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之倾听技术教材共70页文档
心理咨询的技术教材

心理咨询的技术教材
第22页
咨询者实际释意反应:
Co:听起来好象因为你丈夫可能反应, 你还没有找 到告诉他你想结束你们关 系方法,对吗?
Cl:是——我已决定了——甚至找过律 师。不过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始告诉 他这一切。他还认为一切都很美好。
心理咨询的技术教材
第23页
第一节 倾听技术
六)情感反应 咨询员用情绪性语词来表示来访者内心感受。 (对信息情感部分进行再编排)
心理咨询的技术教材
第4页
反应性倾听(P88)
——接收来访者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不但注意外 显内容,更把握到来访者内隐思想和感受。
例:
来访者:我不能怪他们,我知道我长太胖了,……
咨询师1 “你不用担心”:“你能够考虑节食”
咨询师2 “当你看到同寝室人都有男朋友时,你 感到很难过。你还很害怕,担心因为自己外表, 不可能有些人看上你”
愤然、发怒、大怒 4)与来访者使用情感词汇相匹配恰当语句是什么?
来访者使用了“想象”、“眼睛冒火”,对应语句有“似乎是…”、 “看起来像…”、“显示出…”等 5)来访者情感发生情境是什么? 发觉他妻子坑骗他 6)怎样知道自己做出情感反应是否准确和有帮助? 来访者是必定还是否定自己有发怒和敌意情感
心理咨询的技术教材
来访者使用了什么情感词?
非言语行为暗示了什么情感?
反馈性描述
情感反应组成部分:
人称代词---“你”
感受性动词,如“你感到”,“你以为……”等
带有情绪性词语和引发情绪人或事,如“恐惧”、 “高兴”、“愤恨”或“你感到他很讨厌”“想起这 件事你就感到心烦”
检验和判断
心理咨询的技教材
第27页
例子
基本倾听技术
心理咨询的技术——心理咨询专注与倾听技术

⼼理咨询的技术——⼼理咨询专注与倾听技术专注与倾听技术是指咨询过程中,咨询员的语⾔与⾮语⾔⾏为反映出:咨询员正全神留住聆听当事⼈的语⾔表达,细读当事⼈的⾮语⾔⾏为,关切、疼惜与重视当事⼈的遭遇,愿意伴随当事⼈上天下海窥视问题的始末。
咨询员的专注与倾听可氛围两个层⾯,第⼀个层⾯是指咨询员⾝体的专注与倾听,另⼀个层⾯指咨询员⼼理的专注与倾听.⼀、咨询员⾝体的专注与倾听所渭咨询员⾝体的专注与倾听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的全⾝姿势,传递出他对当事⼈的关切,愿意聆听与陪伴。
Egsn认为,咨询员⾝体的专注与倾听包括5个基本要素,简称为SOLER(由每个字的第⼀个英⽂字母所合成):(1)⾯对当事⼈; (2)⾝体姿势开放;(3)⾝体稍微倾向当事⼈;(4)良好的⽬光接触;(5)⾝体放松(⼀)⾯对当事⼈所谓⾯对当事⼈,并⾮指咨询员与当事⼈座位的安排为正⾯对正⾯、相互对峙的格局。
这种⿐息相通、声息相传的对峙安排,让当事⼈⾚裸裸、毫⽆遮掩地呈现在咨询员⾯前。
在咨询员眼光的逼视下,当事⼈将窒息喘⽓,倍感压⼒。
正确的摆设应是咨询员与当事⼈中间隔着⼀张茶⼏,咨询员与当事⼈坐在茶⼏两旁,间隔90度⾓。
借着茶⼏的缓冲,给了当事⼈安全的⼈际空间。
当事⼈有了前攻后退的⾜够审问,才会愿意打开⼼脑.直诉情衷。
茶⼏的作⽤除了提供⼈际的缓冲空间外,也可充当当事⼈脆弱⽆⼒时的⽀柱依靠。
当事⼈借着茶⼏的⽀撑,摇摇欲坠的⾝⼼得以获得暂时的栖息,⽀持他继续⾛下去。
茶⼏的⼤⼩是个必须考虑的因素,茶⼏太⼩与太⼤,对咨询效果会有负⾯的影响。
茶⼏太⼤.拉长了当事⼈与咨询员离,当事⼈游刃有余,没有任何压⼒,⾃然难以进⼈主题。
再者,过⼤的距离除了平添当事⼈对咨询员的⽣疏与冷漠外,两⼈还得提⾼声⾳,扯着喉咙卖⼒演出。
若茶⼏太⼩,当事⼈与咨询员必须短兵相接,在压迫的⼈际距离下,当事⼈不得不再度穿起防卫的盔甲,避免被咨询员快速地看透,咨询的进⾏⾃然滞碍难⾏(⼆)⾝体姿势开放.咨询员开放的姿势,代表⽆条件的包存与接纳。
咨询心理学---倾听的技术

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 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当来访者的偏离了正题时,用来适当中止其 当来访者的偏离了正题时, 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人化。 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人化。
两种提问方式的比较: 两种提问方式的比较:
开放式提问 优点 可获更多资料 鼓励做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在初期鼓励多表达自己的 感觉与想法 可能过于笼统而不知如何 回答 容易使问题失焦, 容易使问题失焦,咨询停 留表层 封闭式提问 可提供具体的或 必要的资料 可评估是否愿意 深入探讨问题 过于简单的回答 限制其回答的方 向和深度 忽略其真正的烦 恼
尽量就来访者所谈的内容引发提问的题材; 尽量就来访者所谈的内容引发提问的题材; 避免一下子问太多可太快,使来访者忙于回答; 避免一下子问太多可太快,使来访者忙于回答; 避免连用封闭式提问; 避免连用封闭式提问; 问句应该短而简单; 问句应该短而简单; 避免一次问几个问题; 避免一次问几个问题;
提问焦点放在来访者身上而不要转换到其他人; 提问焦点放在来访者身上而不要转换到其他人; 焦点放在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 焦点放在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 慎用“为什么” 慎用“为什么”;
一、目光的接触
避免目光逼视 避免目光不定 避免目光过于亲近
二、声音特征
音量 音调 语速
三、其他非言语性技术
面部表情 身段姿态 人际距离
第二节
提问技术
(Questioning)
一、开放式提问(open question) 开放式询问是指咨询员运用“什么”“如 开放式询问是指咨询员运用“什么”“如 ”“ ”“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 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 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 等词进行发问,让来访者就有关问题思想、 等词进行发问,让来访者就有关问题思想、 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2024年学会倾听心理健康教育完整版课件.

2024年学会倾听心理健康教育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倾听的艺术”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倾听的重要性、有效倾听的技巧、倾听中的常见误区及改正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倾听的重要性,认识到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有效倾听的技巧,提高倾听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倾听技巧的运用与实践,倾听误区的识别与改正。
教学重点:倾听的重要性,有效倾听的技巧,倾听习惯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倾听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倾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1)阐述倾听的重要性;(2)介绍有效倾听的技巧;(3)分析倾听中的常见误区及改正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结合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倾听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倾听中的心得体会,分享倾听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倾听的重要性2. 有效倾听的技巧保持专注耐心倾听摘要记录表现出兴趣适时反馈3. 倾听误区及改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倾听的重要性。
(2)列举三种有效倾听的技巧,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3)分析自己在倾听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正方法。
2. 答案:(1)倾听能帮助我们了解他人,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有利于心理健康。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掌握倾听技巧的情况,以及倾听误区改正的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倾听,学会运用所学技巧,提高倾听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倾听的艺术。
心理咨询的技术教材

例子
Cl: 我该如何告诉我丈夫我想与他离婚?他会认为我疯了。我想我 不敢告诉他。(说话声音单调)
Co(内心对话过程): 1)来访者告诉了我什么? 她想离婚,而又不敢告诉她的丈夫,因为他会认为她疯了。 2)信息的内容部分是什么?即来访者正在讨论的是什么事情、什 么人、什么思想或什么情境? 想离婚但还没有告诉丈夫,因为丈夫将认为她疯了。 3)应使用什么适宜的语句? 来访者使用动词“告诉”两次、“认为”一次,可使用这样的 语句,如“你认为”、“我听到你说”、“它听起来好象”等。 4)怎样将来访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想离婚”=分手、结束关系等 5)如何知道自己的释意是有用的? 注意倾听来访者是否肯定释义的准确性。
二、询问(Inquiry)(探询)
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提问可以促进与 来访者的交流,鼓励来访者自我暴露,澄清问题,提 高来访者的内省。
询问问题的原则:
1.能不问来访者最好,让来访者主动告诉我们他想说 的话。
2.如果需要问来访者,最好使用开放式的问法
封闭式提问:用“是”或“否”、“对”或“不对”、 “有”或“无”
例子 来访者:我的成绩正在走下坡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任
何事情都感到失望。 澄清自问1:这个来访者告诉了我一些什么?
她感到很失望、沮丧。 澄清自问2:有没有任何含糊的或遗漏的信息需要检查吗?
一是她感到对什么失望, 二 是这个失望的感受对她意味着什么? 澄清自问3:我怎样开始进行澄清反应?
“你能描述这种感受吗?” 澄清自问4:大声说出或写下实际的澄清反应。
Co:你感到现在的状况非常乏味。 (情感反映)
步骤: 体认和知觉:
来访者使用了什么情感词? 非言语行为暗示了什么情感?
心理咨询之倾听技术

心理咨询之倾听技术澄清、释义、情感反映、总结一、澄清:(一)定义:对“含糊、模棱两可或课文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叙述。
(二)目的:1.鼓励求助者更详细地叙述。
2.检查你听到求助者所说的准确性。
3.释义含糊、混淆的信息。
(三)步骤:1.确认求助者言语和非语言信息的内容。
求助者告诉了我什么?2.确认任何需要检查的含糊或混淆的信息。
求助者信息中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核实或遗漏的内容?如果有,它们是什么?如果没有,则决定下一步更适合的反应。
3.确定恰当的开始语。
我用何种方式开始澄清反应?如“你能描述……”,“你能澄清……”,“你是说……”等,用疑问口气。
4.通过倾听和观察求助者的反应来评估澄清反应的效果。
我如何知道我的澄清反应是起作用的?二、释义:(一)定义:对求助者的言语信息的认知部分的再解释。
(二)目的:2.求助者对一些关键想法或思想做进一步阐释,使他们深入地探讨一些重要话题。
3.使用释义可以帮助求助者更集中注意具有重要性的特殊情境、事件、思想、行为,而不至于分心。
4.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做决定的求助者,因为重复关键词语和思想会使问题的实质显现出来。
(三)步骤:他告诉了我些什么?2.问自己“在他的信息中存在什么样的情境、人物、物体或思想?”以辨别信息中的内容部分。
信息的内容部分是什么?即:求助者正在讨论的是什么人、物体、思想或情境?3.选择适当的语句进行释义。
选择一种接近求助者所使用的感官词汇的语句。
应使用什么合适的语句?(见P91,表5.2)4.运用所选择的语句,将求助者信息的主要内容或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陈述句。
怎样将求助者的主要内容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述?5.通过倾听和观察求助者的反应来评价自己进行释义的效果。
如何知道我的释义是有用的?三、情感反映:(一)定义:对求助者言语信息的情感部分的再解释。
(二)目的:1.鼓励求助者对特殊情境、人物或事件表达出更多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
2.帮助求助者控制情绪。
最新心理咨询沟通技术:倾听技术

心理咨询沟通技术:倾听技术一、倾听定义倾听是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来访者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理解和接纳。
二、倾听技术的内容说明倾听包括咨询者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心理的专注,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适用于整个咨询过程,不管在那种情况下。
(一)咨询者身体的倾听(非语言行为)指咨询者的全身姿势,传达出他对来访者的关切,愿意聆听与陪伴。
Egen(1994)提出了下列五要素(简称SOLER)1、面对来访者(Squarely)并非正面对正面,面向一词也可以作象征性理解,关键是你要将身体朝向当事人,能够告诉当事人,你正与他同在。
是一种表达投入的姿态。
2、开放的身体姿势(Open)是一种显示接纳当事人的态度。
3、身体稍向前倾(Lean)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进行亲密交谈的人上身自然地向对方倾斜。
它是一种体现关切的交流手段,表达了你正全心身地投入到当事人所关心的问题上来的心理。
4、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Eye)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可传达对来访者的关切,温暖、支持与重视。
5、身体姿势放松自然(Relax)放松意味着表情大方自然、泰然自若。
不仅使你自然而然,更有信心,也有助于当事人来访者保持轻松状态。
(二)咨询者心理的倾听专注、准确地倾听要求咨询者大部分时间不作声,利用各种感觉途径去获得来访者整个信息。
1、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要用头脑、用眼睛、用心灵去听。
用耳朵去听来访者说话及其语调;用头脑去领会话语中潜在的信息;用眼睛去注意来访者的手势,身体姿势等行为表现;用心灵去设身处地地感受。
2、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反应既可以是言语性,也可以是非言语性3、倾听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来访者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三、倾听的功能1、表达出一种开放、谦和、专注、投入的心态。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心理咨询倾听

?
Ø学工办主任、辅导员与该生在办公室谈话, 与其沟通该生母亲要求其休学一年的想法,并 告知其母亲很快就会到校,委托老师协助办理 休学事宜。该生听到“休学”的决定后,抬头 看了一下老师,但并未反对。该生比较沉默, 态度平静。
现在,你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该如何与这位求 助者共情表达呢?
请同学们写在纸上(只写你想表达的第一句话即可)。
咨询师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 呢?
咨询师1的回答似乎根本没有留意当 事人所说的话,而他问求助者为何这 样悲伤,是个很不妥当的问题,反映 了他不但没有留心倾听,而且还完全 忽略了求助者所表达的重要感受。属 第一层次。
咨询师:你实在应该和你丈夫谈谈,积极作 点改变了。
分析: 完全忽略了来访者的心境和情感,只 专心教导。
案例五
来访者:唉!人生如舞台,前些时候还在台 上指点江山,没想到一个无意的错误就把 我打入深谷,想起来真是痛苦,人生真是 如梦啊!
咨询师:你不是说自己一向自信、充满激情 的吗?怎么现在如此消沉,也许是近来的转 变太大了。
快、满足,这有助于建立咨访关系;
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
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访双方更深入的沟通;
有明显的助人效果。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来访者:我真蠢,我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人?
咨询师:嘿嘿,想不到你一向骄傲自大,如 今也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愚蠢,真难得啊!
分析:用讥讽的口吻刺激来访者,而完全忽 略了他的态度。
Ø下午该生没上体育课,但打电话给班长请假。
Ø学工办主任比较担心该生情况,嘱咐公寓辅 导员关注她。晚上,辅导员借要统计奖助学金 账号的理由打电话给她,她说账号丢了,辅导 员告诉她明天补班,办后来办公室。她没有多 少话,态度比较平静,无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