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来访接待制度
群众来访工作管理制度

群众来访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统一群众来访工作,提高政府机关对群众来访的管理水平,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内容1. 接待对象:各级政府机关接待来访的对象为市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对属于管理范围之外的来访对象应指引前往相关单位。
2. 接待时间: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遇有特殊情况可安排延时接待。
3. 接待地点:各级政府机关设置专门接待来访的地点,并在显著位置设立来访指引标识。
4. 接待人员:接待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对待来访者应热情有礼,耐心倾听,真诚解答问题。
5. 接待程序:来访者凭有效证件到接待处领取来访登记表,填写相关信息后交接待人员,并等待安排。
6. 安排接待:接待人员根据来访者的要求和事由,安排专人进行接待,如需领导接待的,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7. 处理建议:接待人员应认真倾听来访者的诉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跟进处理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8. 接访回访:对于涉及重要领域或关重问题的来访,应及时向来访者反馈处理情况,并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进行回访。
9. 档案管理:对每次来访进行登记并建立档案管理,保存来访者的信息及诉求,并及时归档备查。
三、接待规范1. 精准接待:针对不同来访对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进行接待,不搞一刀切。
2. 安全保密:接待人员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能泄露给外部人员。
3. 亲和服务:接待人员应做到热情亲和,关心理解来访者的诉求,尽快解决问题,为来访者提供优质服务。
4. 文明待客:接待人员要求文明礼貌,不得对来访者粗暴、冷漠或无理取闹。
5. 高效办理:接待人员要做到及时响应、迅速办理,对于涉及多部门协调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6. 积极应对:接待人员要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对于突发事件或复杂问题,要及时疏导、解决。
7. 客诉处理:对于来访者的投诉和意见建议,接待人员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不得推诿和拖延。
来访接待工作制度

来访接待工作制度
为做好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工作,充分发挥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和窗口作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特制定本制度:
一、文明接待
(一)接待处要整洁,为来访群众提供笔墨纸砚,为来访者提供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
(二)接待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
(三)接待人员对来访群众要以礼相待,热情大方,文明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四)接待工作实行挂牌接待、接待人员要准时到岗,严禁脱岗。
二、接待来访程序
(一)实行预约接待。
院领导的接待实行来人或电话预约接待,尽量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接待。
(二)来访登记。
每个来访者,必须首先履行登记手续,填写来访登记表。
(三)接谈。
工作人员在审阅登记表后,与来访人员接谈。
接谈时态度谦和、精力集中,耐心听取来访人员的陈述,综合分析后按有关程序妥善处理。
三、处理来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处理来访问题最基本的原则是“分级负责、归口管理”。
即按照院领导、科室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属于哪一级负责,哪一科室处理的,就介绍到哪一级,哪一科室去处理。
(二)严格实行来访者首问首办负责制。
对初次来访者,实施“谁接访、谁负责”的原则。
初访从细,负责到底,力争对来访问题做到一次性解决。
避免或减少群众重复来访。
(三)接待人员要认真填写“来访接待处理登记表”,处理完后交院办公室存档。
接待室来访工作制度

接待室来访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接待来访群众,解答群众疑问,处理群众诉求,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接待原则1.热情周到。
对待来访群众要态度诚恳,热情接待,耐心倾听,细心解答,提供优质服务。
2.依法依规。
在接待来访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来访群众的合法权益。
3.公开透明。
接待工作要公开进行,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4.分类处理。
对来访诉求要进行分类处理,按照职责范围及时转送、交办、答复。
三、接待范围1.来访群众。
对前来咨询、反映问题、提出诉求的群众,都要热情接待。
2.来信来电。
对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通过来信、来电形式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回应处理。
3.网络舆情。
对网络上的舆情信息,要及时关注、了解、核实,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四、接待时间接待室工作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每周至少有五个工作日对外开放。
接待时间要向社会公布,便于来访群众提前安排。
五、接待流程1.来访登记。
来访群众到达接待室后,由接待人员对其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来访时间、来访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来访事由等。
2.诉求分类。
根据来访诉求,将其分为咨询类、投诉类、求助类等,并进行相应处理。
3.现场解答。
对于现场能够解答的问题,接待人员要立即给予明确答复。
4.转送交办。
对于需要其他部门处理的问题,接待人员要及时转送、交办,并告知来访群众。
5.跟踪反馈。
对来访诉求的处理结果,要进行跟踪反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6.资料归档。
将来访登记、处理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归档,以备查阅。
六、接待要求1.接待人员。
接待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沟通能力,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能够准确解答来访群众的问题。
2.言行规范。
接待人员要遵守工作纪律,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礼貌待人,文明用语。
3.硬件设施。
接待室应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如座椅、饮水、笔墨纸张等,保证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安全保卫。
接待室要确保来访群众的人身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爆等工作。
群众来访接待制度

群众来访接待制度
1、镇群众接访中心和各村、镇级单位群众工作办公室负责群众来访的日常接待工作。
2、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要热情接待,认真听取所反映的问题,仔细阅读来访者携带的材料,准确掌握来访目的。
3、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接待来访群众服务工作,按照事前预约或来访时间顺序,逐人(批)安排接待。
4、对接访受理的信访事项,当时能处理或解释清楚的问题,做到当场办结;因需调查、协调或其它原因不能当时办理,必须明确具体处理方式和时限,并告之信访人。
5、对到县及县以上大规模非正常集体上访事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负责答复信访群众,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6、责任单位参与接待的人员为首访责任人,不得相互推诿,激化矛盾。
首访责任人负责该上访事项的处理、办结、息诉息访工作,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杜绝矛盾上交。
重大、疑难、复杂事项及时请示汇报,需与其他单位协调解决的,及时、主动协商沟通。
7、及时整理群众来访反映的各类问题,认真分析,分类汇总,做好群众来访信息上报工作。
群众来访接待职责制度范本

群众来访接待职责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更好地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规范接待工作行为,树立良好形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接待原则(一)热情接待、文明服务。
接待人员应态度和蔼、文明礼貌,对来访群众做到起身迎送,主动让座倒水。
(二)认真倾听、耐心解答。
接待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听取来访群众的意见,认真解答疑问,及时回应诉求。
(三)依法依规、妥善处理。
接待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处理来访事项,确保来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第三条接待场所(一)接待场所应文明整洁,方便群众。
应配备适量桌椅,提供饮水条件,张贴必要的宣传材料。
(二)接待场所要保障安全,具备良好的消防、安防设施,确保来访群众的人身安全。
第四条接待时间(一)接待时间应相对固定并对外公开,做到准时接待。
(二)接待过程中不做与接待工作无关的事情,确保全身心投入接待工作。
第五条接待人员(一)接待人员应衣着整洁,服饰得体,举止端庄。
实行挂牌接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接待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沟通能力,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接待工作水平。
第六条接待流程(一)登记:接待人员应认真做好来访登记,包括来访时间、访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或工作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等。
(二)解答:对接访中遇到的问题,接待人员应根据政策法规,给予耐心解答,确保来访群众得到满意的答复。
(三)办理:对来访事项,接待人员应根据性质,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并跟踪督促办理进度。
(四)反馈:对来访事项的处理结果,接待人员应及时向来访群众反馈,确保来访群众了解办理情况。
第七条接待纪律(一)接待人员要严守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擅离职守。
(二)接待人员要严守保密纪律,不得泄露来访群众的个人信息及来访内容。
(三)接待人员要严守廉洁纪律,不得接受来访群众的吃请、礼品、礼金等。
第八条监督与考核(一)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邮箱,接受群众对接待工作的监督。
(二)定期对接待工作进行考核,对优秀接待人员给予表彰,对存在问题的接待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调整工作岗位。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
是指政府部门对于群众来信和来访的接待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与程序。
其目的是保证政府机关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时公正、高效、透明,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受理:建立统一的来信来访受理机构或窗口,明确受理渠道和受理人员,确保来信来访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复和处理。
2. 及时回复:要求政府部门对于来信来访进行及时的回复,解答群众的问题和关切,保持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
3. 分类处理:根据来信来访的性质和内容,对群众的诉求进行分类处理,分派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4. 制度规范: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明确来访接待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来访登记、接待时限等,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5. 公开透明:对于重要的来信来访问题,可以公开回复和处理结果,并及时向群众通报,增强政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6. 问题记录:对于来信来访问题进行记录和归档,以便分析和总结,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建立健全的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效能,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与合作,有效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 1 页共 1 页。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
是指政府部门或组织为了解决群众的反映问题,建立的一种制度化的接待和回应群众来信和来访的工作机制。
群众来信来访是一种重要的民意表达方式,反映了群众的关切、意见和诉求。
通过建立接待制度,可以有效地调查、处理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增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接待机构设置:政府部门或组织根据需要设立相关接待机构,例如来信来访办公室、接待大厅等。
2. 接待人员培训:接待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接待流程,提升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接待方式和流程:建立规范的接待方式和流程,包括来信来访登记、接待时间和地点安排、信息录入与处理等。
4. 问题调查和处理:对群众来信和来访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并按照相关程序和时限进行处理和反馈。
5. 反馈与回应:接待人员需要及时向群众反馈问题的处理情况,并回答群众的咨询和疑问。
6. 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对接待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接待制度的有效运行。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政府对群众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能力,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维护社会
稳定和和谐发展。
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渠道,让他们更好地表达意见和诉求,参与决策和监督。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规章制度范本

群众来信来访接待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建立良好的政务关系,充分发挥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接待群众来信和来访是政府对群众关切和诉求的回应,是提高政务透明度和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政府部门要按照本规章制度的要求,严格落实接待程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三条群众来信和来访接待工作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便利原则,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第四条接待群众来信和来访的工作、人员和资源应当按照公平原则进行调度和分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第五条接待群众来信和来访的工作重要性不可替代。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宣传培训,真正将接待群众来信和来访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
第六条接待群众来信和来访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工作上。
第七条对于群众来信和来访涉及的重大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及时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如有问题无法立即解决的,要及时反馈给来信或来访群众,并说明解决进展情况。
第二章接待群众来信第八条群众来信一般分为反映问题类、建议意见类、表扬鼓励类等类型。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来信登记、分发、督办、反馈制度。
第九条来信接待工作人员应当做到准确记录来信内容,包括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问题描述和所属部门等信息,并按照来信性质及时分发到相应部门。
第十条政府部门接到来信后应当及时进行督办,并将督办情况及时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回复。
第十一条来信接待工作人员在回复来信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回复内容应当简明扼要、言之有据。
第十二条来信接待工作人员应当对来信者的个人隐私和权益保密,不得私自泄露。
第三章接待群众来访第十三条群众来访分为个人来访和群体来访。
政府部门应当统一安排人员接待,确保来访人员有序进出。
第十四条来访接待工作人员应当向来访人员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友好的态度,耐心倾听并记录来访人员的问题和意见。
第十五条来访接待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来访人员的问题和意见,按照程序和权限限,及时进行办理或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众来访接待制度
1、镇群众接访中心和各村、镇级单位群众工作办公室负责群众来访的日常接待工作。
2、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要热情接待,认真听取所反映的问题,仔细阅读来访者携带的材料,准确掌握来访目的。
3、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接待来访群众服务工作,按照事前预约或来访时间顺序,逐人(批)安排接待。
4、对接访受理的信访事项,当时能处理或解释清楚的问题,做到当场办结;因需调查、协调或其它原因不能当时办理,必须明确具体处理方式和时限,并告之信访人。
5、对到县及县以上大规模非正常 ___事件,责任单位 ___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负责答复信访群众,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6、责任单位参与接待的人员为首访责任人,不得相互推诿,激化矛盾。
首访责任人负责该上访事项的处理、办结、息诉息访工作,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杜绝矛盾上交。
重大、疑难、复杂事项及时请示汇报,需与其他单位协调解决的,及时、主动协商沟通。
7、及时群众来访反映的各类问题,认真分析,分类汇总,做好群众来访信息上报工作。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