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新)中考数学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典型试题(附答案解析)

解:(1)当x=0时,y=3,即A(0,3),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1),
把A(0,3)入得:3=-3a,
a=-1,
∴y=-(x+3)(x-1)=-x2-2x+3,
1.(1)m2;(2)m1=-3,m2=1;(3) 或 ;(4)-3<m≤-1或m>1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知,点B与点A的横坐标相同,所以把x=m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得点B的纵坐标;
(2)把点A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
(3)根据等量关系AB=2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m的值;
∴线段AB的长度随m的增大而增大时,-3<m≤-1.
当m>1时,根据题意知,线段AB的长度随m的增大而增大时,m>1.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3<m≤-1或m>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注重培养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和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综合能力.要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代数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点的坐标的意义表示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线段之间的关系.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或 ,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旋转的性质,求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交点坐标,作出适当的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相等的线段,再得到点的坐标是解本题的关键.
4.(1) (2)P(4,5)(3)(-2,5)或(4,5).
【详解】
解:(1)将A(-1,0),B(3,0)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1,0),B(3,0)
(完整word版)二次函数精选练习题及答案

二次函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将抛物线23y x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新的抛物线,则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 23(2)1y x =++B 。
23(2)1y x =+-C 。
23(2)1y x =-+ D.23(2)1y x =-- 2.将抛物线22+=x y 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32+=x y ; B.12+=x y ;C.2)1(2++=x y ; D.2)1(2+-=x y .3.将抛物线y= (x —1)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 .y=(x —2)2B .y=(x —2)2+6C .y=x 2+6D .y=x 24.由二次函数1)3(22+-=x y ,可知( )A .其图象的开口向下B .其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3x =-C .其最小值为1D .当x<3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5.如图,抛物线的顶点P 的坐标是(1,﹣3),则此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有( )A .最大值1B .最小值﹣3C .最大值﹣3D .最小值16.把函数()y f x ==246x x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 )A .2(3)3y x =-+B .2(3)1y x =-+C .2(1)3y x =-+D .2(1)1y x =-+7.抛物线c bx x y ++=2图像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像的解析式为322--=x x y ,则b 、c 的值为A . b=2, c=2 B. b=2,c=0 C 。
b= -2,c=-1 D 。
b= -3, c=2二、填空题8.二次函数y=-2(x -5)2+3的顶点坐标是 .9.已知二次函数2y x bx c =-++中函数y 与自变量x 之间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点11(,)A x y 、22(,)B x y 在函数图象上,当1201,23x x <<<<时,则1y 2y (填“>”或“<”).x 0 1 2 3 y1- 2 3 2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223y x x =++绕着它与y 轴的交点旋转180°,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11.求二次函数2245y x x =--的顶点坐标(___)对称轴____。
专题六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 = ,
【解析】(1)由题意得:ቐ
−
= ,
= ,
解得ቊ
= −,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5x+4①;
(2)对于y=x2-5x+4,令y=x2-5x+4=0,解得x=1或4,令x=0,则y=4,
= − +
= −
得:ቐ
,解得ቐ = ,
=
= + +
=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
(2)∵正方形OBDC,∴∠OBC=∠DBC,BD=OB,
∵BF=BF,∴△BOF≌△BDF,∴∠BOF=∠BDF;
(3)存在.∵抛物线交正方形OBDC的边BD于点E,
设AB的中点为J,连接PJ,则J(-2,-2),
∴PJ= AB=2
,∴12+(n+2)2=(2 )2,解得n= -2或n=- -2,
∴P3(-1, -2),P4(-1,- -2),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1,3)或(-1,-5)或(-1, -2)或(-1,- -2).
在Rt△BOM中,BM=tan 30°·OB= ,∴ME=BE-BM=2- ,
综上所述,ME的值为:3 -2或2- .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解答二次函数中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方法:
(1)假设其存在,画出相应的图形.
(2)分情况讨论:当所给条件不能确定直角顶点时,应分情况讨论.分别令三角形三个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doc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类型 1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 (2015 ·明西山区一模昆)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2+bx+ c(a≠0)经过 A(- 1, 0), B(4, 0), C(0 ,2) 三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P 为线段 B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 PE 垂直于 x 轴与抛物线交于点 E,设 P 点横坐标为 m, PE 长度为 y,请写出 y 与 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E 的最大值;(3)D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 D 使以 A、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COB 相似?若存在,试求出点 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2013 ·靖曲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x+ 4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过A,B 两点的抛物线为y=- x2+ bx+ c.点 D 为线段 AB 上一动点,过点 D 作 CD⊥ x 轴于点 C,交抛物线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 DE= 4 时,求四边形CAEB 的面积;(3)连接 BE,是否存在点 D ,使得△ DBE 和△ DAC 相似?若存在,求出 D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015 襄·阳 )边长为 2 的正方形O 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是边OA的中点,连接 CD ,点 E 在第一象限,且DE⊥ DC , DE =DC.以直线 AB 为对称轴的抛物线过C, E 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 P 从点 C 出发,沿射线 C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 P 作 PF ⊥ CD 于点 F .当 t 为何值时,以点P, F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 相似?(3)点 M 为直线 AB 上一动点,点N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 N,使得以点M,N,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 2二次函数与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1. (2014 ·靖曲 )如图,抛物线y=ax2+bx+ c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3, 0), B(1, 0), C(0, 3)三点, D 是抛物线顶点, E 是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F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1,求点 O 到直线 AF 的距离;tan∠ AFE =2(3)点 P 是 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 PQ∥ OF 交抛物线于点Q,是否存在以点O, F, P,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2013 ·明昆 )如图,矩形 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 OA= 4, OC=3,若抛物线的顶点在 BC 边上,且抛物线经过 O,A 两点,直线 AC 交抛物线于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 D 的坐标;(3)若点 M 在抛物线上,点 N 在 x 轴上,是否存在以点A,D ,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2015 昆·明西山区二模 )如图,抛物线 y= x2- 2x-3 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 (A 点在 B 点左侧 ) ,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C 两点,其中 C 点的横坐标为 2.(1)求 A、B、 C 三点的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使得△ PB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3)点 G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F ,使 A、C、F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F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 3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 (2015 ·南云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2+ bx+ c( a≠0)与 x 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直线 y= kx+n( k≠ 0)经过 B、 C 两点,已知 A(1, 0), C(0, 3),且 BC=5.(1)分别求直线B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关系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 B、C、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2015 ·贡自 )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2+ bx+ c(a≠0) 的对称轴为x=- 1,且抛物线经过A(1, 0),C(0, 3)两点,与x 轴交于点 B.(1)若直线 y=mx+ n 经过 B、 C 两点,求线段BC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 1 上找一点M,使点 M 到点 A 的距离与到点 C 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此点M的坐标;(3)设点 P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 1 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3. (2015 益·阳 )已知抛物线 E 1: y = x 2 经过点 A(1, m),以原点为顶点的抛物线E经过点 B(2, 2),点2 A 、 B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 ′,B ′.(1)求 m 的值及抛物线E 2 所表示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E 1 上是否存在点 Q ,使得以点 Q 、B 、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 P 为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E 1 上与点 A 不重合的一点,连接OP 并延长与抛物线E 2 相交于点P ′,求△ PAA ′与△ P ′BB ′的面积之比.类型 4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 (2015 ·东南黔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1=- x2+134x+c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A(4,0) ,与 y 轴的交点为 B,过 A、 B 的直线为y2= kx+b.(1)求二次函数y1的解析式及点 B 的坐标;(2)由图象写出满足y1<y2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两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 ABP 是以 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 -2.如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 A, B 两点,直线y=kx- 1 与抛物线交于A, C 两点,其中A(- 1, 0),B(3, 0),点 C 的纵坐标为- 3.(1)求 k 值;(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 ACP 是以 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5 ·明官渡区二模昆)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 bx+ c(a≠0)交于 x 轴于 A(- 1,0) ,B(5,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0, 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 M 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BC、 CM 、BM ,求△ BCM 的面积;(3)连接 AC,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 AC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 5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1.(2014 ·明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 2,0),B(4,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 P 从 A 点出发,在线段AB 上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B 点运动,同时点Q 从 B 点出发,在线段 BC 上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C 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 PBQ 存在时,求运动多少秒使△PBQ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当△ PBQ 的面积最大时,在BC 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K,使 S△CBK∶ S△PBQ= 5∶ 2,求 K 点坐标.2.(2015 云·南二模 )如图所示,抛物线 y= ax2+ bx(a< 0)与双曲线 y=k相交于点 A、B,点 A 的坐标为x(- 2, 2),点 B 在第四象限内,过点 B 作直线 BC∥x 轴,直线 BC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点C,已知直线BC 与 x 轴之间的距离是点 B 到 y 轴的距离的 4 倍,记抛物线的顶点为 E.(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计算△ ABC 与△ ABE 的面积;(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D ,使△ ABD 的面积等于△ABE 的面积的8 倍?若存在,请求出点 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 6 二次函数与最值问题1. (2015 ·明盘龙区一模昆)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 2 的抛物线经过A(-1, 0), C(0, 5)两点,与x 轴另一交点为B,已知 M(0, 1), E(a, 0),F(a+ 1, 0),点 P 是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 a= 1 时,求四边形MEFP 的面积最大值,并求此时点P 的坐标;(3)若△ PCM 是以点 P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求 a 为何值时,四边形PMEF 周长最小?请说明理由.2. (2013 ·溪玉 )如图,顶点为 A 的抛物线 y=a(x+ 2)2-4 交 x 轴于点 B(1, 0),连接 AB,过原点 O 作射线OM ∥ AB ,过点 A 作 AD∥ x 轴交 OM 于点 D,点 C 为抛物线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连接 C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关系式 );(2)求点 A,B 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关系式 );(3)若动点 P 从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问:当 t 为何值时,四边形AB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4)若动点 P 从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OD 向点 D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CO 向点 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 秒,连接PQ.问:当 t 为何值时,四边形CDPQ 的面积最小?并求此时PQ 的长.类型 7二次函数与根的判别式问题1. (2015 ·阳衡 )如图,顶点M 在 y 轴上的抛物线与直线y= x+ 1 相交于 A、 B 两点,且点 A 在 x 轴上,点 B 的横坐标为2,连接 AM 、 BM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判断△ A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把抛物线与直线y=x 的交点称为抛物线的不动点.若将(1)中抛物线平移,使其顶点为(m,2m),当m满足什么条件时,平移后的抛物线总有不动点?类型 8二次函数与圆1.(2015 ·明盘龙区二模昆)如图,已知以E(3 ,0)为圆心,以 5 为半径的⊙ E 与 x 轴交于点A, B 两点,与 y 轴交于 C 点,抛物线y= ax2+ bx+ c 经过 A, B, C 三点,顶点为 F .(1)求 A, B, C 三点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 F 的坐标;(3)已知 M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 C 点重合 ).试探究:①使得以A,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求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②若探究①中的M 点位于第四象限,连接M 点与抛物线顶点 F ,试判断直线MF 与⊙ 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 (2015 ·靖曲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 y 轴于点 B(0,- 2), A 为 OB 的中点,以 A为顶点的抛物线 y= ax2+ c(a≠0)与 x 轴分别交于 C、D 两点,且 CD= 4.点 P 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以 P 为圆心, PO 为半径画圆.(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 P 与 y 轴的另一交点为E,且 OE= 2,求点 P 的坐标;(3)判断直线l 与⊙ P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一、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1、抛物线y=x²+bx+c与x轴交于A(-1,0)、B点,与y轴交于C(0,-3)顶点为D。
(1)求抛物线解析式;(2)点N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若以B、N、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所有相应的点N的坐标。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是(4,0),且OA=OC=4OB,动点P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P',使得△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抛物线y=ax²-2ax-3a交y轴于A点,交x轴于B、C两点(B在C右边),顶点为D(1)写出B、C、A、D四点的坐标(其中A、D两点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2)当OA=OB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若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a的值。
作业: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²+bx-3(a≠0)与x轴交于A、B两点,过点A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C,其中A点的坐标是(1,0),C点的坐标是(4,-3)。
(1)求抛物线解析式;(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C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²+bx+c(a≠0)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点M也是直线l上的动点,且△MAC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2、作业:如图,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顶点为点P,经过B、C两点的直线为x=-x+3.(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C、P、M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
二次函数综合题经典40题(含知识点与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年03月08日〃子初ぐ的初中数学组卷评卷人得分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为y轴,且过点(1,2),(2,5).(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过点E(0,2)的一次函数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A点在B 点的左侧),过点A,B分别作AC⊥x轴于点C,BD⊥x轴于点D.①当CD=3时,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分别用S1,S2,S3表示△ACE,△ECD,△EDB的面积,问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S22=tS1S3都成立?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k(k为常数,且k>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过点B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1)若点D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过D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点M,连结AD,若∠MDA=∠ABD,求点D的坐标;(3)若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使得以点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图象经过B(﹣3,0)、C(0,3)两点,且与x轴交于点A.(1)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使△ACM周长最短,求出点M的坐标;(3)若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直接写出使△BP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4.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a(x﹣m)+k称为抛物线y=a(x﹣m)2+k 的关联直线.(1)求抛物线y=x2+6x﹣1的关联直线;(2)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它的关联直线y=2x+3都经过y轴上同一点,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3)如图,顶点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y=﹣a(x﹣1)2+4a与它的关联直线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连结AC、BC.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的值.5.已知抛物线y=﹣x2+mx+m+1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当m=2时,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①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②如图1,连接AC,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若∠ABD=∠ACO,求点D的坐标;③如图2,点P为抛物线位于第一象限图象上一动点,过P作PQ⊥CB,求PQ的最大值;(2)如图3,若点M为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图象上一动点,过点M作MN⊥x轴,垂足为N,直线MN上有一点H,满足∠HBA与∠MAB互余,试判断HN的长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HN长.6.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3,0),B(0,3),C(﹣1,0).(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3)如图1,点D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D作y轴的平行线DE交直线AB于点E,当线段DE=1时,请直接写出D点的横坐标;(4)如图2,当D为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时,DF⊥AB于F,设AC的中点为M,连接BD,BM,是否存在点D,使得△BDF中有一个角与∠BMO相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0)、B(1,0),与y轴交于点D(0,3),过顶点C作CH⊥x轴于点H(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C的坐标;(2)连结AD、CD,若点E为抛物线上一动点(点E与顶点C不重合),当△ADE与△ACD面积相等时,求点E的坐标;(3)若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与顶点C不重合),过点P向CD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点Q,以P、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H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8.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A的坐标为(﹣1,0),与y轴交于点C(0,2),直线CD:y=﹣x+2与x轴交于点D.动点M在抛物线上运动,过点M作MP⊥x轴,垂足为P,交直线CD于点N.(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在线段OD上时,△CDM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是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点F是x轴上一动点,点M在运动过程中,若以C、E、F、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9.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抛物线经过原点O、点B(1,3),又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A,∠BAO=45°,点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过点P作PM∥OB,与抛物线交于点M,且点M在第一象限内.(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BMP=∠AOB,求点P的坐标;(3)过点M作MC⊥x轴,分别交直线AB、x轴于点N、C,若△ANC的面积等于△PMN 的面积的2倍,求的值.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2a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且过点(2,﹣3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过点P作PM⊥BD,垂足为点M,PM=2DM?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求△PMD的面积.11.如图,直线y=x+c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P在第二象限内,过动点P作PE⊥x轴于点E,交线段AC于点D.①如图1,过D作DF⊥y轴于点F,交抛物线于M,N两点(点M位于点N的左侧),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点P,M,N的坐标;②如图2,连接CD,若以C,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求△CPD的面积.12.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l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若动点P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动点N在对称轴l上.①当PA⊥NA,且PA=NA时,求此时点P的坐标;②当四边形PABC的面积最大时,求四边形PABC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1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与直线y=x﹣3交于点A(3,0)和点B(﹣2,n),与y轴交于点C.(1)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图1中,平移线段AC,点A、C的对应点分别为M、N,当N点落在线段AB上时,M点也恰好在抛物线上,求此时点M的坐标;(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不与点A重合),使△PMC 的面积与△AM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已知抛物线l1与l2形状相同,开口方向不同,其中抛物线l1:y=ax2﹣6ax﹣10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AB=4,抛物线l2与l1交于点A与C(4,m).(1)求抛物线l1,l2的函数表达式;(2)当x的取值范围是 时,抛物线l1与l2上的点的纵坐标同时随横坐标的增大而增大;(3)直线PQ∥y轴,分别交x轴,l1,l2于点D(n,0),P,Q,当≤n≤5时,求线段PQ的最大值.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3交x轴于点A(﹣3,0)、B(1,0),在y轴上有一点E(0,1),连接AE.(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D为抛物线在x轴负半轴下方的一个动点,求△ADE面积的最大值;(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E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C,已知A(﹣1,0),C(0,3).(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1,P为线段BC上一点,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当△BCD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如图2,抛物线顶点为E,EF⊥x轴于F点,N是线段EF上一动点,M(m,0)是x轴上一动点,若∠MNC=90°,直接写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17.已知直线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抛物线y=x2+mx﹣4经过点A,和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点D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在第三象限,求△ABD面积的最大值;(3)如图2,经过点M(﹣4,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P、Q,连接CP、CQ分别交y轴于点E、F,求OE•OF的值.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点P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和直线AB于点E和点F.设点P的横坐标为m.(1)点A的坐标为 .(2)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3)点P在线段OA上时,若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FPA相似,求m的值.(4)若E、F、P三个点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重合除外),称E、F、P三点为“共谐点”.直接写出E、F、P三点成为“共谐点”时m的值.19.如图1,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OB=OC.点D在函数图象上,CD∥x轴,且CD=4,直线1是抛物线的对称轴,E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b、c的值;(2)如图1,连接BE,线段OC上的点F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F'恰好在线段BE上,求点F的坐标;(3)如图2,动点P在线段OB上,过点P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BC交于点M,与抛物线交于点N.抛物线上有一点Q,使得△PQN与△APM的面积相等,请求出点Q到直线PN的距离.20.如图抛物线y=ax2+2交x轴于点A(﹣2,0)、B,交y轴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向上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点P到达点B时,点Q也停止运动,设△PQC的面积为S,求S与t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在线段OB上时,设PQ交直线AC于点G,过P作PE⊥AC于点E,求EG的长.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抛物线y=﹣x2+bx+c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1.动点P在抛物线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Q,当PQ不与y轴重合时,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MN与y轴在PQ的同侧,连结PM.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b、c的值.(2)当点N落在直线AB上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3)当点P在A、B两点之间的抛物线上运动时,设正方形PQMN周长为c,求c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c随m增大而增大时m的取值范围.(4)当△PQM与y轴只有1个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值.2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 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1)求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3)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NM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M点的坐标和△ANM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1,0)、B(0,3)两点,其顶点为D.(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求△ODE的面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4.如图,抛物线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点A、B、C的坐标;(2)点M(m,0)为线段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点E,与抛物线交于点P,过点P作PQ∥AB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Q 作QN⊥x轴于点N,可得矩形PQNM.如图,点P在点Q左边,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矩形PQNM的周长;(3)当矩形PQNM的周长最大时,m的值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AEM的面积;(4)在(3)的条件下,当矩形PMNQ的周长最大时,连接DQ,过抛物线上一点F作y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G(点G在点F的上方).若FG=2DQ,求点F的坐标.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4与x轴相交于A(﹣4,0)、C(2,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和抛物线顶点坐标;(3)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为m,△AM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2ax+3(a≠0)的顶点A在第一象限,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B,△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2)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3)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x1,y1),Q(x2,y2)其中x1<x2,直线L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R(x3,y3),若,求x1+x2+x3的取值范围.27.已知抛物线y=x2﹣2mx+m2﹣3(m是常数).(1)证明:无论m取什么实数,该抛物线与x轴都有两个交点;(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A,与x轴两个交点分别为B,D,B在D的右侧,与y轴的交点为C.①求证:当m取不同值时,△ABD都是等边三角形;②当|m|≤,m≠0时,△ABC的面积是否有最大值,如果有,请求出最大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28.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1,0)、B(3,0),且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y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DP,将线段DP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E,点P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抛物线上,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点M(m,n)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D,把MD2表示成自变量n的函数,并求出MD2取得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1,0).(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点C的坐标;(2)点D的坐标为(0,1),点F为该二次函数在第二象限内图象上的动点,连接CD、CF,以CD、C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CDEF,设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为S.①求S的最大值;②在点F的运动过程中,当点E落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时,求此时S的值及点E的坐标.30.如图1,抛物线y=mx2﹣4mx+3m(m>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右侧).与y轴交点C,与直线l:y=x+1交于D、E两点,(1)当m=1时,连接BC,求∠OBC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连接DB、EB,是否存在抛物线在第四象限上一点P,使得S△DBE=S△DPE?若存在,求出此时P点坐标及PB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以DE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求此时m的值.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与直线l:y=kx+m(k<0)交于A(﹣1,﹣1)、B两点,与y轴交于C(0,2).(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y轴平分∠ACB,求k的值;(3)若在x轴上有且只有一点P,使∠APB=90°,求k的值.32.如图,已知点E在x轴上,⊙E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交y轴于点C,OB=3OA=3,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过A、B、C三点,顶点为M.(1)写出A、B两点的坐标A ,B ;(2)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3)点P为线段BM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PQ垂足为Q,若OQ=m,四边形ACPQ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和四边形ACPQ的面积的最大值.33.如图,点M(4,0),以点M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点A、B.已知抛物线y=x2+bx+c过点A和B,与y轴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并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要求过点A、B、C,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相对准确)(2)点Q(8,m)在抛物线y=x2+bx+c上,点P为此抛物线对称轴上一个动点,求PQ+PB的最小值;(3)CE是过点C的⊙M的切线,点E是切点,求O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4.如图,抛物线y=ax2+2x+c(a<0)与x轴交于点A和点B(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B在原点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OB=OC=3.(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如图1,连接BC,点D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点,连接OD,CD.OD交BC于点F,当S△COF:S△CDF=3:2时,求点D的坐标.(3)如图2,点E的坐标为(0,),点P是抛物线上第一象限上的点,连接EB,PB,PE形成的△PBE中,是否存在点P,使∠PBE或∠PEB等于2∠OBE?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5.如图,顶点为D的抛物线y=﹣x2+x+4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两点B、C(点B在点C的左边),点A与点E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点B、E在直线y=kx+b(k,b为常数)上.(1)求k,b的值;(2)点P为直线AE上方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AE的垂线交AE于点F,点G为y轴上任意一点,当△PBE的面积最大时,求PF+FG+OG的最小值;(3)在(2)中,当PF+FG+OG取得最小值时,将△AFG绕点A按顺时方向旋转30°后得到△AF1G1,过点G1作AE的垂线与AE交于点M.点D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后能与点N重合,点Q为直线DN上任意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一点S,使以S、Q、M、N为顶点且MN为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S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6.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5,0)两点,直线y=﹣x+3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点P是直线CD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F⊥x轴于点F,交直线CD于点E,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PE的长最大时m的值.(3)Q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在(2)的情况下,以P、Q、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否存在?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线段AB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 (0,2),B(﹣1,0),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现将线段BA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BD,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D.(1)如图1,若该抛物线经过原点O,且a=﹣1.①求点D的坐标及该抛物线的解析式;②连结CD,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OB与∠BCD互余?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2,若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E(﹣1,1),点Q在抛物线上,且满足∠QOB与∠BCD互余,若符合条件的Q点的个数是4个,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与y轴交于C(0,3),抛物线顶点为D点.(1)求此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1,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对称轴右侧,若△ADP面积为3,求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PA交对称轴于点E,如图2,过E点的任一条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直线MD交直线y=﹣3于点F,连结NF,求证:NF∥y轴.39.如图1,正方形ABCD的一边AB在x轴的正半轴上,⊙M是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连接OD,与⊙M相交于E点,连接BE与AD交于点F,已知AB=4,(1)求证:△ODA≌△FBA;(2)如图2,当E是OD中点时,点G是过E、A、B的抛物线的顶点,连接AG,①求点E的坐标;②求证:AG是⊙M的切线.(3)如图3,连接CE,若ED+EA=3,直接写出EC+EB的值.4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顶点为C(1,2),且与直线y=x交于点B(,);点P为抛物线上O,B两点之间一个动点(不与O,B两点重合),过P 作PQ∥y轴交线段OB于点Q.(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Q的长度为最大值时,求点Q的坐标;(3)点M为抛物线上O,B两点之间一个动点(不与O,B两点重合),点N为线段OB 上一个动点;当四边形PQNM为平行四边形,且PN⊥OB时,请直接写出Q点坐标.2019年03月08日〃子初ぐ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为y轴,且过点(1,2),(2,5).(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过点E(0,2)的一次函数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A点在B 点的左侧),过点A,B分别作AC⊥x轴于点C,BD⊥x轴于点D.①当CD=3时,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分别用S1,S2,S3表示△ACE,△ECD,△EDB的面积,问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S22=tS1S3都成立?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点(1,2),(2,5)坐标和对称轴为y轴三个条件,代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即可求解;(2)①将一次函数表达式与二次函数表达式联立并整理得:x2﹣kx﹣1=0,利用x2﹣x1===3,即可求解;②分别求出S1、S2、S3,用韦达定理化简,即可求解.【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故: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1;(2)①设过点E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2,将一次函数表达式与二次函数表达式联立并整理得:x2﹣kx﹣1=0,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x1<x2),则:x1+x2=k,x1x2=﹣1,x2﹣x1===3,解得:k=,∴该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x+2或y=﹣x+2;②S1=AC•OC=﹣x1y1,S2=CD•OE=(x2﹣x1)=k2+4,S3=BD•OD=x2y2,x1+x2=k,x1x2=﹣1,则:S1•S2=﹣x1x2[k2x1x2+2k(x1+x2)+4]=(k2+4)=4S2,∴t=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主要考查利用韦达定理处理复杂的数据,难度不大.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k(k为常数,且k>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过点B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1)若点D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过D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点M,连结AD,若∠MDA=∠ABD,求点D的坐标;(3)若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使得以点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求出A、B的坐标,把点B坐标代入直线表达式即可求解;(2)利用△AMD∽△DMB,=,即可求解;(3)分△ABC∽△APB、△ABC∽△PAB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x2﹣x﹣k=(x+2)(x﹣4),令y=0,则x=﹣2或4,即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4,0),把点B坐标代入直线y=﹣x+b得:﹣×4+b=0,解得:b=,∴直线BD的表达式为:y=﹣x+,当x=﹣5时,y=3,∴D(﹣5,3),把点D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5+2)(﹣5﹣4)=3,k=,∴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设点D的坐标为(x,﹣x+),则:DM=﹣x+,BM=4﹣x,AM=﹣2﹣x,∵∠MDA=∠ABD,∠AMD=∠DMB,∴△AMD∽△DMB,∴=,即:(﹣x+)2=(4﹣x)(﹣2﹣x),解得:x=﹣5或4(舍去x=4),∴点D的坐标为(﹣5,3);(3)由抛物线的表达式,令x=0,则y=﹣k,∴点C的坐标为(0,﹣k),OC=k,①当△ABC∽△APB时,则∠BAC=∠PAB,设点P的坐标为(x,y),过点P作PN⊥x轴交于点N,则ON=x,PN=y,tan∠BAC=tan∠PAB,即:,∴y=kx+k,把点P(x,)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并解得:x=8或﹣2(舍去﹣2),故点P的坐标为(8,5k),∵△ABC∽△APB,∴AB2=AC•AP,即:62=,解得:k=,S△ABC=AB•OC==;②△ABC∽△PAB时,同理可得:k=,S△ABC=AB•OC==3,故:△ABC的面积为=或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三角形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等,(2)(3)的关键是通过相似确定线段间的比例关系.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图象经过B(﹣3,0)、C(0,3)两点,且与x轴交于点A.(1)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使△ACM周长最短,求出点M的坐标;(3)若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直接写出使△BP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B的坐标可求出点A的坐标,由点A,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BC,交直线x=﹣1于点M,此时△ACM周长最短,由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3)设点P的坐标为(﹣1,m),结合点B,C的坐标可得出PB2,PC2,BC2的值,分∠BCP=90°,∠CBP=90°,∠BPC=90°三种情况考虑,①当∠BCP=90°时,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得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点P的坐标;②当∠CBP=90°时,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得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点P的坐标;③当∠BPC=90°时,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可得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点P的坐标.综上,此题得解.【解答】解:(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点B的坐标为(﹣3,0),∴点A的坐标为(1,0).将A(1,0),B(﹣3,0),C(0,3)代入y=ax2+bx+c,得:,解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2)连接BC,交直线x=﹣1于点M,如图1所示.∵点A,B关于直线x=﹣1对称,∴AM=BM.∵点B,C,M三点共线,∴此时AM+CM取最小值,最小值为BC.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kx+d(k≠0),将B(﹣3,0),C(0,3)代入y=kx+d,得:,解得:,∴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x+3.当x=﹣1时,y=x+3=2,∴当点M的坐标为(﹣1,2)时,△ACM周长最短.(3)设点P的坐标为(﹣1,m),∵点B的坐标为(﹣3,0),点C的坐标为(0,3),∴PB2=[﹣3﹣(﹣1)]2+(0﹣m)2=m2+4,PC2=[0﹣(﹣1)]2+(3﹣m)2=m2﹣6m+10,BC2=[0﹣(﹣3)]2+(3﹣0)2=18.分三种情况考虑(如图2):①当∠BCP=90°时,BC2+PC2=PB2,∴18+m2﹣6m+10=m2+4,解得:m=4,∴点P的坐标为(﹣1,4);②当∠CBP=90°时,BC2+PB2=PC2,∴18+m2+4=m2﹣6m+10,解得:m=﹣2,∴点P的坐标为(﹣1,﹣2);③当∠BPC=90°时,PB2+PC2=BC2,∴m2+4+m2﹣6m+10=18,整理得:m2﹣3m﹣2=0,解得:m1=,m2=,∴点P的坐标为(﹣1,)或(﹣1,).综上所述:使△BP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1,﹣2),(﹣1,),(﹣1,)或(﹣1,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以及解一元一次(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2)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找出点M所在的位置;(3)分∠BCP=90°,∠CBP=90°,∠BPC=90°三种情况,找出关于m的方程.4.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a(x﹣m)+k称为抛物线y=a(x﹣m)2+k 的关联直线.(1)求抛物线y=x2+6x﹣1的关联直线;(2)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它的关联直线y=2x+3都经过y轴上同一点,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3)如图,顶点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y=﹣a(x﹣1)2+4a与它的关联直线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连结AC、BC.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的值.【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关联直线的定义可求;(2)由题意可得a=2,c=3,设抛物线的顶点式为y=2(x﹣m)2+k,可得,可求m和k的值,即可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3)由题意可得A(1,4a)B(2,3a)C(﹣1,0),可求AB2=1+a2,BC2=9+9a2,AC2=4+16a2,分BC,AC为斜边两种情况讨论,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的值.【解答】解:(1)∵y=x2+6x﹣1=(x+3)2﹣10∴关联直线为y=x+3﹣10=x﹣7(2)∵抛物线y=ax2+bx+c与它的关联直线y=2x+3都经过y轴上同一点,∴a=2,c=3,可设抛物线的顶点式为y=2(x﹣m)2+k,则其关联直线为y=2(x﹣m)+k=2x﹣2m+k,∴解得∴抛物线y=2x2+3或y=2(x+1)2+1,(3)由题意:A(1,4a)B(2,3a)C(﹣1,0),∴AB2=1+a2,BC2=9+9a2,AC2=4+16a2,显然AB2<BC2且AB2<AC2,故AB不能成为△ABC的斜边,当AB2+BC2=AC2时:1+a2+9+9a2=4+16a2解得a=±1,当AB2+AC2=BC2时:1+a2+4+16a2=9+9a2解得,∵抛物线的顶点在第一象限∴a>0,即【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理解坐标与图象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注意分情况讨论思想的应用.5.已知抛物线y=﹣x2+mx+m+1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当m=2时,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①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②如图1,连接AC,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若∠ABD=∠ACO,求点D的坐标;③如图2,点P为抛物线位于第一象限图象上一动点,过P作PQ⊥CB,求PQ的最大值;(2)如图3,若点M为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图象上一动点,过点M作MN⊥x轴,垂足为N,直线MN上有一点H,满足∠HBA与∠MAB互余,试判断HN的长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HN长.【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①先解方程﹣x2+2x+3=0得A点和B点坐标;然后计算自变量为0时的函数值得到C点坐标;②OD交y轴于E,如图2,通过证明Rt△OBE∽Rt△OCA,利用相似比得到OE=OA=1,则E(0,1),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E的解析式为y=﹣x+1,然后解方程得D点坐标;③作PK⊥x轴于K,交BC于F,如图2,易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x,﹣x2+2x+3)(0<x<3),则F(x,﹣x+3),所以PF=﹣x2+3x,再证明∠BFK=∠PFQ=45°,所以PQ=PF=﹣x2+x,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先解方程﹣x2+mt+m+1=0得A(﹣1,0),B(m+1,0),延长BH交AM于G,如图3,证明Rt△BNH∽△MNA,则=,设M(t,﹣t2+mt+m+1),则N(t,0),所以=,然后根据分式的运算可得到HN=1.【解答】解:(1)①当m=2时,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A(﹣1,0),B(3,0),当y=0时,y=﹣x2+2x+3=3,则C(0,3);②OD交y轴于E,如图2,∵∠OBE=∠ACO,∴Rt△OBE∽Rt△OCA,∴==,∴OE=OA=1,∴E(0,1),设直线BE的解析式为y=kx+b,把B(3,0),E(0,1)代入得,解得,∴直线BE的解析式为y=﹣x+1,解方程组得或﹣,∴D点坐标为(﹣,);③作PK⊥x轴于K,交BC于F,如图2,易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x,﹣x2+2x+3)(0<x<3),则F(x,﹣x+3),∴PF=﹣x2+2x+3﹣(﹣x+3)=﹣x2+3x,∵OB=OC=3,∴△O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KBF=45°,∴∠BFK=∠PFQ=45°,∴PQ=PF=﹣x2+x=﹣(x﹣)2+,当x=时,PQ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HN的长度不变,它的长度为1.。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2ax+a-4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 左侧),交y轴于点C(0,-3),顶点为M,连接C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若点P是抛物线上不同于点C的一点,S△ABC=S△ABP,求点P的坐标;
图14-4
练习 如图14-4,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3)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 时,求点P的坐标.
(3)如图,连接 BC,交直线 l 于点 P,
则点 P 为使△PAC 的周长最小的点, 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kx+n,
解:作 OC 的垂直平分线 DP,交 OC 于点 D,交 BC 下方抛物线于点 P, 如图①,∴PO=PC,此时 P 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0,-4), ∴D(0,-2),∴P 点纵坐标为-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 可得 x2-3x-4=-2,解得 x=3+2 17(小于 0,舍去)或 x=3+2 17,
图14-4
将
B(3,0),C(0,3)代入得
3������ + ������ ������ = 3,
=
0,解得
������ ������
= =
-31,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x+3,
∵对称轴为直线 x=1,∴当 x=1 时,y=2,即点 P 的坐标为(1,2).
练习 如图14-4,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4)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小专题8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小综合

解:在 y=-x2-2x+3 中,令 y=0,得 -x2-2x+3=0, 解得 x=1 或 x=-3, ∴A(-3,0),B(1,0). 在 y=-x2-2x+3 中,当 x=0 时,y=3, ∴C(0,3).
①当 AC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PQ∥AC,且 PQ=AC,
如图 1,过点 P 作对称轴的垂线,垂足为 G,设 AC 交对称轴于
入,得 - n=3k3+,n=0,解得kn==13,.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x+3. 设 P(t,-t2-2t+3)(-3<t<0),则 K(t,t+3), ∴PK=-t2-2t+3-(t+3)=-t2-3t. ∴S△PBC=S△PBK+S△PCK=12PK·(t+3)+12PK·(0-t)=32PK=32(-t2
-3t).
∵S△ABC=12AB·OC=12×4×3=6, ∴S 四边形 PBAC=S△PBC+S△ABC=32(-t2-3t)+6=-32(t+32)2+785. ∵-32<0, ∴当 t=-32时,四边形 PBAC 的面积最
大,此时点 P 的坐标为(-32,145).
类型 2 线段和、周长最值问题 3.(2021·通辽节选)如图,抛物线 y=-x2+2x+3 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动点 P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当以 P,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周长最小时,求点 P 的坐标及△PBC 的周长. 解:在 y=-x2+2x+3 中,令 y=0,得-x2+2x+3=0, 解得 x=-1 或 x=3, ∴A(3,0),B(-1,0). 在 y=-x2+2x+3 中,令 x=0,得 y=3, ∴C(0,3).
②当 AC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
如图 2,设 AC 的中点为 M, ∵A(-3,0),C(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类型 1 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2015·昆明西山区一模)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1,0),B(4,0),C(0,2) 三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E 垂直于x 轴与抛物线交于点E,设P 点横坐标为m,PE 长度为y,请写出y 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E 的最大值;(3)D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D 使以A、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B 相似?若存在,试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3·曲靖)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x+4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 两点,过A,B 两点的抛物线为y=-x2+bx+c.点D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过点D 作CD⊥x 轴于点C,交抛物线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DE=4 时,求四边形CAEB 的面积;(3)连接BE,是否存在点D,使得△DBE 和△DAC 相似?若存在,求出D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015·襄阳)边长为 2 的正方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 是边OA 的中点,连接CD,点E 在第一象限,且DE⊥DC,DE=DC.以直线AB 为对称轴的抛物线过C,E 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PF⊥CD 于点F.当t 为何值时,以点P,F,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 相似?(3)点M 为直线AB 上一动点,点N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N,使得以点M,N,D,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 2 二次函数与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1.(2014·曲靖)如图,抛物线y=ax2+bx+c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3,0),B(1,0),C(0,3)三点,D是抛物线顶点,E 是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1(2) F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tan∠AFE =,求点O 到直线AF 的距离;2(3)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Q∥OF 交抛物线于点Q,是否存在以点O,F,P,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3·昆明)如图,矩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4,OC=3,若抛物线的顶点在BC 边上,且抛物线经过O,A 两点,直线AC 交抛物线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D 的坐标;(3)若点M 在抛物线上,点N 在x 轴上,是否存在以点A,D,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5·昆明西山区二模)如图,抛物线y=x2-2x-3 与x 轴交于A、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C 两点,其中C 点的横坐标为 2.(1)求A、B、C 三点的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使得△PB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3)点G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A、C、F、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 3 二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2015·云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a≠0)与x 轴相交于A、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直线y=kx+n(k≠0)经过B、C 两点,已知A(1,0),C(0,3),且BC=5.(1)分别求直线B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关系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B、C、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5·自贡)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x=-1,且抛物线经过A(1,0),C(0,3)两点,与x 轴交于点B.(1)若直线y=mx+n 经过B、C 两点,求线段BC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1 上找一点M,使点M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此点M 的坐标;(3)设点P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1 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3.(2015·益阳)已知抛物线E1:y=x2 经过点A(1,m),以原点为顶点的抛物线E2经过点B(2,2),点A、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B′.(1)求m 的值及抛物线E2所表示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E1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Q、B、B′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P 为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E1上与点A 不重合的一点,连接OP 并延长与抛物线E2相交于点P ′,求△PAA′与△P′BB′的面积之比.类型 4 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31.(2015·黔东南)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1=-x2+x+c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A(4,0),与y4轴的交点为B,过A、B 的直线为y2=kx+b. (1)求二次函数y1的解析式及点B 的坐标;(2)由图象写出满足y1<y2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两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 是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直线y=kx-1 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A(-1,0),B(3,0),点C的纵坐标为-3.(1)求k 值;(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5·昆明官渡区二模)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交于x 轴于A(-1,0),B(5,0)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0,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 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BC、CM、BM,求△BCM 的面积;(3)连接AC,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C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 5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1.(2014·昆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2,0),B(4,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从A 点出发,在线段AB 上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 点运动,同时点Q 从B 点出发,在线段BC 上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PBQ 存在时,求运动多少秒使△PBQ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当△PBQ 的面积最大时,在BC 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K,使S△CBK∶S△PBQ=5∶2,求K 点坐标.k2.(2015·云南二模)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a<0)与双曲线y=相交于点A、B,点A 的坐x标为(-2,2),点B 在第四象限内,过点B 作直线BC∥x 轴,直线BC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点C,已知直线BC 与x 轴之间的距离是点B 到y 轴的距离的 4 倍,记抛物线的顶点为E.(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计算△ABC 与△ABE 的面积;(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ABD 的面积等于△ABE 的面积的 8 倍?若存在,请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 6 二次函数与最值问题1.(2015·昆明盘龙区一模)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2 的抛物线经过A(-1,0),C(0,5)两点,与x 轴另一交点为B,已知M(0,1),E(a,0),F(a+1,0),点P 是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a=1 时,求四边形MEFP 的面积最大值,并求此时点P 的坐标;(3)若△PCM 是以点P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求a 为何值时,四边形PMEF 周长最小?请说明理由.2.(2013·玉溪)如图,顶点为A 的抛物线y=a(x+2)2-4 交x 轴于点B(1,0),连接AB,过原点O 作射线OM∥AB,过点A 作AD∥x 轴交OM 于点D,点C 为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连接C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关系式);(2)求点A,B 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关系式);(3)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B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4)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OD 向点D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CO 向点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 秒,连接PQ.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CDPQ 的面积最小?并求此时PQ 的长.类型 7 二次函数与根的判别式问题1.(2015·衡阳)如图,顶点M 在y 轴上的抛物线与直线y=x+1 相交于A、B 两点,且点A 在x 轴上,点B 的横坐标为 2,连接AM、BM.(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判断△A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把抛物线与直线y=x 的交点称为抛物线的不动点.若将(1)中抛物线平移,使其顶点为(m,2m),当m 满足什么条件时,平移后的抛物线总有不动点?类型 8 二次函数与圆1.(2015·昆明盘龙区二模)如图,已知以E(3,0)为圆心,以 5 为半径的⊙E 与x 轴交于点A,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抛物线y=ax2+bx+c 经过A,B,C 三点,顶点为F.(1)求A,B,C 三点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F 的坐标;(3)已知M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C 点重合).试探究:①使得以A,B,M 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求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②若探究①中的M 点位于第四象限,连接M 点与抛物线顶点F,试判断直线MF 与⊙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2015·曲靖)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y轴于点B(0,-2),A为OB的中点,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y=ax2+c(a≠0)与x 轴分别交于C、D 两点,且CD=4.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以P 为圆心,PO 为半径画圆.(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P 与y 轴的另一交点为E,且OE=2,求点P 的坐标;(3)判断直线l 与⊙P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