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实验心理学: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小组3)(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上海,200234)摘要实验通过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测定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并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测定颜色爱好顺序是用5种色卡一一配对然后一对对呈现给被试看,让被试报告喜爱哪个。
其中同种色块配对的2次呈现要将两种色块的呈现位置互换以排除空间误差。
品级排列法测定颜色爱好顺序是用5种物品各7个颜色的图片给被试,让其依照喜好进行排列。
结果发觉: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能够用于测定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存在个体不同;对颜色的爱好受到具体形象的阻碍。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品级排列法顺序量表1 前言对偶比较法最先由科恩在他的颜色爱好沿街中介绍出来,那个方式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就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定两个刺激中的哪个在那个特性上更明显。
假设有n个刺激,那么一共能够配成的数量为n(n-1)/2。
由于比较是每对刺激或前后呈现或同时呈现,都会产生误差(时刻或空间误差)。
为了幸免误差,每对刺激都要呈现2次,互换其呈现的时刻或位置。
如此总的比较次数就共有n(n-1)次。
排定颜色的呈现顺序能够按台阶式或斜线式,将5种颜色配成10对进行比较。
为了抵消顺序误差,10次测试做完以后要以与原先的测定顺序相反的顺序再进行10次测定。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被试选择“更喜爱”次数最多的颜色确实是其最喜爱的颜色。
品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一样也是用来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方式。
品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它要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依照必然的心理特点将其中的最优刺激排在第一名,最差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品级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
心理物理学的方式包括测量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与上感觉的测量时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心理量表大体上能够分为3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对偶比较法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实验报告名称:对偶比较法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学号:姓名:年级: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实验名称:对偶比较法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表。
被试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大二学生,选取2名,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引言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
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
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方法1 被试选择心理学系两名大二学生作为被试,色觉正常。
2 仪器彩色铅笔6支,分别是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
3 程序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蓝(Blue)、和紫(Purple)。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15次后,应再测15次,顺序与前15次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4 指导语我每次都给你两支彩色铅笔,请你选择你更喜欢的一支彩色铅笔。
结果如表一表二所示,其中,P=C/2* (n-1)C’=C+1P’=C’/2*n统计以上数据,通过查P-Z转化表,查出相应的Z分数。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五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评分____________姓名__ _ __ 性别_ _ 组别_ _ 实验日期_ ___主试姓名_ __ 被试姓名_ __记录姓名__ ____一实验名称: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二实验目的:1、通过对不同颜色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2、通过对偶比较法测量的结果一致性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
三实验器材:1、实验仪器:计算机、对偶比较法实验程序2、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杯子、电话、钢笔、剪贴板。
图片材料的颜色为8种:红、橙、黄、绿、蓝、紫、灰、黑四实验步骤:1、实验设计:实验呈现的方式为台阶式,见表1,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比较21次,每对刺激呈现的顺序与前21对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21次中两个刺激左右位置颠倒。
2、打开计算机,单击“对偶比较法”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并在“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实验材料,或者是自定义实验材料。
自定义实验材料的具体方法如下。
(1)将制作好的实验材料图片存放在计算面指定的目录下。
(2)打开“帮助”菜单,选择“加入新图片”,便会出现“向程序中加入新图片”的对话框。
在“文件路径”中找到制作的自定义实验材料,并在“文件列表框”中选定所需的图片文件,加在“实验项目列表框”中,然后根据图片的颜色对图片颜色再进行一次定义,在“实验本项目名称”中给该实验材料一个名称,保存自定义的实验材料度退出对话框。
(3)在“实验材料”选择“选择自定义图片”,选择完毕图片后并开始实验。
3、实验前,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具体操作方法。
指导语为:下面每次呈现两个不同颜色的图片,用鼠标单击你喜欢的图片。
在每次呈现的图片中必须选择一张。
明白后单击开始,进行实验4、实验结束后,可以在“帮助”菜单中的“数据查询”中查询实验结果5、所有被试的实验结果保存在名为“实验结果TXT ”的文件中,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结论。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偏好量表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偏好量表摘要:本实验是用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颜色偏好量表。
实验被试为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一名学生,结论是被试的颜色爱好顺序量表为:青(橙)、黄(蓝)、红(绿)、橘红。
关键字:对偶比较法颜色偏好量表1引言心理量表是传统心理物理法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一种方法。
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又分为命名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和顺序量表。
其中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点位,没有绝对零点,是按某种标准或等级对事物进行排序。
一般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这种方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者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则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
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
为了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在第二轮比较时每对刺激的呈现顺序要与第一轮相反,左右位置也应对调。
2方法2.1被试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002班一名学生。
2.2仪器及材料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材料:红、橙、黄、绿、蓝、青、橘红共7种颜色圆,配成对,每对刺激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顺序相反,左右位置对调,共42次。
2.3程序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按钮到“操作向导”窗口。
本实验者无参数设置,实验者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然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是:下面每次将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每次呈现的一对颜色进行选择。
如果你喜欢左边的颜色,请按“-”键;喜欢右边的颜色,请按“+”键。
实验将进行很多次。
3)实验开始,被试按任意键,屏幕就会左右显示一对颜色圈,呈现时间不限,不计反应时。
被试对两种颜色做出选择后,两圈消失,直至做完42次后自动保存。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
实验指导-对偶比较法实验

《对偶比较法实验》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颜色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使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量表。
二、实验理论心理量表法是用以描述系列刺激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基于精确程度的不同,这种对应关系分为比例量表、等距量表、顺序量表和名称量表四种。
顺序量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所引起某种心理感受的强弱程度序列,一般采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它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所有刺激进行排序。
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
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调查中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收视率调查以及对一组广告优劣的评判等。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这种方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者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则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
为了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在第二轮比较时每对刺激的左右位置对调,呈现顺序也与第一轮相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红、橙、黄、绿、蓝、青、紫共7种颜色圆,配成对,每对刺激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顺序相反,左右位置对调,共42次。
四、实验步骤: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
单击呈现实验简介。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本实验无参数设置,实验者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进入指导语界面,然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是:下面每次将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每次呈现的一对颜色进行选择。
如果你喜欢左边的颜色,请按“-”键;喜欢右边的颜色,请按“+”键。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张研心理系10150201班1051020145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使初学者对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实验被试选取山西师大10级心理系学生1名,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被试的颜色爱好顺序量表为:青(黄),橘红,蓝,橙(绿),红。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顺序量表1前言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这种方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者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则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
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
为了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在第二轮比较时每对刺激的呈现顺序要与第一轮相反,左右位置也应对调。
对偶比较法最早出现于颜色爱好的的研究中。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一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安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
这就是一个等级顺序量表。
用等级顺序量表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比用对偶比较法程序简捷但没有对偶比较法准确(因为它忽略了空间误差)。
2方法2.1被试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一名,女2.2实验材料和仪器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实验材料:红、橙、黄、绿、蓝、青、橘红共7种颜色圆,配成对,每对刺激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顺序相反,左右位置对调。
2.3实验程序被试端坐在实验仪器前,屏幕与被试视线平行。
为被试呈现指导语。
指导语:下面每次将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每次呈现的一对颜色进行选择。
如果你喜欢左边的颜色,请按“-”键;喜欢右边的颜色,请按“+”键。
实验将进行42次。
3.结果4.讨论4.1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左右的位置?实验中会存在空间误差,由于比较时每对刺激同时呈现,一左一右,会产生空间误差。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测定颜色爱好的程度,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主观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顺序量表1前言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1】对偶比较法又称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由费希纳(1896)的实验美学选择法发展而来,由寇思(l894)在其颜色爱好的研究报告中介绍出来,后来又经瑟斯顿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该方法又称瑟斯顿第五型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类似恒定刺激法,按照恒定刺激法的方式,应让被试比较标准刺激相变异刺激。
但用这个方法比较美感和态度时,标准刺激要屡次出现,会使人看腻了而影响正确判断,从而改成两刺激对偶比较,这样可以克服恒定法的不足,但其结果又能转化为恒定刺激法的结果。
2方法2.1被试2.2实验材料2.3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的实验研究方法。
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实验中还要控制好额外变量以防止误差的产生。
2.4.1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主观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2.4.1.1实验程序【2】⑴实验前主试发给被试一张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如下表2.4.1.2指示语现在我会成对地呈现一组颜色纸片,大家记下一对颜色中较喜欢的颜色,写入表中。
每对纸片呈现5秒。
在一组呈现完毕后,休息3分钟,进行第二次试验,程序和第一次一致。
3. 结果4.讨论5结论参考文献1杨博民陈舒永高云鹏《心理实验纲要》1989年6月出版2《实验二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出自实验操作指南思考题1如何用对偶比较法测定对某一事物的形状爱好的个别差异?2举例说明颜色爱好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使初学者对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2名北大心理自考学员,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通过等级相关算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不同被试之间颜色爱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等级相关法1.前言1.1.1 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的量表,该量表没有对零点,也没有相等的单位,因此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糙的量表。
从顺序量表只能知道某一事物的顺序,从中可以查到这一事物在心理量表中的顺序。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
1.1.2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间接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两两配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对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判断,这种特性在两种刺激中哪一个更明显。
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统计各个特征的数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顺序量表。
1.1.3 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量表的直接方法,该方法让被试对所有呈现的刺激的某一特征,根据某一心理特点,进行主观评判,将最优的排在第一位,次之的在中间,最差的排在最后。
以等级的顺序构成顺序量表。
1.2.1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有关专家按照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
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依次下去,就得到一个次序,这就构成了一个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空间误差,不如对偶比较法精确。
1.2.2对偶比较法最早出现于颜色爱好的的研究中,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首先,将要比较的颜色两两配对,如有N种颜色,则需配成n(n-1)对。
本实验需要比较红、橙、黄、绿、蓝、紫、黑、白共8种颜色,则一共可配对的数目为n(n-1)即8(8-1)=28对,这28对颜色可按阶梯式排列呈现的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作者:201201024001 凌红
所属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表。
被试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关键字对偶比较法心理顺序量表
1.前言
1.1解释术语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1.2 实验目的
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表。
2.方法
2.1被试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本科生一名,性别女,年龄20,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
2.2材料
E-prime,计算机及键盘。
计算机能产生7种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
两次呈现图像间隔时间为1000毫秒。
几何图像的形状为正方形。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自变量是颜色,有5个颜色水平红(Red),绿黄色(Lime),紫(Purple),蓝(Blue),青(Cyan)。
因变量是对颜色的喜爱程度。
2.4程序
(1)主试让颜色两两呈现。
比完两种颜色之后,换另一对颜色再比较,这样一直呈现下去直到所有颜色都被判断为止。
由于每一种颜色都要和另外的颜色配对比较,所以5种颜色共需配成10对即配对数目等于n(n-1)/2(其中n是待比较的样品数目)。
但是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或时间误差,相同颜色要比较两次,所以一共要比较20次。
(2)被试坐下,主试开始准备借助计算机向被试呈现成对的颜色,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然后开始实验。
3.结果
1 青 7
2 红 4
3 蓝 3
4 紫 3
5 绿黄 3
------------------------
4.讨论
用对偶比较法研究颜色爱好实验结果分析表
青红蓝紫绿黄
选择分数(C) 7 4 3 3 3
P=C/(2*(n-1)) 0.88 0.5 0.38 0.38 0.38
Z分数+1.18 0.00 -0.31 -0.31 -0.31
Z’ 1.49 0.31 0 0 0
顺序 1 2 4 4 4
为了消除Z分数的负值,把每个Z分数加上0.31,这就是Z’的数据。
5.结论
对5种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颜色青红蓝紫绿黄
顺序 1 2 4 4 4
6.参考文献
1. 心理实验纲要杨博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65-82页
2.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