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精选文档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

A1.爱:怜惜,吝惜2.安:安稳。
安放。
3.谙:熟悉。
熟视。
4.暗:愚昧。
不明显的。
5.拗:用手折断。
6.坳(ao4):低凹的地方。
B1.拔:突出。
超出。
攻取。
动摇,变动。
2.罢:罢免,停职。
通“疲”,疲劳,疲乏。
停止。
3.败:毁坏,败坏。
凋残,衰落。
4.拜:授给官职。
拔。
5.班:分玉。
排列。
返回。
通“斑”,杂色。
6.般:通“盘”,旋转(般旋、般桓、般还)。
7.办:办理。
治理。
备办。
做成。
8.半:通“判”,大块。
9.拌:通“判”分开,剖开。
搅和(huo)。
10.邦:国家。
11.榜:告示。
木片,木板。
通“迸”,划船的工具。
12.傍:靠近,临近。
通“旁”,旁边,侧边。
13.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14.宝:视…为宝。
15.保:抚养。
守住。
保证,担保。
仆役。
小城。
通“褓”,婴儿的被子。
16.抱:抱着。
怀抱,怀有。
胸怀。
两臂合抱的距离。
17.暴:晒。
凶恶残酷的。
欺凌,损害。
徒手搏击。
18.卑:地势低。
衰微衰弱。
19.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通“背”,相背。
20.背:脊背。
背对着。
违反,违背。
背叛。
背诵。
背离,离开。
通“杯”,背负。
21.备:完备,齐全。
防备,准备。
22.倍:加倍,一倍。
背向,背着。
违背。
23.被:被子。
加于…之上。
被(pi1)离:分散的样子。
24.辈:批。
BEN25.奔:战败逃跑。
逃亡。
旧时把女子不依照礼教的规定而私自投奔所爱的男子称为“奔”。
26.本:草木的根或茎干。
根源,来源。
根本、基础的东西。
本来的,原来的。
本来。
根据,掌握。
自己一边的,现今的。
本钱。
株(量词。
)BENG27.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BI28.逼:强迫,威胁。
接近,迫近。
狭窄。
29.鼻:孔。
初,开始。
30.比:并列,挨着。
接连地。
勾结。
及,等到。
比较。
比喻。
31.笔:书写。
散文。
笔迹。
32.必:完全肯定。
倘若,假如。
33.庇:遮蔽。
庇护,保护。
34.蔽:遮住,遮掩。
蒙蔽。
概括。
35.弊:破,坏。
困乏,疲惫。
弊病,害处。
古汉语词典

【十锦】sh $和:杂取同类诸物配合成各式各色。
【十翼】shiy 1:《周易》的十篇阐释性文字。
【十八公】sh ibqgang:“松”字拆开来为十、八、公,因称松树为“十八公”【什伯】shibci①军队编制单位。
②十倍,百倍。
伯,通“佰”。
【石杠】sh ig mg:石桥。
两边堆积石头,木头横架中间,可以行走,故名。
【石泓】shih和g:①石头凹处积水而成的小潭。
②砚的别称。
【石濑】sh il d :水冲击石头而形成的急流。
【石圻】sh iq 1:曲折的石岸。
二版【玄赜】xu dize :精妙深奥。
【旋辟】xu dnb i :徘徊不前。
【旋旋】xu dnxu dn:迅速。
【悬鹑】xudchtn:鹌鹑秃尾,像破衣服,故以悬鹑形容衣服破烂。
【悬溜】xu dnli U:瀑布。
【悬罄】xu dnq ing:形容空无所有,极其贫穷。
【悬悬】xu dnxu dn:挂念。
【悬疣】xudydu:皮肤上长的赘生物。
比喻无用的东西【悬舆】xu cny u :辞官家居。
【悬河泻水】xuch段i ashu 7: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蜁蜗】xu cnwo :小螺。
【漩洑】xu cnf U:回旋。
【漩澴】xu cnhu Cn:水流回旋涌起。
【漩涡】xu Cnwo:水流回旋形成的水涡。
【璇玑玉衡】xu Cnj iy Cheng:即北斗七星。
【暶暶】xu Cnxu Cnv眼睛美丽的样子。
【选懦】xu Onnub :怯懦。
【选耎】xudnru an:怯弱。
【烜赫】xu dnhe :声威很盛的样子。
【癣疥】xu anji e:皮肤病。
【泫泫】xudnxum:露珠晶莹的样子。
【泫沄】xudnytin:水流汹涌翻腾。
【眩曜】xu dny CD:惑乱,迷乱。
【绚蒨】xudnqi C:灿烂鲜艳。
【眩眃】xudnhm:眼花不明的样子。
【眩瞀】xu dnmco:眼睛昏花。
【琄琄】xu Cnxu Cn:佩玉的样子【眩耀】xu Cny CD :光彩夺目。
古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阿㈠ā词头,多用在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晋以后。
《孔雀东南飞》:“~母谓~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小名~练,子孙呼练为绢。
”㈡ē①〈名〉山陵;大丘。
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
”②〈名〉山湾。
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
”③〈名〉屋角翘起来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阁三重阶。
”④〈动〉曲从;迎合。
《韩非子·有度》:“法不~贵,绳不挠曲。
”(贵,地位高的人。
)⑤〈动〉偏私;袒护。
屈原《离骚》:“皇天无~私兮。
”〖引〗亲近。
《后汉书·文苑传下》:“苟失其道,则兄弟不~。
”⑥通“婀”。
柔软而美丽的样子。
《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
”(难,茂盛的样子。
)㈢hē通“呵”。
斥责。
《老子·二十章》:“唯之与~,相去几何。
”【阿谀】ēyú迎合别人的心意,说奉承话。
《后汉书·杨震传》:“其~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
”哀āi①<形>悲痛;伤心。
《荆轲刺秦王》:“伏尸而哭,极~。
”《柳毅传》:“词毕,又~咤良久。
”《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而后人~之。
”〖又〗<形意动>以……为哀。
《殽之战》:“秦不~吾丧而伐吾同姓。
”②<动>怜悯;同情。
《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捕蛇者说》:“君将~而生之乎?”③〈名〉丧事。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为发~,泣之而去。
”【哀感顽艳】形容文章凄恻动人,能使愚昧和聪明的人都为之感动。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
”后也用以指某些专写艳情的作品。
【哀毁骨立】父母死后,由于过分悲伤,身体瘦得像皮包骨头。
《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
古代汉语字

古代汉语字、词、句⏹异体字(异形字,是相对于“正”字而言的)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庄子·天运》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欲践之。
《史记·周本纪》迹与跡只是形体的不同,但所代表的音和义则完全相同。
音同,义同,形体不同,就是异体字。
异体字在形体结构上的四种情况:1、结构类型不同。
泪(会意字)和涙(形声字)、繖(形声字)和傘(象形字)。
2、结构类型相同,但偏旁构件不同。
迹与跡、唇与脣。
3、结构类型相同,偏旁构件也相同,但位置不同。
胸与胷、阔与濶、秋与秌。
4、某些笔画略有细微的变异。
朵与朶、污与汙。
异体字的相关解释⏹1、有些字,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在起初是完全相同的,对于那一个时期,它们是异体字,但到后来,用法和意义逐渐有了分工,那就不再是异体字而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字了。
喻和谕⏹2、有些字,读音相同,并具有相同的义项,但有些义项并不相同,这也不是异体字。
预和豫⏹3、异体字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们的存在会造成一些负担。
因此,现代汉语里已经整理了异体字,只是古代汉语已是既成事实,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了解和认识。
古今字1古今字:不是汉字书体上说的古文字和今文字。
而是指用字代词的一种情况。
说与悦辟与闢、避、僻。
和“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有关。
2两大类(一类是造字构形具有相承关系,一类是没有关系)(加注意符:辟与闢、避、僻或改换意符:说与悦)身与娠疲与羆不与柎3大多数异体字是一对一的关系:取与娶弟与悌知与智赴与讣等,但也不全是:奉与捧俸采与彩採綵不与否柎4古今字的认定、及和异体字的区别通假字⏹明明是甲字,却当做乙字来用。
换句话说,本来应该写乙字的,但写成了甲字。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蚤通早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汉书·苏武传》畔同叛。
古书中,这种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叫做用字通假。
所借用的那个字就是通假字(蚤和畔),被通假字所代替的字一般称之为本字(早和叛)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同音替代(通假字和本字需相同或者相近)完全同音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古汉语常用字

古汉语常用字.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chao1朝服衣冠(zha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向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古代汉语常用字

2·【语】本义为议论、谈论,《说文》:。。语,论也。”引申为交谈、谈话,又引申为谈论的话、言论,又引申为谚语、俗话。“语”由“议论、谈论”又引申出“告诉’’之义,念去声(yu4)
3·【谓】本义为评论,《说文》:“谓,报也。”注:凡论人论事得其实谓之报。谓者,论人论事得其实也。”引申为对别人说(某件事);又引申为“认为、叫做叫”,由此义引申出“指称、意指”之义,即“说的是”。如《左传·晋灵公不君》:“其我之谓矣!…’谓”还可以作“为’’的通假字,如《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51.【女】本义为妇女,特指未嫁的女子,也泛指女性,引申为形容词,女的、女性的。又引申为女儿。又为二十八宿中的女宿。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音ru,后来写作“汝”。
52.【族】本义为箭头,《说文》:“族,矢锋也。”后来写作“镞”。假借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合称,如“家族”、“九族”;用作动词,表示灭族。由此义引申为种类,如“水族”;又引审为聚集、丛聚:又引申为一般、众。
14.【次】本义勾临时驻扎,《说文》所载古文字形象军旅之帐篷引申为外出旅行停留。“次”又表示依顺序排列之义,引申为次后的、等级较差的。‘‘次”在文言中不作量词。
15.【如】本义为顺从、依照,《说文》:“如,从随也。’’引申为“往”“到…”去”。又引申为“像”、“如同”,段玉裁注云:“凡相似曰如。”假借为连词,义为‘‘如果’’(常用)、“或”(少用,如《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又用作形容词词尾。
45.【介】本义为疆界(后来写作“界”),《说文》:“介,画也。”引申为居中、在中闻,又特指居宾主之间作传言人。“介”假借表光明正大、特立卓越的操守,如“耿介”;表量词“个”.如“一介书生”。“介”通甲”表铠甲,特指披甲执兵的战士.引申表披甲之义:“介”通“芥”,比喻微末的事物。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目录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目录常用詞(一)60字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圓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帥姑女族黨讎河防城池田館常用詞(二)62字辭謝責讓爭使令屬托往來去從違即就趨赴戰擊引卻馮據約解釋具給計謀會習疾病餓厭衰崩匱困侈靡寡少微強固再三帝后王侯子息宗廟詩書禮樂常用詞(三)65字知識見示視觀望矜哀恤憾恕憤患持措拱攻竊誅翦脩講設立忠信諒正邪辟好惡恭敬慎苟顯著相帥士僕禦右盜賊國家社稷仁義道德文質色臭先前後內外閑常用詞(四)65字行走出入之適進退逾逸逼決治樹藝事畜保愛傷害比喻誠偽善淫凶疏戚饑孰滋烈贍共同殊異斤鈞鍾倍政教法術勢數朝野塗江關宮府衣冠屨商賈旅徒年歲常用詞(五)63字說聽毀譽勸居登臨過稱量鬻市假離合因改作為取求奉致得益竭堅利完備陳故窮難夷平庸已必一參什伯晦朔時世期官吏爵權衡果實聰明功名北中下常用詞(六)66字遵徂征歸陟降流放遊浮集采叔振援操秉舉斯伐稼穡獲納交錯被任負施用制貽懷慕懲悼淑幸偷薄險阻悠皇永孔亟庶裘褐裳庭宇畝所驂駟策矢躬身領武仇耦常用詞(七)71字徵收發封棄俟遷徙遺失存處坐遇接承扶刺折戮問對許省審慮怨忍快興廢變曲直長小貪廉輕重狂殆危面口齒耳目指飯食服飾布鬥式檢英靈豪然且或曾更漸俱並而若爾常用詞(八)93字建置罷學養干謁徇矯效留遣逢候延勝敗守破騎伏圍突禽縱購抑按擢挾將烝亨顧察裁斷奏敕委捐詳詐與奪至止寤寐恨驚冀貴賤壯大多篤專壹稍略輒猶陰陽休咎機要祖賓郎男部曹鄰里獄闕祠第屏帳壁案字畫項乳體意常用詞(九)91字諂諛誣辯訴憐閔吊除拜營務積聚尋反覆運算替成遂系累羈系牽縣結絕擅披拉奸回雅俗公私偏全獨特醜陋穢玄素白方夙惟霄漢景曜都邑鄙邊塞殷周胡虜戎倡優伎皂宦豎臧獲祿位產業貨賂資財賄性情聲響拳腳端緒節度常用詞(十)95字議論諷貶謫斥宣褒贈顛覆率詣曆寓寄禁戒恃玩肆敷化加損刻勒郁舒張弛是非能可以凡聖殘暴甘辛鮮敝寒溫幽冥奧精眾便嘉遽速彌愈尤極甚最夫婦嬰孩親眷竹木穀壑亭台郊墟材才簿籍狀類壽命志趣涕泣膏澤帷蓋梗概本末常用詞(十一)89字紀載監撫遊揚抗奮沉沒通達辨析判切推移草聞宿隨沮擬測當須饒秀麗工博核奇偶丹紅允舛甯豫尚攸甫聊匪厥經典簡篇詞賦序銘誄贊章表風騷翰藻韻律榮華軌範規則准昆弟形跡綺練倫常綱維契幾始終羞辱常用詞(十二)88字創造潛藏步履枕藉淩厲脅迫隕落運輸徭役戍募吹唱叩彈讀啼號訊詰敘訴摹寫排攘竄列垂尊盛虛枉和順凜凝爛漫赤碧青蒼乍暫每既卿傅儀容祥殃條理支葉朵穎軒冕庾廩帛縷扃牖楹檻梁陵津浦疇陌晡曛塊礫常用詞(十三)96字掇控捫把挑搔投擲遞蹈躡升緣偃僕斃傾聆眺睇眄瞻回還逝分訣悸慟悵慨警惕欲感酌酹酣覺央闌清澄渾安閒乖互繁煩急忽但星辰嶽丘嶺棧閣甸藩苑隴塹墳蹊徑汀洲渚皋涯塘垠輦轂轅轍簪纓紱綬衾襦袂羹飧絲管弦鼓鼙僚群輩常用詞(十四)82字思索鑒賞料想占卜戲弄動定駐住依倚雕制生消淹漏泛涵蒙蔽蔭炙啖餉斂貢激濯拂逆凋零屠滅罄盡了肖暨逮暝黯纖悉贏短驕慢妄層喬耿渺縟稠綜雜遍塵靄巒岩阿隅畔際綸纂床蓐妝奩廚筵肌膚。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收录了许多古代汉语的常用字,
这些字不仅出现在文言文中,也出现在一些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
以
下是一些常用字的例子:
人、天、地、水、火、日、月、金、木、土、玉、石、竹、絲、米、食、酒、肉、雞、魚、馬、牛、羊、豬、鳥、獸、虫、花、草、木、森、公、母、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高、低、大、小、長、短、多、少、重、輕、新、舊、好、壞、快、慢、青、紅、黃、白、黑、上、下、左、右、前、後、外、內、表、裏、近、遠、才、德、知、能、行、方、圓、直、曲、斜、平、橫、立、坐、臥、站、走、飛、跑、游、泳、跳、爬、伏、起、聽、看、想、說、問、答、笑、哭、信、疑、問、應、不、是、非、對、錯、真、假、荒、僻、深、廣、狹、窄、重、輕、富、貧、強、弱、大、小、老、少、喜、怒、哀、樂、勝、敗、將、兵、戰、敵、友、敬、恕、禮、義、信、忠、孝、慈、仁、智、齊、明、學、文、武、藝、工、商、農、漁、印、書、畫、樂、舞、戲、文、詩、曲、詞、話、語、言、字、句、文、字、篇、章、試、考、學、生、師、友、家、庭、室、廳、屋、房、床、椅、桌、櫥、燈、煙、鐘、鼓、琴、瑟、管、笛、香、薰、臭、香、茶、酒、糖、鹽、冰、炭、龜、蛇、蟲、魚、鳥、獸、犬、貓、馬、牛、羊、豬、雞、鵝、鴨、鳳、蝴蝶、蜜蜂、
螢火蟲、蚯蚓、蚊、蚂蚁、蛾、蟹、螃蟹、猴、狸、貂、鼠、兔、鹿、熊、狼、虎、豹、獅、象、禽、獸、魚、蟲、植物、蔬菜、水果、花卉、山、海、河、湖、泉、井、瀑布、森林、原野、田園、草地等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是学习古汉语和文言文不可缺少
的工具,也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条捷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工具书的特征
(1)查考性 (2)概括性 (3)易检性
3.工具书的功用
(1)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工具 (2)工具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3)工具书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工具。
二、语文工具书的类型
(一)普通字典、词典类
❖ 1、字典。以字为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注上读音,说明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阅读古籍, 比较常用的字典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等。
❖ (三)类书和专书索引类
❖ 1、类书。摘录各种书上有关的材料并依照 内容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以备查检的书籍叫 做类书。常见的有《佩文韵府》《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等。
❖ 2、索引。把书中的句子摘录下来,每句下 标明出处和页码,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 以供查检的资料叫做索引。索引又叫“引 得”。如:《十三经索引》《二十四史纪传 人名索引》《春秋经传引得》等。
金文
小篆
版本与注释 :
宋代徐氏二兄弟
弟弟 徐锴《说文系传》——“小徐本” 哥哥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大徐本”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 江苏金坛桂 馥 山东曲阜人 《说文解字义证》 王 筠 山东安丘人 《说文解字句读》
《康熙字典》
❖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张玉书、陈廷敬等人奉诏编撰,于康熙 五十五年(1716)成书。
训 释 内 容
引释 注 证义 音
叶
反直
音
切音
法
法法
❖ 此书的缺点也较多,一是释义未按本义、引 申义、假借义的次序排列,不容易把握词义 系统。一是引书失校,王引之《字典考证》 十二卷纠正其引书错误2588条。三是音注错 误不少,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中华大字典》
❖ 徐元浩、欧阳溥存主编。1909开始,1915(民国 四年)编成。
语文工具书
一、什么是语文工具书
❖ 工具书就是当作工具使用的书籍。书籍从作 用上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供人们学习、 阅读、钻研用的,可以从头到尾精读或略读 的各科书籍;另一类则是按照一定方法编排, 供人参考、检阅、查询,而非系统阅读的书 籍,它们只起辅助的工具作用,这就是工具 书。这一类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索引、 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
❖ 2、词典。以词为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注上读音、加以解释的工具书。词典,又写作“辞 典”。阅读古籍,需要经常翻检的词典有《辞源》 《辞海》《辞通》《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 地名大词典》《汉语大词典》等。
(二)语言文字专著类。
供语言文字的某个领域专门使用的工具 书属於语言文字专著类工具书。由於学科领 域众多,为适应各学科领域而编著的语言文 字专著类工具书也就众多,比较常用的有 《说文解字》《甲骨文字典》《金文编》 《尔雅》《广韵》《诗词曲语辞汇释》《助 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文言虚词 通释》《古代汉语虚词通释》《文言复式虚 词》等。
❖ 字音: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 标出上古的韵部。
❖ 字义:不仅注意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常 用字的偏僻义和偏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 音词中的词素意义。对多义词,按本、引、假的顺 序排列。对罕见的名物词,附有插图。
❖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 本义的字典。它用“读若”的方法注释字音,所 以它又是研究上古音的重要依据。
说解体例: 先释义,后解形,再注音。以秦汉通行的 篆书为对象进行的,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为后人认 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气:云气也。象形。凡 气之属皆从气。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 言男用力于田也。凡男 之属皆从男。
《中华大字典》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编 篡的,它也校正了《康熙字典》的两千多条错误, 仍然按214部排列,收48000多字,是当时收字最 多的字典。
每字下先《集韵》反切,再列义项,每一义项 下,先释义,再列书证,一个项用一个书证。各个 义项的次序都用数字标出,其次序是是先本、再引、 再假借。比《康熙字典》进了一大步。
诛:讨也。从言朱声。
奉:承也。从手廾, 丰声。
540
上编
是 以 义 为 序 , 依 义
部 , 每 部 之 内
的
排 体 例 : 按 部 首
相所的
聚属不
。字同
大分
体为
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见到的铭文(金 文)也不多,所以,有错误之处,如:元, 《说文解字》:“始也。从一兀声。”
小篆、金文字形如下,应指人头,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面如生。” 《孟子·滕文公下》:“志士 不忘填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其缺点是:罗列义项过多,往往把一个义项析 为多条,又未加以分析整理,这就显得支离破碎, 令人难以把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本字典由北大中文系等单位编。商务 1979年出版。收字3700多,另外还收了2000 多个双音词。按照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已经 简化的汉字用简体字标出字头,后面用括号 标出繁体或异体。书后附《古汉语语法简介》 《我国历代纪元表》。
❖ 体例:
❖ 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 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 释字体例是先引韵书释字音,先反切后直音。字义 也多数引书作解。引书释义则从先秦古籍直到唐宋 元明诸家著作、字书、词书无所不引,还引用古注。 解释一字至少引一种书。博引群书释音释义是此书 的最大特点。
特点:释词简明、精当,注意义项之间 大联系。
《汉语大字典》
❖ 由四川、湖北两省组成编委会集体编写,1985年开 始,两省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0年出齐。按部 首排列,分200部,收字56000左右。是我国目前收 字最多的一部大型字典。
❖ 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 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
三、常用语文工具书介绍
《说文解字》
❖ 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撰。本书按照部首排 列,共五百四十个部首。书中在每一篆文下先释 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如:
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疾二切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布忖切
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詩》曰:“塞向 墐戶。” 許諒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