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路桥过渡段试验段方案

路桥过渡段试验段方案

路桥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3、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二、试验段的选取:本试验段选在K200+602(1-6m)框架涵路桥过渡段为试验段,设计涵长19.01m,设计路肩标高6.36m,涵身两侧级配碎石填方880m3 。

三、主要人员安排为了加强对试验段的施工指导,本项目成立试验段施工小组,由架子队长担任组长,技术主管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

具体人员如下:组长:副组长:领工员:技术员:试验负责人:测量负责人:质检负责人:机械工:15人修理工:2人普工:20人电工:1人四、主要工程机械设备主要试验仪器和测量仪器2、测量仪器3、机械配置表五、过渡段施工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过渡段示意图(h<1.5m)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过渡段Ⅰ-Ⅰ断面图(h<1.5m)1、桥涵过渡段设置路堤与桥涵连接处应设置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

2、过渡段长度过渡段的长度:L=A+2(H-h1)。

(A为常数,可取3~5m,H为填高,h1为基床表层厚度)。

3、过渡段填料要求过渡段的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范围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在台背不易碾压的2m范围内应掺4%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C15混凝土回填。

4、机械设备选定选择施工工艺参数5、基坑底处理涵身防水施工结束后,对涵壁附近的基坑进行处理。

清除涵洞施工时遗留的各种垃圾,排除基坑积水,清除基坑底的松土或被水泡软的土,整平基坑。

按设计放出C15混凝土填充线,进行回填。

6、测量放样回填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根据图纸计算出过渡段坡脚线,放出过渡段填筑区域线。

并在涵外壁的两端和中间,根据人工夯实厚度及机械压实厚度划出刻度线,作为级配碎石填筑厚度控制线。

7、过渡段基底处理清除表面腐植土、种植土、结构物施工时产生的垃圾等,所有清表杂土外运至弃土场。

并对基底进行整平,使基底自中线向两侧不小于2%的排水坡。

浅析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关键技术

浅析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关键技术

豫塑鳃.浅析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关键技术余伽义(中铁四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浦江322204)喃要]铁路和公路都不可避免地遇§q路桥(涵)过渡段,过渡段除具备一般路基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其本身的特睐洼。

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路桥过渡段以及怎样控制过渡段的施工.是体现路桥过渡段设置效果的关键,所以开展过渡段的施工教术试验研究相当妊要。

本文以武广铁路为例,分析了高速铁璐路侨过渡段抗降控制施工中的相关技术。

c关键词]高速铁路;过渡段沉降;施工1路桥过渡段基底处理按照设计图纸对过渡段基坑进行开挖,依据设计原则对横向和纵向台阶断面尺寸不得大于60cm x60cm,首先用挖机清表,预留20c m人工清除。

根据{;殳{十图纸、规范要求及武广公司有关蒡n定,首先要对过渡段基底进行地质复核和基底承载力检测,通过试验结果判定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

对于现场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的,要及时通知设计代表做出变更设计。

对于路基基床以下土体软弱地段通常采用CF G桩或高压旋喷桩处理正线基底,并按设计高程清表、设置桩帽和铺设60c m厚的碎石褥垫层,以确保群桩的整体受力,处理后的基底经过检测判断是否能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

2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2.1过渡殴填筑施.工工艺21.1分层填筑1)放线。

测放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

2)画网格。

在有效的填筑范围内,按5m x6m用白灰画网格,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

3)控制松铺厚度。

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个方格内的卸土车数,以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

松铺厚度可分28c m、30c m、32cm三种控制。

根据压实机械组合、压实遍数及检测结果找出不同类别填料的最佳松铺厚度。

4)控芾I填料均匀性。

倾倒在网格内的填料,在摊铺前检查填料是否均匀,是否有粗细颗粒严重离析现象,若有采取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旌工现场拌合,确保填料均匀。

2_12机械整平1)粗平。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1. 概述路桥过渡段是指位于道路和桥梁之间的连接部分,用于平滑两个不同高度的结构物之间的过渡。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工艺和方法来确保过渡段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施工准备在进行路桥过渡段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购买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组织施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教育;•确认施工现场的地质和环境条件,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改善。

3. 施工工艺3.1. 模板安装在过渡段施工中,首先需要进行模板的安装。

模板是用于支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构件形状和结构的临时支撑体系。

模板的安装应保证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钢筋绑扎在模板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钢筋的绑扎。

钢筋是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和抗拉能力的主要材料。

在过渡段施工中,钢筋的布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正确的连接和固定。

3.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过渡段施工的关键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包括清洁施工现场、搭设输送管道、准备混凝土材料等。

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厚度和坡度,确保过渡段的质量和平整度;•配置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采取适当的浇筑方法,如喷射、振动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3.4.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工作。

养护是指通过加湿、覆盖等方法,控制和维持混凝土的湿润度和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长期耐久性。

4. 施工质量控制为确保过渡段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测,如混凝土强度、厚度、平整度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执行施工工艺和方法;•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以备工程验收和后续维护使用。

5. 安全注意事项过渡段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过程,需要注意施工安全。

施工人员应遵守以下安全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巡查和管理,避免人员和设备发生事故;•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

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使用范围 (3)三、编制目的 (3)四、工程概况 (4)五、施工准备 (4)六、技术要求及工艺要求 (4)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4)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7)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9)七、施工工艺与流程 (12)7.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12)7.2 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14)7.3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7)7.4路堑与隧道过渡段 (19)7.5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 (19)八、施工要求 (20)九、过渡段控制措施 (20)9.1测量及填料控制 (20)9.2整平控制 (21)9.3碾压 (21)9.4养护 (22)9.5过渡段整形与边坡压实 (22)十、雨季施工措施 (22)十一、安全操作规程 (23)十二、材料要求 (24)十三、劳动组织 (24)十四、主要机具设备 (25)十五、质量控制及检测 (25)15.2检测 (26)15.3质量标准 (26)十六、安全及环保要求 (30)16.2环境要求 (30)16.3水保要求 (30)一、编制依据1、铁道第三勘查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发新建浦城至梅州铁路工程建宁至冠豸山段施工图。

2、设计图中明确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及相关配套的路基通图。

3、施工现场勘探、调查、采集及咨询资料和现场环境调查报告。

4、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浦梅铁路PM-2标工程指挥部下发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铁路路基工程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7、招投标文件中的技术规范、铁路总公司颁发的现行施工规范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条列及规定8、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使用范围本专项施工方案适用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PM-2标工程中所有路基过渡段填筑。

三、编制目的1、明确过渡段改良土和级配碎石的填筑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高速铁路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方案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和主要技术标准1.1编制依据1、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正线路基施工图纸及路桥过渡段设计图;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 160号)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J102-96);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

1.2编制范围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宁安正线内的路基过渡段填筑。

1.3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双线;最大坡度:20‰;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宁安正线250km/h;二、工程概况正线路基共计共4605米,其中DK208+180~DK208+369.07、DK209+650.0~DK210+450.0、DK212+537.62~DK212+870.0、DK213+300.0~DK215+050.0段线路以填方通过,基床底层填筑A、B组土,基床以下路堤填筑A、B、C组填料;分别位于五星水库南京端、五星水库大桥至白沙铺特大桥间及站场段。

地形较为平坦,路堤最大填方8m;DK208+145.0~DK208+180.0、DK208+794.1~DK209+089.07、DK209+355.9~DK209+650、DK210+450.0~DK210+887.5、DK212+870.0~DK213+300段以挖方为主通过,主要位于白沙铺特大桥南京端及白沙铺特大桥安庆端。

DK208+145.0~DK208+180.0最大挖深达14米,DK217+684.22~DK217+734.30段为浸水路堤(长江倒灌)。

过渡段采用倒梯形结构形式进行台(涵)后过渡。

宁安正线桥路及隧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填筑,涵路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采用级配碎石掺3%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填筑。

过渡段是路基工程与其他工程的衔接部位,作为与过渡段相连接的桥台、涵洞、隧道等结构物提前安排施工,当桥台、涵洞、隧道等结构物施工及地基处理完成后,立即进行过渡段的填筑,以便加长过渡段静置自稳的时间,进一步减小工后沉降量。

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技术

试论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技术摘要:现代化的高速铁桥设计要求比较高,高速铁路的无碴轨道形式,要求我们建筑施工后沉降小于于15 mm。

对于衔接阶段的结构,要注意其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我们在设计、施工及维护上要注重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保障道路的平顺性,保证列车的高速运行。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对于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路基检测三个阶段来分析论述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的技术运用问题。

1、施工准备阶段好的施工工程要确保所有的建筑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遵守安全规范,在质量要求的标准下完成各自的工作。

因此,我们在施工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参与建设的人员精心岗前培训。

其次,做好测量工作,对于材料的选择要通过配合比试验配比出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材料。

工程中,我们对于桥涵过渡段填筑采用掺3%~4%水泥的级配碎石,摊铺使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碾压设备则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

通过k30 荷载仪、动态变形模量evd、变形模量ev2、环刀等检测设备校验。

2、施工技术运用阶段对于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的设置: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各个阶段都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

首先,挖掘机装料计算出所需方量,通过采用15 t 以上自卸车运输,根据运距配备足够的车辆,虚铺25 cm,满幅全铺,纵向分层填筑。

打格上料,每格10 m长,宽度为路基全幅。

并注意自卸车在成品料仓下面进行接料时,混合料的下落高度要小于2 m。

在施工过程中尽量缩短混合料的运送时间。

因为天气过热、距离过长,混合料容易丧失水分。

最好在混合料上用蓬布覆盖。

在磅单上必须注明搅拌时间。

在进行摊铺时要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初平时确定好标高控制线。

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对碾压路基进行压实。

按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程序进行碾压,碾压时先进行两侧后中间,对于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夯实机械进行夯实。

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

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

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
为了确保过渡段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阶段:
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2. 确定施工队伍和分工,明确工作任务;
3. 调查研究施工现场,了解地质、水文及环境等情况;
4. 采购、储备施工所需设备、材料和人员。

二、施工工艺和措施:
1. 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为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
2. 设立施工现场办公区和人员生活区,保证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
3. 确定施工队伍的责任和权限,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管,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和顺利进行;
4. 定期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设备的性能,确保施工质量;
5. 采用先固定后铺设的工艺,先把过渡段的固定部分完成后,再进行铺设;
6. 进行路基处理,确保路基的平整和稳定性;
7. 进行过渡段的支撑和固定工作,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8. 进行过渡段的铺设,确保其与路桥之间的连接牢固和平顺;
9. 进行施工质量的检验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时间和进度安排:
1.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阶段、工序,以及品种、数
量、质量要求等;
2. 根据施工计划,制定施工时间表和进度安排,确保施工能够按时完成;
3. 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和协调,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4. 通过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以上就是我们的过渡段施工方案,希望能够对您提供帮助。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服务。

路桥过渡段的处理方法

路桥过渡段的处理方法

路桥过渡段的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一些用来处置公路桥头跳车的方法被铁路方面越来越多地借鉴。

一、桥头设搭板和枕梁上置式钢筋混凝土搭板是搭板立面布置的基本形式,图5-2为公路处理桥头跳车最常用的形式。

它一端支撑在桥台上,另一端简支于枕梁上。

搭板既可水平放置,也可倾斜放置。

板厚可均匀,也可渐变。

搭板的设计按简支板进行,枕梁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搭板的长度一般都小于10m,以5~6m最多,个别情况可达15m。

图5-2 桥头设搭板和枕梁二、粗粒级配料填筑将级配粗粒料(如碎石、砂砾石、水泥石灰稳定砂石土、低等级混凝土等)用于路桥过渡段的填筑,无论是铁路系统,还是公路系统,都是一种最常用的减小路桥间沉降差的处理方法。

1.施工步骤及方法(1)清理基坑及压实。

台后基坑往往是不规则的,一般都偏小,必须按要求的尺寸进行清理。

基坑尺寸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底压实。

无法使用压路机时,可用质量为300~700kg的小型手推式电动打夯机压实。

压实合格后,方准正式填筑。

(2)填筑青石碴。

每层青石碴的松铺厚度应小于或等于20cm,并摊铺均匀。

整平后,用质量为500~700kg的小型手推式电动打夯机压实。

至没有明显碾压痕迹后,用灌沙法测定干容重。

若合格,则转入下一层,直至达到要求的标高。

(3)填筑二灰碎石。

每层二灰碎石的松铺厚度应小于或等于20cm。

含水量适宜的混合料采用集中机拌,运至工地摊铺、整平,用12~15t的压路机慢速碾压。

对于边角部位,可用质量为500~700kg的小型手推式打夯机补压。

质量合格后,即可转入下一层。

2.处理效果该工程建成通车后,日平均交通量在1万辆以上。

经多次现场观测,未发生异常情况,基本成功地解决了跳车问题。

三、加筋土路基结构实验研究表明,使用加筋土路基结构来处理桥台跳车有两大作用:一是能大大减小桥背路基的沉降;二是能将桥背土路基与桥台交界处的台阶式跳跃沉降变成连续斜坡式沉降。

一般认为,只要是连续性斜坡式沉降,且总沉降在4~5cm 之内,就能消除跳车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和主要技术标准1.1编制依据1、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正线路基施工图纸及路桥过渡段设计图;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 160号)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J102-96);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

1.2编制范围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宁安正线内的路基过渡段填筑。

1.3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双线;最大坡度:20‰;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宁安正线250km/h;二、工程概况正线路基共计共4605米,其中DK208+180~DK208+369.07、DK209+650.0~DK210+450.0、DK212+537.62~DK212+870.0、DK213+300.0~DK215+050.0段线路以填方通过,基床底层填筑A、B组土,基床以下路堤填筑A、B、C组填料;分别位于五星水库南京端、五星水库大桥至白沙铺特大桥间及站场段。

地形较为平坦,路堤最大填方8m;DK208+145.0~DK208+180.0、DK208+794.1~DK209+089.07、DK209+355.9~DK209+650、DK210+450.0~DK210+887.5、DK212+870.0~DK213+300段以挖方为主通过,主要位于白沙铺特大桥南京端及白沙铺特大桥安庆端。

DK208+145.0~DK208+180.0最大挖深达14米,DK217+684.22~DK217+734.30段为浸水路堤(长江倒灌)。

过渡段采用倒梯形结构形式进行台(涵)后过渡。

宁安正线桥路及隧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填筑,涵路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采用级配碎石掺3%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填筑。

过渡段是路基工程与其他工程的衔接部位,作为与过渡段相连接的桥台、涵洞、隧道等结构物提前安排施工,当桥台、涵洞、隧道等结构物施工及地基处理完成后,立即进行过渡段的填筑,以便加长过渡段静置自稳的时间,进一步减小工后沉降量。

过渡段填筑在结构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及基坑回填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

三、施工准备1、通讯当地移动信号网络覆盖较好,施工中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电话,便于保持与各方的随时联络和紧急情况下的及时信息反馈,工点施工人员间的联系采用移动电话能确保通讯畅通。

2、设备配置依据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等要求,配备足量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种资源。

四、施工组织及安排4.1施工人员安排1、主要管理人员表2 主要管理人员表3 施工第一架子队人员2、生产工人路基过渡段施工的生产工人有20名,机械及操作司机均已经到位。

4.2施工机械设备安排过渡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合,自卸车装运土方,挖掘机整平,振动式压路机碾压。

所需机械设备见下表4。

4.3检测仪器、测量设备的配备路涵过渡段:DK209+771.18-DK209+816.18(DK209+793.68涵洞) 五、主要施工方法5.1、路堤与桥梁过渡段施工L=a+(H-h)*4且不小于20m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计图hH(1)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填料分层填筑,底宽5m ,纵向坡度根据实际地形进行计算,满足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 。

(2)必须待桥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并完成基坑回填及防水层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过渡段填筑。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并在桥台或涵洞侧面画填筑分层线。

(3)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4)根据施工情况确定主要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

分层压实厚度按35cm 控制,台后2.0m 范围外采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在过渡段的桥台台尾后2.0m 范围内采用冲击夯夯实,防止施工过程中碰到桥台,松铺厚度按20cm 控制。

当过渡段比路堤先施工时,向路堤方向合理延长,在施工路堤时再进行刷坡处理。

(6)台后基坑采用C15素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回填,浇筑后高程与原地面高程一致。

(7)路基过渡段的外包土应与过渡段同步施工,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填料质量,不得使用级配碎石掺水泥质土填筑,后期绿色植被不容易成活,b 值取1.8m 。

(8)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填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5.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涵洞)过渡段施工20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图(一)H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图(二)h ≤1对涵洞结构物两侧基坑混凝土进行检查,做到过渡段区域无先期涵洞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及松土(杂土)等。

(1)横向结构物顶部及其两侧各20m 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填料掺3%普通硅酸盐水泥。

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

(2)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分层填筑,底宽2m ,纵向坡度1:2;压实标准满足基床底层的要求。

(3)当横向建筑物物顶至路基面距离小于1m 时,包括横向建筑物从建筑物顶至基床表层底分层填筑级配碎石填料掺3%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填料。

横向建筑物及建筑物两端各20m 范围内基床表层填料为级配碎石掺入5%的水泥。

(4)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两交点之间部分路基填料全部为级配碎石内掺入5%水泥,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

(5)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使Evd ≥35Mpa 。

(6)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7)距涵身外周1.5m 范围之内,采用人工填筑,人工配合冲击夯进行夯实,1.5m 范围之外采用机械振动碾压密实;填筑必须两侧分层对称进行;当顶部填土厚度大于1m 时,方可通行重型机械,在填筑距涵顶部3m 以下时,采用无振动碾压,而填筑至涵顶部3m 以上时,便可采用振动碾压。

(8)大型机械作业时,应与桥台、涵洞及挡墙边缘保持不小于1m 的间距。

5.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弱风化~未风化硬质岩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过渡段示意图(一)路堑2.0基床底层1:2.0基床表层0.6≥5.01:1基床以下级配碎石掺5%水泥20.0级配碎石掺5%水泥ⅠⅠ(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 ,路堤侧18m 至路堑2m 的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基床以下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0.95、地基系数K30≥150 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 ≥50Mpa 。

(2)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3)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位的部分,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虔婆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冲击夯分层进行夯实,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表1 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5.4、隧道与路堑过渡段施工路堑与隧道过渡段纵向示意图比例 1:100隧道仰拱h≥20.0隧道5.0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基床表层隧道进(出)口里程4%4%1:1.01:100Ⅰ-Ⅰ断面4%4%4%4%ⅠⅠ级配碎石掺5%水泥级配碎石掺5%水泥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石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在路堑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厚度从仰拱厚度渐变到基床表层厚度。

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K30≥150MPa/m、Evd≥50MPa、压实系数K≥0.95。

六、碾压工艺试验1、碾压方式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压实程序按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进行。

碾压速度宜控制在2km/h,对台背重型机械不能进行碾压,采用冲击夯振动密实;通过现场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以确定机械碾压虚铺厚度为30cm和35cm条件下,最佳碾压的工艺及碾压遍数;台背2m及涵背1.5m范围采用冲击夯振动密实虚铺厚度为15cm和20cm,确定最佳夯实遍数。

2、碾压工艺试验参数:①:虚铺30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1遍→静压1遍,共5遍。

②:虚铺30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共6遍。

③:虚铺30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弱振1遍→静压1遍,共7遍。

④:虚铺35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1遍→静压1遍,共5遍。

⑤:虚铺35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共6遍。

⑥:虚铺35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弱振1遍→静压1遍,共7遍。

⑦:虚铺15cm,采用冲击夯夯实;夯实1遍→夯实2遍→夯实3遍→夯实4遍→夯实5遍→夯实6遍→夯实7遍→夯实8遍⑧虚铺20cm,采用冲击夯夯实;夯实1遍→夯实2遍→夯实3遍→夯实4遍→夯实5遍→夯实6遍→夯实7遍→夯实8遍路桥、路涵、随路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填层机械碾压均按照①~⑥碾压方式进行检测;虚铺厚度为30cm时,在按照①工艺第4遍强振完成后进行检测,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各3点,详细记录各种检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强振1遍(②碾压工艺),达到5遍要求,做好记录;检测完成后再弱振1遍(③碾压工艺),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和各3点,做好记录,检测完成后静压一遍。

虚铺厚度为35cm时,在按照④工艺第4遍强振完成后进行检测,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各3点,详细记录各种检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强振1遍(⑤碾压工艺),达到5遍要求,做好记录;检测完成后再弱振1遍(⑥碾压工艺),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和各3点,做好记录,检测完成后静压一遍。

台背2m及涵背1.5m范围采用冲击夯振动密实,虚铺厚度为15cm和20cm,按照⑦-⑧的工艺进行施工,第4遍开始检测,直至检测符合设计要求,每层检测做好记录。

对碾压后还达不到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的区段进行补压,直至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或不再增长为止。

七、雨季施工措施1、工地生产调度加强对气象、气候信息的收集,提出现场措施和准备,减少雨、汛停工损失,雨后及时恢复施工。

雨季来临前修建临时排水设施,防止积水淹没;每场雨后及时排除顶面积水,并对边坡和急流槽进行维护。

2、备齐备足防洪物资、排水设备,减少损失,储备施工材料,保证汛期施工连续性。

做好施工现场排水措施,防止生产材料、设备和临时设施被淹。

危险区施工做好防汛应急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