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些内容呢?
6
1.请大家浏览全文,用波浪线勾画每段中的关键句,依据重点句子概
整
括各段主要内容,稍后请同学展示。
体
感 知 读
回答示例:我在第___段勾画的关键句子是______,根据这句话,我 概括本段的段意是__________。
繁
华
7
整体感知读繁华
2.理清说明顺序,完成思维导图
创作时代背景、题材 作者及主题
2
我 是
任务一:读繁华
小
小 讲
由于这幅珍宝的画质和颜料极其珍贵且脆弱,所以很少
解
对外展出。假如故宫博物院将在2025年建院100周年之际,
员
对外展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向全国招募优秀讲
解员。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合作,争做优秀讲解员,助力本
次文化盛宴。
思考:你是讲解员如果你要向观众安利这幅画,你会介绍哪
作者简介
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字正 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 宋绘画大师。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宋徽宗 时供职翰林图画院,有《西湖争标图》《清 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 珍品。
6
《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 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 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图纵24.8厘米,横528.7 厘米,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 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 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2 梦回繁华
毛宁
1
夯实基础
篙 ( ɡāo ) 翰林( hàn ) 题跋( bá ) 擅长( shàn ) 覆灭( fù ) 绢本( juàn ) 田畴( chóu ) 驮队( tuó ) 岔道( chà ) 踏青( tà ) 跋涉( shè ) 漕运( cáo ) 枢纽( shū ) 舳舻( zhú lú ) 纤夫( qiàn ) 宏敞( hónɡ ) 桅杆( wéi ) 酒肆( sì ) 遒劲( qiú )春寒料峭( qiào ) 长而不冗( rǒnɡ ) 络绎不绝( yì ) 摩肩接踵( zhǒnɡ )
《梦回繁华》ppt课件

整体感知
1、细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3—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第三部分(5):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有改动。北 宋末年,社会表面上虽是一片繁华的盛世景象,但实 际上内忧外患,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张择端正是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了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字词积累
篙( ɡāo )
遒 ( qiú )
涉 ( shè )
踵(zhǒnɡ )
漕( cáo )
舳( zhú )
成语解释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严谨 宏敞 酒肆 长途跋涉。 B.汴粱 城郭 沉檀 舳舻相接。 C.覆灭 枢钮 描摹 农舍田畴。 D.疏密 翰林 题跋 无瑕一顾。
当堂检测
2、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B.描绘了北宋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作者是北宋末年的著名画家王希孟。 D.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
整体感知
2. 简要概括《梦回繁华》的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创作背景、内容、 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3、《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兴起,为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提供了社会基础。
整体感知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画面中的人物互相协作,共同创造繁华景象,体 现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多元文化元素融合
画面中融入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 性。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通过《梦回繁华》这一作品,传递中华文化价值观,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06
互动环节设计
问题设置与讨论引导
通过本次课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梦回繁华》一文所表达的思想 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件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梦回繁华》 一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掌握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知 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思 考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梦回繁华 》一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 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和民族自豪感。
02
背景知识
《梦回繁华》简介
作品名称:《梦回繁华》 作者:张择端
作品类型:北宋风俗画 创作年代:北宋时期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张择端生平
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 河南开封),后习绘画,专攻界画。他的作品多表现城乡人民生活,尤擅长界画 。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都城汴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 市之一。《梦回繁华》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时期创作的一幅风俗画,通过对汴京繁 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作品通过音乐与画面的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舞蹈元素的运用
作品通过舞蹈元素的运用,将画面中的情感和主题更加生动 地表现出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 义和价值。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学生们运用图表、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作了形 式新颖、富有创意的PPT作品。
高质量的制作水平
学生们的作品制作精美,排版规范,色彩搭配和谐,体现 了较高的制作水平。
优秀作品点评与分享
深度挖掘主题内涵
优秀作品能够深入挖掘主题内涵,通过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提出 有见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的展示,学生了 解到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如长安城 、洛阳城等。
《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
介绍了作者毛宁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作品中的艺术手法
详细讲解了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构 图、色彩、线条等,提高学生的艺术 鉴赏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人物形象塑造与表现
形象生动
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通过服 饰、动作、表情等细节描绘,展 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
地位。
情感表达
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表情变化, 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如喜悦、 悲伤、愤怒等,使观众产生共鸣。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形象与特定 的文化符号相结合,传达出更深层 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梦回繁华》的学习,激发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课件设计思路及特点
01
02
设计思路:以《梦回繁 华》作品为核心,围绕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 多媒体手段将作品内容 、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等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 体系。
02
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
01
02
《梦回繁华》PPT课件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
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背景,以及《清明上河图》创
作的历史背景。
了解张择端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 就,探究其在北宋画坛的地位和
影响。
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中描绘 的社会生活场景,如虹桥、汴河 、市井等,感受北宋都城的繁华
盛景。
类似题材作品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东京梦华录》等古 籍,了解北宋东京的城市风貌 和社会生活。
推荐欣赏古代绘画作品,如《 洛神赋图》、《步辇图》等, 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 。
介绍现代以《清明上河图》为 蓝本的艺术作品,如电影、动 画、摄影等,展现传统与现代 的完美结合。
跨学科知识融合应用
结合历史学科,分析北宋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清明上河图》创
“梦回繁华”是对历史的一种追忆和 回味,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 和向往。
“梦回繁华”也暗示了一种对传统文 化的传承和发扬,激励学生珍视和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梦回繁华”这一主题,可以引 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 如何在现实中追寻和创造美好。
思考题解答:针对文本难点进行深入剖析
对于文中生僻字词的 解释和用法举例,帮 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针对文中表达方式和 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
对文中涉及的背景知 识和历史典故进行详 细讲解,增加学生的 知识储备。
课堂互动环节: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
悟。
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拓宽学生 的思路和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
解和认识。
引领读者审美
01
通过文中对绘画作品的深入解读,引领读者进入艺术殿堂,提
《梦回繁华》ppt课件

①采用空间顺序:画面开卷处——中段——后段,条理清晰。 ②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作者既聚焦船放倒桅杆这个瞬间进行 描写,又介绍了汴京市区的街道,有点有面,让我们对于画中北 宋市民的生活场景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③细致描摹,铺陈场面。有赶集的乡人、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长途跋涉的行旅等,铺排渲染出人们生活的热闹繁华。 ④大量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等,语言典 雅生动,富有书卷气息。
官
惊
员
险
的
的
冲
虹
突
桥
无
兵
懒
卒
散
的
的
城
士
防
卒
2.张择端于繁华之中暗藏灰暗角落,有何用意呢?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 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当时 ,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
——《张择端之画》
“张择端充满了善意,以曲谏的方式作画,向宋徽宗告诫种种社 会危机和国家隐患,以求及时挽回败政。”
考据订正。
田畴 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无暇一顾 没有时间去注意去管或者关系某事或者某人。 摩肩接踵 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
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摄取 吸收(营养等)。
遒劲 雄健有力。
任务三:运用文本、解弦外之音
1.请从A、B两组中分别选出宋本真迹,并体会张择端隐藏的创作意图。
A1
A2
B1
B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料一)
清院本是宫廷画家的奉旨之作,出于粉饰太平的需要,老百姓对街上出现的 皇家运输车、官轿、官骑以及河面上运行的御船、官船等,都采取了恭让的态度, 没有出现任何矛盾纠纷,画中官民之间、贫富之间相安无事、其乐融融。宋代版 本决不回避官与民或官与官之间的矛盾,例如在虹桥上官员之间抢道互不想让, 透过这个表面现象,不难窥探出北宋末年潜藏着一定的社会危机。
《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23《梦回繁华》优秀课件CATALOGUE 目录•引言•《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梦回繁华》的艺术特色•《梦回繁华》的历史价值•《梦回繁华》的鉴赏方法•《梦回繁华》的创作体验与启示01引言《梦回繁华》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描述了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景象。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价值和魅力。
主题概述《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以及当时的社会与人民生活风貌。
背景介绍1课程目标23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细节描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姓名:毛宁职业: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梦回繁华》、《穿越时光的隧道》等背景:毛宁是当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深入的历史洞察力以及丰富的人文情感而广受读者喜爱。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其都市的繁华、商业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兴盛都给毛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人经历毛宁在年轻时曾深入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他对于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进步有着极高的兴趣,这也成为了他创作《梦回繁华》的灵感来源。
社会环境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历史遗产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也为毛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准备阶段01毛宁在开始创作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不仅深入研究历史资料,还亲自走访历史遗址,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写作阶段02毛宁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风貌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修改阶段03在完成初稿后,毛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润色,使作品更加精炼和完善。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总结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1.《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文中哪些 句子可以具体印证这一突出印象?
1.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3段)
2.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 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 行驶,一片繁忙景象。(第4段)
络绎不绝( yì ) 长途跋涉( bá )
字词积累
(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车水马龙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 络绎不绝)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 遒劲 )雄健有力。 ( 擅长 )在某方面有特长。
教师寄语
文化遗产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时代、一 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曾经繁华的组成部分,记载着先 人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是最具说服力的历史文化见 证和化石,值得我们去继承和传播,让他们在时间的长 河里永远焕发新生。
不同点: 课文语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图画比作乐章,将视
觉转化为听觉,突出画面场景繁华而又紧张的特点,增添了文 章的音乐美、动感美。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3.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清明上河 图》呢?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 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 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来,它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 家把玩、欣赏。它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猎 物”,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它辗转飘 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 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延伸
老雅各 圣·彼得
巴塞洛缪
犹大
圣·约翰
小雅各 门徒A/B/C
耶稣
老安德鲁
圣·托马斯 圣·菲利普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创作时间:约为1495-1498年 内容: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 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 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后众 人的反应。 长:910厘米 高420厘米
21 梦回繁华
学习目标
• 1.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理清文章的 说明顺序。
• 2.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 方法。
• 3.理解《清明上河图》特殊意义与艺术 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
初读感知
•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它的?并 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 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当堂评价
2.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自出心栽
内忧外患
B.俯仰生恣
眼花嘹乱
C.一应具全
舳舻相接
D.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
结合本文的学习,至少采用两种说明方法自选角 度来介绍图画《最后的晚餐》,和同学进行交流。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遒劲(qiú) 绢本(juàn) 春寒料峭(qiào) B.田畴(chóu) 覆灭(fǔ) 摩肩接踵(zǒng) C.汴梁(biàn) 舳舻(zhóu) 长途跋涉(sè) D.纤夫(qiān) 握篙(hāo) 络绎不绝(yì)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 介绍《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 意义及作者的生平。(1-2)
•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内容。(34)
•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5)
精读品味
1.文中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内 容时,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细读课文3-4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 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 我俯身看去 那一帘秋雨 落下的水滴 却悄无声息 雕刻在石碑上的印记 是否隐 藏着秘密 在你的眼神中 我看到了情丝万缕 古巷的忧 郁 写下琵琶的旋律 飘逸的 外衣 街上叫卖的小曲 仿佛 隔空变换到那里 一切模糊 又清晰 几秒钟的世界 感叹 不平凡的意义 绫罗飘起遮住 日落西 奏一回断肠的古曲 抬起画面如此的美丽 孰不 知是谁的墨笔 淡淡胭脂遮 住了思绪 小酌几杯却有醉意 多少能人将相 书画三千里 上河图雕琢的意义。
2.细读课文3-4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试举例说明。
• 说明方法类题型答题步骤
• 答:运用了……(填写具体的说明方法 )的说明方法,……(填写作用关键词)的 说明了……(填写说明对象及特点)的特点 ,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主题探究
• 文章主为题?
• “梦回繁华”更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指 繁荣热闹。文中《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人民 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梦回繁华” 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 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归纳总结
•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内容的阐 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 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 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 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希 望能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