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分析之周朴园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多幕剧。
它成功地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是周家的一家之主,也是剧中各种悲剧的制造者。
他是一个早年在德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封建社会刚刚萌芽的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带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巨大阴影不仅吞噬了善良的劳动者,而且吞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格、人性和价值。
周朴园身上主要有以下性格特征:一、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周朴园的发家史带有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
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一次就淹死了2200个小工,他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扣300块钱。
正如鲁大海所说,周朴园“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他对付矿上的罢工,也采取野蛮的手段,开枪打死三十多个工人,毫无任何“文明”可言。
周朴园在重见侍萍后,他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他害怕侍萍损害他的利益。
下面不妨用他的带有“好”字的七段台词加以说明:第一“好”:“那更好了。
”这是在稳定了对方情绪之后,没有了各种顾虑,准备“明明白白地谈一谈”;第二“好”:“那双方面都好。
”这是在得知最有嫌疑的知情人鲁贵并不知情之后说的;第三“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这是最能显示周朴园的阶级本质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金钱不仅可以给他带来地位、身份和享受,而且可以赎买罪恶,以求得心灵的安宁,这正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丑恶灵魂的表现;第四“好”:“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随之他提出了辞退鲁贵父女的计划,显得多么果断、多么周密。
第五“好”:“好得很。
”那是在得知侍萍表示在大后天就离开此地后说的,他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第六“好”:“好、好、好。
”表示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债,又不要他以金钱抵偿,他的最后威胁可以说已完全解除了,对他来说确实再“好”不过了;第七“好”:“很好。
”周朴园宣布:“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摘要】《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表面善良,内心却充满着挣扎与犹豫。
周朴园对人情世故持一种理想主义态度,但却常常受到现实的打击。
他对女性的态度也充满着矛盾,既心怀善意又不免生出私欲。
周朴园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他陷入内心的挣扎,他在自私与无私之间徘徊不定。
周朴园的形象展示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让人深思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
通过分析周朴园的复杂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以及他所代表的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周朴园、《雷雨》、人物性格分析、复杂性格、善良、矛盾、人情世故、女性态度、梦想、现实、自私、无私、挣扎、时代背景、追求、内心。
1. 引言1.1 介绍《雷雨》中的周朴园角色《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该剧通过描绘上海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矛盾。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复杂性格在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周朴园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既有冷静沉着的一面,又有热情善良的另一面。
他身上同时具有各种矛盾的性格特点,这使得他成为剧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
周朴园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对家庭和朋友都非常负责。
他为人正直,重情重义,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
他又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人,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在剧中展现出对人性的信任和善良,但同时又被现实的残酷和人情世故所困扰。
周朴园的性格复杂多变,他的内心世界深受现实世界的影响,这使得他在剧中呈现出丰富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1.2 分析周朴园的复杂性格特点《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极具复杂性格的人物,他的形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人生态度。
在小说中,周朴园的性格特点不仅体现在他善良的外表下隐藏着内心的矛盾,还表现在他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对女性的态度、对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自私与无私之间的挣扎等方面。
《雷雨》周朴园形象分析

我认为,周朴园的性格具有三重性,即封建性、资本家的本性和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人性”。
1.封建性。
周朴园这一人物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与和封建阶级有着传统的血肉联系,从他迫于父母之命抛弃侍萍而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结婚可以推断,他生长在一个封建思想相当浓厚的家庭,而在剧中他的封建性表现得最集中的就是他对待繁漪的态度。
18年前他娶了繁漪为妻,但后来并不爱她。
繁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现代美德,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他不仅不理解,反而视她为神经不正常,是“疯子”。
他不能允许周家有这种叛逆,要“教化”她。
看起来,他似乎是竭尽忠诚地为妻子治病,但这种关心、爱护的真正意义无非是他在尽一个丈夫的责任,甚至是对繁漪的现代观念貌似合情合理地“改造”。
第一幕“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这种封建性。
当他得知繁漪竟敢违反平日的规矩把药倒掉时,便不露声色地叫四凤把剩下的药再拿来。
繁漪反复声明“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不理;繁漪想等一会儿再喝,他不依;硬是逼着周冲劝母亲当面喝下去,又喝令周萍跪着劝母亲,用“夫权”和“孝道”这双重的论理枷锁迫使她就范。
而他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繁漪为孩子们做过“服从的榜样”。
因此可见,此时的喝药、治病只不过是表面文章,其内容实质是维护家庭的封建秩序和他本人的家长尊严。
(30年前,周朴园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把遭受他凌辱、迫害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丫头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硬是从家里赶了出来。
大儿子他留下来了,这就是周府大少爷周萍;二儿子才生下三天,病得奄奄一息,就让侍萍抱走了。
可以想像得到,那情景是多么凄惨。
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侍萍急得没法,只好跳河。
跳河而又不死,连孩子也被救起,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
周萍和鲁大海,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由于社会、阶级地位和生活环境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再也没有办法相处在一起了。
鲁大海对周朴园,怀着极端强烈的憎恨。
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家仇家恨,而是阶级的仇恨。
《雷雨》之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之——周朴园的人物形象《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不朽之作,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再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旧社会的方方面面。
《雷雨》的整个故事都在围绕着主人公周朴园展开。
故事里的8个主要人物仿佛每一个都与他有着必然的联系。
他是一家矿物公司的董事长,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即使是当时较为先进发达的德国,也依然没有改变他根深蒂固的封建官僚主义思想。
从《雷雨》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
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
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
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
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
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
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
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
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
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
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
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
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
《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真爱与虚伪——《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传统的评价把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定位为阶级本质的虚伪和无情,颇有不当之处。
从周朴园的一言一行看,我认为他是真心爱侍萍的,他与侍萍的分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相反,他对那份感情的执着颇有几分令人感叹。
而周朴园老年那种宗教赎罪的方式,更是滤尽了爱情的世俗因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真爱虚伪1934年,《雷雨》的出现,标志着“五四”以来话剧创作的新水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
剧中人物虽然不多,只有周、鲁两家八个人物。
但复杂的血缘关系与命运巧合纠葛在一起,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周朴园、周萍父子和蘩漪等真实丰富而又具有复杂矛盾性格的人物形象,成为现代话剧发展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
周朴园作为《雷雨》全剧的中心人物,自该剧问世六十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注意。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作为资本家和封建专制家长独裁专横、残忍、自私和虚伪的一面,而忽视了周朴园内心的真实情感。
有关周朴园与侍萍关系问题的评论以及对周朴园的性格分析,存在不少偏差。
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周朴园虽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本家,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1]的大恶人,但他也是“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与侍萍的感情,他对侍萍的怀念,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澄清。
一. 从秩序对周朴园的毒害看周朴园有无真爱《雷雨》中周朴园恪守传统的封建伦理,曾经的秩序受害者演变成传统秩序的捍卫者。
从这一秩序的捍卫来看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1. 秩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并为社会各行为主体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
它既规范着社会中人的行为,有对社会行为进行评判,因此,秩序不仅是社会得以安定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家庭行为的准则。
简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在线课堂《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从1934年发表以来,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雷雨》中,作者塑造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下面,笔者就选取其中的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谈谈他们的性格特点。
一、周朴园:独断专行、冷酷无情《雷雨》围绕周、鲁两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开,集中反映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旧新社会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教似乎不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般可怕,新思想也似乎不再受人们的排斥。
周朴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家里,他是性格古板、思想落后、蛮横专断的封建大家长。
专制、自私、冷酷是他的标签。
三十年前,为了自己的前程,他遵循父母的意愿,抛弃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爱人鲁侍萍;三十年后,为了维护自己封建大家长的形象及家庭内部的秩序,他处处压迫妻子繁漪。
他尤其看重家庭秩序和自己大家长的地位,要求家人对他俯首帖耳,不得违抗和冲撞。
当繁漪不想吃苦药时,他就用不容拒绝的口吻强迫蘩漪喝药,并严厉地说:“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外面,他是唯利是图、压榨工人、冷酷无情的大资本家。
他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发生了冲突。
鲁大海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
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剥削工人,压迫劳苦大众,唯利益至上。
即使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他也毫无同理心,甚至纵容悲剧发生。
当亲情与利益产生了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作为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专横独断,眼里只有冰冷的秩序而无温情;作为大资本家,他阴险狡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
他的出身和经历,使其成长为一名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资本家。
二、繁漪:大胆叛逆、偏执乖戾一个被根植过自由、平等思想的人,一旦生活在现实的牢笼里,就会不断地反抗。
《雷雨》中的繁漪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新女性。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解读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解读周朴园是曹禺作品《雷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被公认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统治势力的代表,这个角色天生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者在剧中着重揭露这个人在“仁厚”“正义”“有教养”外衣下的专横、冷酷、虚伪和心狠手辣。
一、演员形象艺术分析在《雷雨》戏剧舞台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朴园约莫五六十岁上下,鬓发斑白,椭圆形金边眼镜下闪烁着一对沉鸷的眼睛。
他身形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松弛垂下的两腮和嘴角偶尔逼出的冷笑,让观众看出他平日的专横和倔强。
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被脸上的皱纹深深遮盖住,再也寻不出一点痕迹。
只有他半白的头发还保持昔日的丰采,很润泽地分梳到脑后。
在阳光底下,他的脸显示出贵人的特征,让观众联想到他家业之大和权力之威。
周朴园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一个威严的强者。
二、服装艺术分析在《雷雨》戏剧舞台上,暗灰色长袍、香烟,两缕八字胡更显得权威十足。
在与鲁妈的这场戏中,周朴园在服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白色格子衬衫打着黑色领带,衬着一件黑色马夹,显得格外精神。
笔者想象,作者是有意在鲁妈上场后这么安排周朴园的服装,让鲁妈和三十年前跟自己同床共枕的周家大少爷之间有了更明显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这位周家大少爷带给鲁妈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而自己此时此刻又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这位伪君子的真实面貌。
最后周朴园在雷雨交加的晚上穿着一件长袍睡衣,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笔者认为,这样是为了让观众知道这个伪君子该为自己做的一切买单了,他的鲁侍萍回来了,他的孩子都到齐了,在这么一个环境下他还能保住自己的封建家长的地位吗?他还能固执倔强下去吗?以至于到最后自己狼狈得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跑了出来。
三、表演艺术分析(一)动作艺术性方面。
在《雷雨》戏剧舞台上,周朴园上场显得霸气十足。
时不时拿起手上的香烟,在这么一个阴暗的屋子里,来回走动,时不时撩起长袍坐下。
如此狂妄自大,让观众看到他就是一家之主。
周朴园的形象分析

周朴园的形象分析周朴园的形象分析周朴园是曹禺所著话剧《雷雨》中的主要人物,矿业公司董事长,他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特征的资本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统治势力的代表。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周朴园的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朴园的形象分析篇1《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
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周朴园正是他们中间的代表。
周朴园既是一位在德国留学过的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位具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
他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等等,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在《雷雨》中他被定位为一个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和典型的剥削阶级资本家形象。
他的发家史就是中国大资产阶级的发达史,唯利是图、自私、专横、冷酷、残忍是他形象的反映。
为了自己发财,他在哈尔滨包修江桥,就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名工人,每个小工的性命扣三百块钱,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他当了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后,残酷剥削工人,工人起来罢工,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唆使矿警开枪打死30多个工人,镇-压工人罢工运动,同时用狡猾卑鄙的手段收买工人代表。
而他个人的“事业”,“地位”,就因干了这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而蒸蒸日上。
30年前,还是大少爷的他为了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赶走了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女佣人侍萍及侍萍怀里奄奄一息的才生下三天的他们的小儿子,作者借这些行为表现了周朴园的唯利是图、自私、冷酷、残忍。
30年后,周朴园逼繁漪吃药这一场面,把他的专横表现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阅读茅盾小说《子夜》,了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族资本家的生 存状态。
鲁大海 鲁侍萍
周萍
周朴园 逼繁漪喝药 繁漪 周冲
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 秩序的家庭
鲁大海 鲁侍萍
周萍
周朴园 繁漪 周冲
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 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Hale Waihona Puke 太 书读 多 ?过 了我 几你 。认 本知 关道 为 于社 你 社会 这 会是 次 经什 说 济么 话 的? 说 得 你
姑甲 (矜怜地)你先坐一坐,暖和一下,再 看她吧。 老人 (摇头)不,(走向右边病房) 姑甲 (走向前)你走错了,这屋子是鲁奶奶 的病房。你的太太在楼上呢。 老人 (停住,失神地)我——我知道,(指 着右边病房)我现在可以看看她么? 姑甲 (和气地)我不知道。鲁奶奶的病房是 另一位姑奶奶管,我看你先到楼上看 看,回头再来看这位老太太好不好? 老人 (迷惘地)嗯,也好。
多情的、冷酷的情人 自私的、残忍的资本家 严苛的、专制的家长
周朴园
“我想通过一个家庭的毁灭,表达自 己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表现宇宙里 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 也许有一个主宰,它就是上帝或说是命 运,近代称它为“自然法则”。究竟是 什么,我也说不清。它太宏阔,太复杂。 我总觉得有一种汹涌而来的感情,催动 着我发泄长期压在心头的愤懑。” (《文学报》1993年7月2日)
他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 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 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 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 人性 他的 。”
──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
〔一位苍白的老年人走进来,穿着很考究的旧皮大衣, 进门脱下帽子,头发斑白,眼睛平静而忧郁,他的下 颏有苍白的短须,脸上满是皱纹。他戴着一副金边眼 镜,进门后他取下来,放在眼镜盒内,手有些颤。他 搓弄一下子,衰弱地咳嗽两声。外面乐声止。 姑甲 老人 姑甲 老人 姑甲 (微笑)外面冷得很! (点头)嗯——(关心地)她现在还好么? (同情地)好。 (沉默一时,指着头。)她这儿呢? (怜悯地)那——还是那样。 (低声地叹一口气。) 老人 (沉静地)我想也是不容易治的。
……
要 做 就 做 到 底 。
苦 的 事 你 成 么 ?
舞台上呈现的周朴园不仅是个 老谋深算的资本家,专横冷酷的封 建家长,专制丈夫,他还应是个有 着丰富情感世界的悲剧人物。
——杨立新(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周 朴园扮演者)
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雷雨》研 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周朴 园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对于这个问题,万老(即曹禺)毫不犹豫地 回答:“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人物分析之周朴园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 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 望着看戏的人们也用一种悲悯 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曹禺
鲁大海 鲁侍萍
周萍
梅 侍 萍
周朴园 繁漪 周冲
思考:为什么把周朴园和鲁大海的见面放在
认出侍萍、得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之后? 鲁大海 鲁侍萍
周萍
周朴园 繁漪 周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