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与展望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与展望

伦旭介绍 了更具有操作性 、 更加规范 的“ 向式胸 腔镜肺叶切 单
除术 ”标 志着 中 国 VA 肺 癌 切 除 术 的 成 熟 。 ( ) TS 近 , TS 2 RA :
文 章 编 号 :。 7 24 (0 1 1 -0 8 -0 10— 3921)1 05 3
年, 机器人 已被引入外科手术 中, 这揭示 了未来胸外 科的发展 趋势和方 向_ 。2 0 2 0 6年 美 国纽 约 纪 念 医 院l 报 告 了 3 ] _ 3 ] 4例
案 。对 于有 良好预后 因素 的晚期 N C C患者采 用联 合顺 ] SL
铂 与健泽 、 紫杉 醇 、 异长 春花碱 化疗 取得 了令人 满 意的有 效
- ] [2 张飞凤 , 3 谭布珍, 袁铿 , . 等 大蒜素抑制卵巢癌 s ( K) V一3 D P细 /D 胞生长作用浓 度 的实验研 究 [ ] J .宜 春学 院学报 , 0 9 3 ( ) 20 ,1 2 :
可分为鳞 癌 、 癌 、 细 胞 癌 等不 同类 型 , 占肺 癌 总 数 的 腺 大 约
8 0 ̄ 8 [] 5 1

目前治疗 以西 医治疗为 主 , 中以手术 治疗 、 其 放
疗、 化疗 为主要治疗手段 。中医作为辅 助疗法不但 可减轻放 、
化疗所致 的毒 副作用 , 而且 有利 于放 、 化疗顺 利进行 , 延长 在
为主 , 中以手术 治疗, 疗、 其 放 化疗 为主要 治疗手段 , 中医作 为
辅助 疗 法不但 可 减轻 放 、 疗所 致的毒 副作 用, 化 而且有 利 于
放、 化疗顺利进行 , 还在延 长生存 期等方 面均取得 了较 为满 意
的 疗 效 。本 文 就 N C C 的 临 床 中 西 医 治 疗进 展 与 展 望 作 一 SL

T4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进展

T4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进展

T4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治疗方法存在争议,临床医生 对其手术治疗的价值认识不足。随着越 来越多的T.期局部晚期NSCLC以手术 为主综合治疗良好疗效的报道.临床医 生逐渐认识到部分患者经过以手术为主 的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本 文结合文献对T4期局部晚期NSCLC以 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进行复习和综述。 一、T4期局部晚期NSCLC治疗的传 统观点 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威 胁。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约75%为 NSCLC,多数NSCLC初诊时已到中晚期. 其中T4期NSCLC是指任何大小的肿瘤 侵及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纵隔、隆 突、椎体之一或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者。 早期的研究(包括指南)主张对这部分息 者应该以放疗和化疗为主,但是,制定这 样的治疗原则缺乏充分的依据。接受非 手术治疗的绝大部分患者在诊断后的 18—24个月内死亡…,生存期短的主要 原因是局部控制困难和远处转移。 二、手术治疗T4期局部晚期NSCLC 随着术前检查技术、麻醉、体外循 环、手术和重症监护技术及放、化疗水平 的提高,临床医师发现,对部分T‘期局 部晚期NSCLC经过慎重选择,手术可以 根治性切除肿瘤并最大程度保留肺功 能,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令人鼓 舞姑剖。Pitz等”1发现T.期NSCLC术后 存活的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23.6%,
・346・
・综述与讲座・ T4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为 主的综合治疗进展
付圣灵付向宁廖永德
[关键词】局部晚期o 【中图分类号]R734.2 非小细胞肺癌; 【文献标识码]A 外科治疗; 综合治疗; 治疗进展
doi:10.3969/j.issn.1005-6483.2009.05.029 姑息性切除者为10.9%,而根治性切除 者高达46.2%,其中大血管受侵犯者为 35.7%,其他T4期NSCLC者为58.3%。 对放疗和化疗不能控制的T4期NSCLC, 手术治疗也能获得较好效果。 1.NSCLC侵犯左心房:肺癌侵及心 包或沿肺静脉累及肺静脉基底部与左心 房汇合处,均可侵及左心房。以往对这 类病变均放弃手术,目前则主张采用扩 大左心房切除术,甚至在体外循环下手 术,并获得良好的远期临床效果。Yama- to等对8例侵及左心房的T4期肺癌施 行扩大部分左心房切除术,其中7例在 非体外循环下手术,l例在体外循环下手 术,4例获无癌生存,其中3例生存时间 超过5年。Bobbio等对23例经病理检 查确诊的这类患者行手术治疗,根治性 切除率为83%,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 9%,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 10%。Spaggiari等H1对15例这类患者 行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并发 症仅2例(心律失常),3年生存率39%。 这类患者多数不需心肺转流术就能获得 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手术相 关死亡率低,可得到较好的肿瘤局部控 制效果,长期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2.NSCLC侵犯主动脉:Shiraishi 等”1对胸主动脉受侵犯的16例NSCLC 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获得根治性 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这16例患者术 后3年和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34.7% 和17.4%,根治性切除者5年生存率高 达36.5%,要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者。 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率 的主要因素之一,Ohta等对侵犯胸主动 脉的16例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0 例术中行心肺转流,pN。者中位生存时 间为31个月,5年生存率高达70%,而 pN:及pN3者中位生存时间仅10个月,5 年生存率仅16.7%。Misthos等对侵犯 降主动脉的13例NSCLC行手术治疗,术 前评估均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均获得根 治性切除,无术后并发症或手术死亡,5 年生存率为30.7%。可见,对侵犯主动 脉的NSCLC术前应仔细评估后进行手 术治疗,若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并能获得 根治性切除者多数可获得长期生存。 3.NSCLC侵犯上腔静脉:上腔静脉 综合征是肺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0 年前这类患者禁忌手术,近年来国内外 部分学者对这类患者实施肺切除并上腔 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获得较好的 临床效果。Spaggiari等扣1对侵犯上腔静 脉的52例肺癌行上腔静脉联合切除,手 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和 7.7%,总体5年生存率为3l%。纵隔淋 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长期生存率的重要 因素,pN。一pN,患者5年生存率为 52%,而pN:和pN,患者5年生存率分 别为2l%和0。Suzuki等发现上腔静脉 受侵犯可分为肿瘤直接侵犯上腔静脉和 转移淋巴结侵犯上腔静脉两种类型,这 两种类型患者手术效果差异巨大,前者 和后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和 6.6%。上腔静脉切除的方式及肺切除的 方式也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率,Spaggi丽 等发现与上腔静脉部分切除和肺叶切除 相比,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和全 肺切除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辅助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1 0 1年 8月第 4 6卷 第 8期
【 献综述 】 文
非 小 细胞 肺 癌 的 中医药 治 疗进 展
徐 婷 孙大 兴 1 浙 江 中 医药大学 浙 江 杭州 3 0 5 10 3 2 浙江省 立 同德 医院 浙江 杭 州 3 0 1 102 摘 要 非 小细胞 肺癌 为 男性 各 种肿 瘤 中 最常 见 的 恶, 瘤 , 中 医药 治 疗非 小细 胞肺 癌 包括 辨 证 论 治 、 洼肿
专方专 药及 中成 药制 剂等 。其 中辨证 论 治是 中 医理 论 体 系的精 髓 。 因此加 强 中 医药对 非 小 细胞肺 癌 治
疗研 究十 分重要 ,中 医药可 能是 未 来治 疗恶性 肿瘤 的重要 手段 之 一 。 关 键词 非小 细胞肺 癌 中医药疗 法 文献 综述
原发性 支气 管 肺 癌 是指 原 发 于支 气 管 黏膜 和 肺 泡
由于缺乏 客 观的分 型 依 据 , 目前对 非 小 细胞 肺 癌 的辨证 分型 ,尚不 统一 。大 多数 学 者根 据 肺癌 的病 因
病 机 、症状体 征表 现进 行归类 分 型 。郭 勇 _。 非小 细 - 1将 。 胞肺 癌 分 为 阴 虚 毒 热 型 、痰 湿 蕴 肺 型 、气 血 瘀 滞 型 、 肺 肾两 虚型 。刘 嘉 湘口 将肺 癌 辨 证 分 型 为 阴 虚 内热 、 脾 虚痰 湿 ( 脾 气 虚 ) 肺 、气 阴两 虚 、 阴 阳两 虚 。周 维 顺口] 将肺 癌分 为 阴虚热毒 型 、气 阴两虚 型 、痰 湿蕴 肺 型 、气 滞血瘀 型 。马纯 政等口 。采用 复合 证 型将 非小 细
( . 6 ) 组 成 。 可 见 中 晚 期 NS L 中 ,虚 证 主 要 以 3O C C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研究进展
【 键 诃】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 疗 ;D R ;R ; E I T 关 放 3 C T S T P TC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4 22 (0 2 0 - 6 3 0 10 — 7 52 1 )9 0 7 — 3
肺 癌 作 为 常见 的 恶性 肿瘤 ,在 过 去 3 O年 中我 国
l 三维 适 形放疗 和 束流 调强放 疗在 NS L 的应用 C C 三 维 适 形 放 射 治 疗 ( ies nlcnom l 3 dm ni a of a o r rdai eay3 C T 通 过 调 整 照 射 野 形 态 , 剂 aitnt rp ,D R ) o h 使
果显示 : R I T技术可 以显著降低心脏 和肺 的平均剂 M
量与体 积剂 量 ,并 具有更 好 的靶 区剂量 分布 。N C C S L 属 于快 速 增 殖 的恶性 肿瘤 , 的潜在 倍 增 期为 5周左 它 右 , N C C总治 疗 时 问超 过 6周 , 生 存期 上 每 天 而 SL 在
O AH S S患 者 中的疗 效显 而 易见 , 要性 尤显 突 出。 重
[ ] 刘学军 , 4 万汉锋 , 国钧 , 多平面射频组织 减容辅助改 良.P P 刘 等. u P 治疗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低通 气综合征 C]实 用医学杂 J,
志 ,09。5 8:2 9 14 . 20 2( ) 3—2 1 1
[ ] 中华医学会耳 鼻咽喉科学分会 , 1 中华耳鼻 咽喉杂志编委会. 阻塞性 睡眠 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 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 准暨悬雍 垂 腭咽成形术适应证( 杭州 )J. [] 中华耳鼻咽喉科 杂志 , 0 ,7 6 : 2 23 () 0
4 3 0 O —4 4.

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新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新进展
2 0 2 南京 南 京 医科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院肿 瘤 中心 陈晓锋 10 9 综述 ,束 永前 审校
【 关键词 】 非小细胞肺癌 ; 靶 向治疗 ; 化 疗 ; 疗 效 预 测 ; 进 展
中 图 分 类 号 : 74 2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4 0 2 0 ) 5— 39—0 10 0 6 ( 0 7 0 0 8 5
T 9 M 突 变 与 T I的 获 得 性 耐 药 有 关 。 Miuo … l 70 K t dmi 将 4 s
11 1 一线治疗 吉非替 尼二 线治 疗 N C C的疗 效在 东 . . SL 方人种 是公认 的 ,0 6年 的 A C 20 S O会 议上 , 更多 的研究 尝试 了吉非替尼作 为一 线用药 治疗 N C C S L 。台湾学 者 报告 了 吉非替尼 2 0 / 5mgd一线治疗 4 4例 N C C患 者 的研究 : R SL OR 为 5.% , 4 5 疾病 控制 率 ( C 为 7 % , D R) 5 中位 ,’ 6 3个 I P是 . ’ I 月。法 国学者报道 了 IC 00 F T 4 1试 验 的结果 :5例 可评价 8
( n=1 ) 变 患 者 的 R ,’ 1突 R、’ I P及 O ( 别 为 6 % 、5个 月 、 I S分 7 1

2 6个月 ) 明显高 于 外 显子 2 ( 均 1 n=3 ) 变 患 者 ( 别 为 1突 分
2 % 、 月 、0个 月 ) 说 明 外 显 子 l 比 2 0 2个 l , 9 l的 突 变 更 能 预
1 12 吉非替尼 的疗 效预 测 ..
20 06年 A C S O会议 上 , 多篇
强 烈 预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现状和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现状和进展

癌。9 7 %A L K 阳性为腺癌 。然而,中国人 的 A L K阳 性 的流行性特征和临床特征 ,仍有待于明晰。 札 K阳性指患者含有 2号染色体短臂 中人类棘皮 动 物微 管 相 关 蛋 白样 4 ( e c h i n o d e r m m i c r o m b u l e —
a s s o c i a t e d - p r o t e i n - l i k e 4 ,E ML 4)和 AL K 基 因反 转 [ 亦
些第二代 A L K抑制剂 ,例如 L D K 3 7 8 和A P 2 6 1 1 3 , 治疗 2 6例克唑替尼耐药者 ,O R R达 8 1 %。国c e p t o r , E G F R) 突变、 间变性淋巴 瘤激酶( a n a p l a s t i c l y m p h o a m k i n a s e ,A L K)融合基 因是疗效预测指标。 E G F R、A L K 基 因的 酪 氨 酸激 酶 的小 分 子 抑 制 物 (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s i n h i b i t o r ,T K I )临床疗效显著、毒性 较小 ,已取代细胞毒化学药物治疗 ( 简称化疗 )成为
不 可能有一个 以上 的驱动基 因突变。 “ 旁客”基因突 变对癌细胞表型形成的作用较小。 ( 一) A L K阳性 m N S C L C一线治疗首选 口服克唑 替尼 ( C r i z o t i n i b )( 1 B级证据 ) 克唑替尼是多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本治疗原则 m N S C L C指I I I b 或Ⅳ期 NS C L C 。 m N S C L C的基 因 型中, 人体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 h u m a n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进展
3放 疗
扩大治疗 是针对情 况较好 、但侵及 纵隔器官和胸 膜的N C C S L 患者 施行 的根治 术 。Y l zl 20 )的研 究显示 ,通过 血管移植 、替代 i ie d i(0 8 和 支气管 吻合重建 等扩大 治疗 ,能使 N C C S L 患者术 后5 年生存 期超过
3%。 O
1 - 3辅助 治疗
辅助 治疗 包括术 前化疗 、术后化疗 和术后 放疗 。术前 化疗是近年
来N C C S L 治疗的最新进展 之一 。目前 ,术后化疗 的研究 热点集 中在 以
铂 类为基础 的方案上 。术后放疗 适用于癌肿 组织未能彻底 切除或 支气 管 断端残 留癌浸润 的患者 ,以及肿 瘤和支 气管切缘 距离 <2m、淋 巴 c
21 0 1年 9月第 9卷 第 2 7期
时,应鼓励、指导和促进改善生活为主,指导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恢 复训练方法,为日后顺利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并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
信心和 能力。 2 言语 训练 . 3 3体 会

文献综述 ・ 3 5
急性脑 卒 中是一 种发病率 和致残率均 较高的常 见病和多 发病 ,多 见 于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 的生理机能退 化 ,患病后 的治疗涉及 到生活 习惯 、生活方 式、行为方 法、人 际关系的改变和 心理障碍 ,所 以单纯 依靠 药物治疗是难 以解决 问题 的 。 选择最 佳康复治疗 时机 ,采取积极有 效的康复 治疗 措施是 取得较 好疗 效的 关键所 在 。患者 入院后 ,脑 梗死 患者在无 心肺合并症 的情 况 下,脑出血 的患者在无 明显颅 内高压 的症 状 、无严 重合并症 、生命 体 征基 本平稳 的情 况下 ,均 应行 康复治疗 。在康复治 疗的过程 中 ,应 以 心理 康复为主导 ,以功 能训练为核心 ,穴位注射 、按摩 、针刺 等手段 为重要措施 ,缩短患者 的病程 ,减少 残疾 发生率 ,使患者早期恢 复生 活和 劳动能力。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现状及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现状及进展

花 碱 、异 长春花 碱 ( ae i , i r bn i r a , N vl n Vn e ieDt t t be ol ar e
Vnrln irae, i e ieBtt t)它是一 种半合成 的长春 花生物 o b ar
碱, 是一种周期特异性抗癌药 。作用与长春新碱相似 ,
主要通 过与微管蛋 白结合 , 细胞在有 丝分裂 过程 中 使
脉通道 。 1 盐酸吉西他滨 又称健择 ( e c a i yrc l . 4 G m ibn H doh — t e o
1 新药 介绍
11 紫杉醇 又称泰素 、 . 特素 、 紫素( alae, ala— Pcix l c t t P ix
e m,ao)是从短 叶紫杉 中提取或半 合成 的紫杉类 l T x1, u
1 重酒石酸 长春瑞滨 又称盖诺 、 维本 、 甲长春 . 3 诺 去
杉烷类( 紫杉醇 、 多西他赛 )长春瑞滨 , , 吉西他滨 , 喜树 碱类似物 ( 立替康 、 伊 拓扑替康 ) , 等 尤其是 紫杉醇 、 多 西他赛 、 长春瑞滨 、 吉西他滨分别 与顺 铂或 卡铂联用 ,
成 为 N C C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 。多西他赛 、 SL 培美 曲 塞 、吉非替 尼是 晚期 N C C二 线治疗 药物 ( SL 单药使 用) 。本文对 目前 常用化疗药物 、 化疗方 案及化 疗在各 期 N C C中的地位做一 综述 。 SL
非小 细胞肺 癌 ( S L ) N C C 占肺癌所 有病例 的 8 % 0 8 %, 5 目前总 的治疗 原则是针 对分期进 行多学 科综合 治疗 。随着越来越多循证医学 的支持及有效 的化疗新 药 的出现 , 化疗在 N C C的治疗 中正 占据越来 越重要 SL 的地位 。9 0年代 以后新开发 出很 多化疗药物 , 括紫 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综述2014年WHO发布GLIBOCAN2012的数据指出2012年全球约有14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肺癌发病数为180万,占癌症发病率的13%。

同时,肺癌也是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死亡数量的30%【1】。

肺癌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肺小细胞癌(NSCLC)两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

随着肺癌研究的进展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肺癌的疗效有了一定提高,本文将就如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外科手术治疗针对早期的NSCLC,首选手术治疗【2】。

目前普遍推荐使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筛查,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3】。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FDG—PET)在确定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上要优于CT检查,而且在N、M分期上显示了重要的位置,但是价格昂贵,不易普及。

手术的主要对象为适合手术的I、II及IIIa期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淋巴组织,并尽可能保留最大量的健康肺组织【4】。

手术主张采用肺叶切除,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只适用于肺功能不全患者。

Ⅱ期NSCLC 包括区域淋巴结转移可采用袖式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

Ⅲa期病变的病人在手术中发现单一区域纵隔淋巴结存在转移病变时,如能将淋巴结和原发肿瘤完全切除则行肺切除及纵隔淋巴结切除,IIIb期仅有少部分病人可手术治疗,IV期则不适宜手术治疗。

氪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微创手术适用于病灶较小患者体质较差,难以耐受开胸手术或不同意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

术前应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包括:肺功能、通气弥散功能、心功能等。

2放疗单纯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效果极不理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3%-10%,中位生存时间为6~11个月【5】。

根据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加速再增殖的理论而提出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由于加速超分割放疗缩短了总治疗时间,相对提高了生物剂量效应,从而提高了疗效。

Υ刀和X刀采用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进行高精度放疗,提高了靶区剂量,治疗中与治疗后发生的副反应及放射性损伤均较小,近期疗效显著。

但由于肺部随呼吸而运动,因此Υ刀和X刀难以继续提高其治疗精度,近年赛博刀逐渐应用于临床【6】。

它可以对肿瘤进行跟踪放疗,治疗精度大为提高。

放疗可以单独进行,但多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3化学治疗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单独应用于晚期肺癌病饲起姑息治疗作用,更多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放疗、手术等联合治疗,目前是治疗NSCLC的主要手段。

化疗可以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

根据美国的CAL GB9633【7】和加拿大的BRl02【8】项研究显示早期患者、第三代化疗方案、足够的周期数和按时完成化疗是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成功的重要关键因素,术前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和提高手术切除率。

铂类联合新药是目前治疗晚期NSCLC的首选方案,这些新药包括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紫杉醇等。

3.1化疗药物的选择化疗药物种类及方案较多,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①铂类方案化疗优于支持治疗,铂类药物仍为首选,stephens等报道含铂化疗较单纯支持治疗可以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2个月,提高1年生存率9%,顺铂方案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减少呼吸道症状。

②顺铂和卡铂随机研究:生存率和哪相似,消化道反应顺铂较高,卡铂多出现骨髓抑制。

③二药方案优于单药,而近年出现的新药如紫杉醇、泰索帝、诺维本、健择和CPT—ll等药物与上述方案联合应用疗效可明显提高,毒副反应有所增加。

④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0)专家小组建议即使是化疗初始化疗也不应超过6个周期,初始含铂化疗不应超过4个周期,对一线化疗无效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不应超过6个周期。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差异而定,增加周期数不一定有更长的生存期。

⑤对老年人或健康状况差的病人化疗与否应与器官功能、药物毒性等相结合,年龄不应成为反指征的唯一条件【9-11】。

3.2术前化疗由于术前化疗使部分不可手术的患者变为可以切除,获得一定的生存率,术前化疗周期数以2—3周期为宜,超过3个周期由化疗引起的肺胸膜粘连、纤维化会增加手术难度,增加并发症,化疗方案和剂量与常规化疗相同。

3.3术后化疗在NSCLC仍有争议。

一般认为,对I期肺癌分子靶向治疗NSCLC切缘阴性者术后是否化疗尚无统一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根据生物学检测结果(如P53、K-ras及cerb-2基因突变等)、淋巴结及血管受侵状况及组织学类型等综合考虑。

鳞癌无须放化疗,而对于易于发生血行转移的腺癌和大细胞癌则主张化疗,对Ⅱ期NSCLC切缘阳性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者应行化疗。

【12】4 介入治疗近年来,介入支气管学日益成熟,腔内治疗方法逐步完善,可以经纤支镜行激光、微波、冷冻、内置支架、后装内放疗及高频电刀、氩气等离子、球囊扩张等治疗肿瘤导致的中心气道狭窄或阻塞,对继发于肺癌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置支架是较好的方法。

【13】5 生物治疗由于化疗和放疗缺乏特异性,因此选择肺癌细胞特异的分子靶点,应用针对该靶点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取得明显疗效的同时又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这种治疗模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14】5 .1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人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技术。

根据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基因,人们设计了许多种肿瘤基因治疗方案,其中自杀基因疗法是最具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的。

自杀基因HsV-TK的应用是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

将Hsv-TK基因导人肿瘤组织后,其表达产物可将无毒的前体药Acv或GcV代谢成对肿瘤细胞表现高度毒性的药物而杀死肿瘤细胞。

研究表明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K在两种肺癌细胞中生长和转移是至关重要的。

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是控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种重要的靶向治疗方法。

抗血管新生治疗将为肺癌治疗开辟新途径。

目前HsV—TK基因用于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15-18】。

5.2调动天然防御机制疗法【19】由于肺癌患者体内T细胞、NK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因此通过使用调节免疫反应的药物如胸腺肽、免疫核糖核酸和左旋眯唑等,有助于改善免疫状态。

胸腺肽常用于各期NSCLC的有效的病人,对那些要联合术后和放化疗后辅助治疗,其结果优于单纯手术或单一放放化疗的III期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

5.3补充免疫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和相关细胞(免疫母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和肽类物质,常用的有IFN-a、IL-2,IFN-a是最早发现的具有抗癌作用的细胞因子【20】。

在NSCLC的临床实验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IL-2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对于可手术NSCLC患者多主张在术前3-5天开始应用,以弥补患者体内基础Ⅱ-2水平不足或手术造成的IL-2分泌减少。

Ⅱ-2治疗晚期NSCLC可获得较长生存期【21】。

6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肺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将与肺癌发生发展、预后等密切相关的特异分子作为靶点,利用靶分子特异制剂或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22】。

6.1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即ErbB酪氨酸激酶(TK)受体家族包括HER-1、HER-2、HER-3和HER-4共4种受体,在多种肿瘤中有过度表达。

约有81%-93%的肺癌患者癌组织细胞能表达EGFR,有45%~70%的患者呈过度表达,在鳞癌中的过度表达比非鳞癌更为常见【23-24】。

6.1.1 EGFR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是HER-2的单克隆抗体制剂,现已经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晚期乳腺癌。

联合应用细胞毒药物治疗NSCLC的小样本研究已证明有救,EC0G已经计划进行将赫赛汀应用于HER-2过度表达NSCLC的II期临床随机研究。

西妥昔单抗(1Mc-c225)是既R-1的单抗,其联合化疗或放疗用于过度表达HER-1的NSCLC 细胞株取得了显著疗效。

其联合卡铂/吉西他滨或卡铂/紫杉醇作为NSCLC一线治疗方案或联合多西紫杉醇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Ⅱ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25-27】。

6.1.2 TK抑制剂易瑞沙(zDl839,lresaa)和Tarceva(0s-774.cdodnlb)能特异和可逆地抑制HER-1、TK活性,而PK-166、GW572016则是HER-1/HER-2 TK的双重可逆抑制剂,PKl58780为泛EGFR TK抑制剂。

目前易瑞沙和Tarceva已经进入临床治疗阶段【28】。

近年来研究表明,抗EGFR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NSCLC的治疗疗效,甚至可以缓解EGFR-TKI 耐药现象。

目前临床研究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EGFR-TKI和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EGFR-TKI,其中前者的研究结果在安全性和效果方面尤为理想,因而有望成为部分晚期NSCLC患者新的治疗标准【29】。

6.2肺癌抗血管新生治疗血管新生对大多数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是至关重要的。

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是控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种重要的靶向治疗方法。

抗血管新生治疗将为肺癌治疗开辟新途径【30】。

6.2.1针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治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CF)、肿瘤坏死因子(TNF-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等。

其中VEGF是血管新生的关键和核心刺激因素,可以应用VEGF及其受体阻断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信号传导,抑制血管生成【31】。

6.2.2 新生血管抑制剂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INF-Υ可溶性FGF受体等为人工合成类,而血管抑素、内皮抑素、血小板敏感蛋白1(TSP-1)、IP-10及血小板因子4(PF-4)为天然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其中内皮抑素为特异的血管抑制因子,它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凋亡率,使肿瘤进入休眠状态。

其优于VEGF抗体等其他新生血管抑制剂,用于抗血管新生治疗县有良好的前景【32】。

6.2.3 蛋白磷抑制剂蛋白酶在血管新生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血管新生过程中首先伴随着基质降解酶的释放来破坏基底膜,使内皮细胞能够迁移和侵入细胞外基质,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

金属基质蛋白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产生。

BB94是人工台成的小分子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效果良好。

B2516与BB94相似,在肺癌、卵巢癌的临床实验中可见各种肿瘤标记物有不同程度改善【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