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

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

摘要:

1.介绍七上地理第一课的内容

2.阐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3.详述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4.青岛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5.如何有效地学习七上地理第一课

正文:

七上地理第一课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开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和兴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围绕七上地理第一课的内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学习方法以及青岛版地理教材的特点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首先,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实用性。它不仅关注地球自然环境、资源、气候等方面的研究,还涉及人类活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等地理现象的分析。因此,地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地理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重视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基础,学生应学会正确阅读和分析地图。其次,要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观察和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此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也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关键。

青岛版地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各个领域;二是结构清晰,按照知识体系和难易程度进行编排;三是注重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地方特色,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最后,如何有效地学习七上地理第一课呢?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其次,通过做习题和参加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再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及时复习,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总之,七上地理第一课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起点,掌握本课程内容对于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七上第四单元第一课 天气和生活

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描述天气的语言,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能结合日常生活,说出天气对生产、 生活的影响。 2.初步识读卫星云图,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结合自身体会,说出获取天气信息的常用途径,培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会阅读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并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 的影响,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激趣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天气预报拼图 【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预设话题:最近天气怎样? 2、播放《播放校园天气预报》了解 天气情况。 3、点题:天气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是我们每天都关心的话题。 观看视频,了解天气情况。 激趣导学 校园天气 预报,形式活泼 生动,能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 1、天气的定义及特点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气?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时标出主要概 念。 阅读教材P56内容,找出天气定 义,并在课文中标出。 明确天气的 概念 承转日常生活中你经历过的的天气有那些呢?

一、天气与生活自主学习 展示图片,提醒 学生用描述天 气的词语回答。 说一说:看到下列图片你想到的有关天气的词语。 变抽象为形 象,增加课堂学 习兴趣。 引导学生准 确描述天气。思路归纳 阴晴、风雨、冷热等都是我们形容天气的词语。 知道一些常用 描述天气的词 语 合作与交 流 链接生活:总结天气特点 1、举例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 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 祸福”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这些我们经 常听到形容天气的俗语,都说出 了天气的什么特点呢? 补充: “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东风急,备斗笠”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2、联系当天上课前后短时间内天 气的变化的具体情况分析。 1、思考: 我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俗语, 说出了天气具有什么特点? 2、总结填表 (学案一、第1题) 名称 特点 变化情 况(快、 慢) 时间 (长、 短) 天气快短 联系生活, 激发学生兴趣 感知天气要素, 帮助学生正确 理解什么是天 气。 教师还可 以补充一些有 意思的,能体现 天气特点的俗 语,作为下一教 学环节的铺 垫。 以表格总 结,便于第4 课学习完气候 概念时以表格 形式对比,前后 知识呼应。 探究思考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说明了 什么现象?(同一时间不同地方 的天气也可能不同) 思考:“东边日出西边雨”说出 了天气还具有有什么特点? 明确天气的另 一特点。 衔接过渡 正是因为天气具有上述特点,所以我们每天都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我们生活息息相 关! 2、天气影响生活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麦哲伦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大小的三个基本数据: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 5、地轴:地球的自转轴;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6、经线和纬线

纬线规律: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度数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

大大为西半球,小小为东半球: 代号相同,比20°W大为西半球, 比160°E小为东半球 8、书写:先写纬度,再写经度,然后用括号括起来。例如:(20°N,160°W)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2、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是一天。 3、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差; 4、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5、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由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 6、 地球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7、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8、 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 9、 *二分二至日: 10、在一年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1、 太阳直射一次都没有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 太阳直射一次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上的地区; 太阳直射二次 的地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12、 赤道上各点,全年昼夜平分。 13、 不同纬度地区地面受热状况差别很大,根据这种差别,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

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 摘要: 1.介绍七上地理第一课的内容 2.阐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3.详述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4.青岛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5.如何有效地学习七上地理第一课 正文: 七上地理第一课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开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和兴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围绕七上地理第一课的内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学习方法以及青岛版地理教材的特点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首先,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实用性。它不仅关注地球自然环境、资源、气候等方面的研究,还涉及人类活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等地理现象的分析。因此,地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地理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重视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基础,学生应学会正确阅读和分析地图。其次,要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观察和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此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也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关键。

青岛版地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各个领域;二是结构清晰,按照知识体系和难易程度进行编排;三是注重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地方特色,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最后,如何有效地学习七上地理第一课呢?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其次,通过做习题和参加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再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及时复习,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总之,七上地理第一课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起点,掌握本课程内容对于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第一课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第一课地理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于一体的学科,它探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关系。作为七年级学生,你将接触到地理这门学科,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点。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七年级第一课地理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它由地壳、岩石圈、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几个不同层次的组成。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了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在地球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赤道、南北极、经线和纬线等重要的地理标志。 二、地理信息与地图 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信息。在制作和使用地图时,需要注意比例尺的选择、等高线的阅读技巧以及地图符号的解读等知识点。

三、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气候是指地球大气系统长期的平均状态,而天气是指短期的气候变化。气候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大洋洲际气流等。而天气的预报则需要掌握气象学的知识,如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四、地球的生态环境 地球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生态系统包括生物、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等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和依存。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活动,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包括物种灭绝、水和空气污染、森林砍伐等问题。了解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五、旅游和地理文化

旅游和地理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地球和各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和景观。在旅游和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人文 环境、资源利用等问题。而地理文化包括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和 习俗等,这些都是地域特色和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七年级第一课地理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在学习地理的 过程中,需要注意关注世界和国内的地理动态,掌握地理技能, 开展地理实践等。只有深入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才能更好地了 解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

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的教材内容 2.阐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3.讲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 5.总结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的主要知识点 正文 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是一本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地理教材。这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知。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人文地理则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学习地理学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在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教材中,首先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界线、地理要素、地理过程等。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地理学基础,使他们能够在后续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接下来,教材详细阐述了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从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到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再到现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如气象学、地质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等,让学生对地理学有了全面的了解。

此外,教材还涉及了地理学的实际应用,如地图制作、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这些应用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最后,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教材总结了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基本知识、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气候和地形地貌等。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七上地理第一课青岛版是一本很好的地理教材,它为初中七年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知。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世界地球、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是学习地理科学的首要环节,下面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七年级上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一、地球的构造 地球是一个由水、岩石、气体等组成的行星,按照物理特性可分为地幔、地核和地壳三个层次。地幔由固体和半固体构成,与地核偏心相连;地壳被构成地球的各种岩石等物质所包裹,是地球上我们站立的层次。 二、自然资源的意义和种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各种物质财富和能源,它们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自然资源按来源可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三大类;按用途又可分为“能源资源”、“粮食资源”和“工业原料资源”等多个小的种类。

三、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环境系统和 人类社会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自然环境是地球的基 础和依据,构成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气候、土地、水 和植被”四大要素是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它们的变化和相互 影响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四、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时间和区域 地球既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也是一个绕着太阳公转的星球,这 些运动形式决定了时间和区域的划分规则,直接影响到我们进行 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便利性和依据性。 五、地图及其意义 地图作为一种空间工具和人类文明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科学、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用得非常广泛。“平面地图”和“球面 地图”是地图的基本形式,它们都能够精确表现地球的地理形态和 地理信息,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地图的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第二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古代人由于受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天 圆如方盖 ,地 方如棋局 ”的说法。 (2)人们根据 太阳、月亮的 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有了(“地球”) 概念。 (3)航海家 麦哲伦 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 (4)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 形状,并按照一定的 比例 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三、纬线和纬度 1、最大的纬线圈赤道,赤道的纬度是0°。 2、由赤道起,到南北极各分作90°,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 赤道以北是北 纬,赤道以北是 南纬。北纬:N 南纬: S 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小小为东:小于20°的西经,小于160°的东经在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20°的西经,大于160°的东经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平面展开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附近。 3、昼夜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照射,②地球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的照射,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自转。 4、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 (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 (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

(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 (4)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东西经W/E、东西半球分界线(难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1. ▲ 2、麥哲倫の環球航行首次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3、▲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表面積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二、地球の模型-------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の形狀,並且按照一定の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の模型-----地球儀。 三、緯線和緯度 1. 緯線概念: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の圓圈。▲赤道是最大の緯線圈。 2. 特點:都是圓形、長度不等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都指示東西方向。 3. 緯度:赤道(赤道為0度緯線)以北為北緯(N),以南為南緯(S)。 4. 特殊緯度:▲(1)0度(赤道):最長の緯線,南北半球の分界線; (2)90度:南北極點,最大の緯度; (3)度:回歸線,熱帶、溫帶の分界線,有無陽光直射の分界線; (4)度:極圈,寒帶、溫帶の分界線,有無極晝、極夜現象の分界線。 四、經線和經度 1. 概念: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の半圓。 2. 特點:都是半圓、長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經度:▲本初子午線為0度經線,向西為西經(W),向東為東經(E); 4. 特殊の經線:0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劃分東西經度の界線; 180經線,也叫國際日期變更線和日界線; ▲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圈,是劃分東西半球の界線。(大大西,小小東)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總結為“小小東)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總結為“大大西”) 一、地球の自轉 1. 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 2. 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向下俯視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向下俯視為順時針。 3. 週期:1天或24小時。 4. ▲產生の現象(自轉の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 二、地球の公轉 1. 含義:地球繞太陽の運動。(自轉の同時還繞太陽運動) 2. 方向:自西向東;週期:一年; ▲產生の現象(公轉の地理意義):四季の變化,晝夜長短の變化,五帶の劃分。 3. 四季:3、4、5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南半球の季節與之相反。(課本13頁圖重點記憶) 4、▲二分二至 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極圈有極夜現象,南極圈有極晝現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9/22或23):全球晝夜平分,太陽直射赤道; 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極圈裏有極晝現象,南極圈裏有極夜現象。 5、五帶: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の分佈情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熱量帶(熱帶、北溫帶、南溫 帶、北寒帶、南寒帶)。中國屬於北溫帶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終年寒冷;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終年炎熱;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低中高緯度の劃分:低緯:0°--3060°--90° 一、地圖の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二、比例尺の表示方法:三種:數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船。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 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1、地球的自转 地球运动旋转 中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 动中 心 运动方 向 周期地理现象 公转太 阳 自西向 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 影子最长) (课本13页)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9.23前后12.22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 置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 短 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 季 6、7、8月为夏 季 9、10、11月为秋 季 12、1、2月为冬季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N S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近似球体,因地球的自转而呈现出扁圆形。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万千米,分别由南北极和赤道交叉的两条直径称为地球的周长。 2.地球的运动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需要365.25天。 地球自转,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3.地球的经纬度 经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从西到东的线条,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度为基准,范围从-180°到180°。 纬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从南到北的线条,以赤道为基准,范围从-90°到90°。 4.地图的绘制与使用

地图是通过将地球上的地貌、水系和人类活动等信息投影到二 维平面上来表达地理现象的工具。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球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 的比例,方便估算距离。 地图上的方位角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一地点相对于其他地点的 方位关系。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1.地表的陆地 陆地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东半球,占地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陆地的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和山脉是地表地形的主要特点。 2.地表的水域 水域包括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占地表面积的三分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 洲际海洋和北冰洋。 3.地表的气候带 地球表面的气候分为寒冷气候带、温带和热带。

寒冷气候带位于两极附近,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温带位于两者之间。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1.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资源供应不足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最多的地区在南亚和东亚,最少的地区在人口相对较少的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 3.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不断推动城市内外基础设施的发展。 第四章:交通运输与通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 们对该单元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基本概念 - 地理学: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如人口、城市、交通等。 地球的形状及运动 -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表面凹凸不平,分为陆地和 海洋。 -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一天。 -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一年。 - 黄道与赤道: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轨迹,赤道是地球上纬 度为0°的线。 地理经纬度

- 经度:地球表面以东经和西经来划分两个半球,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为起点,向东为正数,向西为负数。 - 纬度:地球表面以北纬和南纬来划分两个半球,以赤道为起点,向北为正数,向南为负数。 - 地图上经纬度的表示:经度用竖线表示,纬度用横线表示,交点标示位置。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 地势:以广阔的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地势呈阶梯状,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 - 气候:中国气候分布多样,南方偏热带,北方偏温带,西北高原地区属于寒温带。 - 植被:中国植被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多种类型。 世界自然地理环境 - 大洲与大洋: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分布在各大洲上,大洋则占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 大洲的分布:地球上有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 大洋的分布:地球上主要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希望本文整理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七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如有问题,欢迎在下方进行补充和讨论。 (字数:219)

青岛版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青岛版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大气 课题:第一课地球的外衣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重点】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式】 展示、讨论、探究 【导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地球也穿着“宇航服”?这套“宇航服”就是地球大气(也就是大气圈)。大气除了提供生命得以维持的气体,还保护着整个地球,维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底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通读教材,解决问题 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分小组合作交流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3)分析讨论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相比,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

(4)读一读,课本P4伦敦的‘烟雾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及以人类产生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展示点拨: (1)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2)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大气不仅提供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地球上的水、地表温度产生影响。大气是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运动进行调节的平衡器,还是减轻地球受其他天体、射线冲撞袭击的缓冲圈层。 (4)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等现象。 人们渴望蓝天白云,向往洁净优雅的生存环境。为此,许多关心地球未来的人士正在为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不懈地努力着,保护大气、爱护环境已成为一种时尚。相信明天的天空一定更蓝! 2、发现与质疑:通过学习,你还知道哪些大气问题,提出来我们一同学习。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地球上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另外还有二氧化碳与惰性气体; 2.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使大气中的成分产生变化。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能力评估: 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试列举大气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3.人类对大气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下面就是整理的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一年分三季 1、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 热季35月份 3、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4、指导学生完成课文44页的活动题 活动题①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活动题②该地北、西、东三面山地环绕,南部向印度洋敞开,有

七上地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地图的分类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同一条纬线上方向是东和西,同一条经线上的方向是南和北。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 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 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 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依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日食、远航归来的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和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在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顺时针、逆时针),在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站在北极其前后左右都是_南______,站在南极其前后左右都是__北____。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七年级上册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大于极半径6357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例: A 0°, 60°W A 0°, 30°W B30°S, 75°W B30°N,60°E C30°S, 0°C30°S,60°E 甲:50°N 、20°E 北半球、东半球中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北温带 乙:20°S 、170°W 南半球、西半球低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热带 三、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绕转中 心 方向周期意义 自转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一天昼夜更替和各地的地方时不同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 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15° 15° 30° 30 9060 A B C A B C 0° 30° 60°

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 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 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2①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 道;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 1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 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四、地图的知识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