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作品

合集下载

《我定要让铁牛奔驰在田头》

《我定要让铁牛奔驰在田头》
湖南花鼓戏新编反神调
《我定要让铁牛奔驰在田头》 我定要让铁牛奔驰在田头》
——选自湖南花鼓戏《野鸭洲》中柳正刚唱段 选自湖南花鼓戏《野鸭洲》 选自湖南花鼓戏
主讲教师
欧阳驹里
剧情介绍
七十年代,洞庭湖边某公社野鸭洲大队, 七十年代,洞庭湖边某公社野鸭洲大队,社员们亟待拖拉机翻耕抢 插,可是大队的拖拉机手李双桂在投机倒把分子涂八的利诱下搞非法运 杨队长心里十分恼火,但觉得不能得罪拖拉机手。 输。杨队长心里十分恼火,但觉得不能得罪拖拉机手。 青年积极分子柳正刚主动承担了修理被双桂在外跑运输时撞坏了的 拖拉机的任务。最后涂八的非法活动被群众揭发,双桂终于认识了错误。 拖拉机的任务。最后涂八的非法活动被群众揭发,双桂终于认识了错误。 柳正刚和李双桂兄弟俩驾驶着拖拉机,前进在农业机械化的光明大道上。 柳正刚和李双桂兄弟俩驾驶着拖拉机,前进在农业机械化的光明大道上。 此段唱腔就是在柳正刚与李双桂围绕是给队里插秧还是跑运输展开 激烈争辩后、李双桂扬长而去时演唱的一段唱腔。 激烈争辩后、李双桂扬长而去时演唱的一段唱腔。
1、以字行腔,突出《神 以字行腔,突出《 本身“圆韵流畅” 调》本身“圆韵流畅”的旋 律特征。 律特征。 前面一段“气振音” 2、前面一段“气振音” 颤音” 和“颤音”的演唱要平和圆 突出表现旋律阴柔之美; 韵,突出表现旋律阴柔之美; 后面一段的快板要演唱得高 亢激昂, 亢激昂,突出表现旋律阳刚 之美。 之美。
演 唱 要 点
3、把握好人物情感的抒发,整体唱段要情真意切。 把握好人物情感的抒发,整体唱段要情真意切。 4、注意把握好节奏的变化,做到慢而不拖,快而不乱。 注意把握好节奏的变化,做到慢而不拖,快而不乱。
演唱要点
示范模唱
演 唱 提

此曲由《神调》改编, 神调》通过《四六调》 此曲由《神调》改编,《神调》通过《四六调》 “改尾巴”变化而来,由原曲的商调式改变为宫调式,湘 改尾巴” 改尾巴 变化而来,由原曲的商调式改变为宫调式, 中一带比较流行。曲调婉转流畅, 中一带比较流行。曲调婉转流畅,可用来表现欣喜或轻 松的情绪。 松的情绪。 但此段唱腔曲调旋律在原《神调》平缓流畅的基 但此段唱腔曲调旋律在原《神调》 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特别是板式结构的变化, 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特别是板式结构的变化,更加突 出了柳正刚为建设家乡甘洒一腔热血的优秀品质。 出了柳正刚为建设家乡甘洒一腔热血的优秀品质。演唱 时要求前半部分平实婉转, 时要求前半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实婉转,表现出他对双桂所作所为的 困惑、失望、不满的复杂情感, 困惑、失望、不满的复杂情感,后半部分要演唱得激昂 奔放,表现他坚定的信念和对前景美好憧憬。 奔放,表现他坚定的信念和对前景美好憧憬。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湖南花鼓戏的曲目及简介如下:1. 《刘海砍樵》《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该剧以刘海和胡秀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刘海砍樵、胡秀英下凡等情节,表现了两人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该剧以欢快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2. 《打铜锣》《打铜锣》是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之一。

该剧讲述了蔡九和林十娘之间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欢快的曲调,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3. 《补锅》《补锅》是湖南花鼓戏中另一部著名的剧目。

该剧以李小聪和兰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补锅匠和顾客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4. 《八百里洞庭》《八百里洞庭》是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之一。

该剧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渔民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湖南人民对洞庭湖的热爱和向往。

5. 《小槐荫》《小槐荫》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该剧讲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生动的表演和优美的曲调,展现了两人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体现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湖南花鼓戏的曲目涵盖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从鬼魅的神话到人间爱情——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前世今生

从鬼魅的神话到人间爱情——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前世今生

LIYUANXIEYING 梨园撷英29从鬼魅的神话到人间爱情■ 欧阳驹里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摘 要〕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是湖南民族特色文化之中一朵艳丽奇葩,其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深受湖南人民喜爱。

此剧根据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改编而来,这是一个古老汉族民间传说,来源于道家的典故。

有趣的是,刘海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我国北方,但完成刘海从“神”到“人”的创造,却是在湖南这片充满人文情怀的土地上,并以广大人民热爱的湖南花鼓戏这一地方剧种所表现。

〔关键词〕花鼓戏;刘海砍樵;鬼魅神话;人间爱情——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前世今生勇敢地跳出来,引导刘海斩杀巨蟒,又表现了一种为了心上之人不畏强敌、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

刘海在这处版本中是以一个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的青年樵夫形象出现的,这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标准的男性劳动人民形象。

两次机缘巧合地相救,奠定了两人生死相依的感情基础,使得刘海不由得发出“小金蟾哪小金蟾,你要是一位姑娘该多么好,我们可以结为夫妻”的感叹,而当龙女变化成一个美丽温顺的姑娘时,也就非常自然地成就了一段人间青年男女的美好姻缘。

从这个版本故事中,大致可以概括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中国古代神话“歌颂劳动”(《大禹治水》《天仙配》《田螺姑娘》)、“赞美自我牺牲的反抗精神”(《白蛇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张生煮海》《梁祝化蝶》)的共性特征。

二是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善恶分明;但人物线条单一,矛盾冲突不够激烈。

三是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在这里没有门当户对才子佳人,更多的是通过勤劳朴实、人心向善的本性获得美好爱情生活。

四是体现一种“从仙界到凡间”的乐观主义思想。

二、“避世脱俗”的出家思想这是一个流传在西安户县的民间故事。

刘海与双目失明的老母一起生活。

一天,刘海砍柴回家,在村西三角泉边遇到一只三只脚的金蟾。

从此,刘海每次砍柴回家都能与它相遇,并与它戏耍一番。

“省花路子”与戏曲喜剧创作——写在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

“省花路子”与戏曲喜剧创作——写在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

“省花路子”与戏曲喜剧创作——写在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晋京演出后作者:孔培培来源:《艺术评论》 2018年第6期在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史上流行着这样两句谚语:“铜锣打响长城内外,补锅补遍大江南北”,描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风靡全国的情形。

2018年仲春时节,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带着这两部五十余年前创作演出的现代小戏来到北京,吸引了众多花鼓戏的爱好者怀揣着对经典的致敬之情走进剧场。

《打铜锣》《补锅》创作演出于1964年,次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打铜锣》剧情讲述的是,农村收割季节为防止村民私自放出鸡鸭吃地里的谷子,生产队委派社员蔡九负责打锣警示。

村民林十娘明知故犯,于是在蔡九与林十娘之间展开了一连串斗智斗勇、风趣幽默的故事。

整出戏仅有蔡九、林十娘两个角色,是名副其实的“两小戏”。

《补锅》是由刘大娘、兰英、李小聪三个人物组成的“三小戏”。

剧中生产队的养猪能手刘大娘,一方面在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后急切期盼着补锅师傅的到来,一方面又反对自己的女儿嫁给补锅匠。

最终,在女儿兰英与男友李小聪的巧妙安排下,刘大娘改变了职业歧视的传统思想,愉快地接受了手艺精巧、心地善良的补锅匠做女婿。

两部作品,在精神立意上突出了普通民众的乐观精神,在人物塑造上强调特定事件背景下人物的性格转变,在艺术表现上创造了放鸭子、拉风箱、吹火灶等一连串表现现代生活的新程式,既充满新意又没有脱离戏曲表演审美范畴。

随着两部剧作晋京演出接受了毛主席与周总理的接见,并借助于当时最为先进的电影传播手段,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花鼓戏表演艺术家钟宜淳回忆了当时的情形:“在上海、南京、北京、杭州、武汉各大城市演出时,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剧场门口,每晚都挤满了等富余票的观众。

我们每到一处均受到当地领导的隆重接待。

各地市县的剧团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学这两出戏,排练厅里常常是几十百把个蔡九哥和林十娘,几十百把个兰英、小聪和刘大娘在学戏,连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也来学演蔡九,那种火红的场景,可谓空前。

湖南花鼓戏词

湖南花鼓戏词

十字调小刘海(走哇!)小刘海在茅棚别了娘亲肩扦担往山林去走一程家不幸老爹爹早年丧命丢下了母子们苦度光阴叹老母眼失明无人侍奉心只想讨房亲撑持门庭怎奈我家贫穷无衣无食谁愿意来与我定下婚姻一路上胡乱想神魂不定到山林见干樵真爱人放下这扦担把樵砍挑起这柴担转回程============吴三宝游春今乃是三月三清明佳节还需要到荒郊前去游春将身儿我且把书房来进换头巾和蓝衫前去游春头带着公子巾齐眉盖顶身穿着兰衫打扮色色新打扮了我且把书房来出返手儿带关了两扇柴门吴三保出门来抬头观看青的山绿的水真可爱人有青山和绿水年年还在人老了又何能再转少年一路上只觉得精神爽快一心想到荒郊游玩散心============今乃是三月三清明大节还须要到荒郊前去散心哪将身儿我且把梳妆台上巧梳妆巧打扮前去游春哪头梳着青丝发乌云盖顶哪插一对美翠花两下相映上穿着红凌祆不长不短下系着水罗裙四角挖云梳罢妆我且把梳妆台下用手儿带关了两扇柴门哪赵翠花出门来抬头观望又只见紫燕儿比翼长空哪乳燕来紫燕去空中呜叫哪只叫得赵翠花心如火焚哪一路上好美景无心观赏哪还须要到荒郊游玩散心哪============今乃是三月三清明佳节还需要到荒郊前去游春将身儿我且把上房来进调头巾换蓝衫前去游春且迈步我这里书房走出青的山绿的水真可爱人这青山和绿水年年还在人老了又何能转过少年一路上只觉得精神爽快一心想到荒郊游玩散心============丫环调*湘子渡药湖南花鼓戏《湘子与林英》选段小姐她染上了相思重病梅香我到长街去请郎中走出飞檐韩府外呀好一比画眉鸟飞到山林哪韩府琐事且不也表湘子姑爷出走隐穴中自从韩姑爷修行去呃丢下我家小姐绣房之中红罗账内鸳鸯枕上梳妆台旁菱花镜前朝也思夜也想朝思暮想想想思思思思想想思来想去想成一个子单哪得儿单哪单得儿单单溜子单相思呀小姐的相思情与我明晓引起了对我的张青哥哥思念情小梅香离开家另谋生留下我家张青哥哥孤孤单单守家中独自一人起得早凉亭内面两室三厅杨柳树下也是一个子单哪得儿单哪单得儿单单溜子单哪丢下我家张青哥哥且不哇表想起了小梅香我的出身哪爹妈生我三姊妹两个姐姐早嫁人大姐名叫兰英翠二姐名叫翠兰英大姐嫁到王家去二姐嫁到李家哟中唯有我梅香命最苦哟卖到韩家作佣喽人(啊呵)心慌乱走走了意差点子忘了请郎中甩开大步往哪前走哇来此已是十呀里亭十里凉亭歇歇脚只见白发老啊公公野外贪睡怕生病叫醒公公睡梦中哪嗬咿嗬嗨哪咿哪嗬嗨嗬嗨哪嗬咿嗬嗨============阳雀调*相敬如宾结同心湖南花鼓戏《斩蔡鸣凤》胡二姐唱段晚风轻吹凉阵阵清波池边飞流萤遥望九天银河影牛郎织女各西东世上多少痴男女盼月老牵红线永不离分卖钣女也算是三生有幸结识了蔡鸣凤多情之人虽然未曾行大礼此后也算蔡家人今夜与他来商定从今往后莫远行华阳镇上立根本同把客店来经营举案齐眉永相爱相敬如宾结同心============渔鼓调*变得歹来变得歪湖南花鼓戏《湘子化斋》丑和尚唱段变得歹来变得歪韩湘子变出个十不全的和尚来头也变得大足又变得摆手又变得瘸背心里背个老南瓜鼻子高头起宝塔眼睛又生萝卜花扯开口是个咧嘴巴满口的龅牙齿好吃西瓜满脑壳的癞子冒得头发脸上一脸的铁石麻摆摆跛跛跛摆摆摆跛跛跛跛摆摆把花园进满园的花草色色新将身打坐在花台上等候林英到此来============韩湘子:我韩湘子深山把药采香烟渺渺上天台拔开云雾来观看我的妻林英女烧香来本当乘风归家转又恐现出仙体来我不将身来呀化变韩湘子:变一个十不全的和尚去化钵仙斋脑壳化得斗桶大化一脸的铁石麻眼睛化一个姜瘤子外带还化打一个咧嘴巴脚也化得跛手又化得瘸背上化只驼子酽像背只南瓜一跛一瘸朝前走来此就是韩府门我将身且把花呀园进我的妻在绣房怎得知情我不免将木鱼敲三下轻轻惊动小林英。

《思夫》岳阳花鼓戏赏析

《思夫》岳阳花鼓戏赏析

《思夫》岳阳花鼓戏赏析《岳阳花鼓戏〈思夫〉赏析》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岳阳花鼓戏里的《思夫》。

这花鼓戏啊,就像是咱民间开出来的一朵特别的花,特别有味道。

先说说这《思夫》的故事吧。

我猜啊,这肯定是讲一个女子想念自己丈夫的事儿。

也许她的丈夫是出去干活了,也可能是去打仗了,反正就是长时间不在家。

这女子呢,就天天在家里盼着、念着。

就像我小时候,我爸出去打工,我妈在家等他回来的时候,那眼神里就充满了这种盼头,就盼着我爸能早点回家。

岳阳花鼓戏演这个《思夫》啊,那演员一上台,就好像把咱直接带到那个小村子里,带到那个女子的家里去了。

那舞台布置虽然简单,但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我就感觉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院子,院子里有棵歪脖子树,树下有个小石凳。

这女子呢,就坐在石凳上,眼睛望着远方,就像一只盼着主人回来的小狗一样。

这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是真的很形象啊。

戏里的音乐也很有意思。

那锣鼓一敲,胡琴一拉,就像有人在你耳边轻轻地诉说着这个女子的思念。

有时候那音乐慢得像蜗牛爬,可能就是在表现女子那种悠长的思念,感觉时间都变得很慢很慢。

我就想啊,这音乐怎么这么神奇呢?它就像是有魔法一样,能把人心里的那种情感直接给勾出来。

演员的表演更是绝了。

我看到那个演妻子的演员,她的眼睛里都是戏。

她一会儿皱着眉头,好像在担心丈夫路上会不会遇到危险;一会儿又眼睛放光,可能是想到丈夫回来后的甜蜜场景了。

她的动作也很细腻,就拿她拿手帕擦眼泪来说吧,那手帕就像是她思念的寄托,她擦得轻轻的,好像生怕把思念给擦掉了一样。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有时候假装哭着玩,那可没人家演得这么真。

我就想啊,这演员得下多少功夫才能演得这么好呢?不过呢,我也有一点小想法。

这《思夫》的故事在现在看来可能有点老套了。

现在很多夫妻要是分开了,打个电话、发个视频就行了。

但是呢,在以前那个年代,这就是很真实的情况啊。

所以说这花鼓戏虽然演的是过去的事儿,但它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候人们的情感。

再说说这戏里的服装。

湖南花鼓戏曲目

湖南花鼓戏曲目

湖南花鼓戏曲目1、《刘海砍樵》花鼓戏经典剧目排名第一的无疑是这部《刘海砍樵》,这是一出经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叙述青年农民刘海与村姑胡秀英恋爱成婚的故事,剧情生动感人,风格清新真切。

几十年来《刘海砍樵》久唱不衰,流播全国,并多次到省外和国外演出,以致家喻户晓,在长沙几乎人人能唱能演。

2、《补锅》著名花鼓戏《补锅》原名《补大缸》,1964年改名《补锅》,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首演,写女青年刘兰英与青年补锅匠李小聪相爱并使兰英母刘大娘转变落后观念的故事。

该剧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男女突破世俗观念,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热爱新生活、自由恋爱,争当社会主义新青年的新风尚。

3、《打铜锣》《打铜锣》也是湖南花鼓戏代表曲目之一,剧本根据柯兰小说《三打铜锣》改编,讲述社员蔡九坚持原则,批评教育自私的林大娘、维护集体利益的故事。

两剧情节都十分生动风趣,人物性格非常突出,表演精彩,唱词利落,也都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剧中的喜剧风格与歌舞表演得到较为完美的结合。

演出之后,两剧很快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并摄制成电影,风靡一时。

4、《三里湾》《三里湾》是好看的花鼓戏推荐中必有的佳作,该剧根据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此剧由湖南花鼓剧团于1957年首演,戏曲化程度较高,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厚。

曾被全国各地广泛移植演出,1979年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创作二等奖,演出二等奖。

5、《打鸟》《打鸟》别名《王三打铳》。

早期由当场旦脚演三毛箭,一个旦脚演毛姑娘,小丑演毛母;近期则由小丑扮三毛箭,花旦扮毛姑娘,老旦扮毛母;整理后三毛箭改俊扮,也有由小生扮演的。

唱腔以走场牌子为主,歌舞性强,富于生活情趣。

1954年由邵阳市花鼓剧团首演,1955年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剧本一等奖。

团队力量的结晶——花鼓戏《三里湾》六十庆

团队力量的结晶——花鼓戏《三里湾》六十庆

YISHIGOUCHEN 艺史钩沉27导演张间集思广益,在排练中更多的是给演员分析角色在此时此地的处境和心情,以及应如何开展行动。

一般情况下,他都不会给演员做示范,认为这样做会禁锢演员在角色扮演中灵感的发挥,失去有生命力的表演。

他鼓励演员之间相互进行讨论,以产生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启发。

这样,在张导的引领下,演员们不断提出了对台词、唱词、唱腔等方面的一些修改意见,形成了一个和谐、融洽、不断进取的艺术创作氛围。

经过三个多月的创编排练,花鼓戏《三里湾》终于在当时长沙五一广场西侧的湖南剧院上演了,而且,一上演就获得了非常强烈的剧场效果。

观众席间经常是笑声朗朗,并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演员、乐队及各个部门的整体艺术表达也日臻成熟。

一九五八年夏天,应文化部的邀请,《三里湾》赴北京参加首届戏曲现代戏交流观摩演出;同台的有河南豫剧三团的《朝阳沟》、上海沪剧团的《罗汉钱》、山东省吕剧团的《李二嫂改嫁》,凑巧的是还有中国评剧院的《花好月圆》(亦改编自小说《三里湾》)及河南豫剧三团的《三里湾》。

虽说三台同题材的戏各有特色,但是在研讨会上,专家们推崇的还是湖南花鼓戏《三里湾》,一致认为:该剧无论是从喜剧风格上,还是从表演上都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很好地呈现出了农村新生代的向上情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典型南方版的《三里湾》。

由此,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成为了全国屈指可数且在戏曲反映现代生活上颇有成就的团队之一,并享誉大江南北。

此后几十年中,剧团亦不断有许多新的描写当代人生活、情感的剧目呈献给喜爱湖南花鼓戏的观众,而《三里湾》成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以戏曲手段讲述当代生活的奠基之作。

《三里湾》剧本就此定稿,成了此后巡演的当家戏。

一九五八年底,湖南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发行《三里湾》剧本。

王方之召集我、许在民和谭亦之对剧本文字做了最后的疏理,并提出署名问题。

他说:为了打造剧团的编剧人才,一不署四人的名字,二不署集体创作,只署许在民为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花鼓戏作品刘海砍樵(比古调)
(女)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
(男)胡大姐,
(女)哎!
(男)我的妻,
(女)啊?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女)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男)那我就比不上罗!
(女)你比他还有多咯,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行哪,
(男)走罗嗬,
(女)行罗嗬,
(男)走罗嗬,
(女)行罗嗬,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男)我这里将大姐也有一比呀,
(女)刘海哥,
(男)哎!
(女)我的夫,
(男)啊?
(女)你把我比作什么人,
(男)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哪,
(女)那我就比不上哪!
(男)我看你俨像着她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走咯,(男)我的妻你随着我来行咯,(女)走咯,
(男)行罗,
(女)走咯,
(男)行罗,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