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袁隆平的梦想、愿景和目标

合集下载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精选7篇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精选7篇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精选7篇袁隆平的励志故事篇11931年~1936年,仅仅5年之间,袁隆平随父母辗转北平、天津、江西赣州、德安、汉口等地。

2岁到6岁,人生最稚嫩美好的阶段都是在动荡迁徙中度过,不能不说是个悲剧,可是坚强乐观的袁母,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教育。

让人惊讶的是,当袁隆平蹒跚学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读尼采的书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这是袁母常说的一句话。

教师出身的母亲,在辞去工作后,就把她平生所学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完全放在了教育5个孩子身上。

她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开发孩子的智商。

袁隆平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事物不服输的精神,对于生命如火般不灭的激情和热爱,正是袁隆平小时候母亲给他的最好礼物。

后来,孩子们长大一些能听得懂故事的时候,袁母就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听。

袁隆平在5个兄弟中是爱动脑筋爱提问的一个。

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适时的教育。

夏日的夜晚,母亲带着孩子们在院子中乘凉,这时是母亲固定的讲故事时间,兄弟们搬个小凳子围绕到母亲身边。

袁隆平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不会像其他的兄弟那样老实地坐在那里听故事,看见身边萤火虫飞舞,美丽异常,他就找来玻璃瓶,把萤火虫抓来放进去玩。

玻璃瓶被萤火虫映照得通体明亮,煞是好看。

小隆平乐在其中,母亲看在眼里,便不失时机地叫过他来,给他讲了一个“京娘千里报恩”的故事。

“少年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从盗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结成兄妹并护送她回家。

千里路上,赵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马上,而他自己却牵马步行。

“然而就在这次送别之后,京娘在战乱中死去了。

后来,赵匡胤在一次夜战中迷了路。

忽然,飞来一只萤火虫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险境。

传说这是京娘死后为报答赵匡胤相送之恩,化为萤火虫,在他有难时,特地赶来相救。

”袁隆平静静地听着,他被这个故事感动了。

袁隆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

袁隆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

袁隆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个
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不仅带领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也为世界
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科学家,袁隆平一直怀揣着理想——通过科技创新,提高
粮食产量,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他在育种过程中,不断尝试创新,破
解种种难题,推动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

这种个人理想的实现,为
我国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让中国在全球农业领域占据
了重要位置。

袁隆平的社会理想同样令人钦佩。

他一直强调科技的力量,主张科
技创新可以改变世界,可以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

他积极倡导绿色农业,提倡科学种田,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在他的
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袁隆平看来,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他用自己的
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理念。

袁隆平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
一位对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领袖。

总的来说,袁隆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为中国农业现代化
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深刻
理解了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向袁隆平学习,为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做出积极的贡献。

【字数:346】。

我的偶像袁隆平作文(精选100篇)

我的偶像袁隆平作文(精选100篇)

我的偶像袁隆平作文我的偶像袁隆平作文(精选100篇)要想写好作文,优秀的题材是少不了的,所以平常要多少读书,多看看作文,积累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偶像袁隆平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偶像袁隆平作文篇1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要么是娱乐明星,什么少年团啦,跑男啦;要么是为国奉献的英雄人物,像钟南山、李兰娟,而我的偶像,正是刚去世不久的袁隆平爷爷。

事情要说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中国人民都吃不饱,袁隆平见此情况便下定决心要救救中国,让中国人吃饱饭,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在那个时候,想让全中国吃饱饭可不简单啊!于是他茶饭不思,废寝忘食地研究水稻种植。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

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野败”,最终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并移植在田中。

杂交水稻产量远远高于普通水稻,粮食产量也因此大大提高。

虽然产量提高了,但袁爷爷并不满足于此。

他带着团队苦心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水稻的亩产量。

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袁爷爷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孜孜不倦,下田考察,并且一次次地突破。

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也坚持亲自下地,正是他这样一生不懈的奋斗,使全中国的饭碗牢牢地抓在手里,而且还研究出了海水种植稻。

如今,袁爷爷已离我们而去,但我们永远缅怀他,他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我的偶像袁隆平作文篇2中国,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今的岁月里,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比如:钱学森爷爷,邓稼先爷爷,黄旭华爷爷,申纪兰奶奶,屠呦呦奶奶,袁隆平爷爷,钟南山爷爷等等,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我们的袁隆平爷爷永远得离开了我们。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大家都非常悲痛!袁隆平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

我经常听爷爷奶奶说起,在他们那个年代吃不饱饭,袁隆平爷爷的理想就是让大家吃饱饭,为了吃饱饭的理想,袁隆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新品的科研研究当中,扎根基层,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最初的梦想,将水稻产量提升。

袁隆平坚持梦想的作文(通用27篇)

袁隆平坚持梦想的作文(通用27篇)

袁隆平坚持梦想的作文(通用27篇)袁隆平坚持梦想的作文(通用27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袁隆平坚持梦想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袁隆平坚持梦想的作文篇1您来了,让这淡淡的稻香变得愈发浓郁;您走了,让这浓郁的稻香替您守护人间。

您的一生不曾离开稻田。

每当禾苗青青,那是您对人民最美好的祝福;每当稻浪翻滚,那是我们对您涌动的思念。

那一年,您正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本来可以当一名农校的老师来维持生计。

但您却心怀天下,心怀人民。

您放弃了安稳的生活,选择了更为辛苦奔波的一生。

每天,您戴着草帽奔走在田间地头,朴实无华,像极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您说,您最大的心愿是老百姓都能吃饱饭。

您用您的知识、汗水、灵感灌溉着中国的杂交水稻。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有多少青年才俊涌现,但没有一个人像您那样能彻底解决老百姓的粮食危机。

这一生,您勤勤恳恳,硕果累累。

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体系。

您还提出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评上了改革先锋,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

在这些常人仰望的荣誉面前,您只是淡淡一笑。

您对水稻产量要求高,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却没那么高的要求。

您依然居住在简陋到不敢想象的环境里。

沙发、桌子、床是旧的。

那早就磨破了皮的椅子,您也舍不得更换。

您对自己这样吝啬,对他人却慷慨大方。

您用自己获得的各种奖金设立了袁隆平科技奖励基金。

多时有十几人,每人奖励数万元,为的就是鼓励更多人投身到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事业中来。

那一年,您说您是“90后”,不会退休。

“我们搞科研的,最怕痴呆。

既然我没有痴呆,就要继续工作,退休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

“90”后的袁隆平爷爷,站在烈日骄阳下,行走在田间泥泞中。

您的汗水成了灌溉杂交水稻的清泉。

分析袁隆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分析袁隆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分析袁隆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于农业科技的贡献不容忽视。

然而,袁隆平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他还有自己的个人理想和对社会的理想。

本文将对袁隆平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进行分析,并探讨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为实现这些理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袁隆平的个人理想袁隆平的个人理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农业科技发展的追求上。

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解决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挑战。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袁隆平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他希望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袁隆平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创新,最终成功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高产抗逆的杂交水稻品种“广优系”。

这一成果使中国农民的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科研领域,他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他希望把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让广大农民受益。

因此,他成立了袁隆平科技创新基金会,并出资设立了一系列科研基地和农民训练中心,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袁隆平的社会理想袁隆平的社会理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福祉的关注上。

他深知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力量,因此他积极倡导农业现代化,致力于推动农村的发展。

袁隆平呼吁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农村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持和服务。

他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袁隆平还积极参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捐赠资金兴办了多所农村小学,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他希望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帮助农村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拓宽他们的未来发展空间。

袁隆平还关注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

袁隆平的创业历程与科研企业家精神

袁隆平的创业历程与科研企业家精神

袁隆平的创业历程与科研企业家精神袁隆平,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国际上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和企业家。

他的创业历程以及科研企业家精神,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

一、科研初心袁隆平从小生活在农村,亲眼目睹了农民艰苦的生活。

他的科研之路起源于对中国农村的热爱和责任感。

袁隆平在长大过程中对农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粮食问题的关注。

这种初心使得他决心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用于改善中国农村的生活条件。

二、艰苦创业岁月为了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袁隆平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岁月。

他坚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探索,不断突破科学难关。

创业之初,他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坚韧的毅力和对科研的热情。

他精心培育了多个杂交水稻品种,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

三、杰出的科研成就袁隆平凭借出色的科研成就,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瞩目对象。

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乃至全球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使得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告别了经济困境,摆脱了温饱问题。

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成为了国内外乃至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

四、科研企业家精神袁隆平的科研企业家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他志存高远,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其次,他勇于担当,乐于付出。

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造福农民,他不仅要亲自到农田中进行科技示范,还积极宣传并推广自己的杂交水稻技术。

最后,他注重合作创新,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五、影响和启示袁隆平的创业历程和科研企业家精神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创新精神,勇于追求科技创新。

其次,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科研梦想。

最后,我们要积极与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总结袁隆平以其创业历程和科研企业家精神成为了众人敬仰的楷模。

他的科研初心、艰苦创业岁月和杰出的科研成就,展示了一个科学家兼企业家的卓越品质。

长大后我想成为袁隆平作文800

长大后我想成为袁隆平作文800

长大后我想成为袁隆平作文800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长大后我想成为袁隆平作文800 篇1禾下乘凉梦,一生永为“稻粱谋”。

袁老,您一路走好。

——题记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

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

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的瑰宝。

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

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

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

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

高频素材:袁隆平 (1)

高频素材:袁隆平 (1)

高频素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0后”袁隆平的“两个梦想”!(附作文真题+光明时评)【人物素描】他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

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袁隆平和“东方魔稻”】1976年,袁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名民的股票。

袁老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人物评价】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7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梦想照进现实——袁隆平的梦想、愿景和目标
“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
农”袁隆平院士在他80 岁大寿时
说:“禾下乘凉是我一生的梦想。


而这个伟大的梦想实际上来自于
一个真实的梦境。

1961 年的夏天,袁隆平连续
两次做了同一个梦。

他是这样描述
的:“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于是他给这个梦想起了个名字,叫“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的梦想就是这样开始的。

那一年,他还是湖南安江的一名青年教师。

那一年,他31 岁。

从此,中国的稻田里便上演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传奇。

开始,这只是一个梦,而梦的真正内容是袁隆平潜意识的反映。

基于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袁隆平相信这是个可以实现的梦想,并经常自然地描绘给身边的人听。

于是,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始为此努力,在“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个伟大使命的驱动下,这个梦想已然成为他自己非常清晰的愿景,也成为团队的愿景。

要想让梦想和愿景照进现实,就必须目标化。

让我们来看一下袁隆平是怎么把愿景落实为目标,并一步一步实现的。

1966 年,袁隆平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这是他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

该论文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提出通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法培育杂交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此时这些还只是纸面上的理论,所以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要让“三系法”成为现实。

1973 年,袁隆平和助手攻克道道难关,实现了“三系配套”;次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 号”。

这一成果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1975 年,袁隆平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1975 年冬,国务院决定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次年即在全国范围定点示范种植
208 万亩。

相比于常规稻,三系杂交水稻能够增产20% 左右,平均亩产在450 斤~500 斤。

1995 年,两系杂交水稻研制成功,产量比三系杂交水稻增加5%~10%,且米质有较大提升。

1996 年,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并于2000 年实现农业部确定的超级杂交水稻第一目标,大面积示范亩产达700 公斤。

2004 年,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提前一年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二期目标,大面积示范亩产达800 公斤。

接着,陆续实现了亩产900 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 公斤的第四期目标,目前正在攻关亩产1100 公斤的第五期目标。

据统计,在中国,由于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每年可以多养活7000 万人。

袁隆平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水稻,以每公顷增产两吨计,增产的粮食就可以多养活4 亿到5 亿人。

他的眼里永远有下一个目标,他的脚下一直是从头攀登的原点:从异形稻到杂交稻再到超级稻,从三系法育种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

简而言之,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愿景让梦想落地生根,而目标和行动让我们一步步迈向美丽的愿景,从而增加梦想实现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