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个体因素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19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问答题】什么是游戏的宣泄说?正确答案:蒙尼格(Menninger)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游戏的宣泄说。
他强调了游戏在发泄内在冲动和减轻焦虑的益处,认为游戏的价值就在于能发泄被抑制的侵犯性冲动。
蒙尼格认为,在人们身上,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攻击性驱力,这种驱力在不断地寻求表现。
它的直接的表现在哪里被否定,就会在哪里形成病症。
人们之所以游戏,正是因为游戏是发泄这种攻击性驱力的合法的、为社会所允许的途径。
对于成人来说,体育运动、竞赛是攻击性驱力的最好出路。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游戏则是翻译攻击性驱力的最好途径。
蒙尼格相信,游戏这种非现实性的活动的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为释放被抑制的攻击性提供了机会。
2.【填空题】1903 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
正确答案:湖北幼稚园3.【多选题】下列有关学前儿童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儿童的发展体现了游戏与教育的内在联系B.儿童游戏与教育在其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活动C.就其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D.游戏对幼儿来说,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来说,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正确答案:ABCD4.【多选题】游戏内容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游戏主题的发展B.游戏语言的发展C.游戏活动的社会化D.游戏情节的发展正确答案:AD5.【填空题】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及材料、________、______等因素。
正确答案:游戏场地、游戏时间6.【单选题】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_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
A.厦门幼稚园B.南京鼓楼幼稚园C.湖北幼稚园D.上海幼稚园正确答案:C7.【多选题】游戏构成的内部要素是游戏行为发生的内在依据或内部原因,它主要包括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的()A.动机B.需要C.兴趣D.体验正确答案:AD8.【问答题】角色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正确答案:1)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2)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3)指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和情节,提高游戏水平9.【多选题】角色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高度的独立自主性B.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C.特殊的想象活动D.有明显的规则正确答案:B10.【多选题】指导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时应注意()A.玩具的种类适当多些,但相同种类的玩具少些B.教师应更多地参与游戏过程,以平行游戏法与合作游戏法的指导方式,通过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来指导幼儿选择自己的角色C.教师应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及时协调角色关系与现实关系D.角色游戏结束时宜采用情感式讲评,以情感激发为主,尽量保持幼儿游戏兴趣,充分发挥游戏的娱乐功能正确答案:C11.【多选题】下列属于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的有()A.表情B.动作C.言语D.动机和体验正确答案:ABC12.【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A.欧文B.福禄培尔C.蒙台梭利D.皮亚杰正确答案:B13.【填空题】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东师2019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考核辅导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感觉运动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或练习性游戏,主要是2岁前儿童进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学前儿童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2.游戏期现象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格鲁斯根据生物学研究成果,最早明确提出了游戏期现象,它是指游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不成熟期特有的现象,不成熟期越长,游戏期也就越长。
3.前练习说
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它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游戏的个体因素
游戏的个体因素是指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主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它使儿童的游戏具有个性的特征。
5.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
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是指为学前儿童的游戏创设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氛围,环境创设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将教育目的体现在环境中的过程,以发挥环境的潜在影响作用,以间接方式引导儿童的游戏活动。
二、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
简答题

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答: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①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③幼儿园课程理论:课程的中心——环境,课程的结构——五指活动,课程的实施——单元教学、整个教学法、游戏式的教学。
(3)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答: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生活教育的目的观: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2)生活教育的内容观:“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3)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4)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实施六大解放,包括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3.杜威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答:杜威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儿童中心主义。
杜威提出,要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
(2)教育的本质。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活动课程论。
杜威要求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贯彻“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4.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答:教师可以这样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5.幼儿言语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幼儿言语的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1)语音的发展:3-4岁幼儿已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的全部语音。
(2)词汇的发展: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3)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4)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出现;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东师2019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东师2019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感觉运动游戏
答: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或练习性游戏,主要是2岁前儿童进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学前儿童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2.游戏期现象
答:19世纪末德国学者格鲁斯根据生物学研究成果,最早明确提出了游戏期现象,它是指游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不成熟期特有的现象,不成熟期越长,游戏期也就越长。
3.前练习说
答: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它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游戏的个体因素。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综合练习试题 一、填空题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9.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方面。
10.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11、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12、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3、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14.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螺旋)的技能。
15.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24.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之间的冲突 )。
25.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26.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27.(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4.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5.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6.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7、智力游戏:根据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规则类游戏。
8、体育游戏—也叫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幼儿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动作、角色、情节和游戏规则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学前游戏理论指导填空题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方法: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2、人本主义学派的游戏治疗也称来访者中心学派的游戏治疗,其基本理论源自卡尔,罗杰斯。
3、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4、儿童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3、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1、游戏具有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 和 规则性游戏。
3、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协作游戏六种类型。
4、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补偿与发泄说”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宣泄受压抑的欲望的最好途径因为游戏远离了现实是一个完全受控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5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社会性它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6维果斯基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7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
8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8. 补充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8.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适宜性参与性8. 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因此中班幼儿表演游戏中选择的材料最好以2-4种为宜。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1.年龄:儿童的游戏受到年龄的限制。
年龄越小的儿童,他们的游戏越简单,需要更多的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则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儿童游戏的影响很大。
例如,如果儿童所处的社区或学校没有提供合适的游戏设施和环境,他们的游戏可能会受到限制。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儿童的游戏选择。
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也很大。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家长的陪伴时间都会影响儿童的游戏选择和方式。
一些家庭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提供多样性的游戏,而一些家庭则可能没有这样的条件。
4.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和课程也会影响儿童的游戏。
一些学校可能会提供丰富的体育和艺术活动,鼓励儿童参与不同种类的游戏。
而一些学校可能更加注重学习和考试,导致儿童的游戏时间减少。
5.媒体影响:现代儿童的游戏受到媒体的影响更加明显。
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儿童有更多的选择来进行游戏。
然而,过度依赖媒体技术也可能剥夺儿童与其他人互动和创造性游戏的机会。
6.玩具选择:玩具对儿童的游戏也有很大影响。
玩具的种类和质量会影响儿童的游戏方式和想象力。
一些儿童玩具可能过于刺激和依赖科技,不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7.健康状况:儿童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他们的游戏。
例如,身体不健康的儿童可能无法进行一些体力活动,而一些精神或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游戏。
8.性别:性别也会影响儿童的游戏选择和方式。
一般来说,男孩更倾向于进行体育和战争类的游戏,而女孩则更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社交游戏。
9.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对游戏有不同的看法和喜好。
一些文化可能鼓励儿童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游戏,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游戏和传统游戏。
总而言之,儿童游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媒体影响、玩具选择、健康状况、性别和文化背景等。
学前儿童游戏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本质与特征)一、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历程(一般演变趋势):儿童游戏本质观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由生物性到社会性。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其意义的渊源上是从古汉语中的“遨”“嬉”等词义发展而来,而在现代词语系列中与“玩”“玩耍”等十分相似。
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活动特点是轻松自在。
英文中的游戏“play”作为名词所指向的行为特征是:不要求沉重的工作;使人愉快和满足。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在大约19 世纪中期及其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
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上升到自觉的本质化阶段。
表现为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建立在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德国的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席勒、斯宾塞把游戏看做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发泄。
霍尔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
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游戏成熟说,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和主动的欲望的表现。
【生物性本质观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和游戏理论的研究。
例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贡献:游戏的本能论及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戏活动的生理性特点。
局限性:它尽管强调了游戏是人在童年的重要活动,却仍然不能改变人们对儿童游戏不屑一顾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个体因素
(三)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
1.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对游戏类型、内容、玩具、角色等方面的喜好。
从活动类型上来看,女孩喜欢远动量小的、安静的、坐着进行的游戏,而男孩一般喜欢运动量大的、冒险性较大的游戏;从玩具上来看,女孩喜欢炊具、娃娃等,男孩喜欢战争玩具和交通玩具。
2.个性差异
由于儿童的个性以及情感、社会性等心理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不同,也使得儿童在对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特征,即在游戏上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儿童游戏兴趣的差异表现为游戏性强或弱,即爱玩不爱玩;在游戏风格上的不同表现为游戏的想象性强或弱,即爱想象和不爱想象。
3.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的儿童游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发展水平,从感觉运动游戏到象征性游戏到规则游戏,从单独的游戏到多人合作的游戏,从内容的单一化到主题多元化,从形式上的简单化到复杂化,反映了儿童随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在整个学前阶段游戏发展的一般变化过程,可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游戏的不同特点。
4.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儿童活动时的健康及情绪状态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对游戏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当天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的判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