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设计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1. 引言1.1 定义枯山水,是一种日本园林艺术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其特点是不使用真正的水池,而是利用干涸的河床来表现水的形态。
枯山水常常运用砂砾、石头和苔藓等自然材料,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枯山水景观的独特美感。
枯山水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干涸的水景,它还包含了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
枯山水的“枯”意味着枯木、干涸,具有一种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意境。
而“山水”则代表着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
综合起来,枯山水就是通过废水妙用,体现出日本园林艺术中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是一种富有哲思的造园风格。
在日本,枯山水被视为一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园林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庭园、庭院以及公共空间。
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研究。
通过对枯山水这一独特园林风格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其美学价值,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思和文化内涵。
1.2 历史枯山水,是一种极具禅意的园林艺术形式,在日本被称为“枯山水庭园”或“枯山水园林”。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当时仿效中国的风格而产生。
枯山水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枯山艺术,这种艺术在中国的盛行时期大约是在宋代。
枯山水庭园被认为是一种“干枯”的自然状态,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在园林中,枯山水的设计常常取材于自然山水风景,通过枯石、干草、沙地等元素来表现自然之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枯山水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庭园艺术形式。
在日本庭园中,枯山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所,不仅体现了自然主题,还表现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和心理意义。
枯山水庭园不仅是庭园景观的设计手法,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领悟。
其历史渊源丰富深远,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枯山水庭园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且富有内涵的庭园艺术形式。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枯山水(Karesansui)是一种传统的日本庭园风格,以岩石、沙石、树木和水流的组合来表现自然景色。
它是日本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禅宗和哲学意味。
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和观赏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岩石。
岩石是枯山水园林的核心元素之一,代表着山脉和山水中的岩石。
在设计中,岩石的形状、大小和布局非常重要。
不同形状的岩石可以代表山脉的不同形态,大小不一的岩石可以营造出山峦巍峨的感觉,而布局的合理性则能使整个园林更加自然和谐。
其次是沙石。
沙石代表着山水中的河流、湖泊或海洋。
沙石也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根据不同景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沙石。
在枯山水园林中,沙石常常被细致地铺设成波浪或涟漪的形状,以表现水流的动态和生命力。
第三是树木。
树木代表着自然中的树林和花草。
枯山水园林中常用的树木有松树、柏树、柳树等,它们通常被修剪成特定的形状,如云、龙、鹤等。
树木的选择和修剪需要考虑到它们的品种、姿态和年龄,以及它们在园林中的位置和布局。
第四是水池。
水池代表着自然中的湖泊或池塘。
水池的布置和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有的可能是一个小池塘,有的可能是一个人工湖泊。
水池中的水流、瀑布和喷泉等也可以被用来增加景观的层次和动态感。
最后是亭子和步道。
亭子和步道是人们观赏枯山水园林的重要设施。
亭子通常被建在适当的位置,提供一个休息和观赏的场所,使游客可以更好地欣赏园林的美景。
步道则可以引导游客穿越整个园林,欣赏不同角度的景观。
除了上述要素,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和观赏还需要考虑整体的布局和比例。
设计师需要根据园林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合理地利用空间,创造出一个和谐、平衡的园林景观。
枯山水园林的造园和观赏要素包括岩石、沙石、树木、水池、亭子和步道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创造出一个具有禅宗和哲学意味的自然景观,让人们在其中体验到宁静、沉静和平和的感觉。
枯山水介绍

枯山水介绍枯山水是一种传统的日本庭院设计风格,其特点是利用石头、沙子、苔藓等自然元素来表现山水景观。
枯山水庭院常用于禅宗寺庙和私人住宅的庭院设计中,给人以平静、宁静的感觉。
在枯山水庭院中,没有繁华的花草树木,只有石头、沙子和苔藓,富有自然之美,令人心生敬畏。
枯山水庭院的特点在于其石景和砾石的运用。
石头在日本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不朽的象征。
在枯山水庭院中,石头被摆放成山、石、水的形态,以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景象。
这些石头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有意为之,呈现出一种自然、朴素、极具艺术感的美感。
枯山水庭院中的砾石也是一种重要的元素。
砾石被运用得非常巧妙,用于模拟自然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形态。
这些砾石通常被摆放成波涛汹涌的形态,表现出自然水流的动态美。
而这些砾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也都是有意为之,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苔藓在枯山水庭院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苔藓被视为极具生命力的植物,它们的存在使庭院更加富有生机。
在枯山水庭院中,苔藓被运用在石头上,以表现出依附在岩石上的自然植物景观。
这些苔藓的颜色、形状也都是有意为之,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枯山水庭院中,不仅有石头、砾石、苔藓等自然元素,还有一些小的装饰品,如小桥、小屋、小树等。
这些小的装饰品被运用得非常巧妙,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枯山水庭院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庭院设计风格,它融合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给人以平静、宁静的感觉。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需要一个能让他们放松、减压的场所。
而枯山水庭院正是这样一个场所,它不仅是一种庭院设计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日本枯山水是个啥?

日本枯山水是个啥?意动禅发处,砂石起波澜。
什么是日本枯山水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园林营造手法,简单者以石、砂组成,略微复杂者也不过石、砂、苔、木四物,材料和构成上非常简单,但思想内涵上却十分丰富。
枯山水不仅是现实意义上的“干枯”,更追求“枯槁”“侘寂”的审美内核。
以极度凝练的形式,以石喻山,以砂喻海,用石、砂、苔、木四物的组合,来象征大千世界,是日本禅宗进行参禅、观想的证道之物。
▲ 光明院波心庭(现代枯山水,重森三玲)中国园林与日本枯山水枯山水形式上,由日本传统的山水庭园发展而来,思想内容上又有禅宗文化的渗透。
日本传统的山水庭园主要是受中国汉唐风格的影响,而禅宗呢,又是我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的。
以此来看,枯山水与我国传统园林相似度应该很高才对,但事实绝非如此,枯山水和我国传统园林在风格上、构成形式上和思想内涵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京都弥生寺枯山水风格上:“万物自生听”与“太空恒寂寥”日本这片土地地震、海啸频发、山地众多,能够种粮食的耕地比较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所以日本传统观念中,一直有“物之哀思”的情怀在。
这种情怀,表现在了枯山水的风格上面。
枯山水的“枯”,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没有水的干枯,更具有“枯槁”的审美意境。
▲龙安寺枯山水与中国园林做对比,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无限生机的轻灵飞扬,是“万物自生听”。
而枯山水则不然,它追求的是摒弃生机后,无穷的寂静与空,是“太空恒寂寥”。
▲ 苏州拙政园(图片来自苏州拙政园官微)除了日本传统思想中的“物哀”情怀之外,枯山水还受到了禅宗文化中“空”的影响。
当枯槁、寂静、摒弃生机之后,时间便会停止,个人的情绪也会消退,“老树白云,一鸟不鸣”。
如《心经》所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这是“时间的凝固”“自然的无心”,由此便可以进行禅思了。
形式上:移天缩地与凝想物形我国最早的园林被称为“囿”,最远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通过字形也可以看出来,“囿”是将一片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人狩猎。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枯山水是从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通过禅宗思想的发展形成的庭院样式,多运用于寺院。
没有水却隐喻水,用禅意来隐喻山水,其目的是“寻找原本的自我”。
禅本身没有形状,肉眼也无法看到,而寺院的僧侣们通过对禅的认识将自己的心境象征化,置换成某种形态来表现。
枯山水园林风格代表的山水景观主要由石头和沙子组成
例如,它通常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沙子或卵石作为一个水面,
如果有一座桥被在上面,那么隐喻的就是下面是水。
有时它表达了石头表面的图案的水流,抽象表现方式在寺庙中很好的推广开。
大部分寺庙使用之后,它开始演变成寺庙一个独立的花园。
日本的花园是建造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但是在胜山胜水的枯山水庭院出现以后,不用水就能够美化环境。
龙安寺石庭
枯山水的设计希望表现的是去除世间纷繁,留得宇宙真理。
它是曾经僧人对世界的内心体验,借由这种表现,对后世的僧人产生类似教化的意义,这就是枯山水的意义
瑞峯院(ずいほういん.
东福寺方丈庭院。
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初探

相聚之泉
希望之路
本规划用地位于八千代市的东南部,周边从北到南有10m高差的缓坡地。开发地的南侧有一片 沿东西方向展开的森林。丰富的绿色长廊构成了街区风景的景观要素。
水景
特色游乐设施
规划地南侧被用作市民交流活动的场所,设有能够进行简单运动的广场"光之广场",北侧是可 供从幼儿乃至老年人都可以自由利用的设施及林荫的"发现之林"此外还设置了连接南北的水景轴线 3个区域
平面图
水池、溪流和瀑布等要素一并构成 了场所的精神内涵。
白沙象征大海,以花岗石代表海中 诸岛。石头是设计的核心。三棵松树 赋予景观动人的静谧静之感。
从上层俯瞰花园
三棵黑松
国家金属研究院科学技术所
自然洁净广场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E FOR METAL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建成于 1993年12月 设计师意在为研究者们创造一个培养‘静心’的场所
平面图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也是佛的心灵的象征。在禅宗哲学里、自然以她惊人的力量使疾惫的心灵 重新焕发活力,并使心灵回归本真。
广场随处分布着坚定、轮廓分明的石头。巨大的石头朝向建 筑布置,象征人类的生命。
这些石头被雨水冲洗,被风沙打磨,直到它们被逐渐纯化、 漂白,通过经历艰苦的环境,人的精神也得到净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层庭院1平面
用块石,片石不同布置垒砌布置方式, 象征性的展现山川的逶迤形态与远近距 离,形成空间的错落与空间的纵深感
庭院营造出令人沉思和恢复活力的 氛围,遵循曰本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禅宗 精神,同时这些观念和精神被赋予了时 代的理解
四层庭院2平面
枯山水设计说明

枯山水设计说明枯山水是一种传统的日本庭院景观设计风格,它通过精心布置石头、砾石、沙子、流水等元素,营造出宁静、简约、空灵的氛围,给人一种沉浸在自然中的感觉。
以下是枯山水设计的说明:1.布置石头和砾石。
枯山水庭院的核心是石头和砾石,这些石头可以来自各种来源,例如河石、山石、玉石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石头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因素,根据庭院的整体风格来进行布置。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石头之间的间隙,可以利用小石子填充,形成自然的纹理和层次感。
2.配置沙子和流水。
沙子和流水也是枯山水的重要元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沙子,例如白色、灰色、棕色等,以及细沙和粗沙。
流水可以通过喷泉和水流等方式表现,需要考虑水流的大小、声音以及与石头的配合关系,打造出宁静、自然的环境。
3.植物的布局与配置。
在枯山水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植物元素,如松树、竹子、樱花树等,以增加绿色植物的美感和自然感。
设计师可以根据庭院的大小、朝向、气候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和植物布局,让庭院更具生气和生机。
4.设计主题和风格。
在枯山水设计中,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感觉。
例如,可以选择传统日式风格,强调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和谐;或是现代风格,强调简约、时尚和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喜好,综合考虑庭院的形式、结构和材料,打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枯山水设计方案。
总的来说,枯山水设计注重自然、简约、空灵的氛围,营造出人与自然共存的平衡状态。
在具体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石头、砾石、沙子、流水、植物等元素的配置,结合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打造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庭院景观。
枯山水的发展历程

枯山水的发展历程枯山水,又称禅室庭院造园,是日本庭园艺术的一种形式,源于中国禅宗寺庙的庭院设计。
枯山水是一种极简主义的庭园设计风格,以干枯的山石、河流以及细细的砂石构成,反映了寺庙的禅意。
枯山水庭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末明德建的京都哲学寺的庭院景观。
随着禅宗在日本的传播,枯山水庭园逐渐成为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在日本各地寺庙和贵族府邸的庭院中得到广泛使用。
在枯山水庭园中,要展现大自然的景色,古人常将河流、湖泊、瀑布等元素缩小,表达出远山和远水的感觉。
同时,枯山水庭园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枯山水庭园通常会被设计成一个小型的套纳迦风格(一种传统的日本建筑样式),里面常设有一座石碑,用来纪念著名的和尚或是其他重要的人物。
枯山水庭园的设计理念是寓意人生的缩影,反映出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万物的看法。
然而,在庭园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枯山水庭园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十六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日本的城市化进程,枯山水庭园逐渐变得复杂和多样化。
人们开始在庭园中设置更多的景观元素,提升了庭院的艺术效果。
在江户时代后期,枯山水庭园开始向清新自然的方向发展,各式异型的山石和枝叶茂盛的树木成为庭园设计的常见元素。
到了现代,枯山水庭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日本的一些著名的枯山水庭园中,可以看到现代建筑和大胆的设计理念的运用。
同时,一些园艺家开始探索将现代艺术与传统庭园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特的庭园景观。
总的来说,枯山水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化的过程。
它从最初的简洁和朴素,到后来的繁复多样,再到现代的大胆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不同的文化和时代的特色。
枯山水庭园不仅是日本庭园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追求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
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
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
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
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大分支茶庭虽然也简洁、纯粹、意味深远,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也堪称绝妙,但在写意手法上并不突出,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悟境”,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日本庭园艺术中的茶庭
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
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时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
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就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日本列岛虽然在一个相对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发展,但在文明萌发的初期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明显影响。
这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日本审美文化的特点。
枯山水是可看作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
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依托,可以这样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是基于生理快感的,因此具有较浓重的生命意识、现实主义精神和功利色彩,是喜乐的;日本人的审美心理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泛神宗教式的崇拜,多少带有一点悲观色彩,这是二者最为典型的区别
禅宗美学终究是来源于悲观主义的佛教美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幻论的痕迹,因此其对于现实世界仍然是一种消极的、虚妄的态度。
禅宗美学表达的是一种枯与寂的意念,是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再绚丽的美都是虚妄的幻象,都是万物轮回中的短暂的存在。
当美好的事物趋于消亡的时候,这种美丽又是多么绚烂旖旎,多么哀挽和虚幻!当人们用诗画庭园等方式将这些易逝的美“永恒”的保留下来的时候,这种“永恒”反倒更添对尘世眷恋的哀愁,要想摆脱这种轮回之苦,惟有进入那种枯与寂的境界,那种摆脱一切人世间欲念羁绊的境界——佗。
因此我们无法从日本禅宗庭园中感受到那种至乐之象,而是一种哀怨与枯寂之情,这种哀怨与枯寂之情是与佛教悲观主义的幻论美学和日本的物哀美学有着密切关系的。
上古的日本民族还保持着对自然泛神崇拜的信仰,因此对自然美有着朴素的亲近感。
这种朴素的审美意识在后来江户时代的国学家们的总结下,就是“诚”的概念。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与传统园林相比,舍去水体等活跃要素的枯山水是凝固静止的,是“永恒”的,也是了无生气的。
枯山水表现的是从自然之中截取的片断,将这种片断凝固下来,使其获得一种不变的“永恒”。
这种“永恒”虽然至美,但也至哀。
枯山水一方面通过写意手法表现了自然山水的壮美,另一方面也通过凝固的“永恒”来时刻提醒观者这种美的无常与短暂,从而劝谕观者惟有认识并超越这种无常与短暂,摆脱尘世欲念的羁绊,方能达到永恒的精神存在(佗
)
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各国百姓欢迎,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
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
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在一些住家门前、公园里、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艺术气氛,又拓展了空间。
枯山水就跟水墨画一样,可以表达深沉的这里,而且其中很多理念来自
禅宗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