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
臭氧老化试验箱中的臭氧浓度检测方法(上)

臭氧老化试验箱中的臭氧浓度检测方法(上)
臭氧气体浓度检测方法:
1.紫外光度法
HJ590-201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涉及的紫外光度法是利用臭氧在波长254 nm紫外光的最大吸收值,使紫外光在臭氧气氛中衰减,再经光电元件、电子电路(比较电路,数据处理,数模转换)得到数据输出。
此方法精确,可连续在线测量,具有测定简便、迅速、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已被美国等工业先进国家选为标准方法。
另外,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物理检测方法,它可用于连续实时检测.而且紫外光强度一定时,臭氧的分解速率常数不变。
1.库仑法:
当空气被吸人库仑法臭氧分析仪阴极池后,分析仪中电解液就通过阴极连续循环。
如果空气中含有臭氧,则电解液中的卤索离子立刻被臭氧气体氧化成卤素。
臭氧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是按化学剂量进行的,析出的卤素在阴极还原之前不损失,臭氧浓度与原电池电流成正比,测定扩散电流就可计算出臭氧浓度。
该类型臭氧传感器还需根据PH、温度进行补偿,并需要较长的稳定时间,一般为0.5-24h,同时其对使用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高。
关键词:臭氧老化试验箱、冷热冲击箱、深圳恒温恒湿机维修、砂尘试验箱
东莞环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臭氧老化试验箱维修参考文献。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三类。
1. 化学检测法1.化学检测法1.1 碘量法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我国和许多国家均把此法作为测定气体臭氧的标准方法,我国建设部发布的《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标准CJ/T 3028.2 —94 中即规定使用碘量法。
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O 3 )与碘化钾(KI )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I 2 )。
臭氧还原为氧气。
反应式为:O 3 + 2KI + H 2 O T O 2 + I 2 + 2KOH 游离碘显色,依在水中浓度由低至高呈浅黄至深红色。
利用硫代硫酸钠(NaS 2 O 3 )标准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NaI ),反应终点为完全褪色止。
反应式为:I 2 + 2Na 2 S 2 O 3 T 2NaI + NaS 4 O 6两反应式建立起O 3 反应量与NaS 2 O 3 消耗量的定量关系为1molO 3 :2mol NaS 2 O 3 ,则臭氧浓度 C O3 计算式为:C O3 =40x3x1000/1000 (mg/L )式中:C O3 ——臭氧浓度,mg/L ;A Na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用量,ml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浓度,mol/L ;V 0 ——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ml 。
操作程序及方法参照标准CJ/T3028.2 —94 。
测定标准型发生器浓度很方便。
臭氧化气体积用流量计计数,NaS 2 O 3 浓度一般配制为0.100mol/L ,测定精度可达±1% 。
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时,应用在气采样器抽气定量。
为保证测定精度,NaS 2 O 3 配为0.10mol/L 。
测定水溶臭氧浓度亦可用此公式计算,只是V 0 代表采水量,取1000ml 。
臭氧发生器标准

臭氧发生器标准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臭氧发生器Ozone Generator国家环保总局1999-00-00发布HCRJ--058--19991、范围1.1本技术条件规定了臭氧发生器的产品分类、命名、要求、引用标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2本技术条件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臭氧发生器(以下简称发生器)。
2、引用标准150-19983分类与命名3.1分类3.1.1发生器按其基本臭氧发生单元分为气隙放电型式(管式、板式)与其他气体放电型式。
3.1.2发生器按其放电频率分为工频(50Hz/60Hz)、中频(100Hz—1000Hz)和高频(>1000Hz)。
3.1.3发生器按其产生臭氧浓度分为低浓度(<10mg/l)、中浓度(10-50mg/l)和高浓度(>50mg/l)。
3.1.4发生器按其臭氧产量分为微型(<1000mg/h)、小型(1—100g/h)、中型(100—1000g/h)和大型(>1kg/h)。
其数值宜按以下系列选取:1,2,3,4,5,10,15,20,25,50,100,200,300,500,1000……。
3.2命名发生器命名与型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CF-[ 1 ] -[ 2 ]-×××[ 3 ]CF——臭氧发生器1——发生器类型(管式-G/板式-B)2——发生器频率(工频-1/中频-2/高频-3)3—发生器产量(M-mg/h,G-g/h,K-kg/h)示例:CF-G-1-500G,指每小时产生500g臭氧的工频管式臭氧发生器。
4要求4.1基本要求4.1.1发生器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发生器的设计应按GB5083、电气设计应按GB4064进行。
4.1.3发生器中各电气绝缘部件应符合高电压绝缘性能和结构的要求;处于电晕放电、臭氧氧化环境中的绝缘零部件还应满足使用环境对其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的要求。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臭氧浓度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三类。
1.化学检测法1.化学检测法1.1 碘量法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我国和许多国家均把此法作为测定气体臭氧的标准方法,我国建设部发布的《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标准CJ/T 3028.2 — 94 中即规定使用碘量法。
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O 3 )与碘化钾(KI )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I 2 )。
臭氧还原为氧气。
反应式为:O 3 + 2KI + H 2 O → O 2 + I 2 + 2KOH游离碘显色,依在水中浓度由低至高呈浅黄至深红色。
利用硫代硫酸钠(NaS 2 O 3 )标准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NaI ),反应终点为完全褪色止。
反应式为:I 2 + 2Na 2 S 2 O 3 → 2NaI + NaS 4 O 6两反应式建立起O 3 反应量与NaS 2 O 3 消耗量的定量关系为1molO 3 :2mol NaS 2 O 3 ,则臭氧浓度C O3 计算式为:C O3 =40x3x1000/1000 (mg/L )式中:C O3 ——臭氧浓度,mg/L ;A Na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用量,ml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浓度,mol/L ;V 0 ——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ml 。
操作程序及方法参照标准CJ/T3028.2 — 94 。
测定标准型发生器浓度很方便。
臭氧化气体积用流量计计数,NaS 2 O 3 浓度一般配制为0.100mol/L ,测定精度可达± 1% 。
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时,应用在气采样器抽气定量。
为保证测定精度,NaS 2 O 3 配为0.10mol/L 。
测定水溶臭氧浓度亦可用此公式计算,只是V 0 代表采水量,取1000ml 。
【2017年整理】臭氧发生器标准

臭氧发生器标准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臭氧发生器Ozone Generator国家环保总局1999-00-00发布HCRJ--058--19991、范围1.1本技术条件规定了臭氧发生器的产品分类、命名、要求、引用标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2本技术条件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臭氧发生器(以下简称发生器)。
2、引用标准150-19983分类与命名3.1分类3.1.1发生器按其基本臭氧发生单元分为气隙放电型式(管式、板式)与其他气体放电型式。
3.1.2发生器按其放电频率分为工频(50Hz/60Hz)、中频(100Hz—1000Hz)和高频(>1000Hz)。
3.1.3发生器按其产生臭氧浓度分为低浓度(<10mg/l)、中浓度(10-50mg/l)和高浓度(>50mg/l)。
3.1.4发生器按其臭氧产量分为微型(<1000mg/h)、小型(1—100g/h)、中型(100—1000g/h)和大型(>1kg/h)。
其数值宜按以下系列选取:1,2,3,4,5,10,15,20,25,50,100,200,300,500,1000……。
3.2命名发生器命名与型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CF-[ 1 ] -[ 2 ]-×××[ 3 ]CF——臭氧发生器1——发生器类型(管式-G/板式-B)2——发生器频率(工频-1/中频-2/高频-3)3—发生器产量(M-mg/h,G-g/h,K-kg/h)示例:CF-G-1-500G,指每小时产生500g臭氧的工频管式臭氧发生器。
4要求4.1基本要求4.1.1发生器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发生器的设计应按GB5083、电气设计应按GB4064进行。
4.1.3发生器中各电气绝缘部件应符合高电压绝缘性能和结构的要求;处于电晕放电、臭氧氧化环境中的绝缘零部件还应满足使用环境对其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的要求。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都有哪些

关于臭氧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但是具体的浓度检测大家又知道一般都存在哪些具体的方法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碘量法臭氧产量检测方法中,标准方法采用碘量法。
方法如下:1、分别配制含2%KH2PO4、1%Na2HPO4、5%KI的混和溶液(闭光保存)25%H2SO2溶液,0.5%淀粉溶液,0.1NNa2S2O3溶液。
2、取上述混合溶液400ml加入锥形瓶中,以小于500ml/min流速通入2升臭氧化空气,形成取样溶液。
3、在取样溶液中加入5ml25% H2SO2溶液,在暗室内放置5分钟,后用0.1 NNa2S2O3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再加入少量0.1%淀粉溶液,滴定至无色,记Na2S2O3溶液耗量。
4、臭氧浓度计算:O3浓度(gm/I)=12NV。
式中N是指Na2S2O3溶液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按GB601-77进行);V是指滴定用去的Na2S2O3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5、臭氧产量的计算:臭氧(O3)产量(g/h)= O3浓度(g/m3)×空气流量(m3/h)。
空气流量是指进臭氧发生器的标准状态气体体积。
二、紫外吸收法臭氧产量检测方法中,实验室精准快速检测,一般采用紫外吸收法的专用仪器,带有自动抽吸气泵,通过紫外吸收探头,有LCD显示屏显示,一般集成有采集记录系统,通过通讯接口实时传输检测数据到电脑软件中。
检测数据非常稳定,是目前臭氧企业使用常见的方法。
量程一般有1~1000ppm,1~10000ppm 等。
三、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检测一般指空气中低浓度的环境臭氧浓度,可使用专用来测试空气中臭氧含量的仪器,一般采用便携式,化学探头方式获取臭氧值,量程通常在1~1000ppm,精度在0.1~1.0ppm,LCD夜晶屏直接显示臭氧浓度数值,使用比较方便。
四、水中臭氧浓度的检测由于在线探头式水中臭氧浓度检测仪还不是很可靠,目前简便的方法是使用DPD试剂,当场就可以测出结果。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臭氧浓度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三类。
1. 化学检测法1.化学检测法1.1 碘量法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我国和许多国家均把此法作为测定气体臭氧的标准方法,我国建设部发布的《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标准 CJ/T 3028.2 — 94 中即规定使用碘量法。
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 O 3 )与碘化钾( KI )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 I 2 )。
臭氧还原为氧气。
反应式为:O 3 + 2KI + H 2 O T O 2 + I 2 + 2KOH游离碘显色,依在水中浓度由低至高呈浅黄至深红色。
利用硫代硫酸钠( NaS 2 O 3 )标准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 NaI ),反应终点为完全褪色止。
反应式为:I 2 + 2Na 2 S 2 O 3 T 2NaI + NaS 4 O 6两反应式建立起 O 3 反应量与 NaS 2 O 3 消耗量的定量关系为 1molO 3 : 2mol NaS 2 O 3 ,则臭氧浓度 C O3 计算式为:C O3 =40x3x1000/1000 ( mg/L )式中:C O3 ——臭氧浓度, mg/L ;A Na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用量, ml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浓度, mol/L ;V 0 ——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 ml 。
操作程序及方法参照标准 CJ/T3028.2 — 94测定标准型发生器浓度很方便。
臭氧化气体积用流量计计数, NaS 2 O 3 浓度一般配制为 0.100mol/L 测定精度可达±1% 。
±15% )。
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时,应用在气采样器抽气定量。
为保证测定精度, NaS 2 O 3 配为 0.10mol/L 。
测定水溶臭氧浓度亦可用此公式计算,只是 V 0 代表采水量,取 1000ml 。
臭氧浓度检测常用方法科普

由于臭氧具有对多种细菌、微生物都具有很强的杀灭能力,杀灭率优于紫外线、抗生素,且没有二次污染,所以在工业和医疗领域会经常使用到。
但是如果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过高,就会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严重的还会出现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因此,我们在使用臭氧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检测它的浓度。
一、臭氧产量检测之碘量法臭氧产量检测方法中,标准方法采用碘量法。
方法如下:1、分别配制含2%KH2PO4、1%Na2HPO4、5%KI的混和溶液(闭光保存),25%H2SO2溶液,0.5%淀粉溶液,0.1NNa2S2O3溶液。
2、取上述混合溶液400ml加入锥形瓶中,以小于500ml/min流速通入2升臭氧化空气,形成取样溶液。
3、在取样溶液中加入5ml25% H2SO2溶液,在暗室内放置5分钟,后用0.1 NNa2S2O3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再加入少量0.1%淀粉溶液,滴定至无色,记Na2S2O3溶液耗量。
4、臭氧浓度计算:O3浓度(gm/I)=12NV。
式中N是指Na2S2O3溶液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按GB601-77进行);V是指滴定用去的Na2S2O3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5、臭氧产量的计算:臭氧(O3)产量(g/h)= O3浓度(g/m3)×空气流量(m3/h)。
空气流量是指进臭氧发生器的标准状态气体体积。
二、臭氧产量检测之紫外吸收法臭氧产量检测方法中,实验室精准快速检测,一般采用紫外吸收法的专用仪器,带有自动抽吸气泵,通过紫外吸收探头,有LCD显示屏显示,一般集成有采集记录系统,通过通讯接口实时传输检测数据到电脑软件中。
检测数据非常稳定,是目前臭氧企业使用常见的方法。
量程一般有1~1000ppm,1~10000ppm 等。
三、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检测一般指空气中低浓度的环境臭氧浓度,可使用专用来测试空气中臭氧含量的仪器,一般采用便携式,化学探头方式获取臭氧值,量程通常在1~1000ppm,精度在0.1~1.0ppm,LCD夜晶屏直接显示臭氧浓度数值,使用比较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产量和电耗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适用于以电为能源臭氧发生器的测定。
2名词术语电耗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设备生产单位重量的成品所消耗的电能。
3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1臭氧浓度3.1.1方法原理概要:臭氧(O3)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碘化钾(KI)水溶液反应可游离出碘,在取样结束并对溶液酸化后,用0.1000mol/L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并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对游离碘进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臭氧量。
其反应式为:O3+2KI+H2O--O2+I2+2KOH (1)I2+2Na2S2O3--2NaI+Na2S4O6 (2)3.1.2试剂3.1.2.1碘化钾(KI)溶液(20%):溶解200g碘化钾(分析纯)于1000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中,用棕色瓶保存于冰箱中,至少储存一天后再用。
此溶液1.00mL含0.20g碘化钾。
3.1.2.2(1+5)硫酸(H2SO4)溶液:量取浓硫酸(p=1.84;分析纯)溶于5倍体积的蒸馏水中。
3.1.2.3C(Na2S2O35H2O)=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4.817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分析纯)用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中。
或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分析纯)溶于1000mL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中,此溶液硫代硫酸钠浓度约为0.1mol/L。
再加入0.2g 碳酸钠(Na2S0O3)或5mL三氯甲烷(CHCL3);标定,调整浓度到0.1000mol/L,贮于棕色瓶中,储存的时间过长时,使用前需要重新标定(标定方法见附录A)。
3.1.2.4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冷水调成悬浮浆,然后加入约80mL煮沸水中,边加边搅拌,稀释到100mL;煮沸几分钟后放置沉淀过夜,取上清液使用,如需较长时间保存可加入1.25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
3.1.3试验仪器、设备及对其要求3.1.3.1三角洗瓶(吸收瓶)500mL。
3.1.3.2滴定管50mL,宜用精密滴定管。
3.1.3.3湿式气体流量计容量5L。
3.1.3.4量筒20mL500mL各一只。
3.1.3.5刻度吸管(吸量管)10mL。
3.1.3.6容量瓶1000mL。
3.1.3.7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软管,用于输送含臭氧的气体。
不可使用橡胶管。
3.1.4实验程序及方法:量取20mL的碘化钾溶液(3.1.2.1),倒入500mL的吸收瓶中,再加入350mL蒸馏水,待臭氧发生器运行稳定后于臭氧化气体出口处取样,先通入吸收瓶(3.1.3.1)对臭氧进行吸收后再通过湿式气体流量计(3.1.3.3)对气体计量,气体通过量为2000mL(时间控制在4min左右),停止取样后立即加入5mL(1+5)硫酸溶液(3.1.2.2)(使pH值降至2.0以下)并摇匀,静置5min。
用0.1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深液(3.1.2.3)滴定,待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溶液(3.1.2.4)几滴(约1mL),继续小心迅速的滴定的颜色消失为止。
记录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
3.1.5臭氧浓度的计算Co3=ANaB24000(mg/L)(3)式中:Co3--臭氧浓度,mg/L;ANa--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B--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V0--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mL;臭氧浓度大于等于3mg/L时,此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在1%以内。
3.2臭氧产量3.2.1方法原理概要:臭氧浓度数值与进入臭氧发生器总气体量数值的乘积即为产量。
3.2.2设备、仪器及对其要求3.2.2.1压力表 1.5级3.2.2.2气体转子流量计工业级3.2.3气体流量的修正计算:流量计使用时被测气体的温度、压力,往往与流量计分度标定时有所不同。
因此,使用时读数的流量显示值,常常不是流经流量计气体的真实反映,必须予以修正。
其公式如下:QN=(PsTN/PNTs)1/2Qs(m3/h或L/h)(4)式中:QN--标准状态下,气体实际流量,m3/h或L/h;Qs--测量(试验)状态下,气体在仪表中的显示流量,m3/h或L/h;Ps--测量(试验)状态下,气体的压力,Pa;TN--仪表标定时的绝对温度,(273.15+20)K;Ts--测量(试验)状态下,气体的温度K;PN--仪表标定状态时的绝对压力(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25105Pa)。
3.2.4臭氧产量的计算Do3=Co3QN(g或mg)(5)式中Do3--臭氧产量,g或mg。
3.3电耗3.3.1方法原理概要:臭氧发生器实测消耗电功率与单位臭氧产量之比为电耗。
3.3.2设备、仪器及对其要求。
3.3.2.1电压表(伏特表)0.5级。
3.3.2.2电流表(安培表)0.5级。
3.3.2.3功率表(瓦特表)0.5级。
3.3.2.4静电高电压表1.5级。
3.3.2.5电度表2.0级。
3.3.3电耗计算:以功率表(瓦特表)(3.3.2.3)测得数值或电度表(3.3.2.5)单位时间内记录累积数值与单位时间内臭氧产量之比即为电耗,公式如下:P=W/Do3(Wh/gO3或kWh/kgO3)(6) 或P=AH/Do3(Wh/gO3或kWh/kgO3)(7)式中P--臭氧单位电耗,Wh/gO3或kWh/kgO3;W--电功率,W或kW;AH--电度表单位时间时内累积数值,kWh。
附录A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补充件)本附录列出两种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中,等同使用。
A1方法一A1.1试剂A1.1.1碘化钾(KI),分析纯。
A1.1.2C(1/6K2Cr2O7)=0.10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于105~110oC烘干2h,并在硅胶干燥器中冷却30min以上的重铬酸钾4.9032g,定溶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A1.2试验仪器、设备及对其要求A1.2.1碘量瓶250mL;A1.2.2称液管10.00mL;A1.3方法、步骤:称取1g碘化钾(A1.1.1)置于250mL碘量瓶(A1.2.1)内,并加入100mL蒸馏水,用移液管(A1.2.2)移入10.00mL,0.10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A1.1.2),加入5mL(1+5)硫酸溶液(3.1.2.2),静置5min。
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3.1.2.3)滴定,待溶液变成淡黄色后,加入约1mL淀粉溶液(3.1.2.4),继续滴定至恰使蓝色消退为止,记录用量。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N1=N2V1(mol/L)(A1)式中N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N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0.1000mol/L;V1--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量,mL;V2--取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A2方法二A2.1试剂A2.1.1碘酸钾(KIO3)。
A2.1.2乙酸(CH3COOH)。
A2.2方法、步骤: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15g在105~110oC烘干1h,并置于硅胶干燥器中冷却30min以上的碘酸钾(A2.1.1)2份,分别放入250mL碘量瓶中(A1.2.1),每瓶各加入100mL蒸馏水,使碘酸钾溶解,再各加入3g碘化钾(A1.1.1)及10mL乙酸(A2.1.2),摇匀,在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3.1.2.3)滴定,待溶液变成淡黄色后,加入约1mL淀粉溶液(3.1.2.4),继续滴定至恰使蓝色消退为止,记录用量。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为:B=W/V214.00/6000=W/V0.03567(mol/L)(A 2)式中B--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W--碘酸钾的重量,g;V--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mL。
两平行样品的结果相差不得大于2%。
附录B测量的质量(参考件)本附录是对测量质量问题的说明。
B1化学分析B1.1一般规则:本标准关于化学分析的一般规则(名词、术语、玻璃仪器的选用及洗涤等)参照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第一篇总则,1一般规则”的有关内容。
B1.2溶液质量:除试剂的质量影响外,其他影响溶液质量的因素及避象和预防方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注:可参看《水和废水监测分析》(第三版)“六化学试剂与试液的配制(五)试液的质量”的有关内容。
B1.3溶液表示法B1.3.1浓度:本标准中,浓度均指量浓度(摩尔浓度)其表示如下:C(B)=a mol/L式中C--浓度符号;(B)--物质基本单元;a--浓度数值;mol/L--单位。
B1.3.2(a+b)溶液:按一定体积的比例混合的溶液“a”代表溶质体积,“b”代表溶剂体积。
B1.3.3溶液(a%):习惯称重量百分比浓度,在化学分析中常指溶质a的质量(重量)与溶液体积之比(m),是一种不准确的表示法,本标准在括号中列“a%”只是习惯用法的标记。
本标准采用的表示方法是:此溶液1.00mL 含a克某物质,a指某物质质量(重量)数。
B2仪器、仪表B2.1天平、电工仪表、流量和压力仪表应定期检定、校正。
B2.2电工仪表的检定和校正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规程进行,检定和校正应在国家授权的电工仪表检定和校正单位进行,并对已检定和校正的仪表出具证明。
B2.3流量和压力仪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规程检定和校正。
B2.4玻璃量器容量的检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规程进行,可参看《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法》(第三版)“五量器的容量检定”。
B3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B3.1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参照GB5750“第一篇总则,3水质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有关内容。
附加说明:本标准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处理器材设备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主编单位)、清华大学设备仪器厂、北京玉渊潭环保设备厂、江苏泰兴环保设备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力群。
本标准委托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负责解释。
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臭氧发生器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臭氧发生器Ozone Generator国家环保总局1999-00-00发布1、范围1.1本技术条件规定了臭氧发生器的产品分类、命名、要求、引用标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2本技术条件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臭氧发生器(以下简称发生器)。
2、引用标准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408-89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试验方法GB1958-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4064-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总则GB5083-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6388-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13306-1991标牌GB/T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5436-1995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yman法CJ/T3028.1-94臭氧发生器CJ/T3028.2-94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定3分类与命名3.1分类3.1.1发生器按其基本臭氧发生单元分为气隙放电型式(管式、板式)与其他气体放电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