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比较研究思考题精编
古典诗词鉴赏的调查与思考

馘
人数
5 0 5 1
喜欢
1 8 1 1
一般
1 1 1 2
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 钱塘 湖春行 》 一诗 处处 紧扣初 春 的特点 , 把 西 湖 的景象 描绘
喜 卜
蠼
九年 级
4 6
7
1 7
2 2
得生机盎然。对于这首诗 , 学生并不难理解其诗意, 但要真正领 会诗的意境和妙处 , 教师的引导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所授教的
关键 词 : 诗歌 鉴 赏 ; 古 典诗词 ; 语 文教 学 中 图分类 号 : C , 6 3 3 文献 标识 码 : A
一
文章编 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 0 6— 0 0 9 9一 O 1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特点:用典。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对照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豪放、达观的性格的?在整首诗中,都透着淡淡的伤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作者自比像一只快要沉没的破船,而身旁却有千百只帆船疾速驶过;又像一株枯道。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
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赤壁】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诗词曲比较鉴赏作业

杭州第二中学朱阿海学号:sch010*******1、你认为诗、词、曲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答:根据一般常识来看,诗先;词次;曲又次之。
首先我们给诗,词,曲各下一个定义。
仅就一般所理解而言,有韵之文就是诗,自一言以至于九言、十言,乃至杂言各不等。
从这个理解上来说,词曲都是诗的一种,或者说是诗歌的延伸与扩展。
词曲的格律较诗歌严格,这也符合凡事由简单向繁难发展的规律。
我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从传说中尧舜时的“康衢歌”、“南风歌”,到《诗经》中大量记载的风、雅、颂和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的各种诗歌(例如汉魏乐府等),再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总计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诗的含义虽然很广泛,不过在这里,所谓的“诗”是专指通常意义上的“格律诗”而言的。
格律诗形成并逐渐定型、规范化于唐朝,在唐时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这是为了区别于唐朝之前的“古体诗”和唐人以及后人有意模仿唐朝之前古体诗的“古风”,古体诗或者古风的突出特点是不象格律诗那样有着严格的格律限制。
词,是一种可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
关于词的起源,说法有二:通常认为,词最早出现于隋代,为“燕乐”(宴乐)的文辞部分(歌词),燕乐从中亚一带经新疆、甘肃传入我国内陆,以琵琶为主要演奏乐器,乐曲旋律复杂,除有可与五、七言诗相匹配的整齐的旋律外尚多结构参差的乐曲,为了能与乐曲相协调,必须使“句之长短,各随曲度”,即令文辞部分由乐谱决定,这样就产生了“词”,并称曲子词(例敦煌曲子词)或长短句。
不过,我国古汉语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词源于诗,其理由是:若从“被诸管弦”一方面说,词是渊源於乐府的;若从格律一方面说,词是渊源於近体诗的。
最初的时候,所谓词(亦称为曲),除了配乐之外,它的体制和诗完全相同。
反过来说,一首绝句或一首律诗,如果配上了音乐,即刻可以变为词,例如“清平调”,在文字的格律上完全是一首近体七绝,然而却被认为属于词。
再如刘禹锡的“纥那曲”,也俨然是一首近体五绝。
《唐诗宋词》思考题

《唐诗宋词》思考题《唐诗宋词》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初唐诗歌的发展概况。
2、简述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内容以及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何谓沈宋体?它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简述张若虚对唐诗意境创造的贡献。
5、试结合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况,阐述你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6、简述盛唐边塞诗的创作情况。
7、谈谈你对“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首推李白”这句话的理解。
8、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情况。
9、如何理解杜甫的创作推进了中唐诗风的转变。
10、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有什么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1、何谓“新乐府运动”?它的诗歌理论包括哪些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诗歌发展有什么贡献?13、简述晚唐诗歌创作的情况。
14、何谓“曲子词”?何谓“敦煌曲子词”?15、简述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情况。
16、何谓“花间词”?简述“花间词”的风格特征。
17、何谓“南唐词”?简述其代表词人李煜词作的特色。
18、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情况。
19、简述南宋词创作的情况。
20、试从外部形式、题材内容、总体风格、语言等几个方面分析诗体和词体在文学特征上的异同。
21、试结合实例论述“词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22、试结合作品阐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
(附:《绪论》一章思考题出的比较多,原因一是希望大家能先理清唐诗宋词发展的大致脉络,二是希望大家能对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
我们教材中对每一类题材的诗词都是按照文学史发展的线索来进行论述的,因此理清唐诗宋词发展的线索,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弄清了盛唐诗歌的总体特色之后,我们自然也就能够理解盛唐山水诗的特色,因为山水诗正是盛唐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就带有盛唐诗歌的特点。
另一方面,我们的教材对每一类题材都是按照诗和词两种体裁来分别论述的,因此把握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一定重视《绪论》部分,尤其是专科阶段非中文专业的同学,更要把《绪论》的学好。
诗词曲比较鉴赏作业

诗词曲比较鉴赏作业1、你认为诗、词、曲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2、你认为诗、词、曲里的赋、比、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3、你认为诗、词、曲的心理时空是怎么样的?为什么?4、你认为诗、词、曲的抒情艺术如何?为什么?5、你认为课程对你的教学工作有帮助吗?本课程应怎样改进?谢谢!(要求:每篇均在千字以上)第一题:中国传统上是一个诗的国度,其诗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响乐章。
中国古代诗歌史是一个大的乐章,是一个由浪漫到悲壮的发展历程,中间又有各个章节的由浪漫到悲壮的小变奏。
如,整个诗歌发展史过程是由先秦的浪漫开篇,发展到秦汉洋洋大赋和古乐府的浪漫,再到唐诗的浪漫,宋词元曲则开始悲壮,直到明清由悲壮而低沉,终于渐渐走向沉寂。
再如,诗歌发展史上,在每一个朝代又都有各自的从浪漫到悲壮的过程,先秦与秦汉的诗歌是浪漫中有悲壮,“哀而不群,怒而不怨”,魏晋诗歌是由壮而悲,唐诗宋词都自有浪漫与悲壮,元明清之时则以悲壮为主流。
而中国古代的诗歌从历史演变过程来看,也是向来同音乐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如先秦时代的《诗经》全部和《楚辞》的一部分,以及汉魏六朝乐府诗,原来都是配乐演唱的。
不过音乐特别是娱乐性的音乐是在不断变化的,旧的音乐消亡、转变以后,原来的歌辞就成为纯粹的文字作品,而有新的音乐和新的歌辞来取而代之。
譬如《诗经》到汉代就只有少数还能唱,而汉乐府到了六朝,同样多数是不能唱的了,六朝人以及唐人所写的古题乐府诗,都只用于诵读,而不是歌辞。
唐代音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种变化实际在唐以前已经进行了很久,其主要特征是原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
“燕乐”的名目,在隋代就有,而在唐代大盛,其部类也经过新的修定。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成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享受。
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精通并酷爱音乐,在宫中蓄养数百人的乐团,号称“皇家梨园弟子”,更促进了社会上音乐歌舞的流行。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的技巧林结霞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阅读题型及设题角度.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
重难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一、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阅读题型及设题角度1.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2.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3.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二、应对策略(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
(结合林小冰老师的集体备课资料)(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唐宋词研究》复习思考题

(0084)《唐宋词研究》复习思考题一、默写1、柳永雨霖铃2、秦观踏莎行3、辛弃疾摸鱼儿4、温庭筠《更漏子》5、姜夔《扬州慢》6、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7、柳永《八声甘州》8、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9、辛弃疾《青玉案》10、秦观《浣溪沙》11、秦观《鹊桥仙》1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5、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16、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7、晏殊《蝶恋花》18、张先《天仙子》19、晏几道《临江仙》20、晏几道鹧鸪天21、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22、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23、贺铸《青玉案》24、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25、李清照《声声慢》26、秦观《满庭芳》二、填空:1、词的句式大多不整齐,长长短短,所以词又称。
2、后世有人把词称为“长短句”。
传世的词集里,便有辛弃疾的、秦观的、米芾的、刘克庄的等多种。
3、宋人词集一些被名为“乐府”,如苏轼、贺铸等。
4、乐府诗所配音乐是“雅乐”和“清乐”,词所配音乐是隋唐“”。
5、词这种新生的文体源自隋唐时代流行的“新声”——。
6、绝句由齐言演化为长短句,有几种说法:“”、“”、“”“散声说”、“缠声说”等。
7、词在唐宋时的“本名”是“”。
8、王维的《渭城曲》在唐代被乐工演唱,加工后成为著名的,这就是最典型的“叠诗”。
9、文人的“”标志着词体的独立。
10、唐中宗宫廷的李景伯、沈佺期、裴谈等人填制的,应是词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11、早期词的特点之一,是“”。
12、从诗体句式演变进程看,中国诗史经历了四个阶段。
词的外观形态则有三种。
13、早期词的粗糙感主要表现为。
14、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以范成大之请而作的最为有名。
15、词调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和,从篇幅上看,中调与小令正好与诗之律、绝对应。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第一,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有所区别;第二,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
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如下。
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2018年:(全国卷Ⅰ)《野歌》XXX: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XXX: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
(全国卷Ⅲ)《精卫词》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XXX: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②鉴赏诗歌形象。
(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XXX》XXX: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诗词曲的形式思考题1、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2、中国古典诗歌句式变化的大体规律是什么?3、骚体诗节奏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具有什么意义?4、格律诗的成立需要哪几个主要条件?它们是何时趋向成熟的?5、词的句式主要有哪两种?6、《诗经》与音乐的关系如何?7、乐府与诗歌创作有何关系?8、南北朝时期诗歌领域的交流融合有何表现?9、南北交流融合在曲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有何表现?答案要点:1、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上古歌谣——四言诗——骚体诗——五七言诗——词曲2、中国古典诗歌句式变化的大体规律是什么?杂言——齐言——杂言——齐言——杂言3、骚体诗节奏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具有什么意义?三字节奏;它打破了“二——二”句式较呆板的情况,成为后来五七言诗的基础——三字尾。
4、格律诗的成立需要哪几个主要条件?它们是何时趋向成熟的?格律诗成立的两个主要条件:对偶和声律。
对偶于魏晋时趋向成熟;声律于齐梁时趋向成熟。
5、词的句式主要有哪两种?五七言,四六言。
6、《诗经》与音乐的关系如何?《诗经》的分类与音乐有关。
(风雅颂);《诗经》的篇章结构与音乐有关。
7、乐府与诗歌创作有何关系?乐府推动了文人的创作;乐府推动了新诗体的出现。
8、南北朝时期诗歌领域的交流融合有何表现?“四声说”的反响;律句的增多。
9、南北交流融合在曲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有何表现?南北曲牌同源;南北合套。
第二章诗词曲的历史演变思考题1、杜甫对七律发展的贡献是什么?2、杜甫对七绝发展的贡献是什么?3、李商隐诗情感的主旋律是什么?4、李商隐的七言近体诗有何艺术特点?5、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情感基调方面有何相通之处?6、晚唐诗与唐宋词在题材和艺术手法方面有何相通之处?7、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意境方面有何相通之处?8、在词调向曲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处于何种状态?9、在词境向曲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处于何种状态?10、在词向曲演变的过程中,金代文士词人作出了何种贡献?11、在词向曲调变的过程中,金代道教词人作出了何种贡献?答案要点:1、杜甫对七律发展的贡献是什么?①极大地开拓了七律的题材,一变初盛唐时七律多用于歌功颂德、泛泛应酬的面貌,转而用来抒发丰富情感,反映广阔人生。
②规范了七律的格律。
③丰富了七律的风格。
④不仅有大量成功的正格之做,而且有独特的变格(拗体)之作。
2、杜甫对七绝发展的贡献是什么?①运用连章体,集中地抒发某种特定的情感。
②运用绝句这种体裁来论诗谈艺。
③学习民歌,吸收民间口语入诗。
3、李商隐诗情感的主旋律是什么?伤春伤别4、李商隐的七言近体诗有何艺术特点?①翻空出奇,推陈出新。
②联想丰富,创造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5、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情感基调方面有何相通之处?深情与苦调6、晚唐诗与唐宋词在题材和艺术手法方面有何相通之处?艳体与曲笔7、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意境方面有何相通之处?细意与静境8、在词调向曲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处于何种状态?过渡状态9、在词境向曲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处于何种状态?过渡状态(①从雅到俗②从庄到俳)10、在词向曲演变的过程中,金代文士词人作出了何种贡献?以蔡松年、赵秉文、元好问为代表的文士词人,通过继承发展苏辛词的风格为元曲的产生作了准备。
11、在词向曲调变的过程中,金代道教词人作出了何种贡献?以王重阳、马丹阳、丘处机为代表的道教词人,通过继承发展柳永词的风格为元曲的产生作了准备。
第三章诗词曲的赋比兴思考题1、什么是赋、比、兴?2、诗词曲中的赋比兴运用有何不同情况?3、以《诗经》中的作品为例,说明比、兴的区别。
4、屈原对比兴手法有何发展?5、古典诗歌中的比兴,有哪四种主要情况?6、举例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以古比今。
7、举例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以物比人。
8、举例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以仙比俗。
9、举例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以男女比主臣或朋友。
10、词中的比兴运用有何特点?11、词的多义性与比兴有何关系?12、曲中的赋有何特点?13、曲中的比有何特点?答案要点:1、什么是赋、比、兴?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诗词曲中的赋比兴运用有何不同情况?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
3、以《诗经》中的作品为例,说明比、兴的区别。
比:《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用了一连串比喻来形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但喻体仅与本体联系,意义比较单纯明朗,是比。
)兴:《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写女主人公在堤旁看见水中的菖蒲与荷花作伴,因而触动了怀人之感。
郑玄《毛诗笺》说:“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生机勃发的菖蒲与亭亭玉立的荷花使女主人公联想到意中人与自己;而菖蒲与荷花的亲近又反衬了自己与意中人的不得亲近。
这里意义比较丰富微妙,用在诗的开头,有引起下文的作用,而且它的意象,它所渲染4、屈原对比兴手法有何发展?屈原的骚体诗,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继承而又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
例如《离骚》里的比、兴很难截然划分,而是紧密糅合在一起,使意象具有象征的性质,往往成为一个意象的系统,这种意象的系统通常有四种情况:①以古比今;②以仙比俗;③以男女比主臣;④以物比人。
5、古典诗歌中的比兴,有哪四种主要情况?①以古比今──咏史诗②以仙比俗──游仙诗③以男女比主臣或朋友──艳情诗、闺怨诗④以物比人──咏物诗6、举例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以古比今。
如:左思《咏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旁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具体分析略)7、举例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以物比人。
如:鲍照《赠傅都曹别》: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具体分析略)8、举例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以仙比俗。
如:曹植《远游篇》: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
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
灵鳌戴方丈,神岳俨嵯峨。
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
琼蕊可疗饥,仰首吸朝霞。
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
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
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
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华。
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王逸《楚辞章句》论《远游》: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困于谗佞,无所告诉,乃思与仙人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至焉。
钟嵘《诗品》论郭璞《游仙诗》: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懔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刘熙载《艺概》:嵇叔夜,郭景纯,皆亮节之士。
虽《秋胡行》贵元默之致,《游仙诗》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
乃知识曲宜听其真也。
元稹《刘阮妻》: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具体分析略)9、举例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以男女比主臣或朋友。
如: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一题《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具体分析略)10、词中的比兴运用有何特点?词中比兴多于赋。
词中的比兴,以古比今,以仙比俗,以男女比主臣或朋友,以物比人的四种皆有。
11、词的多义性与比兴有何关系?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董仲舒的“诗无达诂”。
谭献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12、曲中的赋有何特点?①讲究整体结构②往往与排比、对偶相结合13、曲中的比有何特点?①曲多用诡喻②曲多用博喻③曲多以比为赋第四章诗词曲的意象结构思考题1、物象、意象、意境三者有何联系与区别?2、举例说明诗歌中的层递式意象结构组合。
3、举例说明诗歌中的并置式意象结构组合。
4、举例说明诗歌中的对比式意象结构组合。
5、举例说明诗歌中的反讽式意象结构组合。
6、举例说明诗歌意象结构组合中交叉的情况。
7、诗歌意象结构组合中的空白有何作用?答案要点:1、物象、意象、意境三者有何联系与区别?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单位。
2、举例说明诗歌中的层递式意象结构组合。
如:欧阳修《蝶恋花》下片: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古今词论》引毛先舒: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具体分析略)3、举例说明诗歌中的并置式意象结构组合。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具体分析略)4、例说明诗歌中的对比式意象结构组合。
如:杜甫《衡州送李七大夫丈勉赴广州》: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
杜甫《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王籍《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张蠙《吊万人冢》: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曹松《己亥岁》:一将功成万骨枯。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具体分析略)5、举例说明诗歌中的反讽式意象结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