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0 长相思·山一程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的清代诗词《长相思·山一程》阅读

纳兰性德的清代诗词《长相思·山一程》阅读

纳兰性德的清代诗词《长相思·山一程》阅读《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长相思古诗课后习题及答案

长相思古诗课后习题及答案

长相思古诗课后习题及答案长相思古诗课后习题及答案古诗课后习题是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长相思》成为了许多学生研究和解读的对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长相思》的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长相思》是谁的作品?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的背景和特点。

答案:《长相思》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古诗。

杨慎(1470年-1524年),字慎行,号南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尤以其诗文清新淡泊、意境幽远著称。

杨慎的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习题二:请简要解读《长相思》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答案:《长相思》以描写作者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为主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相思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自身的心境,展现了作者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习题三:请分析并解释《长相思》中的一些重要词句和形象。

答案:诗中的“山一程,水一程”,以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词句都是诗中的重要表达。

其中,“山一程,水一程”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思念恋人的过程,通过山水的距离来比喻思念的遥远。

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表达了作者和恋人之间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交流。

习题四: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长相思》对你的启示和感悟。

答案:《长相思》通过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深沉。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和力量。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和勇敢。

通过对《长相思》这首古诗的学习和解读,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希望以上习题及答案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古诗。

长相思诗歌赏析和答案

长相思诗歌赏析和答案

长相思诗歌赏析和答案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长相思诗歌赏析和答案(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篇1:长相思诗歌赏析和答案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原文】
长相思①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②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③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写于作者从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的`行军途中,②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③聒:喧扰,嘈杂。

【问题】
7.全词写出了▲之苦及▲之情。

(2分)
8.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近,你认为相近呢?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7.行军(羁旅),思乡(2分,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
8.答案示例一:相近。

“夜深千帐灯”一句写出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所独有的壮观场景,显出恢宏壮阔的气势。

而“大漠”、“长河”的雄浑、壮阔正是与“孤烟”、“落日”的苍凉、孤寂融为一体。

因此,它们意境接近。

答案示例二:不相近。

“夜深千帐灯”,重在通过壮阔的景象,写思乡之苦,情感深沉含蓄,比起“大漠、大河”一句的雄浑的景象、恢弘的气势,意境差别较大。

(3分,两类答案均可。

能从意境上作分析比较,言之有理即酌情给分)。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同步练习基础题1.默写这首古诗。

2.这首词的作者是()代的()。

3.“山一程,山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凸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4.“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A.有一千座帐篷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5.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综合题6.叠用“一程”、“一更”分别表现了什么?7.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B.“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点明了词人作词时所处的时空位置。

C.这首词选取平凡事物,语句短小精悍而又通俗易懂,风格婉约,笔调缠绵。

D.词人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8.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提高题9.“夜深千帐灯”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试发挥想象将此句景象具体描绘出来。

10.有人评价“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中“聒”字用得灵脱,请赏析聒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基础题1.略。

2.清纳兰性德3.A4.B5.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综合题6.叠用“一程”表现了路途的艰难遥远;叠用“一更”表现了风雪交加之下环境的恶劣。

7.A8.全诗表达了诗人乡思深苦的思想感情。

提高题9.示例:经过白天跋山涉水的漫长旅程,旷野宿营夜深不能寐。

走出营房,只见上千营帐灯火辉煌,远接天边。

在壮丽的千帐灯下,照着万颗不眠的思乡之心。

10.聒,喧扰、嘈杂之意,这里写出了暴风雪声极大,表现了人彻夜难眠的烦躁(厌恶)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卡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岁寒三友指的是()、()、()。

A.梅B.竹C.菊D.松2.青青翠竹,全身是宝:()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可编织竹器;()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长相思》阅读答案

《长相思》阅读答案

《长相思》阅读答案《长相思》林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8.词中哪两句话巧妙地点出了主旨?请简要分。

(5分)9. 有人说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6分)8. “两岸青山相送迎”是说吴山、越山,年年岁岁面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

“谁知离别情”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生有情,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拖出了送别的主题。

(5分)9. 同意。

词的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用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

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

并采用了《》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显出女主人公的柔情似水,一往情深。

(6分)【赏】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

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

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

“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

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

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

“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

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

“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

“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长相思山驿阅读答案

长相思山驿阅读答案

长相思山驿阅读答案【篇一: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十四) 诗歌阅读二新人教版】阅读二]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8分)①春日登楼怀归寇準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②③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本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③清渭,指渭水。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8分)道中寒食①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赏读〗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诗词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我随着将士马不停蹄地向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星星点点。

外面风雪交加,大雪纷纷扬扬。

嘈杂的风雪声扰得我无法入睡。

我心思故乡,在那温暖宁静的家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深受康熙皇帝赏识。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岁。

〖诗词主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性德扈驾东巡,出山海关而有此作。

跋山涉水和途中驻扎,颇为疲惫,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乡梦,倍觉惆怅,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此词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故多为人所称道。

〖诗词赏析〗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十五日,词人随从康熙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词当作于此行之中。

清高士奇《东巡目录》:“二月丁未(二十九日),东风作寒,急雨催暮,夜更变雪。

驻跸广宁县羊肠河东。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

”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互文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山水之阻之多,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的家,而此次出行让作者是多么的无奈和身不由己。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两地相隔,悲催痛心。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本该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军政繁忙,“千帐”内却灯光熠熠。

此句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是与“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之类“差近之”的“千古壮观”。

但作者由此想到家乡的温暖,因思乡而失眠,成为万千灯火中独特的一盏,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

”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紧承上片,交代了自己灯亮,深夜不寐的原因。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一更”二字反复出现,互文交代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

这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本忧,忧心更兼风雪弥
漫,声音嘈杂,如此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结句的“聒”集显了风狂雪骤的气势又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不得不愤慨“故园无此声”。

“故园无此声”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

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阅读训练〗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迟迟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1.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次韵律之优美。

(3“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韵律之优美”1分)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故园(2分)从语言风格说,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巧用数词,互文和叠词运用,使得语言婉转,韵味深长。

(2分)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C
(“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错,应该是互文。

“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望文生义,文中没说家乡无风雪。


〖参考资料〗
纳兰与红楼梦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

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

不但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

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

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

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确凿,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

纳兰
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

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两个家族都有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辉煌,都是“诗书簪缨之族”。

但也都遭遇撤职抄家的厄运。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把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治斗争与家族盛衰演绎得如此维妙维肖,再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深深影响着他们家族的命运。

他们家族内部的矛盾发展,家势的炎凉,也微缩、反映了王朝的兴衰。

它们互为影响,互为观照。

〖相关阅读〗
课一程,题一程,身在东方向梦行,夜深一盏灯。

卷一更,书一更,教书育人燃火星,讲桌伴此生。

《长相思》是作家桐华所写的一本言情小说。

《长相思》讲述蚩尤与西陵珩的女儿小夭和九尾狐族族长涂山璟、世神农义军将领相柳、自小分离的表哥颛顼几人之间的恩怨情仇,谱就一曲荡气回肠的相思曲。

PS:《步步惊心》就是桐华创作第一部小说,大家觉得纳兰性德的魅力是不是很大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