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带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训练与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雨中花慢·代州南楼赵可①云朔南陲,全赵幕府,河山襟带名藩。
有朱楼缥缈,千雉②回旋。
云度飞狐绝险,天围紫塞高寒。
吊兴亡遗迹,咫尺西陵,烟树苍然。
时移事改,极目伤心,不堪独倚危栏。
唯是年年飞雁,霜雪知还。
楼上四时长好,人生一世谁闲。
故人有酒,一尊高兴,不减东山③。
【注】①赵可,宋代词人,本词为他入仕金朝后所作。
②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为一雉,引申为城墙。
③东山:指东晋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分述代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河山形胜,有大气包举之势。
B.“朱楼”四句写景,以“有”字领起,推出了一幅幅朦胧、虚幻的图景。
C.下阕转入抒情,“极目”照应上阕登高览胜,“不堪”表明“伤心”之深。
D.“唯是”一句,明是写雁,实为抒情,寓年年飞雁知还、人却难归之意。
2.词末“故人有酒”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B;2.①末尾三句意为朋友有酒,不妨痛快畅饮,豪情不输当年避世隐居的谢安。
②表面上写饮酒之乐、隐逸之乐,兴致很高。
③实际上,这是词人勉强的自我宽解,是借酒浇愁,苦中作乐,蕴含了无处可发泄的故国之思、民族之情。
古代诗歌阅读夜坐韩偓①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②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因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
②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0学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元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其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
2020年课标版高考语文押题精粹试卷及答案_1

2020年课标版高考语文押题精粹试卷及答案摘要:2020年高考押题精粹语文(课标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
它是喜剧的雏形。
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巫与优。
优即以谐为职业。
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
《左传......【备选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钱乙,字仲阳。
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
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
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
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
吕将殁,乃告以家世。
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又稍数岁,乃迎以归。
是时乙年三十余。
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
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
其事吕君,犹事父。
吕君殁,元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
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①,国医未能治。
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
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
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
”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
自是戚里责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
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俄以病免。
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
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
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
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
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带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古代诗歌阅读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善于炼字,首联“倚”字,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
而“寒”字,既写出了春寒料峭,阴晴不定的特点,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B.诗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颔联中“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恋恋不舍之事;还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后别离的复杂情思。
诗人将景、事、情三者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
该句中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蕴含于其中,因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喻指情感不断,像芳草一样延伸。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2020高考诗歌鉴赏押题卷宋诗5首解析和5训练

1 曾几《寓居吴兴》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曾几:两宋之际诗人。
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
楚囚相对:本指春秋时期被虏到晋国的楚国人仲仪和他的同伴相对悲泣,后用于形容人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时,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但知”句,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拙鸠:出自《禽经》,鸠不善于营巢。
解析:《寓居吴兴》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者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首联慨叹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服神州;颔联转写自己的处境与生性;颈联进一步抒写忧国之情;这联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
如今江北江南,音讯断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是何等的凄清,自己又怎能长久淹留这里呢?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尾联宕开一层,语意双关。
“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
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
全篇以家国之慨始,以身世之叹结,隔联相承,起得突兀,结得低回不尽。
2陈与义《伤春》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释: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
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解析: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
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
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
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3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带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名师精选试题,值得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题八咏楼①李清照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①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避难婺州。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主要以“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力写出婺州地位之重要。
C.“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
D.作者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者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解析:B项,“对比手法”表述错误,主要是对仗的手法。
故本题选B项。
答案:B2.有人点评此诗歌“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解析:解答要从“愁肠”和“豪气”“壮阔”两方面把握,了解著名词人的词派作风和生平事迹,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
李清照的诗词中后期围绕时事和国难抒发了爱国词人的忧愁,对偏安朝廷的讽刺。
而从“千古风流”“三千里”“气压”“十四州”等词语中又能感觉到豪放派的豪气和壮阔。
答案:①从思想情感上看:不同于李清照其他诗词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的哀婉凄美,此诗感时咏史,情辞慷慨,“江山留与后人愁”写出了诗人愁肠百结,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更是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②从用词上看:“千古风流”“三千里”“气压”“十四州”等词凸显壮阔的诗歌意境,以豪气和壮阔的意境展现作者心忧天下的内心愁苦。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2020年高考押题密卷(全国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押题密卷(全国一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前,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平台发布的新作品中现实题材占比达65.1%,同比增长24%。
书写现实日益成为近年来网络作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以前,人们对网络文学总有一种“隔空”感,很难将其与现实勾连起来——尽管此类作品在网络上很受欢迎。
如今,聚焦现实题材却成为网络作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并且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显示出日益强劲的生命力,作品数量节节攀高,总体艺术质量不断提升。
这种转变首先反映了网络作家思想意识的提高。
网络作家们不再把猎奇猎异、哗众取宠放在首要位置,而把追求主题性、弘扬正能量作为创作目标。
这样一来,网络文学作品的风格自然开始远离玄幻、仙侠、武侠等传统门类,让现实题材有了展示机会。
正如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夏烈所言,像唐家三少这样的著名网络作家,以前写玄幻奇幻题材,现在也在尝试现实题材的作品,比如《拥抱谎言拥抱你》。
类似的还有写历史小说的月关等,也在写现实题材作品。
有了这些人的尝试和引领,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加入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的队伍中。
很多网络文学作家,在最初的写作中,题材上首先考虑的就是读者接不接受,喜不喜欢,读者喜欢的就不厌其烦地写,不喜欢的则不去写,功利性显著,可以说就是“为了创作而创作”。
然而,读者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当走过了网络阅读的新鲜期,读者会把阅读的意义、收获等看得更重。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训练与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雨中花慢·代州南楼赵可①云朔南陲,全赵幕府,河山襟带名藩。
有朱楼缥缈,千雉②回旋。
云度飞狐绝险,天围紫塞高寒。
吊兴亡遗迹,咫尺西陵,烟树苍然。
时移事改,极目伤心,不堪独倚危栏。
唯是年年飞雁,霜雪知还。
楼上四时长好,人生一世谁闲。
故人有酒,一尊高兴,不减东山③。
【注】①赵可,宋代词人,本词为他入仕金朝后所作。
②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为一雉,引申为城墙。
③东山:指东晋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分述代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河山形胜,有大气包举之势。
B.“朱楼”四句写景,以“有”字领起,推出了一幅幅朦胧、虚幻的图景。
C.下阕转入抒情,“极目”照应上阕登高览胜,“不堪”表明“伤心”之深。
D.“唯是”一句,明是写雁,实为抒情,寓年年飞雁知还、人却难归之意。
2.词末“故人有酒”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B;2.①末尾三句意为朋友有酒,不妨痛快畅饮,豪情不输当年避世隐居的谢安。
②表面上写饮酒之乐、隐逸之乐,兴致很高。
③实际上,这是词人勉强的自我宽解,是借酒浇愁,苦中作乐,蕴含了无处可发泄的故国之思、民族之情。
古代诗歌阅读夜坐韩偓①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②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因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
②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
【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
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诗人善于炼字,首联“倚”字,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
而“寒”字,既写出了春寒料峭,阴晴不定的特点,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B.诗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颔联中“细雨湿衣”“闲花
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两人
盘桓到薄暮时分恋恋不舍之事;还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后别离的复杂情思。
诗人将
景、事、情三者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
该句中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
南,又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蕴含于其中,因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
喻指情感不断,像芳草一样延伸。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D;
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
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