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子》成书时代及其文体考

合集下载

古典文献学题库

古典文献学题库

古典文献学概要中国古代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孔子修“六经”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始于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当时叫“校雠”•近代受西方学术影响,一些传统学术被冠以“××学”之名,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即传统上的字书、韵书、训诂“校雠学”,“古典文献学”“文献学”之名的提出•梁启超1920年《清代学术概论》:“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

”•1923年《中国近三百学术史》:“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1928年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例言》:“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成为高等教育的独立学科•建国后标点整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50年代末翦伯赞等教授建议建立文献学专业•在魏建功先生领导下,1959年在北大中文系创建国内第一个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上世纪80年代初张舜徽先生提出招收文献学研究生,于是在历史系设置历史文献学专业•从此就形成了古典文献、历史文献两个专业并存的局面古典文献学是怎样的一门学问•传统的文献学包括文献形态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编纂学、典藏学;文献标点、注释翻译、考证、文献检索、出土文献等•古典文献学的功用•传统上即明道,教化,娱情,考辨,经世•古典文献学是治中国文史之学最基本的学问程千帆:文献学学不好,将来会被人欺负的平时说话要负责任进行学术研究不能不顾学术常识•他曾就读于复旦、柏林、苏黎世、哈佛,通晓八国语言,先为清华大师,后教于牛津,学贯中西。

家学深厚,全唐诗10万首都可倒背如流,晚年目盲后,全靠口述,出口成章,学生整理其听课笔记便成国学巨著。

号称500年才出的一个教授,蒋介石称之为国宝,他就是陈寅恪,死于文革。

(有种人叫天才,惊采绝艳啊。

)①全面认识文献,进入古代文化、学术宝库的钥匙。

从《列子》辨伪问题看古籍真伪之辨

从《列子》辨伪问题看古籍真伪之辨

从《列子》辨伪问题看古籍真伪之辨列子,名御寇或圄寇,战国早期人,是继老子之后,与庄子齐名的道家代表人物,其名下著作《列子》是继《老》《庄》而著称于世的道家典籍。

传世《列子》为东晋张湛注本,在唐宋两朝先后被封为《冲虚真经》《冲虚至德真经》,备受尊崇。

关于《列子》真伪问题,自唐柳宗元提出疑义以降,历代学者均有置词,生发出一段辨伪公案,延至于今。

一、《列子》辨伪公案略论《列子》以其来源传奇而史书不传“列子”,思想杂糅多与先秦古籍、汉晋佛典故事存在重合,记事及文字用语使用时代错乱等问题,自唐以来多为学者质疑,甚至被断为伪书。

唐柳宗元《辨列子》提出传世《列子》中的《列子新书目录》(刘向著,下称《书录》)将列子说成郑缪公时人,而据其考证列子当为鲁缪公时人,刘向所记有误。

宋高似孙《子略》中怀疑列子其人是鸿蒙、云将一类虚构人物,《列子》是后人荟萃而成。

叶大庆《考古质疑》据书中载有列子百年后的公孙龙、宋康王事而认为《列子》书是后人增益的。

黄震《黄氏日抄》指出《列子》中存在两章属于佛教内容,而晋人好佛,《列子》出于“典午氏渡江后方杂出于诸家”。

明宋濂《诸子辨》也认为传世《列子》“必后人荟萃而成”,但疑其中《杨朱》《力命》二篇就是杨朱一派的遗书,没有全伪。

清初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将《列子》归于“真书杂以伪者”一类。

《四库全书提要》认为传世《列子》“不出于御寇之手”而“为传其学者所追记”。

陈三立《读列子》认为书是“杨朱之徒为之”,魏晋之士又“增窜其间”。

近代以来,“《列子》伪书说”大行于世,作伪者身份也被确定,如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中即直指《列子》为张湛伪作;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也认为传世《列子》为张湛“采集道家之言,凑合而成”,《书录》也系张湛伪造;马叙伦更在前人基础上作《列子伪书考》一文,举列高似孙、黄震、姚际恒、钱大昕、钮树玉、何治运、俞正燮、汪继培、吴德旋、章太炎等十家观点,综合提出《列子》伪书的二十条证据,并怀疑作伪者为“王弼之徒”。

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永和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6月份自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一)文学类类文本阅读“书籍史”与“书史”,二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味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在现代大学的文献学和图书情报学领域中,早就有关于书史的教学和研究成果。

可以说,在“书籍史”舶来以前,“书史”一名行之已久,至少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中国书籍史研究方兴未艾,可以结合传统文献学、中国书史和西方书籍史研究的思路,建构中国的书籍史研究体系。

书籍史的研究,可以从各种专题史的角度展开。

将书籍研究与各种史学、文化学相结合,开展书籍社会史、书籍经济史、书籍史料学、书籍阅读史、书籍艺术史、比较书籍史的研究。

所谓比较书籍史既可以是中外书籍史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是各种汉籍之间的比较研究。

域内汉籍与域外汉籍之间,东亚汉籍的和刻本(也称日本本)、朝鲜本和越南本之间的比较研究,也是比较书籍史的内容。

书籍史的研究,可以从断代史、分类史、区域史等角度展开。

断代的书籍史,关注宋代以后者居多,这自然是因为宋元明清书史资料较多之故。

除了目录学的分类,书籍还有其他分类,例如从刊刻角度区分,有官刻、坊刻、家刻等类别;从用途角度区分,则有考试用书(制义刻本)、蒙学读物、礼品书、历书、日用类书、畅销书等类别。

以区域划分的藏书史、刻书史,已有不少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一段所言各种专题史以及此段所言各种“区块史”,固然是整个书籍史研究框架中的“区块”,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研究视角,可据以展开各种深入具体的研究。

实际上,在具体研究中,不同的角度往往是融合为用的,例如,何朝晖《晚明士人与商业出版》,就是断代史与专题史视角的结合。

第十一章 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

第十一章   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

第十一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的故事,或所讲故事使用的文本或底本。

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类型的说话艺人的底本。

话本前史:1、《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小说《燕丹子》,叙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清人从《永乐大典》里抄录出,孙星衍加以校刻,重新流传。

这个故事确曾流传于汉代,《风俗通义》《论衡》等书都曾述及,是现存唯一可靠的汉人小说,后世讲史话本的先驱。

2、敦煌遗书中发现的《庐山远公话》《韩擒虎画本》。

宋金元通俗小说源于唐代说话艺术(敦煌遗书中也有不少话本及说唱文学抄本,都是广义通俗小说),主要以话本形式流传。

此类通俗小说在宋仁宗时有较大发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北宋末汴梁“京瓦伎艺”,有讲史、小说专业艺人。

不过当时还只以抄本流传,未见刻本。

现在所见到的话本,都是南宋金元刻本,而且比较简略,南宋说话的盛况,见于《都城纪胜》《梦粱录》等书。

金朝也盛行说话,《五代史平话》即可能刻于金朝。

元代刻的平话,有《三分事略》和《全相平话五种》《宣和遗事》也像是元刻本。

元代白话小说有较大发展。

当时知识分子少有出路,部分人投身书会,编写杂剧、南戏、小说。

陆显之写过《好儿赵正》话本,施耐庵、罗贯中加工了《水浒传》《三国演义》。

艺术样式和题材类型宋代话本有三大类:一为讲史话本,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帝王将相故事,代表作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多以正史为据,采入传说异闻,增强虚构,吸引读者。

《五代史平话》,金元刻本,原题《新编五代史平话》,由梁史、唐史、晋史、汉史、周史五种平话组成,五个朝代独立成书,每朝分上下两卷。

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朱温篡唐,五代相替。

叙述黄巢、朱温、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郭威五个开国皇帝的早年经历,语言通俗,线索单纯。

通行本有董康诵芬室翻刻本﹑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材料主要从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及吕祖谦《十七史详节·五代史详节》中挑选,述梁唐晋汉周五朝十三帝事迹,展示五朝兴亡。

胡应麟的小说辨伪得失考论——兼论胡应麟辨伪方法的得失

胡应麟的小说辨伪得失考论——兼论胡应麟辨伪方法的得失

书》 《 、 晋乘 》 以成 者 ” ] [3 2”。最 后考 《 山海经 》 《 本 山
海 图》 而述 之 :
经载叔 均方耕 , 兜方捕 鱼 , 罐 长臂人 两手
各 操一 鱼 , 亥右 手把 算 , 竖 羿执 弓矢 , 凿齿 执
盾 , 类 皆与 纪事 之 词 大异 。 近世 坊 问戏 取 此
千 里 马 肝 、 美 人 手 皆 太 史 削之 , 也 。 惟 首 截 非
色 。胡 应 麟 的 辨伪 理 论 主 要 集 中 在 《 四部 正 讹 》 中 , 此书 , 对 梁启 超 誉 之 为我 国第 一 部 有 “ 理 原 原 则 , 尾完 备 , 理 整 齐 ” 首 条 的辨 伪 学专 著 H5 。胡 ]
4 2
广西 师范学 院学报 ( 学社会 科学 版 ) 哲
焉 [3 。 21 14
21 0 1年
可信 , 吾景濂 亦似 未深考 。且 书果太 史事本 , 汉《 文志》 遗 之 乎? ( 汉 志》 荆 轲 论》 艺 乃 《 有《 五篇 。《 燕丹》 必据 此增损 成 书者。 《 ) 隋志》 有 《 宋玉 子》 卷 , 一 亦列 小说 家 , 燕 丹子 》 并《 皆 《 汉志》 所无 , 书必一 时同 出, 无疑也 。唐 二 伪
《 玉 子》 《 异 经 》 《 洲 记 》 《 飞 燕 外 传 》 《 绝 书 》 《 京 杂 记 》 《 异 记 》 《 仙 传 》 《 冥 记 》 《 武 内传 》 《 遗 记 》 《 山 宋 、神 、十 、赵 、越 、西 、述 、列 、洞 、汉 、拾 、名
记 》 《 四公 记 》 《 遗 录》 一 名 《 部 烟 花 录》 、 开元 天宝 遗 事 》 《 陵 妖 乱 志 》 《 湘 录》 《 羊 日历 》 《 城 录 》 《 萱 录 》 《 猿 、梁 、隋 ( 南 )《 、广 、潇 、牛 、龙 、树 、白 传 》 《 秦 行 纪》 《 云 骧 》 《 怪 集 》 《 异 志》、仙 游 录》 《 轩 笔 录 》 《 仙 散 录 》 《 异 录 》 《 子 》 《 吕传 道 集 》 3 、周 、碧 、志 、括 《 、东 、云 、清 、艾 、钟 等 4种 小 说 , 此 外 ,少 室 山房 笔丛 ・ 林 学 山六 》 辨 《 绝 书》,少 室 山房 笔 丛 ・ 流 绪 论 下 》 辨 了 《 志》 录 之 小 说 及 《 飞 燕 传 》 《 武故 事 》《 《 艺 考 越 《 九 考 汉 著 赵 、汉 、 博

《诸子辩》(宋濂)

《诸子辩》(宋濂)

诸子辩(明)宋濂诸子辩(一名龙门子)。

本书据顾颉刚先生标点《诸子辨》(再版校正)朴社民十七年七月第三版整理排录,竖排繁体改横排简体,其中间有标点分段等处,则据文意重加整理。

顾颉刚先生所在《序》、《再版弁言》及增补目录仍旧。

洛阳老庄研究院潇雨整理排录。

宋濂(1310~1381) 明初散文家。

字景濂,号潜溪。

先祖潜溪人(今属浙江金华),至宋濂时迁到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宋濂自幼好学,曾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人学习。

元至正时被荐为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就,隐居龙门山著书10余年。

朱元璋起兵取婺州,召见宋濂,命他为五经师。

朱元璋称帝后又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

洪武二年(1369)奉命修《元史》,为总裁官。

当时朝廷祭祀、朝会、诏谕、封赐文章大多由他执笔。

累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洪武十年因年老辞官还家。

后因长孙犯法,又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病故于夔州。

正德时追谥文宪。

宋濂散文,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最为出色。

如《秦士录》写文武兼长而怀才不遇的邓弼磊落性格及坎坷命运。

《杜环小传》及《李凝传》分别叙写两个中、下层人士仗义助人、赈济病贫的品德。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五伤流俗之嗜利也。

传其事以劝焉”。

《记李歌》则写出了生于娼门的少女李歌,拒绝豪华生活诱惑,维护尊严的不屈性格。

再如《王冕传》中王冕豪放孤傲性格也刻画得十分鲜明。

宋濂有寓言体散文集《燕书》及《龙门子凝道记》。

如《尊卢沙》讥讽了好说大话、贻误国事之人,文章以“终身不言。

欲言,扪鼻即止”作结,颇有谐趣。

《鼠□狸□》则写因享受而丧失搏斗能力的狸□竟望鼠而抖,表现长期养尊处优之害。

其他如《成阳□借梯》、《越人溺鼠》、《白雁啄奴》等皆风趣诙谐,启人深思,为较好讽刺小品。

宋濂写景散文佳作亦不少。

如《环翠亭记》写亭外竹林“积雨初霁”,“浮光闪彩,晶荧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秀丽清新。

《桃花涧修禊诗序》、《看松庵记》等皆文笔简洁。

古代小说笔记整理

古代小说笔记整理

汉代小说(一)《汉书。

艺文志》所载小说1、近史之书《周考》、《青史子》2、似子之书《伊尹说》、《师旷》3、方士之书《皇帝说》、《封禅方说》(二)汉代其他小说《燕丹子》、《列仙传》(西汉刘向)(三)汉代托名小说《神异经》、《十洲记》、《汉武故事》、《洞冥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一)兴盛原因及其题材内容1,长期分裂与黑暗的社会现实。

2,巫风、方术的兴盛和传播。

3,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的翻译。

(二)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材料来源:1承于前载2广收遗逸3采访近世之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赞扬神仙方士的幻异之术2、写神灵感应,怪物变形之事3、写精怪妖魅的故事4、神的传说,历史故事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1、揭露统治阶级的凶残,表现人民反抗强暴,反抗迫害的斗争精神。

如《干将莫邪》、《东海孝妇》。

2、表现人民群众的优良品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李寄》、《董永》。

3、反应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婚姻的自由幸福而斗争。

如《紫玉》、《河间郡男女》。

4、个别不怕鬼怪的故事。

如《张助砍树》、《宋定伯》。

其他志怪小说1、记怪类《搜神后记》、《列异传》、《异苑》。

2、博物类《博物志》、《外国图》、《玄中记》。

3、神仙类《神仙传》、《拾遗记》、《幽冥录》。

《幽冥录》主要思想内容:1、宣扬佛法,鼓吹轮回报应。

2、关于街头巷语,鬼怪异物的传闻。

3、爱情题材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轶事小说(一)兴起及发展概况一、笑话类《笑林》邯郸淳撰内容广泛,主题鲜明,以夸张的漫画式笔法写人,充满滑稽和幽默的情趣,浓厚的生活气息。

是我国的笑话之祖,它开创的笑话文体,为后世人所继承,从魏晋一直到明清绵延不绝。

《解颐》杨松玢《启颜录》侯白二、琐言类《语林》东晋裴启《郭子》郭澄之《俗说》梁代沈约三、轶事类《西京杂记》刘歆《殷芸小说》(二)轶事小说代表作——《世说新语》思想内容1、描写魏晋风度,名士风流2、描写豪门世族穷奢极欲的生活3、描写统治阶级的凶残4,、记载士大夫中的一些好人好事在语言表达和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1、语言高度准确简介洁,富有表现力2、运用简练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A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勾勒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B通过对比手法来写人物形象汉魏晋六朝小说的美学特征及影响1、批判现实与追求理想的结合2、奇幻诡异的想象和瑰丽的情境3、善用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4、语言简练。

《燕丹子》士子群像论

《燕丹子》士子群像论

第41卷第3期2021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Vol.41No.3Mar.2021doi:10.16169/j.issn.1008-293x.s.2021.03.008叶岗,徐丹丹.《燕丹子》士子群像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41(3):49-55.《燕丹子»士子群像论叶岗徐丹丹(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成书甚早的优秀小说《燕丹子》人物众多,层次不一,但以士子群像为主。

他们在士节和士行等方面,表现出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殊别于那些竞逐富贵的战国游士。

以士节而论,荆轲之临大利而不忘其义、樊於期之为复仇而不避其难、夏扶之忠于国事而舍生取义,他们的品节,体现出人类精神所可能达到的历史高度;其中,重信行义、以“吞舌而死”来推动抗秦大业的田光,更具有高度的道德感,充满着独特的魅力。

以士行而论,作品中的群士以决烈的心志和迥异于常人的生命观念,争先恐后地投身于极其惨烈的抗暴活动,本欲以策士自效而之后慨然自任刺士的荆轲,以其悲剧英雄的风姿,卓绝地表现出士文化的实践性品格。

关键词:《燕丹子》;人物分析;士子群像;士节;士行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3X(2021)01-0049-07收稿日期:2020-11-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燕丹子》研究”(11YJA751086)。

作者简介:叶岗(1965—),男,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E-mail:zwyg@徐丹丹(1994—),女,四川泸州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燕丹子》是成书甚早的优秀小说,作品人物总计14个,可按五个层次来归纳:第一层,太子丹、荆轲,作品对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作了重点描绘;第二层,田光、麹武、樊於期,他们是构成全篇三部分的次要人物;第三层,秦王,作为暴虐者的反面形象出现;第四层,夏扶、宋意、武阳、高渐离,他们的身份为太子客或荆轲友,其群像在篇中也有适当表现;第五层,中庶子蒙、美人能琴者、鼓琴之姬人、屠者,他(她)们近乎背景式人物,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