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 产品批 管理规定
批和批号管理规程

批和批号管理规程1. 目的:明确批号编制标准,作为批号编制的依据,对每一批产品追踪可靠、准确。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产品、采购的所有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批号的编制。
3. 职责:仓库:对每个进厂原辅料编制批号。
生产车间:编制所有产品的生产批号、中间产品的批号。
品控部:负责对批号编制进行检查监督。
4. 内容:4.1 批及批号的含义:4.1.1 在规定限度内具备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产品为一批。
4.1.2 用于识别“批”的一组字(或字母加数字)称为批号。
4.1.3 批号可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
4.2 批次的划分:4.2.1 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按规定划分批次。
4.2.2 到厂原辅料:以同一到货时间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
4.2.3 中间产品:以同一班次生产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
4.2.4 成品:各项质量指标相同或相近的干燥批次组成一个出厂批次,每批的批量为8吨左右,客户有要求时按客户的要求确定批量。
4.3 批号的编制:4.3.1 原料批号:以供应商的原料批号作为批次标识;供应商无原料批号的以进货日期作为批次标识,由年+月+日各取两位数组成。
4.3.2包装物批号:以进货日期作为批次标识,由年+月+日各取两位数组成。
4.3.3 中间产品:按当班生产日期取6位年月日组成批号。
4.3.4 成品:4.3.4.1二溴海因:以产品质量指标相同或相近的批次组成一批,批量可按客户要求确定,客户无要求时批量一般在8吨左右,以组批后的产品检验日期为本批次产品的批号,用6位数表示,以年+月+日各取两位数组成,如批号为“190320”时,表示产品是2019年3月20日组批并检验的。
4.3.4.2溴氯海因:以产品质量指标相同或相近的批次组成一批,批量在8吨左右,或按客户要求确定批量,产品批号以6位数字表示,以年+月+流水号各取两位数组成,流水号按月排序。
如批号为“190320”时,表示产品是2019年3月份的第20批产品。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目的本办法规定了产品(含原材料)批次管理的原则、要求和管理职责.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交付的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时,能迅速准确追溯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把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给客户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批量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交付出厂全过程的批次管理。
3。
定义3.1批次管理是指批量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交付出厂的整个过程中,实行的分批管理.3.2可追溯性:根据记载的标志,追踪产品的各个节点情况.4.职责4。
1物流中心对原材料进厂入库保管,及发放过程的批次管理负责。
4.2生产部负责产品批次管理,组织实施《批次管理跟踪表》管理、协调检查批次管理工作.对半成品、成品入库、保管、发放过程的批次管理负责。
4.3各分厂对半成品、成品、在制品加工、装配和周转过程中的批次管理负责。
按《批次管理跟踪表》的管理要求执行,对执行的正确性负责。
4.4质保部门对材料进货到产品出厂的批次管理有监督责任.对《批次管理跟踪表》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5.批次管理基本原则5。
1保证可追溯性.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通过产品及批次可追踪到:a)责任单位及责任者;b)产品出厂(生产)日期;c)质量问题所涉及的产品范围5.2便于生产管理。
批次管理应结合产品特点,与生产组织形成相适应,便于在生产管理中贯彻落实。
5.3应做到“五清”、“六分批".“五清”是:批次清、数量清、质量清、责任清、生产动态清;“六分批"是: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转序、分批入库、分批保管、分批出厂。
5。
4各分厂及有关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数据统计,应以《批次管理跟踪表》为主要依据.5.5发现不合格品批,应按批采取隔离措施,做出醒目的不合格标志,并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6.组批及批次号的编制确立6.1组批:根据工厂的产品特点及客户对Q、C、D的要求,在保证“五清”、“六分批"的基础上,确定每个批次数量。
生产管理批号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批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批号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特制定本批号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制造环节,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及贮存等过程中的批号管理。
三、定义1、批号:是指一组产品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工艺程序生产的一批产品所具有的共同标识。
2、批次:是指生产过程中,在同一时间段内用相同工艺生产的产品所组成的一批。
3、批次追溯:是指根据相关文件记录,查清某一批次产品的详细生产、流通信息的过程。
四、批号管理程序1、原材料采购(1)采购人员在选定原材料供应商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包括企业资质、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
(2)采购人员在接收原材料时,必须对原材料标识和批号进行检查,并核对其与采购文件的一致性。
(3)采购人员将所有原材料信息记录在原材料批号管理表中,并妥善保存相关文件。
2、生产制造(1)生产人员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工艺标准要求,记录每一批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并确认其批号。
(2)生产人员应认真填写生产日报表,包括原料批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给生产主管。
3、产品包装(1)包装人员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必须核实产品的批号和生产日期与产品包装信息标(2)包装人员应认真填写产品包装记录表,包括产品批号、包装日期、包装数量等相关信息,并妥善保存记录。
4、贮存管理(1)贮存人员在接收产品时,必须核对产品批号和贮存日期,并将产品存放在指定的货架上,并做好相关标识。
(2)贮存人员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查,确保产品贮存环境符合要求,产品的批号和贮存日期清晰可见。
五、数据归档1、所有批号相关的文件和记录都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归档,并妥善保存。
2、归档文件中必须包括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日报表、产品包装记录表、贮存检查记录等相关信息。
3、归档文件应当按照年份和产品分类进行存档,并在一定期限内妥善保存。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产品批次管理办法一、引言产品批次管理是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追溯能力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规范产品批次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
二、产品批次管理原则1. 可追溯性每个产品批次都应该能够追溯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和最终出厂情况,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
2. 批次标识每个产品批次需要有唯一的标识码,方便查询和管理,避免混淆和错误。
3. 实时更新批次管理信息应该及时跟进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即时性。
4. 操作规范批次管理相关人员需要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产品批次管理流程1. 原材料管理原材料采购时需要标记批次信息原材料入库时与批次信息进行对比核对2. 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进行记录和标记确保每个产品批次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3. 成品质检成品出厂前需要进行质量抽检根据批次信息对成品进行分类和分拣4. 出厂管理出厂产品需要贴上批次信息标签出厂记录需存档备查四、产品批次管理工具1. 批次管理系统实时记录和管理产品批次信息,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和出厂产品的管理。
2. 批次跟踪软件帮助企业实现批次追溯功能,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
五、产品批次管理的好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品牌信誉六、结论产品批次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影响着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建立科学规范的产品批次管理办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产品生产过程和提升生产效率,值得各企业高度重视和实施。
以上是关于产品批次管理办法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markdown最后更新时间:2021/10/20```。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有限公司管理文件QB202-2014产品批次管理办法2014-08-10发布2014-08-15实施****有限公司技术部发布产品批次管理办法1、范围本办法规定了生产过程和初物生产过程的批次管理基本要求和办法。
本办法适应产品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及重要、关键购买件的批次管理和设计、材料、工艺、模具、设备、品质改善、新供方等变更后的初物管理。
2、术语及定义批次----同等条件下生产或已生产完成的产品的集合。
批号----代表某一批次的一个号码。
批次标识----为区别不同批次而做的具有追溯性的标识。
批次记录----对台帐、标签、各种单据中记载的具有批次追溯性的信息。
制造履历----用来识别零部件、产成品制造状态的记录,包含生产日期、生产量、批号、合格数、工废及料废、制造条件、转出转入等信息,必要时可与其它台帐合并。
批次管理----对产品形成的批次及制造履历、标识识别的管理。
可追溯性----能对产品考察项目的制造履历、制造过程中各种测试数据、记录情况进行跟踪的能力。
永久性批次标示----采用铸造、锻造、注塑、打刻、涂漆、粘贴、涂写、模印等方式直接在产品上标记的批次标识,在后续制造过程中不必消除、三包期内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不会损坏。
3、职责3.1 品管部负责确定批次管理零部件范围,编制《批次管理零部件明细》。
3.2 供应部负责协调、督促供方对相应外购零部件实施批次管理,品管部负责认可和标识检查。
3.3 生产部负责确定生产过程中的批次标识方法、批次管理重要工序,实施生产过程中的批次管理。
3.4 营销部负责成品贮存、发运、销售过程中的批次区分、登录管理。
3.5 技术部负责永久性批次标识的确定。
4、基本要求4.1 批次管理范围4.1.1 适应编批的零部件如下表:4.1.2 品质部可以根据品质管理要求修定批次管理的零件范围,编制《批次管理零部件明细》并适时修订,必要时可提交技术部确定是否施加永久性批次标识。
原材料产品批号管理规定

4.1生产部负责产品生产的批号管理和标识,同时保管产品批号登记册及相应清单的职责。
4.2品质部负责产品批次标识的监控。
4.3物控部各仓库负责库存产品批号的编制和维护。
4.4仓库管理员负责外购原材料等批号的管理,及确保物料进出仓库必须要有完整的批号。
5.0程序
5.1批号的分类
5.1.1产品批号分为原材料批号、生产过程批号和返工批号三类,出库终产品与该物料的最后一个工序输出批号一致。
5.3.3.2仓库的物料领进本车间后,应保证物品在本车间内流转的全过程〈包括临时存放点、物料位处〉必须有产品标识和批次。
5.3.3.3生产过程中,当班组长或管理者要在《生产日报表》上记录所使用材料对应的生产数量、生产时间及批号,箱号,批号的编制由当班管理员按规则命名好,并要求作业员在每一箱的标识现品票中填入该批号。
5.2.3来料时同一部品不同包装不能编为同一批号,于部品流水号再编顺延流水号。
5.2.4对来料入库的材料须作好各批号的标识、分类堆放、并将物料批号贴附于相应的实物上,以便先进先出。
5.2.5发料:依生产日计划单(含生产指令单)进行发料,并在发料单中注明所发物料的批次号。
5.2.6对出入库部品须在“领料单”、“入库单”以及来料检验报告等记录文件上必须填写来料批号,以便生产及追溯使用。
原材料产品批号管理规定
(分类)
工作文件
(名称)
原材料、产品批号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承 认
确认
作 成
版本
修改状态
生效日期
作成部门
文件构成
本 文
添付资料
修改履历
№
修改日期
变更 内 容
承 认
确 认
作 成
产品批次管理规定

产品批次管理规定1.目的:为有效管理原材料及成品批次,提高成品合格率,减少或杜绝不合格品,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拟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用原材料(尤其是再生料)及成品批次管理。
3.职责:3.1 原料库:负责核查供应商来料信息(包括供方名称或代码、原材料名称或代码、批次号)是否齐全,负责建立原材料大混批次管理台帐。
3.2 技术部:根据原材料大混批次台帐及对应的原材料大混检验报告出具配方,并编制成品批次号。
3.3 生产部:负责核对库房所发原材料信息(包括供方、名称、批次及数量)与技术配方要求的符合性。
3.4 品质部:负责抽查小混原材料信息(包括供方、名称、批次及数量)与技术配方要求的符合性。
负责根据成品包装工艺卡打印成品标签。
3.5 成品库:负责检查产品入库单与标签的一致性。
4.管理内容4.1原材料批次管理规定:4.1.1库房根据原材料来料及大混情况,编写原材料批次号,并建立原材料大混批次台帐,原材料大混批次台帐应包含:供方名称(或代号)、原材料名称(或代号)、原材料大混批次号、数量等信息。
4.1.2电瓶料来料往往是大块的,不便检测,每次更换供方粉碎时,由库房通知当班检验员取样检测,检测数据供技术部开配方时使用。
4.1.3生产部、技术部退回库房余料的半袋料应密封并注明原材料供方、名称、批次号及数量信息,以便库管员及时将其归位,并在下次发料时优先发出半袋料。
4.1.4半袋料杂混或几家供方同种原材料杂混,由库房依混料时间编写大混批次号,并记入原材大混批次台帐。
4.1.5技术部取料做提前首件时,应按提前首件配方要求取料,严禁随意取料,从而达到有效提升量产的首检合格率之目的。
若提前首件没有注明原材料批次号,则试料员应在提前首件配方上标明实际取样的批次号,以便量产时锁定原材料。
4.1.6生产部值班长负责根据技术配方要求,核对库房发出原材料的供方、品种、批次及数量等信息,出现实物与技术配方要求不符时,值班长应及时通知库管员更换原材料,并记录在案。
工厂批号管理制度

工厂批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统一公司产品批号管理,确保产品质量追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批号管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
第三条公司产品批号管理应当遵循“准确、规范、详尽、完整、追溯”的原则。
第二章批号编制第四条产品批号应当根据以下内容编制:产品名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等。
第五条批号应当以数字、字母或符号的组合形式表示,确保每个批次的唯一性。
第六条批号编制应当由专门负责批号管理的部门进行,确保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第三章批号登记第七条批号登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质量等级、存储位置等。
第八条批号登记应当及时、准确地录入公司的产品批号管理系统中。
第九条批号登记内容应当规范化,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以便日后追溯。
第四章批号使用第十条产品批号应当清晰地标注在产品包装上,并在相关文件中进行记录。
第十一条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批号管理制度执行,确保批号的正确使用和记录。
第十二条对于生产出的产品,应当进行质量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批号信息进行匹配和登记。
第五章批号追溯第十三条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投诉时,应当能够及时进行批号追溯,找到出问题产品的具体生产批号和生产环节。
第十四条批号追溯工作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追溯工作。
第十五条批号追溯应当包括产品调出记录、生产记录、质检记录等,以确保追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六章批号管理报告第十六条每月应当由负责批号管理的部门提交批号管理报告,对本月批号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十七条批号管理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批号编制数量、使用情况、追溯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第十八条批号管理报告应当交由公司管理者审阅,并根据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七章批号管理责任第十九条公司领导应当高度重视批号管理,确保批号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二十条批号管理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负责批号管理的日常监督和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批号的记录文件由批号编制部门负责保管、并整理归档,记录必须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以备追溯。
6.0质量记录
6.1《领/退料单》 保存一年
6.2《入库单》 保存一年
6.3《生产日报表》保存一年
5.1.2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批次管理与其他同步进行,出入账、单据和标识卡,对各环节按批次进行管理,保证主要产品的可追溯性。
5.2原材料批号管理
5.2.1所有原材料纳入签收后,由仓库管理员按5.2.4的编码规则进行该批物料的编号,需同时记录于送货单上相应的规格处,并同时录入ERP系统记录。
5.2.2同一送货单上的不同部品采用不同的批号管理,即以部品点数为流水号。
5.3注塑部生产批号管理
5.3.1生产批号由车间专人负责,则编码规则为:
5.3.2 XXXXXXXXXX
流水号(如01,02--)
模号(如多套模等,1,2--)
生产日期(如18日,18)
生产月份(如9月,09)
生产年份(如2016年,16)
部门代码(注塑部I)
5.3.3批号的使用方法
5.3.3.1车间领料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和本车间生产实际在向仓库领料时,需核查相关记录(如:产品型号、批号、数量等)准确无误后方可取物料,否则不予领取物料。
5.3.3.2仓库的物料领进本车间后,应保证物品在本车间内流转的全过程〈包括临时存放点、物料位处〉必须有产品标识和批次。
5.3.3.3生产过程中,当班组长或管理者要在《生产日报表》上记录所使用材料对应的生产数量、生产时间及批号,箱号,批号的编制由当班管理员按规则命名好,并要求作业员在每一箱的标识现品票中填入该批号。
(分类)
工作文件
(名称)
原材料、产品批号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承 认
确认
作 成
版本
修改状态生效日期作部门文件构成本 文
添付资料
修 改 履 历
№
修改日期
变更 内 容
承 认
确 认
作 成
1.0目的
1.1通过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标识和批次管理,确保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需要时具有可追溯性。
1.2为了保证对产品,物料先进先出,对使用物料能够及时追溯,同时减少品质成本,规范公司产品的批号管理。
3.3注塑生产过程中:
3.3.1同一工单连续性生产出的产品,不管生产几天,都定义为同一批,给予一个批号,如因异常、断产、恢复生产便需要另命名批号。
3.3.2如设备维修、模具维修、生产中断等异常情况,则顺沿改变该批部品订单批次的流水号,并在相关生产记录中注明改变的批次的原因。
3.4冲压生产过程中:同一批量的产品以生管发放的工单号作为批次号。
5.5返工批号:部品在返工(修)后等特殊情况时,由相关生产部或相关加工单位编制该部品产品批号,则编码规则为:批号不变,只在原批号后加英文字母F,(如:原批号+“F”)。
5.6成品包装后在产品外包装上贴上成品的产品批次号,成品仓管员对成品批次号进行核对,核对无误的产品方可入库,并在ERP系统入账时,建立成品批次入库台账留档管理。
4.0职责
4.1生产部负责产品生产的批号管理和标识,同时保管产品批号登记册及相应清单的职责。
4.2品质部负责产品批次标识的监控。
4.3物控部各仓库负责库存产品批号的编制和维护。
4.4仓库管理员负责外购原材料等批号的管理,及确保物料进出仓库必须要有完整的批号。
5.0程序
5.1批号的分类
5.1.1产品批号分为原材料批号、生产过程批号和返工批号三类,出库终产品与该物料的最后一个工序输出批号一致。
5.4.3.2原材料投入机位生产,当班组长或管理者首先在《生产日报表》上记录材料批号、材料数、材质、材寸。
5.4.3.3各车间在《生产日报表》上记录相应产品批号,生产完毕入库时,在ERP系统中录入部品批号并打印好入库单,入库品必须注明LOT NO.及箱数、箱号等。
5.4.3.4半成品仓库管理:对所有部品要进行登记在ERP系统中,要有来料日期、车间生产日期、数量、箱号及批号。
5.2.3来料时同一部品不同包装不能编为同一批号,于部品流水号再编顺延流水号。
5.2.4对来料入库的材料须作好各批号的标识、分类堆放、并将物料批号贴附于相应的实物上,以便先进先出。
5.2.5发料:依生产日计划单(含生产指令单)进行发料,并在发料单中注明所发物料的批次号。
5.2.6对出入库部品须在“领料单”、“入库单”以及来料检验报告等记录文件上必须填写来料批号,以便生产及追溯使用。
5.4五金部/装配部生产批号管理
5.4.1生产批号以生管发放的工单单号作为生产的Lot号,编码规则为(参考如下):
5.4.2 XX XXXXXXXXX
流水号(如001,002--)
生产日期(如18日,18)
生产月份(如9月,09)
生产年份(如2016年,2016)
5.4.3批号的使用方法
5.4.3.1领料:在领料单备注栏写上原材料的批次;
5.2.7五金原材料、塑胶原材料的编码规则为:
5.2.8 XXXXXXXXXX
流水号(001,002,--)
收货日期(如18日,18)
收货月份(如8月,08)
收货年份(如2016年,16)
来料类别(如塑胶料I,五金料P等)
来料类别:I塑胶原料、P五金原料。如2016年8月18日收到塑胶原料,批号编写为:I1。
5.4.3.7产品批号在生产指令单中确定,各生产车间严格执行,不得变更。
5.4.3.8在产品生产、检验、出入库、发运等记录中必须记录产品批次号,以便于追溯。
5.4.3.9对于生产现场退回到仓库的原材料,生产车间必须保留原有批号标识标签,并填写原材料《领/退料单》,材料管理员对其进行确认。
5.4.3.10在一批产品每一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尾料、尾数、不合格品等,都可以使用该批产品的批号作为其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或物料的标识。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五金原料进货、塑胶原料进货、生产过程的产品批号编制及最终产品的批号管理。
3.0定义
3.1批号是物料标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或产品有助于防止混淆和差错,因此,每批产品均应编制生产批号;
3.2批号还具有可追溯性。因此,应能根据产品批号追溯到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
5.3.3.4在产品的生产、检验、流转、贮存等环节,相关人员必须对产品进行标识,并注明产品批次号。否则各部门有权拒收无批号产品。
5.3.3.5产品交仓时,同一产品、同一批次应装在同一踏板上,装不下时方可另装,同一型号不同批次的产品和尺寸相近易引起混料的产品不得装于同一板上。
5.3.3.6在装好的每一板产品上应及时按所生产的产品及批次填写相应的产品物料单,不同生产批号的产品应分开存放并标识“产品标识卡”、自检记录及检验报告等记录文件。
5.4.3.5需进行点焊、嗒牙、铆接、清洗加工的部品,Lot号使用生管发放的工单单号作为批次号;包装时,要求填写现品票,延用前工序的批号,注明车间生产日、来料箱号、数量、及包装日期、包装箱号,包装作业员并作成《五金部生产日报表》。
5.4.3.6同一批号产品在上下道工序之间流转时,下道工序应采用上道工序产品标识批号,同时对该批号与其操作指令核对,确保批号流转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