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动物)

合集下载

小动物过冬课文内容

小动物过冬课文内容

小动物过冬课文内容小动物过冬课文内容同学们知道《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吗?以下是它的课文内容,一起来阅读吧。

小动物过冬课文内容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

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

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

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

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

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

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燕子又问小蜜蜂:“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小蜜蜂说:“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拓展阅读小动物过冬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重难点1、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不同方式。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不同。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制作动物头饰。

2、查阅、搜集动物过冬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界的事物)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生:是雪花。

)教师加以肯定,并随手在黑板上画上一个雪人。

冬天快到了,小动物们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道来学习第19课。

板书课题:19、小动物过冬2、自己读读课题,你能想知道些到些什么?(可能会有如下问题: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二、整体感知。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1一、说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

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可爱的大熊猫》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可爱的大熊猫》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可爱的大熊猫》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可爱的大熊猫》原文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

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

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

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

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

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十千克左右的箭竹呢。

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

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

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

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

然后,它就会在河边躺上几个钟头。

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找食去了……温顺的大熊猫能和它的邻居,如小熊猫、金丝猴和绿鹿和睦相处,但有时它很调皮。

它趁人不在的时候偷吃,把勺子扔得远远的,把锅挂在树枝上。

大熊猫平时看起来稳重安静,似乎有点迟钝,但当敌人来入侵时,它能灵活快速地爬树,迅速逃离。

大熊猫以它那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我国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可爱的大熊猫》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识字方法,学习本课9个生词,并正确工整书写,感受汉字之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懂得关心和保护大熊猫,进而培养对动物的爱。

教学准备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们在课前了解大熊猫。

3.大熊猫图片及多媒体课件(大熊猫生活片段:吃箭竹、喝水、调皮)。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孩子从具体描写中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第一遍读课文,认生词,学生词,指导写作。

一年级语文动物儿歌课文

一年级语文动物儿歌课文

一年级语文动物儿歌课文一、课文原文。

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快活游,蜘蛛房前结网忙。

二、生字学习。

1. 会认的字。

- 蜻(qīng):蜻蜓是一种昆虫。

可以通过组词“蜻蜓”来记忆。

- 蜓(tíng):与“蜻”字组成“蜻蜓”这个词。

- 迷(mí):迷路、迷人。

在课文中“捉迷藏”的“迷”表示一种游戏状态。

- 藏(cáng):捉迷藏,这个字还有另一个读音zàng,如宝藏。

- 造(zào):造句、制造。

文中“造宫殿”表示蚯蚓在土里活动像建造宫殿一样。

- 蚂(mǎ):蚂蚁的“蚂”,与“蚁”字组成“蚂蚁”。

- 蚁(yǐ):蚂蚁是一种很小的昆虫,它们常常成群活动。

- 食(shí):食物、食用。

“运食粮”就是搬运食物。

- 粮(liáng):粮食,像大米、小麦等都是粮食。

- 蜘(zhī):蜘蛛的“蜘”。

- 蛛(zhū):蜘蛛是会结网捕捉昆虫的小动物。

- 网(wǎng):网络、渔网。

蜘蛛结的“网”是用来捕捉猎物的。

2. 会写的字。

- 间(jiān):中间、房间。

书写时注意门字框的笔顺,先写点,再写竖,横折钩等。

- 迷(mí):书写时注意“米”字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 造(zào):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告”,再写外面的走之底。

- 运(yùn):运动、运气。

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云”字。

- 池(chí):池塘。

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也”字。

- 欢(huān):欢乐、欢迎。

左右结构,左边又字旁,右边是“欠”字。

三、词语学习。

1. 重点词语解释。

- 展翅:张开翅膀。

如蜻蜓半空展翅飞,描述了蜻蜓在空中飞行时张开翅膀的样子。

- 捉迷藏:一种儿童游戏,一人蒙住眼睛,摸索着去捉在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

文中把蝴蝶在花间飞舞比喻成捉迷藏。

-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5 单元第 17 课《松鼠》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5 单元第 17 课《松鼠》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5 单元第17 课《松鼠》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布封笔下可爱的《松鼠》世界。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活动、生活习性等方面,让我们对这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本文的作者布封生活在18 世纪的法国,当时的自然科学研究逐渐兴起,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热情。

布封通过对松鼠的观察和研究,写下了这篇生动的说明文。

2.主题:本文通过对松鼠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3.文学体裁:说明文。

4.作者信息: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 年时间写成36 卷巨册的《自然史》。

5.主要内容:课文从松鼠的外形、活动、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外形方面,描写了松鼠的漂亮面容、玲珑的小面孔、闪闪发光的眼睛、灰褐色的毛、毛茸茸的大尾巴等;活动方面,介绍了松鼠的敏捷、机警,以及它们在树上跳跃、奔跑的情景;生活习性方面,讲述了松鼠的搭窝过程、储存食物等特点。

6.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松鼠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松鼠的可爱和机灵,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驯(xùn):形声字,从马,川声。

本义是马驯服,泛指驯服。

课文中“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 这里的“驯良” 指和顺善良。

●矫(jiǎo):形声字,从矢,乔声。

本义是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纠正、强壮、勇武等义。

课文中“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 这里的“矫健” 指强壮有力。

●缨(yīng):形声字,从糸,婴声。

本义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引申为彩带、穗状饰物等义。

课文中“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小学课文(动物)

小学课文(动物)

25 海上气象员(二上)海鸥妈妈飞出去了。

小海鸥在洞口张望,她看见妈妈贴着海面,欢乐地飞翔。

回家时,妈妈衔来活蹦乱跳的鱼虾,喂给小海鸥吃。

妈妈笑着说:“只要你看到我贴着海面飞,那准是个好天气。

鱼呀,虾呀,都游到海面上来玩耍。

这时,我一张嘴,就逮住他们啦!”第二天,小海鸥看到妈妈沿着海岸边,转了几圈,就飞回了家。

妈妈只衔回一点儿小海贝。

小海鸥嘟着嘴问:“妈妈,你今天怎么没有逮到小鱼虾呀?”妈妈回答:“只要你看到我沿着海岸飞,那是天气开始变坏。

海面上波涛汹涌,吓得鱼虾不敢到上面来玩。

我只好到海岸边找东西吃。

”第三天,小海鸥看到妈妈没有贴着海面飞,也没有沿着海岸飞,而是在半空里盘旋。

结果,妈妈什么东西也没有带回家。

妈妈对她说:“只要你看到我冲向半空飞,那是暴风雨就要来了。

你看,天多黑,浪多高,鱼虾一起躲到深深的海里,我只好空着手回家来啦!”听了妈妈的话,小海鸥明白了:“哦,我的妈妈,还是海上气象员呢!”*26 一条大蟒蛇暑假里,我跟卡达叔叔去巡山。

在一条小溪边,突然听到“呼哧呼哧”的响声。

啊!是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大蟒蛇吐出舌头,向我们游来。

卡达叔叔眼疾手快,脱下上衣向大蟒蛇头上罩去。

他双手按住大蟒蛇的头颈,大蟒蛇一下子缠住了他的身体。

我赶紧抽出腰刀。

卡达叔叔大声喊:“别动!”说完立刻连人带蛇滚进了溪流。

“卡达叔叔!卡达叔叔!”我急得拼命叫喊。

过了半分钟,他从水里钻了出来,竟一点儿也没伤着,大蟒蛇却不见了。

我惊奇地问:“蛇呢?”卡达叔叔说:“蛇在水里是不咬人的,我放了它,它就松开身子游走了。

”我问卡达叔叔:“为什么不杀它,蟒蛇皮不是可以做胡琴吗?”他告诉我:“蟒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不能随便捕杀的。

”27 松鼠的尾巴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它不知道尾巴有什么用。

一天,松鼠妈妈要去采松果,对小松鼠说:“屋子脏了,你打扫一下。

”“没有扫帚,我怎么打扫哇?”小松鼠摊开两只小手。

“扫帚就在你身上啊。

”松鼠妈妈说完,就出去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松鼠》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松鼠》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松鼠》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zhēn)子、榉(jǔ)实和橡栗(lì)。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duò)。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zhé)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tái)藓(xiǎn)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五年级语文《鲸》课文原文

五年级语文《鲸》课文原文

五年级语文《鲸》课文原文五年级语文《鲸》课文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

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海上气象员(二上)海鸥妈妈飞出去了。

小海鸥在洞口张望,她看见妈妈贴着海面,欢乐地飞翔。

回家时,妈妈衔来活蹦乱跳的鱼虾,喂给小海鸥吃。

妈妈笑着说:‚只要你看到我贴着海面飞,那准是个好天气。

鱼呀,虾呀,都游到海面上来玩耍。

这时,我一张嘴,就逮住他们啦!‛第二天,小海鸥看到妈妈沿着海岸边,转了几圈,就飞回了家。

妈妈只衔回一点儿小海贝。

小海鸥嘟着嘴问:‚妈妈,你今天怎么没有逮到小鱼虾呀?‛妈妈回答:‚只要你看到我沿着海岸飞,那是天气开始变坏。

海面上波涛汹涌,吓得鱼虾不敢到上面来玩。

我只好到海岸边找东西吃。

‛第三天,小海鸥看到妈妈没有贴着海面飞,也没有沿着海岸飞,而是在半空里盘旋。

结果,妈妈什么东西也没有带回家。

妈妈对她说:‚只要你看到我冲向半空飞,那是暴风雨就要来了。

你看,天多黑,浪多高,鱼虾一起躲到深深的海里,我只好空着手回家来啦!‛听了妈妈的话,小海鸥明白了:‚哦,我的妈妈,还是海上气象员呢!‛*26 一条大蟒蛇暑假里,我跟卡达叔叔去巡山。

在一条小溪边,突然听到‚呼哧呼哧‛的响声。

啊!是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大蟒蛇吐出舌头,向我们游来。

卡达叔叔眼疾手快,脱下上衣向大蟒蛇头上罩去。

他双手按住大蟒蛇的头颈,大蟒蛇一下子缠住了他的身体。

我赶紧抽出腰刀。

卡达叔叔大声喊:‚别动!‛说完立刻连人带蛇滚进了溪流。

‚卡达叔叔!卡达叔叔!‛我急得拼命叫喊。

过了半分钟,他从水里钻了出来,竟一点儿也没伤着,大蟒蛇却不见了。

我惊奇地问:‚蛇呢?‛卡达叔叔说:‚蛇在水里是不咬人的,我放了它,它就松开身子游走了。

‛我问卡达叔叔:‚为什么不杀它,蟒蛇皮不是可以做胡琴吗?‛他告诉我:‚蟒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不能随便捕杀的。

‛27 松鼠的尾巴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它不知道尾巴有什么用。

一天,松鼠妈妈要去采松果,对小松鼠说:‚屋子脏了,你打扫一下。

‛‚没有扫帚,我怎么打扫哇?‛小松鼠摊开两只小手。

‚扫帚就在你身上啊。

‛松鼠妈妈说完,就出去了。

小松鼠找遍了全身,最后,发现只要把尾巴收拢,就是最好的扫帚。

它用尾巴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松鼠在树枝上跳跃着。

突然,一只黄鼠狼顺着树干爬上来。

小松鼠一看,扭头就跑。

黄鼠狼紧追不舍,把小松鼠逼到树梢上。

‚妈妈——‛小松鼠急得大叫起来。

‚张开尾巴,往树下跳!‛松鼠妈妈在远处喊。

小松鼠照着妈妈说的往下一跳,张开的尾巴像降落伞一样,它安全地落到地上。

等到黄鼠狼下树,小松鼠早就无影无踪了。

冬天来了,大雪纷飞。

小松鼠和妈妈藏足了过冬的食物,躺在屋子里准备睡了。

‚乖乖,盖上你的被子!‛松鼠妈妈说。

小松鼠马上明白了,它把毛茸茸的大尾巴盖在身上。

外边寒风呼呼地刮着,小松鼠却感到很暖和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

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

鸟尾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

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

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方向而转向游泳。

牛把尾巴当作平衡器。

牛有长长的尾巴,末端长着丛生的毛。

当它奔跑时,尾巴竖起,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

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来度日。

3 小黑鱼swimmy (二下) 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Leo Lionni wrote and illustrated more than 40 picture books,including four Caldecott Honor Books. He died in 1999 at the age of 8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画家.尽管李奥尼开始创作绘本时已经49岁,他却开创了一个绘本的新时代,他笔下的故事生动有趣又富含哲理,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伊索”。

代表作《一寸虫》《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分别于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

李欧•李奥尼1910年5月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他从小就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成长。

他擅长以贴画(Collage)来表现,把各种可以粘贴的材料,如:报纸、墙纸、色纸、毛线、邮票、果皮等等22 小毛虫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

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它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它,一条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织啊,织啊,最后它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温暖的茧子里。

时辰到了,它清醒过来,但它已不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

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它高兴地舞动了一下双翅,竟像一团绒毛,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它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25 爱写诗的小螃蟹海边,有一只小螃蟹。

这只小螃蟹非常爱写诗。

他在沙滩上写了一行又一行的诗,然后轻轻地吟诵着。

他问一阵吹来的风:‚我的诗写得好吗?‛风一使劲儿,把他的诗全吹跑了。

小螃蟹继续写他的诗。

他问一只顽皮的海龟:‚我的诗你喜欢吗?‛海龟用肚子当橡皮,把他辛辛苦苦写的诗全擦掉了。

小螃蟹还是坚持写他的诗。

他问涌来的海浪:‚你能读读我写的诗吗?‛海浪没有读完就说:‚算啦,算啦……‛把他的诗全冲走了。

小螃蟹流下了伤心的泪。

白头翁嘴里唱着的,正是小螃蟹写下的诗。

原来,白头翁每次飞过海滩时,总是认认真真地读小螃蟹写下的诗,她还把它们记在心里,并告诉了很多朋友。

34 猫是老虎的先生鲁迅浙江绍兴人(三上)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株大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

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你知道吗?猫是老虎的先生。

‛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傅。

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

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

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做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

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

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

猫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只老虎,终究是很怕人的。

1881年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

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1892年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21 我喜欢小动物(三下)儿童时代我很喜欢小动物,养过小鳄鱼、小白鼠、兔、斗鸡、山龟、斗鱼种种东西。

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

热带有一种鱼,叫做‚过山鲫‛(也叫做‚巴摩鱼‛)。

这种鱼生命力很强,把它捞起来,离水半个小时也不会死。

听说天旱的时候,它能够从干涸的地方,不断跃动,找到有水的地方,再度生活下去。

‚过山鲫‛这个称号,就是由此而来的。

我在家里的大水缸中,养了几条‚过山鲫‛。

每次洗澡的时候,我总是把它们捞出来,放在地面,看它们跃动,数着:‚一,二,三,四!‛想像着它们是在进行比赛,过了好一会儿才把它们放回水缸。

有一次,家里买回几只鳖来吃,我要求留下一只给我玩,大人不答应。

我再三恳求,大概‚哼‛得久了,大人不胜其烦,只好答应,但是再三吩咐道:‚要小心哪,不要给咬着,如果给咬了,还得打你一顿鞭子!‛我就躲着,悄悄地和这只鳖‚玩‛了起来!小时候有时真蠢哪!我竟设想这只鳖是不敢咬我的。

我伸出一只手指去逗它,当它把脖子伸出来的时候,我迅速把手移开。

经过多次逗弄,我都平安无事,胆子越发大了。

最后一次,当我把手指伸到十分接近鳖的吻端的时候,它突然迅速伸颈一咬,唉,一下子就给咬住了!鳖咬的痛楚,是很难形容的。

但我强忍着,不敢哭喊,生怕给大人们知道。

我举起手来,企图甩脱它。

但鳖悬在半空中,仍然不肯松口,我只好拼命用力甩,过了好一阵子,才把它甩脱,手指已经变得血淋淋了。

26蝙(biān)蝠(fú)和雷达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有趣的仿生学科学家通过对大自然和动物界里发生的许多奇迹的仔细观察,建立了一门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仿生学是集动物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

模拟动物的功能,以改进现有的和创立崭新的机械、建筑结构和新材料,仪器和工艺研究,创造出许多适用于生产、学习和人们生活的先进技术。

飞机的出现毫无疑问是来自人们对飞禽鸟类的直接模仿,现代飞机的垂直起降,空中定悬后掉头等诸多方面功能的实现也深受飞鸟和蚊虫的启发。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