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实用课件

(2)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所以千万别往 上踩。
你能解释这样做的道理吗?
■平面镜(plane mirror)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正立的虚像(virtual image)
N 潜望镜:也是根据镜面反射原理制成的。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2)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所以千万别往上踩。 法线 1、成像(正立、等大、虚像)
6、观察自行车的“尾灯”,自行车尾部常装有一块红色的玻璃或塑料,这是尾灯吗?它有什么作用?
A B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线充足明亮,但课后从远处观看教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室的窗户总是黑洞洞的,这是为什么? 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厅的采光系统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如图所示,反射面为粗糙面时,若入射光是一束平行光,则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 例:人看游泳池的水要比实际浅,水中鱼看岸边树要比实际高 3、如果入射光线是平行的,而反射光线不平行,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_。
6、“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这 3、正立的虚像(virtual image)
A、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一物理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地球在太空中也会反射光
1、成像(正立、等大、虚像)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7、一物体在两块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前,会 出现几个虚像?
The end
O 6、“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这一物理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第二章第三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二)

第二章第三节光的反射和折射(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光发生反射的条件(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过程:知识储备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易错点例题: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实验在 (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选用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4) 小明将蜡烛A向玻璃板移近2 cm,则蜡烛B应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2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5)在此实验中,玻璃板要求竖直放置,而小明发现汽车的挡风玻璃却不会竖直安装,其主要原因是为了。
A.造型奇特B.减小外界噪音的干扰C.增大采光面积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二、知识储备二:平面镜成虚像是怎样形成的◆探究二: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即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在上面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像时,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
得出结论:观察光屏上_____(“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虚”或“实”)。
加油站: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所以叫作虚像。
光的反射和折射[下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下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134394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b.png)
1、平面镜 2、法线 3、入射光线OA 4、入射角 5、反射光线OB 6、反射角
细仔视察实验,并讨论下列两个问题:
1、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所处的位置关系如何?
2、两角(入射角、反射角)所处的位置 关系如何?
光的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
匀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 方向,又返回本来的物质中来的现象。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的反射定律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练习6:
雨后天睛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 有经验的人往往这样做: (1)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所以千万别往上踩; (2)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所以千万别往上踩。
你能解释这样做的道理吗?
练习7:
1、有一束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5°,则反 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若入射光 线与镜面的夹角从25°增大到90°,则反 射角从 变化到 。
很少从窗口射出; D、室内和室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不同。
练习5:
一条光线垂直射到镜上,其入射角为( )C A. 90° B. 45° C. 0° D.180°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入射角的大小为a B.入射角的大小为90° -2a C.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等180°-2a D.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180°-2a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书光的反射和折射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书光的反射和折射笔记一、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是,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反射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4.光路具有可逆性。
光射到两种介质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光路具有可逆性。
光污染光污染比较常见的是眩光。
如汽车夜间行驶时产生的车灯光,电焊产生的强光会使人的视觉瞬间下降。
大城市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很强烈的镜面反射,使局部地区温度升高,同时强烈的反射光使人双目难睁,影响车辆行驶和行人安全。
1.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
2.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却向各个不同的方向传播。
也就是说入射光线朝一个方向入射,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传播归纳:1.物体对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区别:平行光入射到平面镜上,由于法线是平行的,反射光也是平行的;平行光入射到粗糙的表面,由于法线是不平行的,反射光也是不平行的。
结论一: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结论二:像和物大小相等。
结论三: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结论四:像是虚像。
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四、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五、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能成等距、等大的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
什么是光的折射呢?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3、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两角不等,空较大)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垂直不变)5、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光路可逆)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5.2 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成像(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5-2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成像目录 (1) (3) (5) (8) (10)一、平面镜1.平面镜(1)表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作平面镜,如日常生活中的镜子、一些平面的玻璃、表面十分平整的金属面等。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光源S向周围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S',人感觉光好像是从点S'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但实际上光线在镜面发生了反射,并没有到达镜子的后面,镜子后面的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因此是虚像。
虚像实际并不存在(不能在屏上显示),因此画虚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要用虚线表示(如下图所示)。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正立的虚像;②无论远近,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⑤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
(4)平面镜成像的两种作图方法①用反射定律作图(如图甲所示),先画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任意的入射光线,用反射定律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再用同样的方法作出另一条反射光线,最后作出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所得的交点S',即是点S 的像。
②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如图乙所示),过点S作一条与镜面垂直的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O,再在另一侧截取与SO等长的线段OS',S'就是S的像。
【易错提示】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因此没有光从虚像上射出来,不能用光屏承接。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
二、球面镜1.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如下图所示。
反射面是球面的外表面的镜属于凸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内表面的镜属于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发散,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该凸面镜的虚焦点。
2-5光的反射与折射(讲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原卷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分析】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路图及概念:(1)反射面:两种介质的交界面(2)入射光线:照向反射面的光线。
(3)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的光线(4)法线: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6)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不同颜色的笔、量角器、刻度尺等。
(2)实验步骤:①把一可绕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的0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
分别换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③以法线ON为转轴,将纸板B绕法线ON缓慢旋转,观察在纸板B上还有没有反射光线。
④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3)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二者皆遵循反射定律(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
(2)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
二.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蜡烛、火柴、白纸。
简要步骤:(1)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3)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下新教材科学第二章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7.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
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七年级下册科学光的反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光的反射知识点光线的反射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对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作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的光的反射知识点。
一、光的反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同时其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就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如果这个光线没有被介质吸收或散射,它就会被反射回来。
这个过程就叫做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经典的光的反射定律是非常重要的。
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当一束光线从一个介质穿过到另一个介质时,它将遵循以下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角度i等于角度r。
我们可以用一个光学实验来证明光的反射定律。
三、发生光反射的条件光的反射发生的条件之一是光线与物体表面的接触。
光线撞击物体表面时会被反射回来,这个光线的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相等。
如果光线打在平滑的表面上,那么光线将按照反射角度将光线反射回来。
如果物体表面是粗糙的,那么光线将会被散射并跳跃出来。
四、光的反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反光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设计而成的。
反光镜的表面是特殊的材料,它可以使光反射回来,这样可以让看到反射光的人看到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安全性。
其他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设计而成的。
五、光的反射注意事项在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光线应该是直线,如果遇到弯曲的管道或者水滴等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或者散射。
2. 当观察静态的物体时,光的反射现象比较容易观察。
但是当观察运动的物体时,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因为光的反射现象与物体的位置和角度有关。
3. 光线的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相等,这个角度可以用一个板子测量。
板子应该平坦,同时放置在光线的路径上。
角度的度数可以通过读取板子上的度数来测量。
光的反射现象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运作,也可以为我们掌握物理学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 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 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 4、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
1.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凸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
面
是缩小的虚像
镜 应用:汽车后视镜
(扩大视野)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一般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实验(P72)
光的折射规律
三线 二角
1、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4.如图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传播的示意图,其中实 线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B ) A.OB 是折射光线 B.AO 是入射光线 C.入射角是 30° D.空气在 NN′的右侧
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折射成像
1.海市蜃楼
夏天空气炎热,海水较凉,海面附近空气温度比上面 的低。空气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底层的空气稀疏。 地平线以下的物体的光由于空气疏密不同而发生折射, 进入观察者眼中。
透镜
凸透镜 透 镜
凹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中间薄, 边缘厚
透镜的性质
F
O
F
F
O
F
掌握三条特殊光线
在下图方框中填入合适的光学元件:
凸透镜成像(P76)
成像原理: 光的折射 S
2f
F
u
O
F
2f
S′ v
物距u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 像距v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
思考题
1、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f?
C
潜望镜
用两块平面镜做成如图所示的潜望镜,两平面镜中心的 距离为L,现在用此潜望镜观察正前方一物体AB,画出 人从潜望镜中看到的像A´B´。
像A´B´距物体AB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球面镜:
凹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
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10.如图,平面镜 M1M2之间的夹角为 Q,一条入 射光线与 M1的夹角为 25°,要使得这条光线经两 次反射后能沿原路返回,则 Q 应为( C ) A.25° B.50° C.65° D.75°
平面镜成像实验(P7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用 玻 璃 板 代 替 平 面 镜 的 好处
是 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
.
(2)实 验 中 放 置 玻 璃 板 时 , 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垂直 。 (3)用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做实验, 是为了研究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4)他们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A (填“A”或“B”)的一侧观察。
(5)探究中,需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 得出普遍规律
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得到普遍规律
。
将其中一块纸板前后折转的目的是 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实验结论是:
。 和法线处于同一平面
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 二角
1、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 光垂直射入反射角=入射角= 0 度
7.使用环保型漆粉刷教室黑板,不仅可以降低教室内的空气污染,
由于黑板上留有很多小颗粒形成的凹凸不平,还有利于保护视
力,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C
A.使黑板发生镜面反射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
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黑板刷擦字迹
8.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 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若 用右手写字,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C )
放在离凸透镜 __大_于__4_0__ 厘米的地方; (2)若把蜡烛从离40cm的地方移到25cm的
地方,像距 _变__大___, 像的大小 _变_大___; (“变大、变小、 不变”)
(3)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 应放在离凸透镜 _小__于__2_0__ 厘米的地方。
2、当烛焰离凸透镜40cm时,光屏上可呈一个
由于光的反射, 像点的位置就是 反射光线反向延 长线的交点位置
S
S′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成像
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路方向
如图,虚线箭头是平面镜前一个物体所成的像,利用平面镜成 像规律画出这个物体
如图,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 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 后的反射光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小明仔细观察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错误 的是( C) A.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将一长方形玻璃砖沿对角线切开,并分开一段距 离放置,如图所示。四条光线沿图示位置入射,能得 到右边出射光线的只可能是( C) A.光线 a B.光线 b C.光线 c D.光线 d
像在移动吗?
没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像的特点
像距
u 大小 正倒 虚实 v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f<v<2f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v=2f
f<u<2f 放大 倒立 实像 v>2f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幻灯机
u=f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像与物同侧 放大镜
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可能有 哪几种原因? 主要有三个原因:
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红一直不明白:在 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 传到另一端的呢?后来通过“探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 动中,她终于明白了:光信号在光纤中( A) A. 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 B. 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 C. 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 D. 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
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焦距可能是---( C )
A、50cm
B、 40cm
C、 30cm
D、 10cm
3、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 的像成在了光屏上方,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 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C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等大)
4、正立的虚像。 (正立)(虚像)
●虚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的像 叫虚像,如平面镜所成的像。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B )
A. 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B. 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 的原因 C. 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 看到A的像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A.反射角是 6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60°
C.入射角是 30°
D.入射角增大 5°,反射角增大 10°
3.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 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C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 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B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日出
2.池水变浅
1.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的实质是( A )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2.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 范围,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B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练一练
1.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
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
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B)
A.照射情况不变
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C.灯光离开路面
D.照射距离变短
2.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 30°夹角,则( A )
2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 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
3、蜡烛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像向 向下(或向上。)
4、用火柴盒把凸透镜的一半遮掉,光屏上__能__成 完整的像(填“能”或“不能”),光屏上像的 亮度变 变暗 。
5、用手指按住凸透镜并在上面移动,光屏上有手指的
(1)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 同一高度上。使光屏上无法呈现像。
(2)由于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凸透镜不能 成实像。使光屏上无法呈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