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户外写生油画,充满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值得好好欣赏

合集下载

当代油画鉴赏|乡土情怀——叶若海

当代油画鉴赏|乡土情怀——叶若海

当代油画鉴赏|乡土情怀——叶若海叶若海的油画艺术创作题材,始终坚守着对乡土的热爱和眷念。

因从小生长在土楼里,创作源泉有别于其他艺术家。

在他的创作里,主体总会以土楼出现。

土生、土长、土地方、土气、土味、土楼情——这是土楼画家的真实写照,他的思想与大自然相融合,所谓艺术原自生活,而他的生活来自土楼,因被赞誉为“土楼画家”。

叶若海《古桥边的土楼》180X90CM 2018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艺术造诣,以及对乡土的美丽景色有着与身俱来的热爱、理解和体验,发自心灵深处的创作出了一系列土楼艺术作品。

其画风朴实、质感突出,饱满、充满了感情和乡土气息,是一种浑然天成融为一体的心灵之作,有其自己独特的视角、气质和表现。

叶若海《桥边古树》 180X90CM 2018客家土楼的整体造型本身极具独特的艺术性,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置身于崇山峻岭之间。

而通过作者对美的艺术追求与内心情感的表现再创作,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幅宁静、神秘的土楼建筑,唤醒观者心中所向往的世外桃源。

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究竟藏了多少故事?那里住着怎样的一个民族?有着怎样的风俗?我们可以通过叶若海的艺术作品慢慢去解密。

多少年后,也许,我们只能通过艺术家笔下所创作的珍贵图式作为资料,去追寻我们千年民族文化传承的世界奇葩建筑。

艺术家简介叶若海1978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平和, 201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油画家。

从小酷爱绘画,7岁能白描贴在墙上的关公神像,生活成长在世界上最大的圆土楼之一“丰作厥宁楼”里。

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参加大展,多幅作品被海内外美术馆、政府机构和个人收藏。

作品欣赏叶若海《古楼秋风》 180X100CM 2018叶若海《池塘古韵》 180X90CM 2018叶若海《古韵秋来》 153X76CM 2018叶若海《围楼秋色》 150X70CM 2018叶若海《香山红叶围楼情》 120X60CM 2018叶若海《落砂潭土楼》 130X70CM 2018叶若海《冬霜古韵》 180X90CM 2018叶若海《聚贤楼》 180X100CM 2018叶若海《德立楼》 180X100CM 2018来源:叶若海油画展。

户外写生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户外写生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户外写生对油画创作的影响在绘画创作中,户外写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与工作室创作相比,户外写生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性,可以让画家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同时创造出更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表达的作品。

尤其对于油画创作,户外写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户外写生可以帮助油画家更好地掌握色彩和光影的变化。

在户外,光线和天气的变化给画家创造出了大量不同的色彩和光影。

画家可以通过观察和绘画,学习到如何捕捉自然环境中的色彩与光影,总结它们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些色彩和光影应用在油画创作中,呈现出更真实、自然的效果。

另一方面,户外写生也可以让画家拥有更丰富的创作体验和灵感。

户外写生让画家置身于自然环境中,直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

这种体验让画家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对色彩和光影的深刻理解都得以提升。

在创作过程中,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将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转化为艺术作品,融入个人的审美观念和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况且,户外写生还可以让画家更好地掌握画面的构图和形态。

在户外,画家将面临各种各样的事物和场景。

画家必须学会如何把这些事物放在画面中,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它们的形态和特点。

通过户外创作,画家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构图和形态的规律,以此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素养。

因此,户外写生对油画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

它不仅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掌握色彩、光影、形态等绘画技巧,更可以提高画家的绘画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画家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拓宽画家的创作思路和视野,同时也让画家更好地融入到自然的环境中,更好地表述出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这样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油画领域有效,在许多其他艺术领域都具有非常广泛和积极的影响。

让·米勒油画作品欣赏:田间劳作

让·米勒油画作品欣赏:田间劳作

让·米勒油画作品欣赏:田间劳作让·米勒油画作品欣赏:田间劳作《米勒自画像》作者简介: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 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米勒出生于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在瑟堡接受了最早的艺术启蒙教育。

1873年,他来到巴黎,受教于德拉罗什画室,并在卢浮宫研究学习历代大师的作品。

1848年,他的作品《簸谷者》在沙龙展出。

1849年,他定居于巴黎东南郊外的巴比松农村。

在以后的27年里,他创作了一系列以农民的生活和劳动为主题的作品。

代表作品有:《播种者》、《拾穗者》、《晚钟》、《喂食》、《慈母的爱》、《倚锄的人》、《牧羊女》等。

作品欣赏:米莱在“巴比松画派”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的艺术语言承继了西方艺术的传统,尤其受曼特尼亚、普桑和米开朗基罗的影响甚大。

其画风凝重质朴,造型简约。

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

《一个牧羊女和她的羊群》《牧羊女》《Peasant spreading manure》《挤奶的女子》米莱的作品完全不合乎当代巴黎城市文明的欣赏趣味。

他的作品中,却有众多引人注目的妇女形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妇女往往被置于一个劳动的场景中。

她们总是以女主人的身份,带着手头上正干着的活儿出现在画面上,或劈柴、挑水,或牧放牛羊,或编织手工……没有坦露的粉色肌肤,没有矫饰的欢颜,却十分真实感人。

她们的出现常常使画面充满温馨有序的家庭气氛。

《烤面包的女人》《务农归来》《拾穗者》《晚钟》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充满血腥的时代里,却产生了《晚钟》这样静谧安宁的超世佳作,堪称奇迹:暮色笼罩着一望无际的苍茫大地,何等庄严,何等肃穆,不禁令人对造物主的伟大油然产生敬意。

只有在这样的盼望中忍耐苦难,苦难才显得甘美,心灵才寻得平安。

艺术概论油画拾穗者作品赏析

艺术概论油画拾穗者作品赏析

艺术概论油画拾穗者作品赏析1、《拾穗者》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存放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2、该画描绘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该画人物形象造得真实生动,笔法简洁,色调明快柔和,凝聚着米勒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感受,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3、图片描绘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画面最前方是三个农妇,在收割后的田地里弯腰捡拾遗留在地上的麦穗,三个农妇在画面上斜向排开,姿态各异,动作不同。

画面最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中间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鼓鼓的袋子,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儿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像是刚过来,左手握着右手捡来的麦穗,敏捷地把它们放在背后,手里只有一小撮。

她们拾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唯恐漏掉一个麦穗。

背景是一片收割的田地,广袤无垠,麦垛堆积如山,一片收割忙碌的景象,一辆载满麦子的马车正要赶走,右上方还有一个骑在马背上同时用手指着那些农夫的人,还有许多农夫正在劳作。

19世纪中期,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开始慢慢滋生,它是在同官方艺术和蜕化了的浪漫主义进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他确立了以描写生活真实为创作的最高原则,艺术家们正视赤裸裸的现实,大胆而不加粉饰地描写现实生活,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意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些优秀大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达到了一定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从而使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运动,成为欧洲现实主义运动的旗帜。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巴比松画派为先驱,其中最能实事求是的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和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

《拾穗者》就是其中之一。

《拾穗者》,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

慕尼黑小镇油画赏析

慕尼黑小镇油画赏析

慕尼黑小镇油画赏析
在欧洲,不管是意大利马纳罗拉、英国拜伯里,还是法国的科尔马、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这些地方的景象都会让人陶醉,因此也很羡慕在当地生活的人们,每天都可以生活在像画一般的地方,今天我们欣赏的是众所周知的慕尼黑小镇的油画。

画作忠实还原了小镇,看着阳光从树缝间穿过,微风拂窗,细节里传递着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静谧,美不胜收。

很好的将慕尼黑小镇的风景景象了诠释,描绘壮丽的景观和古迹,对细节和色彩的把握深有研究。

也可以吸引一大波旅游者前往旅游,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达到目的地,也可以透过这种浓郁的复古风情的油画作品来领域一番那里的美景,也算是大饱眼福了。

不能去慕尼黑小镇旅游,那么最好的体验就是来欣赏这些欧洲著名的、浓郁复古风情的油画风景。

不管是哪一幅油画都深深的描绘出来了当地的山、水、花、草以及房子,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让人神往。

这些画作都将慕尼黑小镇进行了最真实的还原,仿佛人已经进入了画中,看着画中的阳光从树缝穿过,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感觉,美不胜收。

为家乡山水画历史——葛燎原油画风景作品欣赏

为家乡山水画历史——葛燎原油画风景作品欣赏

为家乡山水画历史——葛燎原油画风景作品欣赏文化艺术来源:央视网 2017年07月20日 13:11葛燎原葛燎原,四川江安人,研究生学历。

现任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宜宾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宜宾市文联名誉主席,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其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在《中国画家报》、《中华文化画报》、《中国书画报》、《中外名流书画家》、《写生作品系列丛书·油画卷》、《世界知识画报》等刊物上发表或刊发专页。

2006年10月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作品集《葛燎原色彩风景写生作品集》。

2008年9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成都画院为其举办了《乡情——葛燎原生态写生画展》。

2009年10月,美国南卡州哥伦比亚市为其举办了《宜宾市长画宜宾》个人画展。

2011年9月底,写生作品《李庄羊街》、《五月山乡》参展委内瑞拉波利瓦尔共和国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

2012年9月,四川美术家协会、陈逸飞艺术基金会在上海为其举办了《川南放歌大美情怀——葛燎原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展》。

《古镇小巷》(60×80cm)《冬闲》(65×80cm)《李庄羊街》(60×80cm)为家乡山水画历史——葛燎原先生绘画作品之我见作者;曾德宏(宜宾学院教授)葛燎原先生的油画作品,我在宜宾美术馆见过。

那是五六个志同道合的画家,坚持每个周末到乡村野外写生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展示。

当时,我有一个观念性的东西在脑海里闪现:这是宜宾美术史上一个画家群落风格的集体展示,它是否预示着一个画派的诞生?我继续大胆地设想,戎州画派正在悄然孕育,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向世人昭示它的诞生和崛起。

《佛门春晓》(65×80cm)在近邻的乐山有嘉州画派,内江有大风堂,而我宜宾独没有一个画派,这在历史文化名城,真是一件不好交代的事情。

画家仅靠单打独斗闯天下,在艺术上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固然值得钦佩。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成功算不得真正的成功。

油画---永远消失的村庄

油画---永远消失的村庄

情感浓烈的一组油画:《永远消失的村庄》精品鉴赏导读:本组油画节选自《永远消失的村庄》作品。

认真看后感慨很多,现在的都市人,大概对农村的记忆早已模糊,于我而言,却是刻骨铭心的乡愁乡恋,一生再也无法抹去和释怀。

现在城市的生活物质上确实比当时的农村“富足”一些,但却远没有儿时农村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一种自然的幸福和快乐。

现在的农村也远非当年了,变了,一切都变了。

当时到处可见的各种各样的水果树、老房子、老磨坊现在没有多少了。

不见了儿时的伙伴。

一切恍于梦中。

一声嘘唏,几声叹息!刻骨的乡愁乡恋,浓浓的往昔思念。

回忆的点点滴滴,不禁使人感慨万千。

曾经的灿烂年华,曾经的纯真无暇,都一去不复返了。

游走在高楼大厦中,已经快找不到方向了。

油画《永远消失的村庄》作者:湖南邵阳油画大师李自健砍柴的孩子,在路边休息。

也许太重了,也许在农村,砍柴是必修的。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少女溪边完衣,永远是最美丽的风景,她们最后都嫁给了谁?牧羊的爷孙俩,还记得蓝蓝的天吗,城市的天空早已污浊,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和母亲在一起,那时,母亲很年轻,如今已经两鬓苍白。

割草的小女孩和狗。

在农村,狗是必备的,是回忆里很重要的一部份。

谁家的新媳妇?你们可曾记得嫁娶之时的羞涩。

死鬼的来信,信上可有归期?女人的爱啊,真的很长。

刺绣,是农村姑娘的必修课,那时的母亲和她的几个姐妹,都是相当精湛的,会绣很多东西。

小媳妇回娘家?奶奶的记忆,很多农村的娃是这样带大的。

兄妹在挫玉米牧羊的女子是村里的一道风景。

草堆也曾是乐园安静,调皮的猫喜欢到处爬着睡觉,家里可有不捉老鼠的懒猫?记忆的焦点,曾经很清晰的记得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寸土地,如今都只在梦中,早已模糊不清,谁曾记沧海桑田?低头深思?还是想念父母?在农村,兄妹(姐妹)之间的感情真的是非常好,想起那时的时光,总会泪光闪闪,明媚的阳光,慵懒的猫,都是非常美好的画面。

失乐园:城市化?沙漠化?摇篮边安眠曲,最美的歌声永远是母亲的,那时的我们,未曾预知我们最后将远走天涯,古训云:母在,不远游,远游必有方。

色彩惊艳的陕北的农民画

色彩惊艳的陕北的农民画

色彩惊艳的陕北的农民画陕北,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现在说到陕北,让人能想到的是《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里的首站外景地,是张爷爷的酸汤挂面,是陕北的白鹿原。

这个地方也集中了艺术的土壤,有着无数的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秦腔、剪纸、大秧歌等。

还有一门艺术,也是惊艳了无数观者的眼球,那就是陕北农民画。

陕北农民画的画面都很喜庆,色彩也非常鲜艳,是一种带有浓郁的中国民俗气息的画。

看似有点土,但这种淳朴的画如果挂在家中也不失为一种风趣。

大名鼎鼎的陕北农民画滥觞于70年代中期,流行于80年代初期。

这种农民画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本身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是以剪纸为造型基础的艺术,同时借鉴了刺绣的丰富色彩,形成了具有陕北浓郁地方特色的绘画品类。

目前陕北农民画的画家有一两百人,年纪上至七旬,最小的还未成年。

陕北农民画的馆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60余幅,还有很多被外国的艺术馆收藏。

陕北农民画的作者一般都是剪纸和刺绣的能手。

这些画家通过长期对剪纸、刺绣的磨练,培养了一种超强的审美意识。

而这种审美作用于绘画之上,便练就了一种惊艳的艺术效果。

这种效果是一种原发的、与古老的文化观念相融合的艺术种类。

通过陕北农民画,发映出陕北农村的基本面貌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的样态,能够将生活中的劳动生产、风土民情、节日盛典、赶集热闹、喜庆丰收从场面都勾勒出来。

这种古朴的画面的主题多是丰收的田野、热闹欢腾的动物、新盖好的房屋等等,而每个色彩又分别有着不同的寓意:绿色代表万年长青,红色代表活。

这种色彩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以色彩的方式和特定的形象祈求未来的吉祥平安、大吉大利。

色彩是以一种视觉系的视角,是一种代表自然、超越自然的表现形式。

陕北农民画在我国整个庞大的民间艺术中可谓是大放异彩。

画面本身粗放豪迈,构图饱满充满拙趣,色彩明艳夸张,具有浓郁轻信的浪漫情怀。

陕北农民画能够让每一位观者都体会到激昂自豪的情绪。

陕北农民画虽然粗放,但是拥有细腻的情感,在浓艳瑰丽中蕴含着淡雅和雅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户外写生油画,充满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值得好好
欣赏。

小船厂写生红树林中的小船台风来临之际,仍到了阳江的海边写生英德北江边写生丹霞山写生汝城写生天气转凉,烦躁的心已平静,画也画得明快些,画画就是这么好玩!太行山之美!太行山回来,还是想着它。

画着画着就下雨啦,雨水给画面带来了特别的效果。

南太行山写生解构烟台渔港小海港夏日的烟台港烟台风景夏日的山东中山乡村的碉楼建筑写生海边晨曦五桂山的风景还挺美树林中的小屋深圳乡村写生碉楼建筑写生海边的渔船碉楼风景画碉楼风景画憩静的小河边写生画作者张广洋老师(左一)。

张老师是广东中山中专的一名美术老师,他的美术和摄影艺术造诣都非常深厚。

爱自由的他,特别喜欢大自然的那份纯朴无瑕的美,这些美都体现在他的油画和摄影作品中。

张老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