:(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卵壳、外层卵壳膜、内层卵壳膜(卵黄细带、外侧卵白、中间卵白、卵黄膜、潘氏核、胚盘、黄卵黄、白卵黄)、内侧卵白、卵黄细带、气室、角质层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使动物彻底摆脱了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确保他们能在陆地上进行繁殖。

卵壳石灰质或革质,坚韧,能维持卵的形成,它的作用:1减少卵内的水分蒸发,2避免机械损伤,3防止病原体侵入。

卵壳表面有许多小的气孔,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代谢,大的卵黄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生物带:任何一种生物地层单位的统称,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和谱系带;生物层序律:根据生物演化的前进行和不可逆性原理来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以确定底层层序。

瓦尔特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彼此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这就是瓦尔特定律。

指相化石:明确指示某种沉积环境的化石;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它们的延限短,仅限于某段地层层位,而且有广泛的地理分布,这些化石叫标准化石。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考研期末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考研期末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知识点一、填空1、石化作用的方式有充填作用、交替作用、升馏碳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四种方式。

2、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和遗迹化石。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和由海洋到陆地、空中。

4、生物进化的特征为进步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和适应性。

5、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趋同、趋异和并行。

6、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多次生物绝灭事件,三次较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分别发生于泥盆纪晚期、二叠末期、白垩末期,这些时期都处于太阳系G值曲线的特征点时刻。

7、就控制物种形成的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的方向。

8、物种的形成方式有渐变成种、迅变成种和骤变成种。

9、就物种的绝灭方式而言,类人猿的绝灭属于世系绝灭,恐龙的绝灭属于集群绝灭。

10、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有游泳、浮游和底栖。

11、由于生物进化具有阶段性,因此,可以利用地层中化石的阶段性表现,来划分地层的新老。

12、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表明,各种生物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绝灭以后,决不会重新出现,因此,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化石群是不会完全相同的。

13、由于大多数遗迹化石是原地埋藏的,因此遗迹化石对分析古沉积环境的极好样品。

14、中国的三叠纪,呈现出以秦岭-大别山为界,南海北陆的地理格局。

15、侏罗纪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时代、爬行类的时代、菊石的时代。

16、中三叠世晚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华南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海退,人称拉丁期大海退。

17、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时间顺序的含义。

18、地史上构造旋回的概念,是指地壳上的地槽区由到上升,由相对而转变为相对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叫做构造旋回(或褶皱旋回)。

19、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

20、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深断裂带等方面。

21、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华北地区,岩性以变质岩为主。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2、古生物研究的内容:1、找出各类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规律2、指导地层的划分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3、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最基本的事实依据。

3、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从沉积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化石4、化石形成条件:1) 生物本身的条件2)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3) 埋藏条件4) 时间条件5) 成岩石化条件5、全新世以前的生物是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称为现生生物6、化石的分类(按规模):假化石、大化石、微化石、超微化石7、显生宙的生物演化:1、小壳动物群的出现和分异2、澄江动物群3、寒武纪生物大爆发4、动物体分化重大事件5、动植物从水生到陆生发展6、生物的绝灭与复苏8、灭绝:生物种系的终止、不留下后代9、生物复苏:大灭绝后的生物群,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及对新环境的不断适应,逐步回到正常发展水平10、同源器官:起源相同、构造和部位相似而形态、机能不同的器官(如手、肢、鳍)。

11、同功器官:生物的形态、功能相似而起源不同的器官(如鸟和昆虫的翅膀)。

12、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

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3、器官相关律:意义:阐明生物进化,变异过程;推断化石生物的身体结构,生态习性14、适应: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上,与其生存环境取得良好协调一致15、生物进化的三个层次:小进化:生物在居群内部的演变,是生物进化的起始阶段;成种作用:是物种分化、增加的过程;大进化:涉及种以上的分类群的进化问题16、生物进化的基本动力是:生物变异和生物遗传17、成种作用:从单一始祖居群分化成两个或多个同时物种的过程18、物种形成的因素: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隔离19、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间彼此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

地质调查中的野外调查方法考核试卷

地质调查中的野外调查方法考核试卷
B.分析植被分布
C.直接确定岩石类型
D.辨识地质构造
15.下列哪种方法通常用于确定野外露头中岩石的绝对年龄?
C.古生物地层学
D.地球物理勘探
16.关于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安全措施,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应穿着适合的野外工作服
B.需要保持与同伴的联系
C.可以单独进入未知的洞穴进行考察
A.地质填图
B.遥感影像分析
C.地球物理勘探
D.勘探钻井
17.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野外土壤调查的结果?()
A.土壤的类型
B.土壤的湿度
C.土壤的化学成分
D.土壤的质地
18.在野外调查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矿产资源?()
D.应对当地的天气情况进行了解
17.在野外调查中,下列哪种情况可能需要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
A.探查浅层土壤结构
B.分析深层岩石的化学成分
C.确定大范围的地质构造
D.研究古生物化石
18.下列哪种现象在野外调查中通常被认为是断层存在的直接证据?()
A.地层的角度不整合
B.地层中的侵入岩体
C.地表的线性地貌
A.主要观察岩石的结晶程度
B.不需要关注化石的存在
C.通常可以根据层理结构判断其形成环境
D.沉积岩的产状与地质构造无关
13.下列哪种工具或设备在野外调查中主要用于确定地貌的高程?()
A. GPS定位仪
B.电子水准仪
C.地质锤
D.放大镜
14.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时,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
A.制作地形图
B.层理结构
C.古生物化石
D.岩石的硬度
14.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野外露头中岩石的相对年龄?()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胧:能够反庖?种牵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

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广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古⽣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古⽣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古⽣物学部分⼀、填空1、⽯化作⽤的⽅式有、、和四种⽅式。

1、充填作⽤、交替作⽤、升馏碳化作⽤、重结晶作⽤2、实体化⽯、模铸化⽯、遗迹化⽯2、化⽯的储存类型有、和。

3、⽣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和。

3、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等和由海洋到陆地、空中4、⽣物进化的特点为、、和。

4、进步性、时期性、不可逆性和适应性。

5、⽣物适应环境的⽅式有、和。

5、趋同、趋异、并⾏6、判定⼏个物种是否为同⼀物种的标志是。

6、是否存在⽣殖隔离7、就操纵物种形成的因素⽽⾔提供物质基础,提供条件,决定物种形成的⽅向。

7、遗传变异、隔离、⾃然选择8、渐变成种、迅变成种、骤变成种8、物种的形成⽅式有、和。

9、就物种的绝灭⽅式⽽⾔,类⼈猿的绝灭属于,,恐龙的绝灭属于。

9、世系绝灭、集群绝灭10、游泳、浮游、底栖1 1、温度、盐度、光照、底质、⽓体10、海洋⽣物的⽣活⽅式有、和。

11、阻碍海洋⽣物的环境因素有、、、和。

12、有孔⾍的分类地位:12、原⽣动物门⾁⾜⾍纲有孔⾍⽬13、列式壳、平旋壳、螺旋壳、绕旋壳和混合壳13、多房室有孔⾍的排列⽅式能够分为:、、、和14、“⾍筳”的分类地位:14、原⽣动物门⾁⾜⾍纲有孔⾍⽬“⾍筳”亚⽬15、短轴型、等轴型和长轴型16、C、P15、依据“⾍筳”的轴率能够将其分为:、和16、“⾍筳”的繁盛时代是:17、腔肠动物的体形有:和。

17、⽔螅型、⽔母型18、珊瑚的横向构造包括:、和。

18、横板、鳞板、泡沫板19、按照四射珊瑚⾻骼的组合类型能够将其分为:、、和。

19、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和泡沫型20、⽆颈式、直颈式、弯短颈式和全颈式20、依据头⾜纲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点,可将体管分为如下类型:、、和。

21、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包括:、和。

连接孔、连接管、连接板22、在⼆叠纪末期绝灭的⽣物包括、、和等。

22、⾍筳、横板珊瑚、四射珊瑚、三叶⾍23、原始层、致密层、疏松层、透亮层、蜂巢层23、⾍筳的旋壁的维系壳层包括、、、和。

古生物地层学试题及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试题及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试题及答案古生物地层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地层学意义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古生物地层学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生物地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地层的物理性质B. 地层中的生物化石C. 地层的化学成分D. 地层的年代测定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化石的分类?A. 遗迹化石B. 体化石C. 化学化石D. 人造化石答案:D3. 地层的相对年代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法确定?A. 放射性同位素定年B. 地层的厚度C. 地层的岩石类型D. 地层的地理位置答案:B4. 以下哪个是化石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A. 化石的分布不均匀性B. 化石的随机性C. 化石的普遍性D. 化石的稀有性答案:A5. 以下哪个是化石的保存状态?A. 模具化石B. 印痕化石C. 铸型化石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地层学中的“金钉子”是指______。

答案: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7. 化石的保存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体化石、化学化石、遗迹化石8. 地层的绝对年代可以通过______方法确定。

答案:放射性同位素定年9. 古生物地层学中的“生物地层带”是指______。

答案:根据化石分布划分的地层单位10. 地层的“逆掩断层”是指______。

答案:断层的上盘推覆到下盘之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化石在古生物地层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化石是古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它们提供了关于古代生物形态、生态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化石的分布和类型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揭示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化过程,以及古环境的变化。

12.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层学”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物地层学是利用化石来划分和对比地层的科学。

它的重要性在于,化石提供了一种独立于岩石特征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手段,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地层的年代和古生物群落的演化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层式:由致密层和透明层或蜂巢层组成;
三层式:由致密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或由致密层,蜂巢层和内疏松层组成; 四层式:由致密层,透明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
5.头足类缝合线类型划分为那几种?
鹦鹉螺式
无棱菊石式
棱菊石式
齿菊石式
菊石式
成为化石的过程。
6.组,划分石地层的基本单位。
7.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导致部分或整个生物种群遗传组成的一系列不 可逆变化。
8.瓦尔特相序律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9.南丹型沉积形成于较深水滞流缺氧的台内断槽沉积
10.小壳动物群始于震旦纪末,繁盛于寒武纪的个体微小,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相无脊 椎动物。
1.什么叫年代地层单位,并分为哪几级?
以地层形成时代为依据而划分的底层单位,分为宙代纪世期时
2.什么叫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是依据不同的地层物质属性将相似和相近的地层组构成不同的地层单位 地层对比是将不同的地区进行空间对比和延伸。
3.珊瑚的内部构造包括哪几种?中轴和中柱有什么区别?珊瑚的骨骼构造分为哪几种 组合类型?
纵列构造:隔壁
横列构造:横板,磷板,泡沫板
轴部构造:中轴中柱
中轴:珊瑚中央的实心轴状骨骼
中柱:珊瑚中央的疏松状骨骼
单带型
横板
双带型
横板+饱沫板
横板+中轴
横板+鳞板
二带型
横板+鱗板+中轴(或中柱)
横板+泡沫板+中轴(或中杜)
泡沫咿
泡沫板
4.蜓类化石的旋壁类型有哪几种?
一层式:仅由单一的原始层或致密层组成;
河南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古生物地层学》试卷
总得分
阅卷人
复查人
考试方式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 学生总评成缋比例
闭卷
70 %
1.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 机物分子。
2.单位层型和界线层型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层型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 定的点,它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的标准。
这个特定的间隔即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
包含被选作定义和识别地层界线的层型点的特定岩层序列就是界线层型。
单位层型的上,下界线就是该单位的界线层型。
3.地层学是研宄地壳表层成层岩石的学科。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5.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