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时间观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美时间观比较与分析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美时间观比较与分析

摘要:时间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文化群体所塑造的不同时间观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因此,本文分别从三个角度对中美时间差异进行对比,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模式,其目的在于分析造成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削减对时间观的误解,达成最佳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时间;差异;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模式作者简介:柳亚萍(1991-),女,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一、引言时间既是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极其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时新的迷。

人类对死亡的先天认识,对青春和衰老的体验,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未来的却不可断定,以及我们日常对实践的分配和工作地计划――这一切都跟时间有关(李光伟 1987:481)。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要去认识的。

霍尔于1959年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指出每个文化都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中无法达到成功有效的沟通。

本文从:对线性( linear)时间观和循环性( circular)时间观、对“过去”( past)“现在”( present)“未来”( future)的时间态度、和对一元时间( monochronic- time m- time)和多元时间( polychronic- time p- time)的模式――这三个前提来比较中美时间文化差异,意图最大化地消解文化活动中的误解和冲突,分析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带来的偏见。

二、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有学者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为开门见山,陈述主题,然后描述细节,这是线性(linear)思维;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为隐晦曲折,含沙射影,再进入主题,这是螺旋式(circular)思维。

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时间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 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制约与支配。

反过来, 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 传递关于时间的某种信息。

因此它作为非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 具有自身独特的交际功能。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社交场合当人们互相握手时, 无须等他们开口, 从双方伸手的先后、握手持续时间的长短, 我们就已对他们的身仹、相互关系和社会地位略知一事。

同样地, 如果双方约定10 点谈判某一合同, 而一方姗姗来迟却不作仸何道歉, 这往往表明其缺少谈判的诚心,或者认为谈论此亊的时机尚不成熟。

虽然时间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认知概念, 但分属不同文化的人们的社会实践不同, 历史地理环境不同, 各自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不同, 人们赋予时间的意义和利用时间的方式也就不可能没有差异。

因此当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迚行交际时, 时间作为一种无形的向导, 就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而使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本文试图对东西方文化在时间态度与时间行为方面的差异作些探讨, 并分析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収展和文化交流的密切, 两种时间观的嬗变与融合。

一圆式时间观与线式时间观东方以农耕为主的与自然界迚行物质交换的特殊方式一直在整个社会的全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这种田园文明把人和自然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把世界看作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由此形成东方社会“天人合一”的圆式时间观念。

这就意味着, 时间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协调, 是一种始终沿着自身做永恒周期性圆弧式或螺旋式迊动, 如昼夜交替, 季节的往复, 月仹的轮流, 年龄的更迭, 植物周期生长, 农时劳作更替, 都有圆周式去而复始的自身复归的周期性循环迊动这种四时轮回、循环不已的时间观使得东方人在时间上显得很富有, 可以较随意支配时间, 做什么亊都不着急。

如教师上课, 一个重要内容没讲完, 可以再拖一段时间再下课; 中国婚宴请柬上的时间很少有人去遵守, 赴宴早到者与晚到者相隔有一个小时乊长, 一场宴席可以持续两三个小时。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时间观念之比较与启示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时间观念之比较与启示

| 中外互鉴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时间观念之比较与启示□关丽宏/文时间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哲学领域重点研究议题之一。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要素之一,时间对人类的交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反过来,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观的某种信息。

东西方文明持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

该文将从东西方时间观念的分类,时间观差异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跨文化交际效率[1]。

1 东西方时间观念之差异霍尔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差万别,所处这种文化的语言也有巨大差异,所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语言”[2]。

关世杰(1995)在《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一书中,从三种时间观角度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观念,直线式时间观念与环形时间观念以及单向时间习惯与多向时间习惯[3]。

贾玉新(1997)认为,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属于过去时间导向、圆式时间以及多项时间。

与中国文化的时间观相反,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属于未来取向、线式时间以及单项时间。

以下是东西方文明中不同的时间取向分类总结。

1.1 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取向观Kluckhohn&strodbeck 把时间划分为了三种,分别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4]。

具有过去时间取向的民族文化比较重视历史和传统,以史为鉴,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见证人类的起源及发展。

过去时间取向者相信历史会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效指导。

中国文化属于此类时间取向,因为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过去时间取向为主导的文化。

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均属于此类时间取向国度。

现在时间取向尊崇这一时间取向的人们注重当下,专注现在。

伊斯兰文化属于现在时间取向。

未来时间取向的文化着眼于将来,勇于挑战推崇创新。

其中,最典型的属于美国文化,美国人着眼于美好的未来,开创新的事物,形成了以未来时间取向。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维普资讯
第 2 9卷 第 4期 20 0 6年 7月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L a n n r l iest ( o il ce c iin o ra io ig No ma o Unv ri S ca in eEdt ) y S o
Vo . 9 NO 4 12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1 2 0 u. 06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的 中西 方 时 间观 念 差 异对 比
韩 银 燕 , 钱 鑫
(. 1 大连 轻 工 业 学 院 国 际 交 流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3 ; .吉 林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林 长 春 1 0 2 ) 辽 104 2 吉 30 1
H AN n y n. QI Yi ・a AN n Xi
( . c o l f I tr a i a o 1 S h o nen t n l mmu i t n a i nI si t o i h n u ty, l n 1 6 3 ,C i a o o C n c i ,D l n t u e f L g tI d s a o a t r Dai 1 0 4 hn ; a 2 S h o o o eg a g a e ,J l nv r i C a g h n 1 0 2 , h n ) . co l f F r i n L n u g s i U ie s y. h n c u 3 0 1 C ia in t
关键词 : 间 观 念 ; 文 化 交 际 ; 化 差 异 时 跨 文
中圈分类号 :924 C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1 5 ( 0 6 0 —0 5 0 i 0 — 7 1 2 0 ) 40 1 .3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时间观念作者:薛凤敏陈丽君刘梦雨李臣君来源:《文教资料》2016年第17期摘要: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与其他国家的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在商务方面。

但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各国礼仪规范和禁忌不尽相同,了解各国商务礼仪及它们与中国礼仪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商务礼仪中各国的时间观念进行对比和分析,就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时间观念差异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时间观念1.时间观念的分类1.1环性与线性时间观。

环性与线性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历史背景、宗教文化及传统思想等,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宇宙观、价值观、时间观、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可以体现中西方环性与线性的特点[1]。

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佛教和基督教分别是东方和西方信仰的主要宗教。

佛教讲究轮回和因果报应[2],另外,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思想都体现着“轮回”、“循环”的思想。

老子认为,时间万物都生于“道”,但经过生长和变化之后又归于“道”。

道家思想中,死只是宇宙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个体生命的消逝是个体投入整体生命的再造过程[3]。

而且,中国以天干地支构成的六十甲子为一个周期表示气运变化和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所有这些造就了中国人及大部分东方人的环性时间观。

而以犹太基督教为传统的西方文化通常认为时间是线性的、有始有终的。

在基督教中,时间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基督教反对环性时间观,认为若把世界看成重复的、循环的,那上帝的价值和意义就被弱化了[4]。

他们认为,特定时间发生的某件特定事件都有着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意义。

这是形成西方人线性时间观的主要原因。

环性时间观的表现是对时间比较散漫和宽容,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印度。

印度人通常在遵守承诺和约定时很随意。

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印度人的头脑中,时间通常不被视为计划和安排活动的客观尺度。

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计划和时间表都取决于其他人和事,因此定好的计划或约定可以也会经常被改变。

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对策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对策
“时间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文化的差异必然带来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的冲突又反过影响着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

因此分析不同的社会之间,不同的文明之间,以及处在不同的文化中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出现的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时间存在理论和美国人类学家一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的时间导向理论对中国,美国和古巴三国的时间。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东西方文化中时间观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东西方文化中时间观的差异
系统的一个因素。 因为所有情景中的行为都存在着时间和空 间规范。 ”
时问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认知概念和交际手段, 但分属于 不同文化的人由于所处的地理、 历史、 社会环境不同, 思维方
时问 取向是文化差异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人们 根据其文化在时间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安排和使 用时间的方法。时间取向与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一般而 言。 历史传统悠久的民族注重过去。 采取过去时间取向; 而历 史相对较短的国家和民族则往往采取现在或未来时间取向。
中国是个有着 500 0 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所以人们 在时问观上采取过去取 向。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儒家文 化历来重视传统。 重视历史。 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 在行事的重要参考。法 国学者路易 ・ 加迪在《 文化与时间》

书中提到“ 对祖先, 甚而那久远的死者的尊敬、 赞美和崇 式不同, 形成的时间观和安排使用时间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也就是说。 时间这一客观实在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形式的 拜。 在中国人心理和行为中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过去时间 ”
中图分类号 : 4 G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9 5 ( 0 6 0 - 0 80 1 7 - 9 l 2 0 ) 40 5 - 3
时间观是非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 , 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表
达思想、 传递感情 、 交换信息, 具有自身独特的交际功能。美 国人类学家 E T a 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 . .H l l 。 活本性的话, 那就是时间是如何使用的。时间并不像英国人 类学家所描述的仅仅是一种习惯 , 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
反映。它从…定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反 过来, 一定的行为又反映特定的时间观。 传递有关时问观的 某些信息。时间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因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会本能地使用自己 的“ 时间语言” 与对方交流。 而且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处 理安排时间的方式是正确的。这必然会引起跨文化交际中 的差异、 误会甚至于冲突。所以我们应该比较研究不同文化 在时间态度和时间行为方面的差异, 并分析它们对跨文化交 际的影响, 以使交际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西时间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反映

中西时间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反映
在其他社会生活中的差异。 在日常工 作和生活中,中国人每提到一个人的重要 信息就不可避免地提及一个人的籍贯、档 案、家谱、户口等与过去历史有关的内容, 人们还通常喜欢记日记,看历史方面的电 影,甚至读书也喜欢读名人传记等历史方 面的题材。 相反,美国人则对制定未来的 计划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回忆历史、回顾 过去是无济于事的,未来才是具体而实实 在在的,只有展望未来,对未来做好打算 和计划才是明智之举。
另一方面是因为深深扎根于美国人 心目中的 “美国梦想”。 美国是一个民族
10
XINWEN AIHAOZHE 2009·5(下半月)
理论探讨
“大 熔 炉 ”, 汇 集 了 世 界 上 各 色 人 种 , 他 们 怀着美好的憧憬,渴望在异国他乡实现自 己的抱负,相信美好的未来总存在于不久 的将来。
此外,美国人的时间取向与他们的宗 教信仰也是分不开的。 在美国,基督教占 着统治地位, 基督教倡导人们相信未来, 相信上帝会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基 督教的原罪说认为, 人之初犯了原罪,失 去了乐园,堕落到万恶的现世上来受苦受 难,因此回归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向前超 越才能有希望。 这也促成了美国人一切向 前看的将来取向时间观。
尊重文化差异,减少交际障碍 本文对中西文化时间观差异的比较, 并非要判定孰优孰劣,而是要帮助我们了解 这两种文化的主流倾向, 更好地克服跨文 化交际中因时间观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 增强跨文化意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 程的推进,文化的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现象不胜枚举。 为了提高交际的有效 性,我们必须增强跨文化意识,跳出自身 文化氛围,确立国际化视野,自觉排除文 化差异的干扰,理解他国的时间观。 相互尊重文化习俗。 跨文化交际本身 就是一个对异文化的认识了解过程,不宜 对彼此的观念意识做好坏评价,交际双方 应当培养移情能力,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 去体验、去思考,谅解对方因文化差异而 引起的“冲突”“冒犯”。 当出现意想不到的 情况时,要随机应变,而不可固守某种交 际模式。 如:对于做事的最后期限,美国人 严格遵守, 并认为这是一种良好品质;而 中国人则往往认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不应规定得过于僵化。 那么我们中国 人就应该充分理解、尊重美国人守时的习 惯;而美国人也可以考虑能否更加灵活一 些,赋予自己更多的人情味。 摒弃民族文化中心观念。 我们每个人 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 文化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T.Hall 《The Silent Language》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二、对时间的感知
1、时间流逝的特点 “循环性”与“线性”
2、不同文化对时间的感知
循环性特征
线性特征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3、人在时间面前的心理状态及与时间的关系 (1)东方人在时间
面前显得较自在。
西方人对时间 的紧迫感较明显。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
Culture is a Bridge.
Unit 4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 际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一、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
1、客观时间 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它是不可更改的,是可预 知的。 2、主观时间 我们对时间的流逝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而这是不 可量化的,也无从比较,这就是“主观时间”,它是 我们对于钟表之外的时间的经验。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2)内在压力和外在因素 在西方文化里,时间的紧迫意识是一种文化心理,与
自我联成一体。 我们有时也会很准时,甚至提前。但推动我们这样做
的,并非一种自发的文化意识,而是外在的因素。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三、对时间的态度
1、时间的三种状态
过去 现在 未来 2、时间取向
“ 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活本性的话,那就是时间是如何使用的。时间并不象 英国人类学家所描绘的仅仅是一种习惯,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系统 的一个因素,因为所有情景中的行为都存在着时间和空间规范。” ——《无声的语言》
1、“重点”的位置 不同的文化习得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Nhomakorabea而导致误会。
寄信方式 批评的方式(兜圈子,重点前后区分) 打电话的方式(谁先说明身份)
2、“时机”的位置
提出帮助 夫妻吵架
握手时间长短 时间段问题
不同的文化,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反应 也不一样。
——《拖延心理学》,简·博克,中国人民出版社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问1:我们一般都认为,时间对于所有的人,就像太阳与月亮,应该 都是一样的。那么,分属不同文化的人对时间这个客观实在的反映是 否一致呢?
问2:为什么会有这种不一致?
3、时间观的差异 “时间会讲话,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有时比有声 语言更直截了当。” “时间也是一种语言。各个文化就像拥有自己的语言 一样,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
(1)“现在”取向:以“现在”时间为主导取向的文化认为“过 去”无关紧要,“未来”又是模糊的,不可知和不现实的。只 有“现在”才是最有意义的。如:拉美文化、中东文化 (2)“将来”取向:以“将来”时间为主导取向的文化认为“变 化”十分重要。在他们眼里“过去”往往与“过时”和“老套”等 概念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如:美国文化
eg : 生气
“一般来说美国人把时间看作一条伸向未来的道路或纽带,人们沿着它 循序渐进。美国人喜欢新颖,刻意求变化,而且喜欢朝前看,几乎总是 着眼于未来。”
——《无声的语言》
(3)“过去”取向:“过去”取向的文化看重历史,重过去,重 传统;讲年龄,讲资历;过去的经验常被用来指导当前的行为。 如:中国文化 3、原因之一:文化积淀 一个文化是否重视过去与这个文化的历史长短有密切 的关系。历史悠久的文化看待事物(无论是过去的或是将 来的)的眼光也比较长远。
四、对时间的使用 1、“单向时间”与“多向时间” (1)单向计时制:可以分割,不可重复——重计划 (2)多向计时制:分散的——重人事
单向时间系统
多向时间系统
2、特点 “单向时间观念”:重计划 “多向时间观念”:重人事
五、时间先后的文化差异
1、时间序列 2、时间间隔 3、交际与文化期待
握手的礼仪 价值观角度(花生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