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00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页面功能[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编辑:cbsky ] 浏览3565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投”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一、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六、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八、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九、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十、规划买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十一、附录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
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
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三章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二、规划指标第四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一、规划结构二、规划布局三、规划分区第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二、公园绿地(G1)规划三、生产绿地(G2)规划四、防护绿地(G3)规划五、附属绿地(G4)规划六、其他绿地(G5)规划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 J/T 85- 2002)(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其他绿地”(Other Green Space)的概念[1],同年10月16日颁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则明确规定必须进行“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即“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2]”。
而市域绿地系统中的绝大多数绿地,在《标准》中都属于“其他绿地”,相应的,在《纲要》中专列了“其他绿地”一节。
“其他绿地”概念的提出,将过去城市绿地的概念从仅限于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到按当时《城市规划法》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而《纲要》所作的规划要求,则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市域。
这无疑对我国城市“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生态、景观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是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路程上的一步重大推进。
然而,由于对“其他绿地”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规划的目的任务不甚明确等原因,目前“其他绿地”的规划往往只停留在分述城市周边的生态景观绿地的阶段,没有明确的规划范围,也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其他绿地”在构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界定的概念出发,剖析“其他绿地”的概念,分析现行相关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状况,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编制问题。
1“其他绿地”概念的剖析从我国相关的行业标准对绿地的定义看,不同学科对绿地相关概念的界定略有差别;不同专业人士对绿地相关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绿地约定俗成的理解的影响,使得绿地相关概念的表述错综复杂。
正确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是做好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大环境规划的前提。
而要正确理解“其他绿地”的概念,必须首先弄清“城市绿地”和“市域绿地”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

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
刘家麒
LIU Jiaqi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摘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 是指导城市绿地建设、 管理的主要依据。 本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历史沿革、 规划种类、 规划范围、 绿地的定性、 定量、 定位、 规划性质与深度、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方式等问题作 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 问题 Abstract The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urban planning system. It serves as the key foundation which guides the urban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the category and scope of planning, the nature, quantity, and orientation of green space, the nature and depth of plann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master planning, and the approaches of preparing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system etc.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1 历史沿革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者:刘丹王施施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3期刘丹1 王施施2(1.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辽宁沈阳 110006;2.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为保证有序的城市建设和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编制城市绿地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绿地系统内容包括编制、深化、落实绿地的指标、要求、内容。
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绿色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政府启动建设、公共投入、开发控制提供工作框架,指导近期发展建设的可操作性,控制落实长远规划。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市域绿地中心城区绿地绿线划定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231-011 规划背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绿地专业规划的深化和细化,有效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
有助于推动城市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2 现状分析采用地面普查和影像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朝阳市区的各类绿地进行全面调查。
对园林绿化现状的有关资料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朝阳市现状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但公园绿地结构布局有待优化。
综合公园面积比例很高,特别是森林公园,面积大且多山地,不利体现综合性公园功能。
园林苗圃规划缺乏发展战略,苗木种类少。
外来树种大幅增多,应重视外来生物入侵对本地乡土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现状防护绿地以高速公路、河流沿岸防护林为主,自然植被生长一般;防护系统各绿地间缺乏有机联系,未形成网络。
道路绿化整体较好,绿化覆盖率高。
大部分机关单位绿化较好,绿地率高;大部分校园绿化率较高,有文化内涵;新建居住小区达标率高,绿化景观优美;老城居住区绿地少,缺乏活动设施和场地。
3 规划目标近期目标:调整绿地结构布局,完善绿地类型,加强城市公园绿地与防护绿地建设;道路、铁路、河流工业卫生防护绿地形成系统。
增加附属绿地的面积数量,加大精品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和品味,在近期内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是中国国家标准,对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
这些规范和要求包括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环境、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
以下是对该规范的详细介绍:在建筑设计方面,该规范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标准。
包括居住楼的高度、型式、布局、户型等要求,以及建筑立面、色彩、形式等方面的规范。
同时,为了提高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该规范还提出了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要求,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该规范对居住区的绿化环境也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包括居住区的绿地比例、绿地类型、绿化设施等方面的规定。
在绿地设计中,要考虑到景观效果、生态功能、社区活动等因素,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交通配套设施也是该规范关注的一个重点。
居住区应该配备完善的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要。
同时,在交通设计上要考虑到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便利等因素,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此外,该规范还对居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等,要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居民的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和提供。
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也要考虑到居住区的规模和居民的需求,提供丰富的配套服务。
社区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机构,促进居民自治和社区共建,提高居住区的管理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是中国国家标准,对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
该规范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环境、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居住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提出了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要求。
这些规范和要求的实施,可以提高居住区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绿地系统的规划规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导读: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投”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一、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六、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八、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九、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十、规划买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十一、附录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9月9日建设部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汪光焘二○○二年九月十三日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第三条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第六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八条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
第九条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十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一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字体:【大】【中】【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2]24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规划委(局)、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办,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
为更好地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我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请在今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按照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城建司。
附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二年十月十六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
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
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兽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
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
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
一、总则
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六、树种规划
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
人、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九、分期建设规划
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十、规划实施措施
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十一、附录
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
一、概况。
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
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三章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指标
第四章市城绿地系统规划
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一、规划结构
二、规划布局
三、规划分区
第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
二、公园绿地(G1)规划
三、生产绿地(G2)规划
四、防护绿地(G3)规划
五、附属绿地(G4)规划
六、其他绿地(G5)规划
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第七章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城市所处的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三、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确定绿化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
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五、市花、市树的选择与建议
第八章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一、总体现状分析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含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规划)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
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城市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
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中、远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和投资匡算等。
第十一章实施措施
分别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进行论述
第十二章附录、附件
规划图则
一、城市区位关系图
二、现状图
包括城市综合现状图、建成区现状图和各类绿地现状图以及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分布图等。
三、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四、规划总图
五、市城大环地绿化规划图
六、绿地分类规划图
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
七、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注: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5000 —l:25000;城市区位关系图宜缩小(1:10000~1;50000);绿地分类规划图可放大(1:2000~l:10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达。
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
第二节经济及社会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目标、人口状况、各类用地状况
第三节环境保护资料
城市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与其他环保资料
第四节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
第二章城市绿化现状
第一节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一、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
二、各类人文景观的位置、面积及可利用程度
三、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积、流量、深度、水质及利用程度
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
一、绿化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建成区绿地率;
4、人均绿地面积;
5、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
2、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
二、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
三、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
第三节园林植物、动物资料
一、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
二、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
第三章管理资料
第一书管理机构
一、机构名称、性质、归口
二、编制设置
三、规章制度建设
第二节人员状况
一、职工总人数(万人职工比)
二、专业人员配备、工人技术等级情况
第三节园林科研
第四节资金与设备
第五节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