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合滴定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和指示剂的选择

合集下载

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

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

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的方法,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溶液的pH发生突变而引起指示剂变色,由此来判断滴定终点。

中和滴定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有酚酞和甲基橙,由于酸碱类型(强弱)不同,使用的指示剂具有选择性。

下面通过有关计算来说明酸碱中和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一、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因此恰好中和时,其溶液呈中性。

当强酸或强碱过量时,溶液的pH由过量的酸或碱的量所决定。

【例1】在20.00mL0.1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入20.00mL0.100mol·L-1盐酸时恰好中和。

当少加一滴或多加一滴(设一滴溶液的体积为0.05 mL)盐酸时,溶液的pH分别为多少?解析:当少加一滴盐酸即加入盐酸19.95mL时,碱过量,溶液呈碱性。

pH= -lgc(H+)= -lg8.0×10-11=10.1当多加一滴盐酸即加入盐酸20.05mL时,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pH= -lgc(H+)= -lg1.25×10-4=3.9以上计算说明,当少加一滴盐酸到多加一滴盐酸时,溶液的pH从10.1突变到3.9,而酚酞的pH变色范围为8.2-10.0,甲基橙的pH变色范围为3.1-4.4,溶液的pH突变均会引起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造成的误差很小。

因此,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作为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二、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的选择强酸与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应选择酸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

【例2】在20.00mL0.100mol·L-1的氨水中,当加入20.00mL0.100mol·L-1盐酸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多少?当多加一滴(设体积为0.05 mL)盐酸时,溶液的pH为多少?(氨水的K b=1.8×10-5)。

解析:当氨水和盐酸恰好中和时,生成NH4Cl,根据NH4+的水解平衡计算溶液的pH。

酸碱滴定与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

酸碱滴定与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

酸碱滴定与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剂与待测物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利用滴定剂与待测物的反应滴定的终点,从而确定溶液中等量关系和浓度。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酸碱滴定的原理酸碱滴定是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液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溶液中存在一个极点,即滴定终点。

当试剂中的酸碱滴定到极点时,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表示酸碱的等量关系已达到。

通过测定滴定剂的用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液中酸碱的浓度。

二、指示剂的作用与选择指示剂用于指示酸碱滴定溶液的滴定终点。

常用的指示剂可以分为颜色变化型和电位变化型两类。

1. 颜色变化型指示剂颜色变化型指示剂是指在滴定过程中会发生可见的颜色变化,通过观察颜色的转变来确定滴定终点。

常见的颜色变化型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酚蓝、溴甲酚等。

选择使用哪种颜色变化型指示剂取决于待测液的性质及滴定反应的pH范围。

2. 电位变化型指示剂电位变化型指示剂是指在滴定过程中,电位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测定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常用的电位变化型指示剂有玻璃电极、氢离子选择电极等。

选择使用电位变化型指示剂时,需要配合使用酸碱电位计等仪器设备。

三、指示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指示剂的使用方法直接关系到滴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是指示剂的正确使用方法:1. 技术操作准备a)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滴定管、酸碱滴定仪器等。

b) 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和滴定反应的pH范围,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c) 在滴定管中加入适量的待测溶液,并添加适量的指示剂。

2. 滴定操作步骤a) 先进行预滴定,通过滴定试剂缓慢滴加到待测液中,直到出现颜色的变化。

b) 在预滴定的基础上,进行正式滴定,根据试剂的使用量,计算出待测液中酸碱的浓度。

3. 记录实验数据在滴定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试剂消耗的体积以及滴定终点出现的体积,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待测液中酸碱的浓度。

化学酸碱滴定反应的指示剂选择

化学酸碱滴定反应的指示剂选择

化学酸碱滴定反应的指示剂选择化学滴定反应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在滴定中,为了确定酸碱溶液的终点,通常会使用指示剂。

指示剂是一种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指示滴定终点的物质。

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指示剂的酸碱性质、变色范围、变色区间和反应条件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酸碱滴定反应的指示剂选择。

1. 酸碱指示剂的分类酸碱指示剂可分为几种常见类型,包括酸碱指示剂、中性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根据pH值变化时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酸碱溶液的性质;中性指示剂在中性范围内变色;氧化还原指示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氧化还原状态变化时变色。

2.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选择2.1 酚酞指示剂酚酞指示剂常用于酸碱滴定中,其在pH为8.2-10之间呈现红色,pH低于8.2时呈现无色。

酚酞指示剂对于强酸和弱碱的滴定非常适用,如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

2.2 酚酞蓝指示剂酚酞蓝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中性到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

其变色范围为pH值在3.0-4.6之间,常用于酸溶液的滴定。

2.3 甲基橙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在pH为3.1-4.4之间呈现红色,比酚酞指示剂的pH 范围更窄。

甲基橙指示剂对于浓度较低的酸的滴定非常适用,如稀硫酸。

2.4 甲基红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在pH为4.2-6.3之间呈现红色,常用于中性到弱碱性溶液的滴定。

和甲基橙指示剂相比,甲基红指示剂的酸性范围更窄。

3. 中性指示剂的选择3.1 酚酞紫指示剂酚酞紫指示剂是一种常用的中性指示剂,其在pH为6.8-8.2之间呈现紫色,可以用于中性溶液和弱酸弱碱的滴定。

3.2 溴甲蓝指示剂溴甲蓝指示剂在pH为3.0-4.0之间呈现蓝色,对于中性溶液和弱酸滴定特别适用。

4.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4.1 二氯苯酚指示剂二氯苯酚指示剂在氧化溶液中呈现红色,还原溶液中呈现无色。

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如亚硝酸钠和碘化钾的滴定。

4.2 亚甲基蓝指示剂亚甲基蓝指示剂在氧化溶液中呈现蓝色,还原溶液中呈现无色。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 V酸= C碱. V碱【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红色5~8________ >8蓝色甲基橙<3.1______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无色8~10________ >10____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B、颜色变化明显。

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判断方法

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判断方法

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判断方法酸碱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滴定终点是指滴加试剂数量达到化学反应所需的量时,溶液中酸碱中和的点。

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对于获得准确的浓度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判断方法。

1. 指示剂法: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滴定过程中改变颜色的化合物。

它在溶液中酸碱反应达到中和点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可以判断滴定终点。

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甲基橙等。

使用指示剂法时,将少量指示剂加入待测溶液中,通过滴定滴加滴定剂至颜色变化的点,这就是滴定终点。

然而,指示剂法的准确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溶液浓度、温度等,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2. pH计法:pH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酸碱性质的仪器。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可以利用pH计来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滴定至溶液酸碱度上升或下降最为迅速的点,即可认为是滴定终点。

通过pH计法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 自动滴定法:自动滴定法是通过专门的仪器来进行滴定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设定的滴定终点指示方式自动停止滴定。

自动滴定法大大提高了滴定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它可以根据溶液中酸碱浓度和反应性质来自动控制滴定剂的滴加速度和滴定过程,从而判断滴定终点。

在选择滴定终点判断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技巧来进一步提高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

1. 预估滴定终点:在滴定之前,可以通过先行试验或者理论计算来预估滴定终点的范围。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滴定终点。

2. 逐滴接近判断: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可以逐滴加入滴定剂,慢慢接近滴定终点。

当溶液颜色出现明显变化时,即可判断为滴定终点。

3. 双指示剂法:如果使用单一指示剂无法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可以尝试使用两种或多种指示剂进行滴定。

当两种指示剂的颜色同时发生变化时,即可认为是滴定终点。

4. 双腔滴定法:双腔滴定法是通过两个装有指示剂的腔室进行滴定的方法。

准确把握中和滴定实验中的“三点”

准确把握中和滴定实验中的“三点”

准确把握中和滴定实验中的“三点”作者:周国亮来源:《中学化学》2014年第12期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其滴定过程中有关量的计算一直被广大师生所重视,但其中恰好中和点、中性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及粒子大小之间的关系等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学生,由于在配套教师用书中缺乏相关叙述,部分教师也存有疑惑。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1.恰好中和点中性点恰好中和点,一般是指参加反应的酸提供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碱提供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或者说,当发生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为恰好中和点,此时酸和碱都消耗完成为只含有所生成盐的水溶液。

如1 mol HCl(或CH3COOH)与1 mol NaOH(或NH3·H2O)完全反应时,称作恰好中和或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的性质见表1。

2.滴定终点反应终点恰好中和点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实验时指示剂的变色点,是实验(反应)终止时的计量点,称作滴定终点。

如25℃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中和后溶液呈中性(pH=7),而无论甲基橙还是酚酞都不是恰好在pH=7变色的指示剂,也可以说没有一种指示剂的变色恰好在酸碱完全中和之点。

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图1滴定过程的有关数据和曲线,可以很好的厘清恰好中和点和滴定终点。

由于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存在着“突变”现象,而指示剂的选择又是以突变范围为依据的,对于上例来说,突变范围的pH为4.3至9.7,因此凡在此突变范围内能发生变色的指示剂都可以作为本实验的指示剂。

pH=4.3时只是少滴了一滴pH=9.7时只是多滴了一滴NaOH溶液,多滴或少滴一滴都在误差范围(误差小于0.5%)之内。

理论上讲,当滴入的V(NaOH)=20.00 mL时为该反应恰好中和点,此时也是中性点;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V(NaOH)=19.98 mL可为滴定终点,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V(NaOH)=20.02 mL可为滴定终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第53讲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复习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1.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c(HCl)·V(HCl)。

V(NaOH)2.实验操作与仪器的选择(1)主要仪器(2)滴定前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

锥形瓶:洗涤→装待测液→加指示剂。

(3)滴定操作(4)滴定终点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并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根据每次所用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平均值。

3.关键(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熟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和pH石蕊甲基橙酚酞4.滴定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5.误差分析分析依据:c B=c A·V AV B(V B表示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 A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若V A偏大⇒c B偏大;若V A偏小⇒c B偏小。

1.将液面在0 mL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25 mL() 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3.滴定管和锥形瓶在滴定前都应该用待装溶液润洗()4.酸碱指示剂越多变色越明显,指示剂至少加入2~3 mL()答案 1.× 2.× 3.× 4.×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与指示剂的选择 1. 现用中和滴定来测定某NaOH 溶液的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问题详解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问题详解

pH
11.12 9.72 9.25 8.77 7.97 7.00 5.12 3.97 3.0 2.0 1.5
V(HCl)/mL 0 5.00 10.00 15.00 19.00 19.89 20.00 20.04 20.40 24.40 40.00
pH
11.12 9.72 9.25 8.77 7.97 7.00 5.12 3.97 3.0 2.0 1.5
pH
2.88 4.28 4.75 5.23 6.03 7.00 8.88 10.03 11.0 12 12.5
V(NaOH)/mL 0 5.00 10.00 15.00 19.00 19.89 20.00 20.04 20.40 24.40 40.00
pH
2.88 4.28 4.75 5.23 6.03 7.00 8.88 10.03 11.0 12 12.5
只要pH落在突跃范围内(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认为酸碱恰好中和!
二、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变化曲线
2、弱酸与强碱溶液反应
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入到20.00mL0.1000mol/LHAc中:
V(NaOH)/mL 0 5.00 10.00 15.00 19.00 19.89 20.00 20.04 20.40 24.40 40.00
Hale Waihona Puke 1)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终点显中性): 酚酞、甲基橙均可 酚酞 甲基橙
2) 弱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终点显碱性): 酚酞 酚酞 甲基橙
3) 强酸与弱碱互相滴定(终点显酸性): 甲基橙 酚酞 甲基橙
pH
V(NaOH)/mL 0 18.00 19.80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20 22.00 4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和滴定中,待测液和标准液通常为稀溶液,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pH表示。

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的pH先缓慢变化,在接近恰好中和至稍过量(大约1滴) 时,pH变化幅度很大,若继续滴定,pH变化又趋缓慢。

以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0.1000mol/L盐酸为例分析:
滴定前,锥形瓶中溶液的pH为1
当在盛有20.00ml盐酸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19.98mol0.1000mol/L(相当于少滴半滴)时,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计算:
pH=4.30
当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7.00
当滴入20.02mo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过量半滴)时,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计算:
pH=9.70
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由于最后一滴NaOH溶液(以0.04ml计)的加入使溶液的pH值发生“突跃”,由4.3突跃到9.7,溶液的性质由酸性立即变为碱性,如果某指示剂的颜色在此pH值突跃范围发生明显的改变,则就能准确指示出滴定终点的到达。

此时与恰好中和时比较,其误差是极小的。

因此,凡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或部分范围内的均可选用。

如上述强碱滴定强酸的突跃范围是4.3~9.7,用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为3.1~4.4)或酚酞(变色范围pH值为8.2~10.0)都可以,因为它们的变色范围都刚好落在上述的突跃范围内。

不同酸碱溶液之间的中和滴定,突跃范围有差异,指示剂的选择要合适。

在中学,要求掌握:强酸强碱之间的滴定,既可以用甲基橙,也可以用酚酞,但不能用石蕊。

另外,最好知道,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一般选甲基橙;恰好中和时溶液显碱性,一般选酚酞。

如用标准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产物为碳酸氢钠;用甲基
橙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滴定实验中,若待测液浓度过大,可以在滴定前用适量蒸馏水稀释,使用指示剂一般只能用1~2滴,观察颜色变化时,以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为准,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该文章转自[榆林教学资源网]:/tbfd/hxfd/g2hx/g23/200511/918.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