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09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二)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专题07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易错点1 扩展语句1.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乡村四月(南宋)翁卷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错因分析】从类型上分析,此题属于诗句内容的扩展,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审清题干,读清楚题干的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如果任意一点做得不够,就会被扣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注意描写的运用,写出“乡村四月”的景色,注意“视听结合”,注意题干中“修辞”和字数的要求。
【参考答案】四月的江南,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绿的树、绿的草,原野顿时成了绿色的海洋。
远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造就了另一个银白的世界。
天空中飘洒着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深情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扩展语句的题目从形式上来说包括三种: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
词语型扩展注意联词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
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
作答扩展语句题一定要把握准确题目的要求,比如一般扩展语句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组织答案时就一定不能忽视,否则就容易失分。
1.李商隐的一联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请根据诗意,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这联诗的意境。
要求: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扩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题时结合诗句内容适当展开想象,抓住诗句中关键意象“秋霜”“残荷”“雨”。
2020高考语文扩展语句

[考点要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是考纲要求的考点,但全国卷近几年未做单独考查。
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本书对该考点也做到了精讲精练,达到备考无盲区的复习目标。
第1讲扩展语句“扩展语句”是在指定语句的基础上增添表述内容以丰富语句内涵的一种考查形式。
完成“扩展”,有时需要添加附加成分,如时间、地点、情态状语和具有描摹性、说明性的定语;有时需要增加分句,补充相关内容;有时需要运用修辞(如比喻、对偶、排比等),把抽象的内容表达得更具体、丰满、生动、形象;有时则需要用阐释、引申、想象、联想把语句扩展成一个完整的语段,表现一个生动的画面。
1.(2017·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解析首先要结合题干揣摩诗句的意境和人物的心理,或空寂,或清冷;或落寞,或感奋。
然后再展开想象,运用第三人称对诗句描绘的意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添枝加叶的细致刻画,尽量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描写时要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使句子表达形象生动。
2.(湖南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
100字左右。
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面对万民翘盼,女娲决定把天补上。
她选用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天上的裂痕补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最后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向四处蔓延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苦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
2020届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09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二)

专题九: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二)清单二压缩语段常见题型1.新闻类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考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应交代时间)。
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个单句,短复句亦可。
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拟写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记者日前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应墨西哥国防部邀请,由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选派36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今日从上海启程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
据了解,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军队都将派出相同规模的方队参加阅兵活动。
这是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海外参加活动,旨在体现我军对中墨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表明我军参与国际多边友好交流活动的积极姿态,展示我军与各国军队增进了解,推动互信,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良好愿望。
(2)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
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
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
“拟写新闻标题”比“拟写一句话新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高度概括出语段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优美,有文采。
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有人物、事件即可。
例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昨日,负责曹操墓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郑州举办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就大家关心的曹操谥号问题、出土石碑刻铭真伪等问题一一进行澄清与答复。
有专家认为,墓穴没有发现墓志铭非常遗憾,也缺乏有力证据。
孙新民则表示,该墓葬中没有发现墓志铭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
东汉时期流行墓前立碑,埋入墓中的石刻是不多见的。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知识点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知识点如何搞好复习,是一项教学技术。
只要同学们扎扎实实搞好复习,相信大家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知识点一、什么叫扩展语句?就是通过遣词造句将几个词语或一个简单的句子加以丰富、完善,或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或理论论述更加严谨。
扩展语句就是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意思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
它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正从饭厅出来,同学问你:"吃饱了吗?"你可以回答:"吃饱了!"也可以回答:"我吃了三块肉饼,还有一碗肉丝面,吃得太饱了!"这后一种回答就是把"吃饱了"这句话扩展了。
二、扩展语句的原则1.一致性原则扩展的语句要尽量保持与原句的情境、事理、语气各方面的和谐一致,不能改变原意,另起炉灶。
2.合理性原则扩展的内容要合情合理,不能与原句文风、文意相悖;不能偏离话题,把握不住话题的重点;更不能胡乱地补充添加一些絮语废话。
要在所提供的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
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触文生感,具体发挥。
3.新颖性原则品茗扩展的语句不仅要包蕴原句,做到通顺流畅、合情合理,而且要使语意在原句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具体、形象、透彻。
要尽可能地运用新颖的形式,尝试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进行合乎规律的大胆创新。
三、扩展语句的类型(一)逻辑推理型扩展(续写补写式扩展):就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逻辑思维,补写或续写一段话或一句话,合理地推导出一定的结论或填上与上下句衔接的句子。
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类,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当然,关键的是必须符合题干所规定的要求。
压缩语段、扩展语句-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总复习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扩展语句:要求学生能够丰富给定的句子或语段,增加细节、修饰语或背景信 息,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和完整,这考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压缩语段:则需要学生提炼信息,去除冗余,保持语段核心意义的同时,使表达更加精炼和准确,体 现学生对语言精炼和概括能力的掌握。 2、思维发展与提升:扩展和压缩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力。学 生需要理解语句或语段的深层含义,判断哪些信息是核心,哪些是补充,从而做出恰当的添加或删减。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扩展语句时,学生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优美 和富有表现力,展现审美鉴赏力;同时,创造性的表达也体现了个人的审美创造能力。 压缩语段则要求学生保持语段的美学结构和语言的韵律感,即使在精简中也能保持语言的艺术性。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扩展或压缩涉及文化背景的语句或语段,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特定文化现象的 理解,还能在语言运用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
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
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第一步:明 “一带一路”,是语段核心话题,围绕此话题,语段对
(二)、新闻的特点 ①时效性:迅速及时。(“新”)
②真实性:用事实说话。
③客观性:相对。
知识讲解
三、新闻6要素:五W一H
5W:Who(何人) When(何时) What(何事) Why(何因)
1H:How(何果)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第一章:扩展语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2 教学内容扩展语句的定义与作用。
扩展语句的常见方法:添枝加叶、深入挖掘、合理想象。
扩展语句的实战演练。
1.3 教学步骤讲解扩展语句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扩展语句的常见方法。
学生进行扩展语句的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扩展语句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扩展。
第二章:压缩语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概括能力。
2.2 教学内容压缩语段的定义与作用。
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
2.3 教学步骤讲解压缩语段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压缩语段的常见方法。
学生进行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压缩语段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压缩。
第三章: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技巧。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技巧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全面把握能力。
3.2 教学内容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方法:先压缩后扩展,或先扩展后压缩。
结合实例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
3.3 教学步骤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方法。
学生进行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结合了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结合。
第四章:高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题型解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考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题型。
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题型运用相应技巧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对高考语文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近年高考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题型。
讲解针对不同题型的应对策略。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一、扩展语句的类型:1、连词成句型:如:以“溪、海、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2、句子扩展型(添枝加叶或丰富句意类):如:请把“梅花开了”扩展成一段话,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不少于50字。
3、段落填充型(观点结论概括提炼型):(形式:领起式、过渡式、延伸式、结论式)例1、你是我的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任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朋友之间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这句话意思很明白,就是:。
例2、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几千年来,汉字对保存、传播和发展祖国的优秀文化起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和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汉字任是。
例3、科学名著分为自然科学名著和社会科学名著。
自然科学名著对于一个人增长科学知识,提高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各科的著名论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广泛涉猎。
了解科学巨匠可贵的探索与创造,领略其风采,接受其代表作的直接熏陶,在精神上与其接触、交谈,无疑是使自己咋思想上成熟起来的有效途径。
例4、为使新闻播报更加通俗自然,编辑准备在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1)、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公安局将全市市民的指掌纹集中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
(《华商晨报》)。
(2)、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自从下周开始实施,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发布预警信号,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
(《解放日报》)。
(3)、发生在广东揭东县、湖南武冈市、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2师的4起高致病行禽流感疫情被扑灭,昨天疫区封锁被解除。
(《新华报》4、中心主题扩展型(1)、拟写广告词、标语、口号类如:请拟写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高考语文复习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柱廊,色调,建筑立面,
那曲折的 淡雅的 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
组成了画面。
一幅幽谧的
(2)丰富内容 做法是按照要求在所给语句的前后、或者拆开所给语句,添加
一定的内容,要适当地发挥想象、联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修 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进行扩展。
故扣1分。
正确示例
粉丝对自己偶像的膜拜表现在行为上 已经足够雷人了,可他们仍觉得还不够给 力,看来想怡然自得地做粉丝也难。
“犀利哥”凭借他那雷人的造型,赢得 了众多的粉丝,特别是当听到他那妙趣横 生的回答,网友皆言:”真是太给力 了!”。
欣赏:请你为周恩来总理拟写一段颁奖词。要求: 使用反问句,高度概括生平,表述不凡,有强烈的 感染力,内容不超过200字。
例如:扩展“燕子飞翔”,字数不少于30字。
①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 一边在低空飞翔着。(记叙)
②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 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 地叫着,飞翔着。(描写)
③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 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议论)
▼这道题是要求写出“文采句” 典型题目, 也是采用率最高的题目,我们应予以高度 重视。
例2:根据下面的思路,合理展开叙述,组
成80字左右的语段。
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
此题的扩展关键是要对夏天和冬天分 别进行叙述和描写,写出各自的情趣,而 描写和叙述有无意蕴是做好这道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 琼枝玉叶。夏天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 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 样使人逸兴神飞,意趣盎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二)清单二压缩语段常见题型1.新闻类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考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应交代时间)。
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个单句,短复句亦可。
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拟写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记者日前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应墨西哥国防部邀请,由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选派36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今日从上海启程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
据了解,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军队都将派出相同规模的方队参加阅兵活动。
这是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海外参加活动,旨在体现我军对中墨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表明我军参与国际多边友好交流活动的积极姿态,展示我军与各国军队增进了解,推动互信,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良好愿望。
(2)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
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
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
“拟写新闻标题”比“拟写一句话新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高度概括出语段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优美,有文采。
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有人物、事件即可。
例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昨日,负责曹操墓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郑州举办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就大家关心的曹操谥号问题、出土石碑刻铭真伪等问题一一进行澄清与答复。
有专家认为,墓穴没有发现墓志铭非常遗憾,也缺乏有力证据。
孙新民则表示,该墓葬中没有发现墓志铭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
东汉时期流行墓前立碑,埋入墓中的石刻是不多见的。
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墓志铭葬俗才逐步定型。
目前,最早的墓志铭发现在公元464年,距曹操死亡的时间有240余年。
例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补写出导语。
(不超过30字)新华社北京4日电针对连日来在部分城市个贷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浮的现象,有专家指出。
有消息显示,中行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500亿元,位列四大国有银行之首。
中行此前也表示,今年1月前20天信贷投放较多。
为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保持贷款的可持续性,需要尽量做到按月按季均衡投放,需要更加注重信贷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在此背景下,个贷收紧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银行对贷款规模的控制和对投放节奏的把握。
有银行业人士分析,房贷利率的调整与政策层“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的要求密切相关。
清华大学相关专家认为,银行调整房贷利率优惠政策,除了达到控制房贷业务风险的主要目的外,更是配合宏观政策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
解析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有银行个贷业务收紧、控制房贷风险和把握投放节奏,其中银行个贷业务收紧已在导语中出现,只需要整理后半部分内容即可。
答案银行的上述做法,与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房地产市场调控密切相关。
2.概括信息类这是压缩语段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对材料进行概括。
从设题角度看,大体可分为三类:(1)记叙类。
这类题目,故事性较强,以报道、叙述或介绍一件事或一个人为主要材料,要求根据其主要信息进行概括表达。
(可参照前面“新闻类”解说)(2)议论类。
这类题目主要以讨论问题、陈述观点、揭示本质等为内容。
概括时需把握语段的中心,明确语段的主旨及观点,然后进行概括。
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炼出文段的论点。
不要认为新闻正在远离我们。
传统媒介会从纸张变成电脑,记者可被重新命名为“内容提供者”,好奇心、充满活力的研究、敏锐的分析、雅致的文风永远不会过时,它们越稀有,这些特性越弥足珍贵。
“人人都是新闻记者”像一个宿命的魔咒,技术的进步正一步步剥夺记者所有外在的“神秘”和优势。
但正如不是每个戴上听诊器的人都是医生一样,有了拍照手机、便携DV,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功地报道新闻。
记者意味着长期专业的训练,意味着对新闻价值的把握,意味着对平衡与公平的追求。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但不是每个人都足以配得上“新闻记者”的称号。
解析解答时,应抓住以下两点:①明晰语段结构,将语段中各个层面句子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特别要注意分清起始句、中心句、支撑句、结论句等句间的关系;②要深入体察语境,将文章思路梳理清晰。
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但不是每个人都足以配得上“新闻记者”的称号。
(3)说明类。
这类题目一般要求对介绍或说明的对象的特点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概括,试题材料多为说明性或描述性语段。
例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
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
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
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
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解析先找出中心词,本段主要讲的是“激光造雨”。
然后把文段分解。
全文共五句话,第一句讲概念。
第二句和第三句讲原理,以第二句为主,第三句是解释。
第四句讲与其他降雨方式进行比较。
最后一句指出其现状。
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3.提取关键词类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正规论文时经常涉及,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词语。
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善于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例根据下面一段话中“作者”的观点,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作者在《审美化生存建构》一书中,提出我国图书出版应尽快实现由传统封闭型、雷同型、生产型向外向型、创新型、经营型形态转变的观点,并倡导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我国出版业的研究中,试图通过对我国的出版业成为一种产业、出版物成为一种商品的考察来描绘一个中国式的法则。
解析做此题一定要抓住语段关键句,理清句间关系,分层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整合,然后提取关键词。
答案出版形态转变考察法则4.下定义类下定义,是指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形式上要注意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表述时用“被定义者=种差+邻近的属”的句式。
例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
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
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
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
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
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
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
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答案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5.意义归纳类这类题型主要是给出一个语段,要求写出对语段的理解、感悟、态度、认识等。
一般分两类。
(1)寓言故事(概括寓意)。
此类题借助寓言故事,对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或人的某种做法进行批判或歌颂,以达到警示人、启迪人的目的。
作答此类题必须准确把握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的思路,源于文本,准确概括。
例为下面一则故事补写出结论。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
”一只知更鸟对一只野鸽说。
野鸽回答:“微不足道。
”“那么让我来给你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
”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这时下雪了,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
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
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树枝折断了。
”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解析这段寓言故事中知更鸟的语言是重点,它的话包含三个方面,即微不足道、积累、成功。
把握住这三个方面,便可准确把握故事寓意。
答案一点一滴的积累,虽然暂时看不到切实的成效,但只要坚持不懈,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成果出现。
(2)生活故事(总结内涵)。
主要是生活题材中的典型故事,让考生去理解、领悟其深刻内涵。
它不同于前面的“概括信息类”,这类题不是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而是总结自己的认识。
因此,准确理解文段意义是做题的基础。
例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这个故事的寓意。
(不超过20字)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500座房屋。
遭遇火灾的人们返回家园时发现,大火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片焦黑的废墟,他们曾经拥有的财产全化为乌有。
但一个男人和他的女儿却发现,在自家的那片废墟上,竟然还留下了一个纤小的瓷器兔子。
这个发现让大家惊讶不已:如此易碎的一个小物品,竟能完好无损地从这场凶猛的大火中幸存下来。
此后,有不少受灾的家庭也陆续发现了饱受大火考验而留存下来的陶器和瓷器。
灾难后的一个星期天,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带给他的学生们一样东西——一个丝毫没有受损的花瓶,这是教授家中唯一残留的物件,他问他的学生:“为什么我的房子都无影无踪了,而唯独这个小小的花瓶却能留下来?”未等学生们作答,教授便自己回答了:“因为它在诞生的时候,就曾经历了火的考验。
”解析这个故事讲述了灾难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小瓷器”“小花瓶”是故事的“主角”,要联系它们的经历去把握故事内容。
答案只有经受挫折(困苦)的考验,人才会更加坚强。
(或:人生的磨难,其实是你的幸运。
)(意思对即可)6.人物总结类这类题目不太多见,其主要特点是提供一个人物多方面的材料,要求考生对人物的某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或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态度。
这类题要从庞杂的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不一定面面俱到。
例某校拟制作安徽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
请你据此写一段陶行知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字)。
①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
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1946年去世。
②提倡并致力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著有《陶行知全集》《普及教育》等。
③先后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