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地理: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版纳风情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
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
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
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
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
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
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
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西双版纳州概况

西双版纳州概况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
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端。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迭降,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深度切割的高原地貌形态,海拔最高点2429米,最低点477米,具有山区和坝区的明显区别。
全州总面积19124.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5%,坝区面积占4%,水域面积占1%。
万亩以上面积的坝区23个。
有耕地163.4 万亩,占总面积的5.7%。
二、气候条件受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西双版纳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兼优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润,高温多雨,静风少寒,干湿季分明。
年均气温16.1℃至25.8℃,降雨量1100mm至2400mm,全年日照时数1800至2400小时。
良好的水、光、热条件,使西双版纳四季常绿,物种丰富。
三、区位优势西双版纳西南面与缅甸、老挝接壤,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中缅段288.5公里,中老段677.8公里),与泰国、越南相邻。
有6条公路通往老挝、缅甸。
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出境,经老、缅、泰、柬、越流入南海。
目前,州内有3个国家级口岸和1个省级口岸,初步形成水、陆、空出入境立体交通网络。
四、行政区划西双版纳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境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
五、人口、民族全州总人口87万人。
世居着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等13个民族。
六、水能资源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境内穿过,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约5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资源总量可达63亿度。
初三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

初三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1.我国某一旅游圣地,有着小巧别致的竹楼、美味可口的菠萝饭和竹筒饭、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图中的()【答案】D【解析】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的聚居地,当地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竹楼.这种房屋屋顶坡度很大,便于雨水流泻,竹楼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既通风凉快又可以避免潮湿,适应了西双版纳地区降水多、气候湿热的特点.当地人模仿孔雀的样子跳孔雀舞,富有特色的食品是竹筒饭,每年的4月份举行盛大的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祝福.读图可知,题目中的D选项是云南省,根据题意,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2.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三江”是指、、。
(2)云南省历史上第一条铁路是 (请在图中绘制出来)(3)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的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先后修建了多条铁路,如铁路、铁路、铁路等。
(4)“东方多瑙河”是指经云南省的 (州市)后,流入缅甸。
(5)“云南十八怪”之一:“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该铁路是指()A.内昆铁路B.南昆铁路C.昆河铁路D.成昆铁路(6)云南省的主要灾害类型有:地震、旱灾、泥石流和。
(7)云南资源丰富,有:“王国、王国、王国”之称。
(8)长江在丽江石鼓镇形成“”,云南面积最大的湖泊是(居中国第六大淡水湖),第一深水湖泊是。
【答案】(1)怒江澜沧江金沙江(2)昆河铁路(3)成昆贵昆南昆(4)澜沧江西双版纳(5)C(6)滑坡(7)动物植物旅游(8)长江第一湾滇池抚仙湖【解析】(1)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三江”是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其中澜沧江流出我国后成为湄公河.(2)云南省历史上第一条铁路是昆河铁路即昆明到河内的铁路线,昆河铁路指滇越铁路云南部分,自云南省昆明至中越边境的河口瑶族自治县.(3)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的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先后修建了多条铁路,如:成昆铁路、贵昆铁路、南昆铁路等.(4)“东方多瑙河”是指澜沧江经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后,流入缅甸后成为湄公河,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它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个国家,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5)“云南十八怪”之一:“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该铁路是指昆河铁路,昆河铁路指滇越铁路云南部分,自云南省昆明至中越边境的河口瑶族自治县.(6)云南省自然灾害众多,云南省的主要灾害类型有:地震、旱灾、泥石流和滑坡.(7)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行政中心是昆明,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具有“桥头堡”的重要战略地位,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旅游王国”之称.(8)长江在丽江石鼓镇形成“长江第一湾”,云南面积最大的湖泊是滇池,第一深水湖泊是抚仙湖.【考点】本题考查云南省.3.西双版纳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山西省B.广东省C.云南省D.福建省【答案】C【解析】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
下辖景洪市和勐海县、勐腊县,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
全州有99万人口,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汉族占25%,其他少数民族占41%。
世居民族有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壮、回、苗、景颇、佤等13种民族。
其中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
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
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西双版纳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4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
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
西双版纳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
境内古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西双版纳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门户和要冲。
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
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同时可直达柬埔寨和越南。
景洪位于什么气候

景洪位于什么气候1、西双版纳属于什么气候带西双版来纳知属于热带源季风气候。
从西双版纳地貌垂直分异而言,800米以下为热性气候(热带),800~1500米为暖热性气候(南亚热带),1500米以上为暖温性气候(中亚热带)。
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均温20℃的等温线相当于850米等高线。
西双版纳最冷月均温8.8~15.6℃,≥道10℃的活动积温5 062~8 000℃,海拔800米以下地区2013年活动积温皆在7 500℃以上,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为期较短。
西双版纳年日照时数1800~2 100小时,季节分配较均匀,其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则较大版,如最冷月与最热月温差只有9.9℃,而日温差最大可达27.3℃,这和我国大部分地区迥然不同。
从西双版纳地貌垂直分异而言,800米以下为热性气候(热带),800~1500米为暖热性气候(南亚热带),1500米以上为暖温性气候(中亚热带)。
州内史无雪迹,只是海拔较权高处有轻霜,特大寒潮时有短时0℃左右的低温,会对热量敏感性的热带作物造成灾害。
2、西双版纳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从西双版纳地貌垂直分异而言,800米以下为热性气候(热带),800~1500米为暖热性气候(南亚热带),1500米以上为暖温性气候(中亚热带)。
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均温20℃的等温线相当于850米等高线。
西双版纳最冷月均温8.8~15.6℃,≥10℃的活动积温5 062~8 000℃,海拔800米以下地区2013年活动积温皆在7 500℃以上,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为期较短。
西双版纳年日照时数1800~2 100小时,季节分配较均匀,其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则较大,如最冷月与最热月温差只有9.9℃,而日温差最大可达27.3℃,这和我国大部分地区迥然不同。
从西双版纳地貌垂直分异而言,800米以下为热性气候(热带),800~1500米为暖热性气候(南亚热带),1500米以上为暖温性气候(中亚热带)。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3.分析西双版纳的案例,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投影片,热带动物的影像。
2.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成果的投影资料。
学生
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区位地理:西双版纳ppt课件

社会发育程度低为特征 的制约因素较多。山区、半 山区占总面积的95%,是典 型的欠发达农业州;全州人 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省全国 平均水平,交通、水利等基 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薄弱。由 于文化教育、环境条件和发 展基础的差异,以及历史和 现实的多种原因,使县市之 间、城乡之间、山坝区之间、 各民族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 平衡的状况较为突出;加之 地处边疆,远离中心城市, 很多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经 济优势。
3
西双版纳境内热带雨林 自然保护区360万亩, 其中有70万亩是保存 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 些茂密的丛林里,蕴藏 着两万多种植物资源, 其中高等植物有5000 多种,约占全国的1/ 6。特有、稀有、孑遗 种约300多种。列入国 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 危、渐危植物如树蕨、 臀形果、天料木、木莲、 鸡毛松、苏铁、小叶轮 种草、百日青等达51 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植 物的15%,故有人说 它是“植物物种基因 库”。
勐腊县撤销曼腊彝族 瑶族乡、勐润哈尼族 乡,原曼腊彝族瑶族 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 归易武乡管辖,原勐 润哈尼族乡管辖的行 政区域划归勐捧镇管 辖。
产业结构
7
2013年西双版纳生产总值 2326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675341万元,增长6.7%;第二产 业增加值681560万元,增长 15.7%;第三产业增加值969468 万元,增长16.5%。第一产业增加 值占西双版纳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9%,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 加值比重为29.3%,比上年下降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为41.7%,上升1个百分点。
航空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系
国家一类口岸,西南“文明 机场”,云南省第二个国际 机场,云南省重要的干线机 场、中型枢纽机场,位于西 双版纳景洪市西南约4公里 的嘎洒镇。
初二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

初二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1.西双版纳的重要支柱产业是A.商业B.农业C.旅游业D.轻工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双版纳知识的准确识记。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差了西双版纳的主要经济类型。
2.西双版纳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西南地区D.南方地区【答案】C【解析】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地处横断山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
从我国四大区域来看,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3.西双版纳地区迅速崛起的支柱产业是()A.博彩业B.机械加工业C.农业D.旅游业【答案】D【解析】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双版纳凭借其优越的位置和资源,发展了旅游业,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考点】该题考查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4.下列关于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双版纳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南部B.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中部C.西双版纳南部和越南接壤D.西双版纳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答案】A【解析】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端,故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部,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西双版纳毗邻缅甸和老挝,C叙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回归线不穿过西双版纳地区,故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5.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穿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A.炎热气候B.干旱气候C.地表崎岖D.多雨气候【答案】A【解析】傣族人就地取材,建筑竹楼来居住,这种房屋既通风凉快又可以避免潮湿,人们也着短衣长裙,都是为适应西双版纳炎热气候的特点,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6.西双版纳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答案】B【解析】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是回归沙漠上的一片“绿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程度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 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 南省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 自治州。全州国土总面积 19125平方公里,辖一市两 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 县)和三区(西双版纳旅游 度假区、磨憨经济开发区、 景洪工业园区),有31个乡 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2个 农场。辖区内有6个中央、 省属科研单位。现全州总人 口为35113.万人(其中户籍 人口为94.2万人)。 社会发育程度低为特征 的制约因素较多。山区、半 山区占总面积的95%,是典 型的欠发达农业州;全州人 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省全国 平均水平,交通、水利等基 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薄弱。由 于文化教育、环境条件和发 展基础的差异,以及历史和 现实的多种原因,使县市之 间、城乡之间、山坝区之间、 各民族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 平衡的状况较为突出;加之 地处边疆,远离中心城市, 很多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经 济优势。
区域优势
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 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有许 多珍贵的动植物,自然资源 丰富。
西双版纳有中国 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 保护区,气候温暖湿 润,树木葱茏,蔓藤 盘根错节,不少珍禽 异兽,如亚洲象,犀 鸟,孔雀,黑冠长臂 猿都生活在这片热带 丛林里。而西双版纳 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 有望天树、红光树、 云南肉豆蔻、四薮木、 黄果木、胡桐、美登 木、三尖杉等等。
自然条件
西双版纳[1] 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 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 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 至时分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 四季常青。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 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 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0%以上。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 又因距离海洋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 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常年湿润多雨,所以森林繁茂 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 国”。
西双版纳境内热带雨林 自然保护区360万亩, 其中有70万亩是保存 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 些茂密的丛林里,蕴藏 着两万多种植物资源, 其中高等植物有5000 多种,约占全国的1/ 6。特有、稀有、孑遗 种约300多种。列入国 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 危、渐危植物如树蕨、 臀形果、天料木、木莲、 鸡毛松、苏铁、小叶轮 种草、百日青等达51 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植 物的15%,故有人说 它是“植物物种基因 库”。
历史文化
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自
治区政府驻车里县景洪。 1954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政府驻地车里县景 洪改为允景洪。 1957年设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 委员会驻允景洪。 1993年12月撤销景洪县,设立景洪市。
2004年,根据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关于调整西双版 纳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景洪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销小街乡、景 洪镇,原小街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勐龙镇管辖,原景 洪镇的纳板、曼点、曼沙、曼迈、曼戈播5个村委会划归 嘎洒镇管辖,将曼外、曼戈龙2个村委会划归允景洪街道 办事处管辖;勐海县撤销西定哈尼族乡和巴达哈尼族布 朗族乡,合并设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新设立的西定 哈尼族布朗族乡管辖原来西定哈尼族乡和巴达哈尼布朗 族乡的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乡政府驻原西定哈尼 族乡政府驻地; 勐腊县撤销曼腊彝族 瑶族乡、勐润哈尼族 乡,原曼腊彝族瑶族 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 归易武乡管辖,原勐 润哈尼族乡管辖的行 政区域划归勐捧镇管 辖。
自然资源
这些树种至今已繁衍了100 多万年,既原始又古老,被 人们称为“活化石”。
地理区位的人文交通
公路 市内拥有三所客运站:景 洪客运站、客运西站、客运 南站。 水路 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发源 于青海的扎曲,其在中国境 内的水域称为澜沧江,出境 后被称作湄公河 (Mekong River),为东 南亚第一长河,于越南胡志 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航空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系 国家一类口岸,西南“文明 机场”,云南省第二个国际 机场,云南省重要的干线机 场、中型枢纽机场,位于西 双版纳景洪市西南约4公里 的嘎洒镇。 铁路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中 长期铁路网规划“,在2020 年前,建设由昆明起始途径 西双版纳景洪市至磨憨口岸 出国门的泛亚铁路中线—— “中老铁路”。
产业结构
2013年西双版纳生产总值 2326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675341万元,增长6.7%;第二产 业增加值681560万元,增长 15.7%;第三产业增加值969468 万元,增长16.5%。第一产业增加 值占西双版纳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9%,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 加值比重为29.3%,比上年下降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为41.7%,上升1个百分点。
空间结构
位置境域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介于北纬 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 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 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 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均温 20℃的等温线相当于850米等高线。西双版纳最 冷月均温8.8~15.6℃,≥10℃的活动积温5 062~8 000℃,海拔800米以下地区2013年活动 积温皆在7 500℃以上,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 为期较短。
地形地貌 西双版纳地貌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海拔800~ 1300米的低山区,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65.3%,构成 西双版纳地貌格局的主体。次为海拔500~800米的低 丘区域,占西双版纳的19.4%。 1300~2 500米的中 山区占 10.6%。山间盆地与河谷区,只占西双版纳的 4.7%。西双版纳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49个,以勐 遮-勐混盆地最大,面积为229平方公里,其余皆在 100平方公里以下,其中10~99平方公里的盆地共有 19个,总面积684.2平方公里。
望天树
傣家竹 楼
野象
傣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