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燃烧
烃类完全燃烧的计算规律

烃类完全燃烧的计算规律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中,经常涉及烃类完全燃烧的计算的题目。
如何解决这一类题目,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使同学们熟练解题,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烃类完全燃烧的通式CxHy + (x+y/4)O2→xCO2 + (y/2)H2O二、烃类完全燃烧前后体积(分子总数)的变化规律1、同温同压下,1体积烃类完全燃烧,当生成的水为气态时(温度高于100℃)△V = V前– V后= 1 + x + y/4 – x – y/2 =1 – y/4当△V ? 0时, V前? V后,则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减小,此时y ? 4当△V?0时, V前?V后,则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减小,此时y ?4当△V =0时, V前= V后,则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减小,此时y = 4可见,当温度高于100℃时,燃烧前后的体积的变化与碳原子数无关,与氢原子数有关。
例如:150℃时,CH4、C2H4完全燃烧前后的体积不变(即分子数不变),而C2H2燃烧前后的体积变小,C2H6等氢原子数大于4的烃燃烧前后的体积变大。
对于混合气体,求氢原子的平均原子数,亦可适用。
练习1:120℃时,下列气体物质(或混合物)各 a mo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前后体积不变的有(),燃烧前的体积大于燃烧后的体积的有(),燃烧前的体积小于燃烧后的体积的有()。
A、C2H2B、C2H4与C2H2C、C2H2与C3H6(1:1)D、C3H8与CH4(1:1)E、C2H4与C3H4答案:(C、E); (A、B); (D)2、同温同压下,1体积烃类完全燃烧,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温度低于100℃)。
△V = V前– V后= 1 + x + y/4 – x =1 + y/4则必然△V ? 0, V前? V后,则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一定减小,这取决于氢原子数,氢原子数越多,体积减少的越多。
例如:在50℃时,1mol的C2H6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减少要比1mol的C2H4体积减少的多。
“题”探烃类燃烧的解题规律

— —
机 化学燃烧类 问题的基础 , 也是 有机化 学计 算题 中的重点 , 同时也是 高考的重要考点之 一。本文结合题解探 索烃类燃 烧题 的 解题 规 律 , 不 足 之 处 敬请 各位 老 师原 谅 。
【 关键词 】 烃类 ; 燃烧 ; 解题 ; 规律
新课 改要求我 们改变教学方式 , 提高学 习的效率 , 引导 学生理解 、 掌握学 习的规律能有效 的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结 合多年 的教学实践 , 在 此谈些烃类燃烧题 的解题规律。 我们 知道 , 烃 类 的分子式可 以设 为 C x H y , 那么 它完全
一
、
A. CH4
B. C 2 H6
C. C 3 H8
D. C 4 Hl I 】
解析 : 烃完全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与水 , 一个碳原子要消 耗一 个 氧 分子 , 四个 氢 原子 消耗 一 个 氧 分 子 , 也就是说 , 消耗 氧气的多少是 由( x + . ) 的值决定 的。因此 , 本题的答案为 D 。 规律一 :等物质的量的烃完 全燃烧耗 0 量的多少取决
度小 于 1 0 0  ̄ C, 并 且燃 烧 前 后 温 度 不 变 , 气 态 烃 完 全 燃 烧 前 后 体 积 减 小 +1 。
斗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C x H y +( x + }) o 厂 嚏 c 0 2 + }H 2 0 ,
根据烃类完全燃烧 的情况 , 总结规律如下 : 等 物 质 的 量 的 烃 完全 燃 烧 消 耗 氧 气 量 的计 算 题 1 : 在常温 、 常压下 , 取下 列 四种气态 烃各 1 摩尔, 分 别在 足量 的氧气 中燃烧 , 那么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于( x + }) , ( x + }) 的值越大, 耗0 量越大; 产生 c 0 : 的量取决
烃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烃类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烃类在燃烧、氧化、还原等反应中的表现;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烃类是一类只含有碳和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中碳原子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等。
烃类具有以下性质:1. 烃类在常温下多为气体,少数为液体和固体;2. 烃类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 烃类可燃烧,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4. 烃类可被氧化和还原。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烃类的燃烧、氧化和还原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酒精灯、燃烧匙、烧杯、试管、铁架台、试管夹、滴管、镊子、玻璃棒等;2. 试剂:甲烷、乙烯、乙炔、苯、苯酚、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粉等。
四、实验步骤1. 烃类燃烧实验(1)将少量甲烷、乙烯、乙炔分别置于燃烧匙中;(2)点燃酒精灯,将燃烧匙放入火焰中,观察燃烧现象;(3)分别收集燃烧后的产物,进行检验。
2. 烃类氧化实验(1)取少量苯酚置于试管中;(2)加入少量溴水,观察反应现象;(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 烃类还原实验(1)取少量苯酚置于试管中;(2)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反应现象;(3)加入铁粉,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烃类燃烧实验(1)甲烷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2)乙烯燃烧时,火焰呈黄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3)乙炔燃烧时,火焰呈黄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2. 烃类氧化实验(1)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
3. 烃类还原实验(1)苯酚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2)苯酚与铁粉反应,溶液由紫色变为棕色。
六、实验结论1. 烃类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 烃类可被氧化和还原,氧化产物为相应的醇、酮、羧酸等;3.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烃类的基本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有机物燃烧计算归纳

有机物燃烧计算归纳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烃:CxHy+(x+y/4)O2→xCO2+(y/2)H2O烃的衍生物:CxHyOz+(x+y/4-z/2)O2→xCO2+(y/2)H2O一、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1.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1] 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x/y成正比;【推导】设烃的质量为m ,含氢的质量分数为ω,有关系式C~O2~CO2 及4H~O2~2H2O可知该厅的耗氧量为:n(O2) = m(1-ω)/12 + mω/4= m/12 +mω/6当m 为定值时,ω值越大,耗氧量就越大。
a 对于等质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氢的质量分数越小,耗氧量越小,由此可知CH4的耗氧量最多。
b 对于等质量的单烯烃,因炭、氧的个数比为定值,氢的质量分数也为定值,即耗氧量相等。
c 对于等质量的炔烃,碳原子数越多,氢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多,由此可知C2H2 的耗氧量最少。
d 等质量烷烃、单烯烃、炔烃,因为氢的质量分数关系导致耗氧量的关系如下:“烷烃﹥烯烃﹥炔烃”。
[2] 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⑴同分异构体或⑵最简式相同。
2.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a 燃烧的通式法:即烃按(x+y/4)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烃的衍生物按(x+y/4-z/2)进行比较即可。
b 变形法: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2O或CO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H2O)n 或CxHy•(CO2)m或CxHy•(H2O)n•(CO2)m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的耗氧量。
二、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及H2O量规律1.将CxHy转换为CHy/x,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y/x值越大,生成水的量越多,而产生的CO2量越少。
y/x相同,耗氧量,生成H2O 及CO2的量相同。
2.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
有机物燃烧产物

有机物燃烧产物
有机物燃烧产生的是一系列的化学物质,这些产物会根据不同的有机物质和燃烧条件
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燃烧产物。
一、酒精(乙醇)燃烧产物
酒精燃烧时,产生的主要产品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氧气和异丁醛等副
产物。
反应式为:
C2H5OH + 3O2 → 2CO2 + 3H2O
二、烷烃燃烧产物
但在不充足的氧气情况下,烷烃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一些较长的烷烃还可以
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烯烃是含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烃类,例如乙烯、丙烯等。
烯烃燃烧时产生的主要产
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乙烯的反应式为:
同样,在不完全燃烧时,烯烃也会产生一氧化碳等副产物。
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酸,燃烧时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甲酸
的燃烧反应式为:
羧酸也可以在不充足的氧气下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
五、碳氢氧化合物燃烧产物
碳氢氧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例如葡萄糖、纤维素等。
燃烧时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
总的来说,有机物燃烧产生的化学物质种类很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燃烧条件和
产物的毒性等因素。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不完全燃烧和有害产物
的生成。
汽、柴油燃烧理论空燃比

汽、柴油燃烧理论空燃比一、燃烧方程式燃料燃烧是个化学反应过程,各种反应物的比例及耗量,可以从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推出。
从基础有机化学可知,烃类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通式为:CxHy+(x+y/4) O2= xCO2+y/2H2O (1)其中:y=2*x+21、汽油对于汽油(主要是辛烷C8H18)来说就是下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8H18+25O2‐‐‐‐‐>16CO2+18H2O (2)从这些方程式,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可以核算汽油燃烧所需的氧气(O2)质量量),然后根据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来推出燃烧所需空气质量(重量)。
从而可以得出理论完全燃烧的空燃比,这个才是空燃比的理论来源。
为了对比分析,分别列出其他烃类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天然气(CH4)、石油液化气(C4H10)、柴油(C15H32)。
2、天然气CH4+2O2‐‐‐‐‐>CO2+2H2O (3)3、石油液化气2C4H10+13O2‐‐‐‐‐>8CO2+10H2O (4)4、柴油C15H32+23O2‐‐‐‐‐>15CO2+16H2O (5)二、空气中氧含量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含量核算需要按质量核算,而我们通常已知的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比,我们需要把体积百分比转换为质量百分比。
空气按体积的组成是,约21%的氧气,78%的氮气和1%的其他气体。
为了计算方便,把其他气体并入氮气来核算。
这样,可按21%的氧气,79%的氮气来计算空气需求量。
从氮气N2 的分子量为28,氧气O2 的分子量32,且每克分子的气体(32 克氧气或者28 克氮气)在常压下体积为22.4升。
下面我们以1 升体积的常压下的空气来核算氧气的质量百分比:1 升空气中氧气的重量为:(0.21×1/22.4)×32=0.3克;1 升空气中氮气的重量为:(0.79×1/22.4)×28=0.9875克;那么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百分比Ob 为:Ob=0.3/(0.3+0.9875)×100=23.3%,即是按质量(或者通常概念的重量)计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含量百分比。
烃的燃烧规律

4:a 毫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常温常压)
体积缩小2a毫升,则三种烃可能是( ) (A) CH4 C2H4 C3H4 (B) C2H6 C3H6 C4H6 (C) CH4 C2H2 C3H8 (D) C2H2 C2H4 CH4
若三种烃等 物质的量
3、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规律
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xHy + (x+y/4)O2 → xco2 + y/2H2O 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比较的规律: 【 规律4】对于等物质的量的任意烃(CxHy) , 完全燃烧,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x+y/4) 的值 的大小,该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例题】等物质的量的CH4, C2H4, C2H6, C3H4, C3H6 完全燃烧,耗氧量 最大的是哪个?
解析: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4H4 。由平均碳原子数
可知一定有甲烷。由平均氢原子数可知一定有乙烯。
5平均值法在确定分子组成时的应用
应用平均值规律时,注意: (1)分子组成中碳原子数≤4 的烃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 (2)碳原子数小于2的只有 CH4 (3)氢原子数小于4的只 C2H2
(1) 若M混<26,则一定有 CH4
;
。
若M混<28(烷、烯的混合物),则一定有 CH4
(2)若平均分子组成中,存在1<n(C)<2,则一定有 CH4;
若平均分子组成中,存在2<n(H)<4,则一定有 C2H2 。
1: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 mol,完
全燃烧得0.16 mol CO2和3.6 g H2O,则下列
关于混合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不同碳原子数烃类对火驱燃烧效果的影响

不同碳原子数烃类对火驱燃烧效果
的影响
烃类(即碳氢化合物)是指以碳原子和氢原子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化合物。
由于碳原子数量不同,烃类对火驱动燃烧效果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碳原子数越多,烃类的燃烧效果就越好。
因为碳原子越多,烃类所含的热量就越多,这样在燃烧时,能量释放出来的也就越多,火焰就会更旺盛,火势也就更强。
另外,碳原子数越多,烃类所含的氢原子也就越多,氢原子参与燃烧时会放出更多的热量,使烃类燃烧效果更好。
另外,碳原子数越多,烃类的燃料容量也就越大,比如一个四元烃,其燃料容量会比一个三元烃要大得多。
这样的话,一次燃烧量也就更多,火势也就更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H OH
2 OH H 2 O O (放热反应)
最后一步为强烈的放热反应, 放热量远大于第一步可燃物分解 的吸热量,同时再次分解出游离的·0·和·OH,使得燃烧得以 持续。
支链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感应期、爆炸
很多重要的工艺过程如石油热裂解,碳氢化合物氧化
燃烧等都与链反应有关。
链锁反应分类
直链反应:
在链传递过程中,自由基的数目保持不
变的链锁反应。
支链反应:
在链传递过程中,一个自由基在生成产 物的同时,产生两重要的一种, 它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甲
乙
A B A
丙
烃类的氧化过程
一般地,烃类氧化过程可分为3种类型: (i) 低温(200~300℃)下的氧化,只有催化氧化作用,反应速率很 慢。 (ii)在(200~300)℃到(500~600)℃范围内,有气相的缓慢氧化。 可能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分解会产生自由基和醛。自由 基可能引发支链反应。在这种缓慢的氧化过程中,常出现 “冷焰”。它是一种放热量很小的火焰,发出微弱的兰色光。 (iii)爆炸性反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爆炸区内)下,混合气 会发生爆炸性反应。反应速率极快。它的反应机理还不完全 了解。对于烃类燃料燃烧过程中所进行的中间反应的形式以 及活化中心的产生和消毁的规律,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理论, 也无系统的实验数据,还处于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
……
(3)链终止:活泼自由基与其它活泼微粒结合,形成较稳定的化合物,从而 通过自由基的减少,使反应停止。
2A A A 2C C C A D A D C D C D
……
燃料(烃类—RH)燃烧时,产生活性游离基 H·、· O· 和· OH,并发生下列链式反应:
实际的燃烧过程比等温下的支链反应要复杂得多。 实际燃烧过程也有爆炸阶段,不过由于燃烧过程 要放热,故反应过程不是在等温条件下进行,而 是温度逐渐增高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实际情况 下反应速率的变化与等温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稍有出入。事实上,燃烧过程中热爆炸与链爆炸 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影响。
链式着火理论
◎只要能以某种能量方式激发出活性中心就能引起着火 (活化分子的积累) ◎首先由反应物分子受激产生活性中心,然后通过链式 反应产生着火。
烃类混合物的着火极限值
对于一定压力,混合物在
290℃-300℃范围内,可能 着火,随着温度升高,着 火停止,直到490℃以上又 会着火。
每一个组成对应有一个临
根据火灾危险性,烃类、可燃气体可分为:
表 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类别 名称
甲
乙炔,环氧乙烷,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 顺丁烯,反丁烯,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丙 二烯,环丙烷,环丁烷,甲醛,氯甲烷,氯乙烯, 异丁烷,异丁烯
乙
溴甲烷
按照火灾危险性分类,液化烃、可燃液体可分为:
表 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类别 名称 液化氯甲烷、液化顺式-2 丁烯,液化乙烯,液化反式-2 丁烯,液化环丙 A 烯,液化丙烷,液化环丁烷,液化新戊烷,液化丁烯,液化氯乙烷,液 化环乙烷,液化丁二烯,液化异丁烷,液化石油气,液化二甲胺,液化 三甲胺,液化二甲基亚硫,液化甲醚(二甲醚) 异戊二烯,异戊烷,汽油,乙烷,二硫化碳,异己烷,石油醚,异庚烷, B 环戊烷,环己烷,辛烷,异辛烷,笨,庚烷,石脑油,原油,甲苯,乙 苯,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异丁醇,乙醚,环氧丙烷,甲酸甲酯, 乙胺,二乙胺,丙醚,丁醛,三乙胺,醋酸丁酯,醋酸异戊酯,甲酸戊 酯,丙烯酸甲酯,甲基叔丁基醚,液态有机过氧化物 丙苯,环氧氯丙烷,苯乙烯,喷气燃料,煤油,丁醇,氯苯,乙二胺, 戊醇,环己酮,冰醋酸,异戊醇,异丙苯,液氯 轻柴油,硅酸乙酯,氯乙醇,氯丙醇,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苯 重柴油,苯胺,锭子油,酚,甲酚,糠醛,20 号重油,苯甲醛,换乙醇, 甲基丙烯酸,甲酸,乙二醇丁醚,甲醛,糖醛,辛醇,单乙醇胺,丙二 醇,乙二醇,二甲乙酰胺 蜡油,100 号重油,渣油,变压器油,润滑油,二乙二醇醚,,三乙二醇 B 醚,领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油,联苯-联苯醚混合物,二氯甲烷,二乙醇 胺,三乙醇胺,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液体沥青,液硫
期和稳定期。
在感应期中,活化中心虽然也逐渐增多,但总的数目还
是较少的,所以反应速率很慢。
随着反应的进行,活化中心的数目逐渐增多,一直增加
到最大值,反应速率极快,形成爆炸现象,此即爆炸期。
经过爆炸期之后,由于反应物浓度剧烈地减小,使活化
中心数目锐减,反应速率也随之减慢,这就是稳定期。
燃烧中的链式反应
燃烧有焰燃烧与无焰燃烧两种。 对于无焰燃烧,有可燃物、氧化剂、温度(着火点)三个条
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但是对于有焰燃 烧,除以上三个条件,燃烧过程中还必须存在未受抑制的 链式反应,燃烧才能够持续卜去,这亦是燃烧发生的充分 条件之一。 在有焰燃烧中,当某种可燃物受热时,该可燃物的分子会 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游离基)。自由基是一种 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它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 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烃类化合物是碳、与氢原子所构成的化合物,主要包含
烷烃、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类化合物有 烷、烯、炔、芳香烃。 常见的烃有甲烷(沼气),丙烷和丁烷(打火机油),异辛烷, 石蜡。高级汽油常夸耀异辛烷值。
石油和天然气跟人们生活紧密联系
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
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各种烃类按其 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 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 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 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 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下为液体。
A A 条件 2A
……
(2)链引发:反应物在一定外界条件作用卜,产生具有高度活泼化学形态的 自由基的过程。
A B C A B C C A A A C A A B C A B C C A A A C A
烃类燃烧氧化过程属于支链反应。
实验证明,烃类燃烧在燃烧过程中有感应期,而 且根据光谱分析,在火焰中发现自由基CH和大量 H,这就说明了燃烧过程确实存在活化的中间产物 (自由原子或自由基)。
链反应
链反应也称链锁反应。其特点是不论用什么方法,只
要使反应一旦开始,它便能相继产生一系列的连续反 应,使反应不断发展。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始终包括有 自由原子或自由基(统称链载体),只要链载体不消失, 反应就一定能进行下去。链载体的存在及其作用是链 反应的特征所在。
链引发:借助于光照、加热等方法使反应物分子断裂产生
自由基的过程。
链传递:自由基作用于反应物分子时,产生新的自由基和
产物,使反应一个传一个不断进行下去。
链终止:自由基销毁使链锁反应不再进行的过程。
链式反应的基本过程
(1) 链引发:反应物在一定外界条件作用外,产生具有高度活泼化学形态的 自由基的过程。
界压力,在该压力下,着 火温度突然下降近200℃。
随着组成含量的减少,临
界压力升高。
结论:烃类混合物着火存在两个着火(自动着火)区域; 在这两区域之间,着火是不可能的。
烃类燃料的链式反应着火
1、烃类燃料在高温
和低温条件下呈现不 同的着火特性: 2、低温多阶段 (473~600k)高温单 阶段(900~1200k) 3、冷焰区、着火半 岛
低温多阶段着火过程
τ 1 —冷焰诱导阶段直链反应,
→ROOH+C2H4O
τ 2 —冷焰阶段
ROOH→HCHO →冷焰 同时继续产生 ROOH
τ 3 —蓝焰阶段
HCHO →CO →蓝焰
τ τ 3 —热焰
CO →CO2→热焰
高温单阶段着火过程
高温时,不经过冷焰阶段,直接到蓝焰—热焰
着火过程极为复杂,尚有许多未知问题。
空气-烃类混合物多级着火过程
图中高级单阶段着火:自动着火具有连续单级的特点。
在低温多阶段范围,自动着火为多级,即通过一连串不同
的化学阶段着火。 在阴影区域围成的范围,不发生链热自动着火,而认为有 冷焰存在。
高温下:单级着火,点状着火。
低温下:多级着火,容积着火。
多级着火:包括了一连串的火焰(冷焰,兰焰, 热焰),在每一种火焰中完成了原始烃类的某一 化学转化:在冷焰中,一般形成甲醛,在兰焰中 形成CO,而在热焰中生成最终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