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阅读与答案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 (4)及下船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填空和简答。

(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答案】1.(4分)(1)比高 (2)看到(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2.(2分)A3.(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精选9篇)《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篇1与朱元思书(8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2分)①风烟俱净②猛浪若奔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百”表示“一百”的一项是()。

(2分)A.一百许里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参考答案:小题1:(2分)消失飞奔的马小题1:A小题1:(2分)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小题1:(2分)例:本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富春江天朗气清的壮阔景象。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B、C、D项都是表数量多。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可从句式、修辞、用词精炼等角度,有依据,有观点,语句通顺。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篇2与朱元思书(10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乙】游牛首山记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

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

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

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

”客曰:“然。

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

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

……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

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注释】①粤:此指桂林。

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皆如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4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1.A 2.C 3.①青白色②高;远③美丽④筹划、治理 4.①奇山异,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D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⑧侥⑨竹实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⑪。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①仆:自己的谦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有:“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同“嚶嚶”,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⑦葺:修建。

⑧偏:特别。

⑨饶:丰富。

⑩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⑪办:具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仆去月谢.病(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2.清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用现代汉坍翻译下面的句子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4.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先__________,再描写,在描写中又穿插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请从遣词造句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6.本文与课文《与朱元思书》在抒情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答案】1. (1)辞去官职。

(2)仅仅,只。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

4.记叙记叙抒情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的生活5.示例一:“争”“限”“含”“蓄”几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日光、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积聚翠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缥:青白色。

千丈见底:—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急湍:急流的水。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相向和鸣。

戾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筹画、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标准答案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标准答案及译文)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 (4)及下船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填空和简答。

(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答案】1.(4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2.(2分)A3.(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与朱元思书的相比较阅读

与朱元思书的相比较阅读

(1)文中这一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2分)(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2分)甲文表达的情感:;乙文表达的情感:。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⑴互相轩邈()⑵窥谷忘反()⑶蝉吟鹤唳()⑷岂徒语哉()2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译: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分)2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一)【甲】吴均《与朱元思书》与《与元微之书(节选)》比较阅读答案8.(2分)C(昏暗/随意)9.(2分)D(助词,的;A介词,在/介词,从;B代词,这/代词,他的;c连词,表目的/动词,认为)10.(4分)(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1分)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字然后做题:(20XX年福建省宁德市)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

沿;(2)良多趣味。

良:
(3)直视无碍。

碍:(4)窥谷忘反。

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03年黄岗市)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横柯上蔽(2)窥谷忘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已的语言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20XX年福州市中考题)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
描绘了水之清、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5分)
7.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分)
(03年南通市)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竟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经纶务者,窥谷忘反
(05年苏州)
1.“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其中的一句。

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一静一动。

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6.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
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
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答案:
一.
1.略2.略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二.
(03年黄岗市)
1.(1)树枝(2)同“返”,返回
2.(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清澈),急(湍急)山高,树多,景美
4.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每空1分,共5分。

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7.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每空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
(03年南通市)
1.C
2.D
3.B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05年苏州)
1.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2.(群山)竟争着高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4.作者所写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阔大胸襟和“先……乐”的思想境界。

5.D
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