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情人》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爱情悲剧的原因

中图分 类号 :I106.4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671—0142(2010)02—0099—03
1913年出版的 《儿子与情人》是戴维 ·赫伯 特 ·劳伦斯早期作品 中的成功之著 。作为劳伦斯 的第 三部小 说 ,它 带有 一 定 的 自传 性 质 。在 小说 中 ,劳伦斯 以资本 主 义工业 文 明为 背 景 ,采 用 现 实 主义 的手 法 ,详 细描 述 了男 主人 公保 罗 的成长 过 程 和他 的爱情 悲 剧 。正 如劳伦 斯 在 给好 友 爱德 华的信 中描述的那样 : “It is a great tragedy,and I
tact with wom en,there is a split.
然 而 ,母亲 是不 能 等 同于情 人 的 。 当保 罗长 大成人后 ,他开始寻找恋人 ,首先是米 丽亚姆 , 然 后 是 克 莱 拉 ,但 是 每 当儿 子 和 米 丽 亚 姆 约 会 时 ,莫瑞尔太太都会感到不安和焦急 ,还经常为 此 对 保罗 发脾 气 。害 怕失 去儿 子 ,她 不 但指 责儿 子 “bits of lads and girls cou ̄ing”13],而 且 公 开 表 示不喜欢米丽亚姆 。两个女人 的冲突让保罗非常 痛 苦 ,由于并 没有 真正 理 解 自己与母 亲 的关 系 , 他 在情 感上 对 米丽 亚姆 开 始变 得 冷漠 而残 忍 。为 了安慰 母 亲 ,保 罗让 米丽 亚姆 不 要久 留他 因为母 亲 会不 高兴 。有 时 ,他会对 自己说他 与米 丽 亚姆
作者简介 :周丽 丽(1982一),女 ,汀苏 泰州人 ,助教
100
泰 州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2期
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友情 。他告诉母亲 “We aren’ t lovers,we are friends”[31,以此希望母亲能够感 到 满足 。只要 一想 到母亲 因为米 丽亚 姆 在家受 着 折磨 ,他就会残忍地对待米丽亚姆。即使在两人 发生了性关 系之后 ,保罗也没有任何的成就感 , 而是感到失败和死亡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种失 败和死亡感变得越来越强烈 。渐渐地 ,保罗不再 要求 占有米丽亚姆了,他认为这种关系并没有让 他们 走得 更近 。莫瑞 尔太 太完全 占据 了保 罗 的情 感世界 ,使他在精神上得不到独立 ,因此 ,保罗 和 米丽亚 姆注 定是会 分手 的 。
论_儿子与情人_中的俄荻蒲斯情结及其社会根源

《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 伦斯的力作。这是一部几乎作家本人自传体 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保罗即为劳伦斯自我 的影子,他用感觉化的笔触呈示一个人生角 色全部倒错的故事。
小说围绕煤矿工人莫雷尔的一家展开, 通过青年主人公保罗的成长过程反映了极 其深刻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以保罗的父 母结合为开端,以母亲的凄凉逝世而告终。 儿子从精神上取代了父亲的位置,与父亲处 于一种紧张敌对的状态,而对母亲则扮演着 温情的情人角色。小说中,母亲对儿子的固 恋,使儿子的人格发生分裂。这种感情超越 了正常的母爱,成了控制与占据儿子感情的 中心,使其在两桩恋爱事件中均不能进入规 定情境。要么导入纯精神的宗教形式,要么 陷入纯肉欲的索取―一个青春萌动的极福 生命力的男子,永远完不成灵与肉的完美交 融。
保 罗 出 世 后 ,这 种 心 理 的 纽 带 外 在 化
了。一个傍晚,莫雷尔夫人凝视着征兆自然 状态和潜意识意义上的“男性”的太阳—— 那个红彤彤的火球,在那个最静谧的时刻, 它重新看到了自己,进而对孩子涌起了一阵 爱的激情,把他紧紧贴在胸口,贴在脸上,对 着正挂在对面山边的红日,她猛地把手中的 孩子举了起来“: 看吧,看吧,我可爱的孩子!” 此时,情感激越的莫雷尔夫人对男性的欲求 借助太阳这个中介物顷刻间转向了儿子,这 种 转 向 最 终 铸 就 了 她 的 恋 子 情 结 。与 此 同 时,被遗弃的莫雷尔遭逢了俄荻蒲斯意义上 的失败。
这部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而整个 情节框架则是弗洛依德的“俄荻蒲斯情结” 说的形象写照。在这部小说中,从弗洛依德 的心理分析观点看,保罗的“俄荻蒲斯情结” 已十分严重。从保罗的“恋母仇父”的种种行 为表现,作品微妙地描绘了保罗的心理上畸 形成长,这正是“发展小说”许多特点的真正 展现,小说按时间顺序安排事件,用回顾的 方式追求人物的性格发展。
《儿子与情人》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

2014.10韩阳1.《儿子与情人》的创作背景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中最有争议的和最特殊的作家之一。
他声称,小说是人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完美工具。
艺术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他有足够的勇气打破常规的写作风格,在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中表现人性本能的力量。
劳伦斯(1885-1930)出生于英格兰中部诺丁汉郡的伊斯特伍德。
他的父亲是一个酗酒的矿工。
而他的母亲以前是一名教师,在教育方面大大优于她的丈夫。
劳伦斯的童年就是在贫穷和父母之间的摩擦之中度过的。
劳伦斯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如同战斗,我一出生就憎恨我的父亲。
我还记得,当他碰我的时候,我会因恐惧而颤抖,自我出生前起他就一直很糟糕。
”劳伦斯和他的母亲有很深的情感纽带,在母亲的鼓励下,劳伦斯对艺术产生了兴趣。
劳伦斯的母亲就是小说《儿子与情人》莫瑞尔太太的原型。
劳伦斯的母亲死于1910年,是劳伦斯帮她过量服用安眠药而死的。
这一幕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被重现。
现实主义是劳伦斯的著作的主要特征,他的许多小说有一种忧郁的基调。
劳伦斯被认为是20世纪文学最多才多艺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除了他最著名的小说以外,劳伦斯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和旅行作家。
2.《儿子与情人》的主要情结《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准自传性质的作品。
这本书生动逼真的描述了劳伦斯早期生活的伊斯特伍德的情景。
小说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是以劳伦斯本人为原型;酗酒的矿工父亲和抗拒他的强大母亲是劳伦斯父母的写照;小说中早逝的哥哥威廉,取材于劳伦斯的哥哥欧内斯特。
在小说中,母亲从她的大儿子威廉那里来获得代替他父亲的精神满足感。
当威廉去世后,他的弟弟保罗成为了母亲眷恋的对象,最终,成为了她的受害者。
保罗对米丽亚姆的真爱受到母亲的破坏,母亲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女子产生真正的爱情;之后,他与有夫之妇克拉拉有了一段激情,这也许是小说中唯一的虚构部分。
《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对家庭教育的启示作者:李艳玲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1期内容摘要:以《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为切入点,以深入探索家庭、爱情和社会为基础,本文通过保罗对待米莉安和克拉拉的爱情态度,意在揭露破碎的家庭环境以及过度的母爱带给保罗的消极影响。
从而影射不和谐的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并以期引起读者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俄狄浦斯情结家庭教育1.引言凭借新奇的视角以及生动的人物刻画,《儿子与情人》在近一个世纪席卷世界文坛。
当前国内外对于《儿子与情人》的研究卷帙浩繁,大多集中于探索主人公保罗的身份建构(丁礼明,2012;崔俊勇,2017;张嘉瑶,2016),或以俄狄浦斯情结为切入点,分析保罗“恋母情结”的形成及其爱情悲剧的原因(刘积源,2005;吕雪芳,2008; Gogoi, 2014; Bodrogean,2014)。
纵观上述研究,不难发现大多研究主要以人物分析为主,忽视了其内容背后的教育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从俄狄浦斯情节角度入手,对保罗的性格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家庭教育对于性格培养以及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背景介绍作为精神病理学的核心,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大约在三岁时就出现了,它反映在孩子对异性父母的强烈感情上,视同性的父母为竞争对手。
弗洛伊德采用这一情结来表达青少年对父母爱与恨的欲望的有机体,同时将其作为人格形成的基础。
《儿子与情人》讲述了保罗·莫雷尔在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障碍。
由于夫妻生活不和睦,他的母亲格特鲁德·莫雷尔把所有的爱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导致了不正常的母爱。
她与贫困作斗争,决心不让她的两个儿子威廉和保罗在煤矿工作。
长子威廉成为伦敦律师的秘书,但后来死于过度劳累。
从那时起,莫雷尔太太对保罗寄予厚望。
保罗的生活是由他母亲控制的,他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
劳伦斯的创作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对家庭、婚姻和爱情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儿子与情人》并非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儿子与情人》并非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D.H.劳伦斯的成名佳作,甚至被一些学者视为是他一生唯一一部重要的小说。
一些评论家认为《儿子与情人》生动完整的体现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但是在当时劳伦斯承认对弗洛伊德的作品并不了解,而且在他的《精神分析与潜意识》中提出来与弗洛伊德背道而驰的看法。
事实上,劳伦斯想要表达的是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抑制并且探索一种两性和谐的男女关系。
所以说运用俄狄浦斯情结来分析这部小说是站不住脚的。
在本文中《儿子与情人》是否诠释了俄狄浦斯情结是贯穿始终的焦点。
要想弄清楚《儿子与情人》是否诠释了俄狄浦斯情结我们首先应该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有个基本的了解。
根据维基百科(2009)的解释:“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也译作“俄狄浦斯情结”或“伊底帕斯情结”),是指儿子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结。
它是弗洛伊德主张的一种观点。
这一名称来自希腊神话王子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
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父娶了母亲。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
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
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
乱伦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我们早就注定第一个性冲动的对象是母亲,而第一个仇恨暴力的对象却是父亲。
”这一概念经常被用来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用于探讨人物行为的动机。
而劳伦斯的成名作《儿子与情人》则常被用作分析的典型例子。
1916年,阿·布·库特纳(Alfred Booth Kuttner) 在《精神分析学评论》(The Psychoanalytic Review)中发表文章《<儿子与情人>:弗洛伊德派的鉴赏》。
《儿子与情人》中威廉与保罗俄狄浦斯情结之对比

懂这是 怎 么回事 。母 亲走后 , 他 就无 心逛 庙会 了。” [ 3 】
二、 威 廉 与保 罗 俄 狄 浦 斯 情 结 之 诱 因
劳伦 斯 认 为 俄 狄浦 斯 情 结 是 工 业 时 代 机 械 文 明
从 庙 会 中威 廉 的一 言一 行 不难 看 出 , 他 的确 对 母 亲抱 着一 份 不寻 常 的爱 意与 占有 欲 , 这些 情 感使 他 极 度 渴求 母 亲 的陪伴 与赞许 。
在 许 多文 学史 都将 其归 类 于心理 小说 的范畴 。 “ 俄 狄浦斯 ” 情结 是弗 洛伊德 从他 的 “ 力 比多 ” 理论 与人 格学 说 中发展 出的一 个概念 , 指代 “ 在男 性儿 童心
一
、
威 廉 与 保 罗 俄 狄 浦 斯 情 结 之 体 现
( 一) 威廉 的俄 狄浦 斯情 结
氏 的理论 加 以解 说 , 因此 长 期 以来 研究 者 都致 力 于用
劳 伦斯 是 2 0世 纪 早期 英 国颇有 影 响 的现 代 主义
作家 , 他写 作风 格 独 特 , 内容 富有 创 见 , 但 由 于叙 述 的
题材 较 为敏感 、 开放 , 长期 以来 受到 了较 多 的非议 。 本 文 聚焦 的《 儿 子 与情 人》 是劳 伦 斯 的成 名作 , 也被 许 多 评 论 家认 为是 其 “ 最 优 秀 的作 品” 。[ 1 ] 小 说 具 有浓 厚 的 自传 体性 质 , 用 写 实 的手法 细 腻地 描 绘 了莫 雷 尔一 家
“ 她( 莫 雷 尔夫人 ) 来 了这 儿 , 他( 威廉 ) 兴奋 得 不 得 了, 带她 东看 看 西 逛逛 , 不 管 瞧 到什 么都 要 指 给她
伦 斯 本 人 曾声 明 他从 未拜 读 过 弗 氏 的著 作 , 【 1 但 《 儿
【谈《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英语

【谈《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英语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突破了19世纪的创作传统,发掘出新的题材,着眼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精神层面入手,细腻地描写了两性之间复杂的情感。
他是第一位将精神分析应用于写作的作家,其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就明显地带有精神分析的迹象。
一保罗“恋母情结”的形成及其表现“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用语,也是其重要学说之一。
该词源于希腊底比斯英雄俄狄浦斯的传说,他无意杀死了生父,娶生母为妻。
弗洛伊德于1900年在《释梦》一书中解释道:“Oedipus Complex”是指“子女对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欲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对同性亲长的敌对态度感,始见于3-5岁。
”“很可能地,我们注定第一个性冲动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而第一个仇恨暴力的对象却是自己的父亲。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在精神分析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性格决定命运,莫瑞尔夫妇个性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斗争的结局。
莫瑞尔夫人高傲、坚强、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支配欲;而莫瑞尔先生虽然天性开朗、精力充沛、对社会充满激情,但性格中的弱点却注定了他的失败。
在高高在上的妻子面前,他胆小怯弱,压抑自己的愤怒,无助地忍受着妻子的鄙视,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会以最强烈也最粗俗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但酒醒之后又对自己所作所为羞愧不已。
自始至终,他都无法正确地面对妻子。
终于,莫瑞尔夫人从精神的层面彻底抛弃了丈夫。
一方面,她极力地击垮丈夫的男人气概,使他堕落到更加卑微的境地;另一方面,当孩子陆续出生之后,莫瑞尔太太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从他们那里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
从保罗的成长经历看,莫瑞尔太太对儿子的爱恋控制了保罗的一切情感,支配着保罗的灵魂,使他在精神上、情感上都处于畸形的母爱的包围之中,失去了恋爱能力。
《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也叫做恋母情结。
这一概念不仅是心理学领域的内容,同时也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所写的《儿子与情人》一书一直被看做是他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小说中主人公保罗的身上便处处体现着俄狄浦斯情结。
本文以小说情节为线索,分析保罗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狄浦斯工》中的主人公,他从出生时便被预言将会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并迎娶自己的亲生母亲。
尽管他作为国工的父亲极力想要避免这一预言的实现,但最终,俄狄浦斯仍然像预言所说的那样,上演了杀父娶母的悲剧。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俄狄浦斯这一形象中,得出了它是各种心理症的基本故事的结论,他将这种情结概括为“子女对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欲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对同性亲长的敌对态度感”。
因此,俄狄浦斯情结也叫做恋母情结,这一概念不仅是心理学领域的内容,同时也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杰出却又倍受争议的作家,《儿子与情人》一书一直被看做是他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书中的主人公保岁出生于一个矿工家庭,他的母亲葛楚德与丈夫莫瑞尔相识于一场舞会并互相吸引,婚后也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短暂日子。
因此,结婚不久之后,葛楚德与莫瑞尔的感情走到了尽头。
对丈夫失望之后,葛楚德便将自己的爱转向了儿子们。
而葛楚德对于儿子的爱却又超出了一个母亲的情感范围,变的偏执甚至畸形。
保岁的哥哥威廉成了这种爱的第一个受害者。
在威廉去世之后,保岁取代了他的位置,成为了这种爱的另一个接受者。
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的发展从婴儿到成年分为五个阶段,认为男孩自幼就有一种爱母憎父的心理,这种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少年性成熟发育的各个阶段中,俄狄浦斯情结一般出现在四到五岁,这时,母亲就成了孩子的性对象,男孩总想独占母亲的爱,会幻想将来娶母亲为妻并因而仇恨父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阳
内容摘要: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劳伦斯俄狄浦斯情结
1. 《儿子与情人》的创作背景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中最有争议的和最特殊的作家之一。
他声称,小说是人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完美工具。
艺术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他有足够的勇气打破常规的写作风格,在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中表现人性本能的力量。
劳伦斯(1885-1930)出生于英格兰中部诺丁汉郡的伊斯特伍德。
他的父亲是一个酗酒的矿工。
而他的母亲以前是一名教师,在教育方面大大优于她的丈夫。
劳伦斯的童年就是在贫穷和父母之间的摩擦之中度过的。
劳伦斯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如同战斗,我一出生就憎恨我的父亲。
我还记得,当他碰我的时候,我会因恐惧而颤抖,自我出生前起他就一直很糟糕。
”劳伦斯和他的母亲有很深的情感纽带,在母亲的鼓励下,劳伦斯对艺术产生了兴趣。
劳伦斯的母亲就是小说《儿子与情人》莫瑞尔太太的原型。
劳伦斯的母亲死于1910年,是劳伦斯帮她过量服用安眠药而死的。
这一幕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被重现。
现实主义是劳伦斯的著作的主要特征,他的许多小说有一种忧郁的基调。
劳伦斯被认为是20世纪文学最多才多艺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除了他最著名的小说以外,劳伦斯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和旅行作家。
2. 《儿子与情人》的主要情结
《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准自传性质的作品。
这本书生动逼真的描述了劳伦斯早期生活的伊斯特伍德的情景。
小说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是以劳伦斯本人为原型;酗酒的矿工父亲和抗拒他的强大母亲是劳伦斯父母的写照;小说中早逝的哥哥威廉,取材于劳伦斯的哥哥欧内斯特。
在小说中,母亲从她的大儿子威廉那里来获得代替他父亲的精神满足感。
当威廉去世后,他的弟弟保罗成为了母亲眷恋的对象,最终,成为了她的受害者。
保罗对米丽亚姆的真爱受到母亲的破坏,母亲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女子产生真正的爱情;之后,他与有夫之妇克拉拉有了一段激情,这也许是小说中唯一的虚构部分。
克拉拉的丈夫是一个酗酒的工人,在教育方面远逊于克拉拉,这和莫瑞尔一家的情况十分相似。
虽然克拉拉希望从保罗身上得到更多,可保罗除了性的激情以外不愿做出任何的承诺。
两人的恋情结束后,克拉拉回到了她的丈夫的身边。
保罗虽然不能完全了解自己无意识的动机,但劳伦斯却在故事情节中默默地传达了一种信息,只有母亲的死才能解放保罗。
在书的结尾,他终于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命了,尽管我们仍然不确定他是否能最终战胜她的影响力。
整个故事可以看作是劳伦斯自己的精神分析,一个年轻人如何竭力摆脱母亲的影响。
《儿子与情人》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是劳伦斯的自传,还因为它是一部关于生活的本质的杰作。
保罗是迷失于恋爱中的男人的代表。
保罗不能全心全意爱一个女人,这源于他精神和肉体的分离。
许多评论家分析了保罗的悲剧及其产生的原因。
事实上,保罗的悲剧起因于很多原因。
有些原因是外部的,来自于他人和社会; 有些原因是内部的。
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3. 《儿子与情人》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或许是弗洛伊德最著名的性学理论。
俄狄浦斯情结的名字来源于希腊故事。
在故事中,俄狄浦斯被预言会谋杀他的父亲,并与他的母亲发生关系(结果确实是如此,虽然他并不知情)。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被压抑的欲望存在于大多数年轻男孩心中。
《儿子与情人》极大的受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影响。
弗洛伊德最著名的理论,即俄狄浦斯情结,其中儿子不自觉地渴望他的母亲,而憎恨他的父亲,在小说中得到体现。
在小说中,莫瑞尔
太太和威廉之间的关系近乎于浪漫的爱情; 威廉对待她就像对待一个情人,一旦她离开就会很失落。
而莫瑞尔太太也把对于婚姻的失望转移到对她的孩子,尤其是对于威廉的过度的爱。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并不只表现在保罗身上,也表现在他的母亲身上。
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莫瑞尔太太不幸福的婚姻。
她代表了在那个时代不被允许发出声音的知识女性。
她有一种被“活埋”的感觉,正如她的丈夫整天就是在矿山下工作。
她对工业化社会的平淡生活感到压抑,这也是劳伦斯在小说中探讨的一个主题。
莫瑞尔太太的背景是非常复杂的。
当我们了解了她就可以明白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可以理解的。
莫瑞尔太太是一个受过教育的、有主见的家庭主妇。
因为性格、文化和追求的巨大差异,她和丈夫的婚姻存在着严重的感情危机。
由于没有一个幸福的婚姻,莫瑞尔太太把她所有的爱给予了她的大儿子威廉和小儿子保罗。
她希望他们可以使她感到骄傲,取得成功。
她给予威廉和保罗过多的爱,她鄙视他们所有的女朋友。
她把对于自己婚姻的不满转移到对于自己儿子的令人窒息的爱。
威廉去世之后,莫瑞尔太太把她所有的爱给了小儿子保罗。
她竭尽全力避免保罗做他父亲的矿工工作。
她培养她的儿子对其他的职业产生兴趣。
由于莫瑞尔太太的爱和关怀,保罗的性格比较柔弱。
儿子和母亲的关系变得不同,莫瑞尔太太希望从儿子身上得到本来应该来自丈夫的爱。
当她看到有别的女人亲密接触她的儿子,她变得非常生气和嫉妒,这反映了她的爱的扭曲。
劳伦斯非常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儿子与情人》中他采用了俄狄浦斯情结来探索保罗与母亲的关系。
劳伦斯在小说中描写了许多超越了传统的母子之爱界限的场景。
随着年龄的成长,保罗把自己的情感转向米丽亚姆和克拉拉。
然而,保罗无法像爱母亲一样爱任何其他女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已经成为了他爱情的阻碍。
保罗先是爱上了米丽亚姆,一个住在附近农场的纯洁、虔诚的女孩。
他们的柏拉图式的关系是强烈而浪漫的,但他们从来没有身体上的亲密接触。
米丽亚姆是保罗的初恋。
然而,他们的关系却难以超越柏拉图式的恋爱。
米丽亚姆有着强烈的宗教信念,在她面前的世界就像是天堂或者是修女们居住的地方。
她所追求的爱情是精神的和灵魂的,她追求的是理想爱情。
当她爱上了保罗,宗教和道德观念限制了她对爱情的本能需求。
她渴望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灵魂。
她希望保罗能战胜内心的欲望,这多次挫败了保罗的激情。
保罗曾试图维持他们柏拉图式的关系,然而他失败了,她最终回到了他母亲的身边。
保罗通过绘画融合了他的母亲和米丽亚姆的形象,加强了两个女人之间的联系。
他的母亲提供了艺术灵感,而米丽亚姆帮助他塑造了最终的作品。
这种混合虽然明显表现了保罗的矛盾情感。
然而在夜间出现在他脑海里的形象是他的母亲,而不是米丽亚姆。
保罗和米丽亚姆之间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性也是恋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罗在长期的心灵沟通后不能接近她的身体,他爱她的灵魂,但他更爱他的母亲。
在保罗痛苦的失去了爱情之后,他认识了克拉拉。
保罗渐渐被克拉拉这个年纪大了一点的感性女人所吸引。
克拉拉是一个成熟女人。
与米丽亚姆不同,克拉拉似乎代表了身体。
她的性感、难以捉摸和神秘感强烈的吸引着保罗。
然而,随着恋情的继续,她渐渐失去了神秘感,保罗觉得她始终属于她自己的丈夫。
如果说米丽亚姆是一个保守的女孩,克拉拉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实际的、充满激情的女性。
保罗沉迷于与克拉拉的欲望与激情中。
但他无法从她那里得到安慰和满足。
他的母亲并没有阻止他们,因为这只是暂时的。
他在过去无法全心投入对于米丽亚姆的爱,同样,他现在也无法全心投入对于克拉拉的爱。
莫瑞尔太太从一开始就厌恶保罗喜欢的米丽亚姆,她知道女孩对保罗的深深的爱可以取代她的地位。
她生怕米丽亚姆占据保罗的整个灵魂。
莫瑞尔太太并不嫉妒克拉拉与她儿子的关系,至少开始时是这样。
也许这是因为克拉拉并不会像米丽亚姆那样威胁到她的存在。
莫瑞尔太太知道,保罗想要的是克拉拉的身体,而不是与她的精神联系,这与米丽亚姆不一样。
然而,当莫瑞尔太太意识到自己的衰老,她又开始了她的嫉妒,她说克拉拉对保罗的吸引力不会持续太久。
对于保罗而言,克拉拉代表的是一个替代母亲的身影,一个更年轻,更健康,
更美丽的身影。
母亲对保罗的深刻影响,阻碍了他与其他女性的关系,成为他心中一个新的障碍。
正因为俄狄浦斯情结,保罗失去了爱其他女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