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滨江科技城概念规划共82页
杭州滨江区科技城形成旅游攻略

杭州滨江区科技城形成旅游攻略滨江区科技城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
这个区域不仅仅以其创新的企业和高科技的产业闻名,还有许多值得游客探索的景点和活动。
在本文中,将为您提供一份杭州滨江区科技城的旅游攻略,帮助您规划您的旅行。
一、景点介绍1. 乌镇乌镇位于杭州滨江区科技城附近,是中国著名的水乡之一。
乌镇保留了古老的建筑和运河系统,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江南风光。
在这里,您可以游览各种历史古迹,如西栅和东栅。
同时,您还可以参观各种特色博物馆,如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和织造博物馆。
2.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誉为“人间天堂”。
在湖畔,您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如柳堤、断桥和三潭印月等景点。
此外,您还可以乘坐游船,欣赏湖上美景。
在杭州滨江区科技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打车都可以方便前往西湖。
3. 西溪湿地西溪湿地位于滨江区科技城西南部,是一个被自然风光覆盖的湿地公园。
在这里,您可以步行或骑行在茂密的树林中,欣赏到湿地的美景。
周围的环境非常宁静,适合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大自然的人。
二、美食推荐1. 清炖西湖醋鱼杭州滨江区科技城附近的餐馆里提供了各种传统的杭州美食。
其中,清炖西湖醋鱼是一道融合了当地风味的招牌菜。
这道菜肴以鱼肉为主料,搭配杭州的特色醋,口味鲜美,香气扑鼻。
2. 桂花糕桂花糕是杭州的特色甜点,也可以在滨江区科技城的小吃摊位上找到。
这种糕点由糯米粉和桂花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香甜。
尝试一下这个当地的小吃,绝对会给您带来美妙的味觉体验。
3. 虾爆鳝糊虾爆鳝糊是杭州滨江区科技城附近的一道著名菜肴。
这道菜以鳝鱼和虾仁为主要材料,炒制出香气扑鼻的菜肴。
鳝鱼鲜嫩,虾仁鲜甜,口感丰富,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美食。
三、活动推荐1. 参观创新科技企业滨江区科技城以其众多的创新科技企业而闻名。
如果您对科技和创新感兴趣,可以参观一些企业的总部或展示中心,了解它们最新的产品和技术。
2. 科技博物馆滨江区科技城附近有一些科技博物馆,如杭州未来科技城科学与艺术博物馆。
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杭城西郊,吴越故里,宁静的青山湖畔正孕育着一座崭新的科技城。
在长三角战略转型、浙江省探究创新开展形式的历史机遇下,青山湖科技城以其较好的产业根底,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突出的政策主导优势,有条件建立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新城。
一、概念性规划目的定位规划突出科技与品质两大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建立“科技新区〞,围绕青山湖打造“品质新城〞。
新的产业体系规划重点强化研发,突出创业孵化;强化效劳,突出成果转化;强化引领,突出制造联动。
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物联网〕和生命安康产业,建构研发、转化、制造三者联动的产业体系,形成“三区多谷〞的产业空间布局。
新的生活方式为吸引高端人才,会聚高端产业,规划〔1〕多元居住提供多元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
〔2〕低碳生活建立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和旅游公交互相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搭建步行与自行车两套慢行交通系统,表达低碳安康的出行理念。
〔3〕个性消费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元的效劳体系,提供个性化的消费场所,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
〔4〕和谐共生建立环境友好的生态平安格局和魅力多彩的景观体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规划构造规划形成“一心三城、四廊多园〞的区域空间构造。
一心:环湖筑心,突出青山湖滨湖现代效劳区集聚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和现代效劳等综合功能,滨湖高尚低密度居住区表达高品质居住。
环湖运动休闲区打造面向区域的生命科学谷和都市康体疗养胜地。
滨湖生态山林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构成科技城的生态屏障。
同时,通过环湖道路的建立、环湖景观的塑造,将青山湖打造成为科技城品质生活之心。
三城:倚水兴城,突出科技城规划通过空间与功能上的整合,打造高新产业城、宜居生活城和创新科技城,实现研发-产业-效劳的功能互动,科技城为产业城提供智力支持,产业城为科技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产业环境并反哺科技城的成长,生活城那么为科技城和产业城的开展提供效劳。
杭州滨江规划资料

建区以来,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目标,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南北双城(滨江新城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努力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新城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1.7亿元,增长13.1%,技工贸总收入1810亿元,增长18.8%,财政总收入84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4.7%;在全国80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八。
已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构筑天堂硅谷 建设科技新城杭州高新区(滨江)是杭州市的一个新城区,由高新开发区、滨江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
其中,高新区始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位于钱塘江北老城区原文教区一带,面积11.44平方公里,是杭州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发源地,也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大孵化器;滨江区于1996年12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位于钱塘江南岸,面积73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现有28个社区、15个行政村,人口31.9万。
2002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高新区、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这不仅使高新技术产业有了新的空间,而且使“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有了新的重要平台。
2009年市委市政府再次作出重要决策,萧山临江围垦区内滨江区所属约8平方公里土地经置换整合成高新区江东科技园,从而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新格局。
建区以来,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目标,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南北双城(滨江新城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努力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新城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1.7亿元,增长13.1%,技工贸总收入1810亿元,增长18.8%,财政总收入84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4.7%;在全国80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八。
杭州市滨江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杭州市滨江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滨江城中心区简况(1)中心区是滨江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杭州市南部副中心,同时又是未来滨江区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
(2)中心区位于滨江城的东北部,东与杭州市远景中央商务区接壤,南为远景文教居住用地和文教区、高新产业区,西面隔长江路是长江路西居住区,北为钱塘江南岸,距杭州市区中心7公里,离萧山市中心11公里,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20公里,对外交通方便。
(3)中心区用地6.52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577万平方米,总居住人口9.91万人。
(4)中心区是塑造滨江城城市形象以及钱塘江景观的重要地区,也是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的高要求地区,并且具备良好的城市交通网络。
规划范围滨江城中心区位于滨江城的东北部,复兴大桥南岸东侧,北至钱塘江南岸,东南西三面分别由十甲路、长兴路和长江路所围合,总面积约6.52平方公里。
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1)滨江城是杭州都市圈的内圈层。
(2)杭州未来城市空间采取“跨江发展、组团布局”的模式,滨江城与杭州主城、下沙城共同构成杭州未来的新城区。
(3)滨江城是杭州南部新城,重点安排高科技工业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其相应的居住用地和旅游设施,形成产、学、研、居、游相结合的高标准的现代化新城。
在复兴大桥南岸东侧地区建设城市南部副中心、滨江城区级中心,通过钱江大桥、西兴大桥、复兴大桥与主城进行交通联系。
(4)在原滨江2、3号地块及西兴大桥南岸西侧、滨江城中心区东侧建设杭州市中央商务区。
该地区是杭州市新的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区,是现代化城市形象的体现,承担区域性金融、贸易、信息、商业和旅游等中央商务功能。
(5)在滨江城公共中心内分别建设文化中心、大型影剧院、图书馆、青少年和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
在公园、广场附近建设区级体育中心。
在区中心设置市级400床位医院一座。
在钱塘江南岸现在的中波发射台附近建设集广播电视采编、制作、办公和培训中心为一体的杭州市“21世纪广播影视城”。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前言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于1978年7月开始编制,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998年9月报省政府审查,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将原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划入杭州市区的行政区范围,使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展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先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又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于2002年5月9日通过建设部专家组审查,9月完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成果,10月经杭州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通过浙江省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后报省政府,6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10月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7月根据建设部及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并于2004年12月29日以杭政函[2004]170号文,将修改后成果上报建设部审议;2005年5月建设部专家组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2006年1月20日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31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根据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的有关意见,对规划又进行了相应地修改,于2006年8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上报建设部,2006年12月4日建设部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最新版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迅速,东南部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江北地区的发展还略显缓慢。
为了加速江北地区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江北规划方案。
本文将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方案的最新情况。
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区域大致分为杭州湾主创区、梦想子城、二三线城市升级、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强结点等五个区域。
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湾主创区以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聚集为重点,打造区域海洋科技、生态农业、港航物流等主创产业平台。
梦想子城定位为服务江北居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产业聚集和活力创造的核心区域。
二三线城市升级区着力解决城市形象难题、城乡扶贫难题、城市环境难题等问题。
区域中心城市以规划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的提高为目标,加强江北与其它地区的联系。
交通强结点重点打造快捷便利的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将大大改善江北地区的交通状况。
详细规划杭州湾主创区杭州湾主创区位于江北湿地北侧,规划总面积为86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区域。
杭州湾主创区以“洋入城、城入海”为发展理念,力争打造全球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生态农业博览中心和港口经济发展中心。
具体规划包括:1.总体布局方案:以滨海科技新城、海上产业新城、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四个板块为核心,按照“一极四区”布局,分步推进,形成科技、产城、产业和生态融合的发展局面。
2.生态环保方案:重点保护和修复湿地,打造生态农业标杆基地,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港口口岸。
3.产业发展方案:形成以海洋科技、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为主的产业聚集,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
4.基础设施方案:建设高档商务住宅区、现代办公区、高端商业区和科技研发区,打造完善的城市配套、支持和服务体系。
梦想子城梦想子城位于杭州湾主创区沿江而设,规划总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域。
梦想子城主要概括为:1.总体规划方案: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分阶段建设智能人居区、高端商业区、科技研发区、文创产业区等板块。
杭州市滨江区城市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城市设计研究报告一、课题概述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浙江省省会,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杭州市政府于世纪之交作出了城市发展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城市将实现由“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跨越,构筑一个最有利于杭州未来发展的空间平台。
作为跨江南拓战略的前沿阵地,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区的区位优势日趋明显,滨江区政府非常重视此地区的前期规划建设工作,根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设计研究室提交的项目建议书,特此委托同济大学主持滨江区域城市设计的课题研究工作。
双方就设计原则及主导思想达成共识,即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以钱塘江为特色,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地研究基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房产开发、行为活动、水文特性、旅游观光、历史文化等情况的基础上,综合组织城市各要素,如步行交通、车行交通、开放空间、土地使用、建筑、绿化、水体、历史文化等之间的形态关系,使之成为完整的统一体,为滨江区创造一个环境宜人、富有活力和展现滨江特色的市民文化娱乐休闲中心。
(一)设计范围研究区域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沿钱塘江南岸的核心部位,主要设计范围包括闻涛路及路北4.2公里的滨江带(东、西分别以西兴和复兴大桥为界),以及闻涛路南侧与相邻规划支路之间的十二个地块(东到府西路,西至北塘河),用地面积共约有114公顷。
同时为了使设计范围很好地与整体城市整合,研究范围向四周延伸。
(二)研究程序第一阶段(2001年11月17日——2001年11月19日):对该区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三天自下而上的调查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并与多个部门与行业人士进行专题研讨,范围涉及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房地产开发、钱塘江管理局、土地利用、历史文化、市政交通和周围各镇状况等。
第二阶段(2001年11月20日——2001年12月21日):综合各方面的调研成果和相关资料,展开系统研究,确定设计目标和概念,并提交两套以地景组织、活动组织、以及开放空间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性初步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供区政府领导、杭州市专家以及相关各主管部门研讨,听取意见和建议。
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

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项目背景和意义根据长三角地区15个核心城市的工业化进程分布情况,杭州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列于第一方阵,为滨江科技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杭州新一轮的发展,需要滨江科技城进一步发挥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载体作用。
如果说中央商务区可以集聚国际资本、总部办公功能,那么作为另一大引擎滨江科技城将承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创新环境,进一步发挥滨江副中心作用,以带动江南城的发展,并率先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科技城。
我院参加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竞赛,在报名的90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中,入围20家进入第二轮。
在与同济院、SBA、GMP 等对手的同场竞技中,我们锻炼了队伍,同时通过对科技新城规划的深入研究和实战,开拓了此类领域的规划设计,创新编制方法思路,增强对不同领域规划的信心和敢于“亮剑”的精神。
项目难点和突破点未来滨江科技城是什么?未来滨江科技城目标是建设一个具备城市副中心地位,发挥“创新之都”作用,体现科技城内涵的的现代化新城。
滨江科技城对外要从“竞争”走向“竞合”,强化区域综合竞争力;内部要深化功能,建立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有效的知识创新转化机制和完善生活配套,打造创智新城,以特色产业、特色功能和杭州特有的休闲文化氛围启发创新灵感,吸引高素质人口,集聚高端产业和国际资本。
科技城的功能要求从过去单纯围绕服务企业展开的政府、中介和科研服务功能配置,转向围绕创新经济展开电子商务、总部办公,新型创智社区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配置。
滨江科技城与杭州的战略关系滨江新城处于杭州城市跨江发展轴西湖一白马湖的轴线中间,在杭州“十大新城”中位置十分重要,临江临CBD,极具空间价值。
目前开发滨江城市副中心的交通、空间条件已经成熟。
这里将集聚总部办公、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设施,辅以充分的商业娱乐设施和公园休闲场所,加上完善的政府管理要素配置,与钱江中央商务区遥相呼应。
功能与产业定位滨江科技城的产业将选择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的领域重点突破,要非常重视加大向高端服务链和创新价值高的环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