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PDCA品管圈在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质量中的应用

PDCA品管圈在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质量中的应用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为了提高VTE预防的质量,PDCA品管圈方法被引入并应用于VTE预防的规范化过程中。
PDCA品管圈方法PDCA(Plan-Do-Check-Act)品管圈是一种迭代循环的管理方法,旨在持续改进和优化过程。
在VTE预防中的应用如下:计划(Plan)- 制定VTE预防的标准和目标- 确定实施VTE预防措施的责任人和团队- 制定详细的预防方案和流程执行(Do)- 实施VTE预防方案和流程- 监督和记录VTE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检查(Check)- 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评估VTE预防的效果- 比较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机会行动(Act)- 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实施改进措施并监测其效果- 持续改进VTE预防的质量和效果应用案例一个医院应用PDCA品管圈方法来提升VTE预防的规范质量,以下是该过程的应用案例:1. 计划阶段:- 确定VTE预防的标准和目标,如制定VTE预防流程和指南。
- 指定负责VTE预防的责任人和团队,如护士长和VTE预防小组。
- 制定VTE预防的具体方案,如使用药物预防、机械预防和宣教措施等。
2. 执行阶段:- 实施VTE预防方案,如按时给予药物预防、使用压力袜等。
- 监督和记录VTE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如记录每位患者是否按时接受预防措施。
3. 检查阶段:- 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如统计VTE发生率、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 比较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如发现某些科室的预防措施执行率较低。
- 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机会,如发现某些预防措施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改进。
4. 行动阶段:- 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如加强对低执行率科室的培训和督促。
- 实施改进措施并监测其效果,如重新统计执行率和VTE发生率。
品管圈在提高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中两组病 人经 本科 治疗 症情 未 改善并 不得 不 转 它科 行
手 术治疗 情 况 来 看 , 观 察 组 人 数 明 显 少 于 对 照 组 。 而
随着科 学进 步 , 护理 质 量 的可 持 续 发 展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问题 。怎样 提 高 护 理 质 量 , 怎 样 提 高 护士 工 作 的观察 力及 护理 意识 , 怎样 把 护理措 施有 效 落 实 , 是 现 代 社会 护理 人 员需 要 思 考 的 问题 。深 静 脉 血 栓形 成 ( d e e p v e i n t h r o mb o s i s , D VT)是 下肢 骨 折 病 人 常见 的 并 发症 之一 , 发生率为 1 2 . 4 ~6 2 . 5 , 其 中来 自于 股 骨 干骨 折的 高达 2 7 . 3 , 而来 自于髋 部 骨 折 的约 为 1 8 . 2 塞 , 多见 于老 年女 性, 可 引 起 致 命 性 的 肺 栓 。针对 于 深静 脉 血 栓 采取 积 极 的预 防 措 施并 有
( 1 9) : 7 5—7 8 .
E 2 ] 王 昆, 谢 茹. 临床癌 症疼 痛治疗 学 [ M] . 北京: 人 民 军医 出版 社 ,
2 0 0 3: 5 6—5 8 .
正确、 有 效 的功 能锻炼 可 以加强 脊椎 的稳 定 性 , 起 到 很 好 地预 防及 治疗作 用 , 提高 病人 生 活质量 。总之 , 在 护
学杂志, 2 0 0 8, 1 4 ( 4 ) : 2 5 5 .
[ 6 ] 丁育 英 . 中 医“ 治未病” 理 念 在 整 体 护 理 健 康 教 育 中 的作 用 [ J ] . 甘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
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1.50%和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和20.50%(P<0.05)。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0%(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品管圈活动;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满意度在妇科手术后的各类并发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文献[1]报道发生率约为7%~45%,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症状,但若诊疗不及时,轻者导致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因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护理干预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杨玉真等[2]对793例妇科手术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等综合干预,没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
品管圈是指相似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通体合作、集思广益,依据一定程序解决管理、文化、工作现场等方面的课题或问题,起初应用于日本企业管理中,近年来被引入护理工作,且取得显著效果[3,4]。
笔者在妇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患者术后下肢肾静脉栓塞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4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3月~2013年3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4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
对照组年龄32~75岁,平均(57.63±17.28)岁;体质量45~75kg,平均(62.58±13.64)kg;疾病种类:子宫肌瘤47例,卵巢良性肿瘤39例,宫颈癌42例,子宫内膜癌21例,卵巢癌31例,其他肿瘤20例;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142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58例。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作为品管圈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活动阶段(观察阶段),选择2016年1—12月作为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时间段(对照阶段),分别在两个阶段内随机选择于该科治疗患者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个阶段末期统计分析护理人员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差异。
结果观察阶段护理人员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相关知识了解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标签:品管圈;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临床效果品管圈是近几年来逐渐应用于诸多单位及企业的工作管理模式,由工作环境相似,工作目标相近的一群人组成,自愿形成能够弥补彼此间不足、提高工作效率的团体[1],应用于该院护理服务质量,可显著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全方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满足临床需求。
该次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作为品管圈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活动阶段,选择2016年1—12月作为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时间段,分析两个阶段内护理效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次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作为品管圈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活动阶段(观察阶段),选择2016年1—12月作为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时间段(对照阶段);两个阶段内涉及同一组护理人员,共42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1.24±5.36)岁,工作年限8年者12名(28.57%),专科及以下者15名(35.71%),本科及以上者27名(64.29%)。
在两个阶段内随机选择于该科治疗患者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阶段,男79例,女71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5.55±10.1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颈/干骨折42例,骨盆骨折25例,胫腓骨33例;对照阶段,男82例,女6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16±11.4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股骨颈/干骨折39例,骨盆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33例。
利用PDCA品管圈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规范化水平

利用PDCA品管圈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规范化水平1. 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一种严重的医疗保健问题。
为了降低VTE的发生率,提高预防规范化水平至关重要。
PDCA品管圈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VTE预防规范化水平。
2. PDCA品管圈简介PDCA品管圈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循环实施,可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 利用PDCA品管圈提升VTE预防规范化水平的具体步骤3.1 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需要确定VTE预防规范化提升的目标和策略。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当前VTE预防规范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设定明确、可量化的提升目标。
3. 制定实施计划,包括具体措施、责任分配、时间表等。
4. 评估资源需求,如人员、设备和培训等。
3.2 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实施VTE预防规范化的措施。
具体步骤如下:1. 培训相关人员,提高VTE预防知识和技能。
2. 制定并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3. 监测执行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3 检查阶段在检查阶段,需要评估VTE预防规范化提升的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数据,如VTE发生率、预防措施覆盖率等。
2. 分析数据,评估实施效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
3. 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4 行动阶段在行动阶段,根据检查阶段的反馈,进行持续改进。
具体步骤如下:1. 制定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2. 调整实施计划,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
3. 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VTE预防的认识和重视。
4. 总结利用PDCA品管圈提升VTE预防规范化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患者风险。
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预防VTE的措施的覆盖率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品管圈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PPT课件

包括确定主题、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 、制定对策、实施与检查、总结与改进等步骤。
03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措施中的重要性
提升员工参与度
品管圈活动鼓励员工参与,能够提升员工对预防措施的重视 程度和参与度。
促进团队协作
通过品管圈活动,员工可以共同探讨预防措施的落实方法和 技巧,促进团队协作。
问题一
员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不足,预防意识薄 弱。
问题二
部分员工对预防措施的执行不够严格,缺乏有效 的监督机制。
问题三
品管圈活动开展过程中,沟通协调不够及时、全 面,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强化预防意 识。
方法二
建立和完善预防措施的执行流程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检查,确 保措施落实到位。
预防措施
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目的和意义
降低患者发生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减少医疗纠纷和医 疗成本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 质量
研究背景
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
不同医院和科室的预防措施落实率存在差异
3
一些预防措施如机械性预防等可以有效降低下 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但落实率并不高
02
应深入研究品管圈活动的其他影响因素,如团队成员素质、活动环境等,以进 一步完善品管圈活动体系。
03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探索更全面、更有效的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XX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及效果分析》.中华医学杂 志,2019,96(13):19-24.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落实准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落实准确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落实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QCC管理工具对我科2020年12月-2021年8月这期间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落实过程以及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准确率的因素,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并给与实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落实准确率显著提高,由活动前的67.9%上升为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开展QCC活动可以使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准确率有效提高,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措施;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m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
住院患者存在VTE发生的高风险,而高危人群的预防比例却较低[3],骨科病人因手术、外伤等引起血管壁损伤,需长期卧床制动,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早期识别、确定深静脉血栓危险人群,落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4‐5]、促进术后病人康复最有效的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8月,上海中冶医院骨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落实准确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骨科是院级重点学科。
骨科目前拥有近60名医护人员,3个病区,118张床位,年门急诊量近3万余人次,每年出院病人量达到2000余人次,年均完成各类门急诊、住院手术3000余台。
以科室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活动前组选择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17日科室收治的280例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21年6月7日-2021年6月20日科室收治的280例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作为活动后组。
品管圈在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在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邢玲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22期摘要: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提高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以提高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率。
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住院患者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对比改进后的效果。
结果开展品管圈后,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率由原来21.70%提高至71.90%。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率有效。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深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2-0179-02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创伤后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继发肺栓塞。
据文献报道,创伤后DVT发生率在15%以上[1]。
为了降低骨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我科自2015年6月~11月将品管圈(QCC)应用于骨科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15日~6月26日在我科治疗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改善前),男68例,女52例;年龄24~90岁,预防骨科深静脉措施落实率为21.70%。
选择2015年10月15日~10月30日在我科治疗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改善后),男64例,女56例;年龄22~86岁,预防骨科深静脉措施落实率为71.90%。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组建团队我科本着自愿原则于2015年6月组成品管圈,圈员共9名,其中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及1名护士。
通过圈员头脑风暴,确定圈名为奔奔圈,其寓意: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圈徽为一颗奔跑着的心脏,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时刻在忙碌,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我们一直在行动。
1.2.2主题选定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科室近期需改善的问题,第一步,先使用L型矩阵给上级重视、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打分,总分1分,确定四项目权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深静脉血栓预防
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
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QCC管理工具对妇科深静脉
血栓病人预防措施落实过程中以及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QCC活动开展后妇
科术后病人预防措施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开展QCC活动可以
使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有效提高。
[关键词] 妇科手术;品管圈;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异常
凝集。
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妇科手术患者预防措施落实管理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20年08月01--08月24日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09月15--10月25日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
患者年龄40~59(47.4±3.3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1~59(46.5±3.29)岁。
两组
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组圈科室护士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选出圈长1名,护士长担任辅导员,8名护理人员为圈员,确定圈名圈徽。
1.2.2 主题选定圈员发挥头脑风暴提出5个主题,采用品管圈活动主题矩
阵表,从重视程度、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利用5分、3分、1分评分法[1]。
1.2.3 活动计划拟定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并制定甘特图,时间为2020年7月--2020年11月。
1.2.4现状把握使用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得分情况,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中、高、极高风险病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饮食指导、戒烟戒酒、预防静脉血栓等。
1.2.5 目标设定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1-现况值)×
圈能力×改善重点〕=65%+〔(1-65%)×0.6×0.79〕=81.6% 。
1.2.6 原因分析
(1)原因解析: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从人、环、法、料4个方面对妇科患者手术后调查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绘制鱼骨图进行原因解析。
(2)要因选定:根据提出的每项要因进行打分,运用1,3,5打分法,10名组员全部参与评分,根据8/2原则,选定前总分48分以上的为最高要因,共4项。
(3)要因验证:回顾现状调查阶段,最终确认:①科室缺乏相关的流程、制度、模板、评价标准;②图文资料欠缺,宣教设施不完善,形式单一;③宣教指导不到位;④科室缺乏日常监督为4大要因。
1.2.7对策拟定及实施针对查找出来的要因,逐一分析,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为评价指标,运用1,3,5打分法,最终确定4个要因对策。
对策一:(1)规范DVT风险评估标准、时机:科室再次解读培训风险评估表,统一认识,明确评估的标准;(2)制定标准化沟通模板:术后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鼓励患者多饮水;(3)物理预防:①穿弹力袜的最佳时间是在早上起床时,每天夜间休息时脱下,注意下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趾端甲床颜色等情况[2];②踝泵运动:每次练习5分钟,每天5—8次,并逐渐增加训练频次,循序渐进。
对策二:制作形式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资料;加强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中高危风险病人,信息一览卡有显著标识;
对策三:对患者加强预防DVT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向患者讲解DVT的早期症状、高危因素及危害性。
对策四:制作深静脉血栓危险分度标识,在中危、高危风险病人床头悬挂高警示标识,加强病人及家属的重视程度。
1.3评价指标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
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①形成标准预防措施流程、制定弹力袜使用模板、踝泵运动模板及预防DVT 相关知识的视频。
②品管圈活动前后妇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比较:通过公式计算,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为102.4%,进步率为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87,P<0.05)。
③参加2020年医院品管圈大赛,获得院级二等奖。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妇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比较
注:x2=3.8887,P<0.05
2.2 无形成果全体圈员从8个方面自我评价,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责任心、沟通协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圈手法均有所提升。
图1雷达图
3讨论
在围手术期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预防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3],品管圈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管理工具,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自主质量管理的能力。
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风险意识及参
与度[4]。
此次品管圈使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明显提升,但也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晓娟,周勤,张红卫等.围术期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评价[J].中国病案,2018,19(2):108-112.
[2]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梯度压力袜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
志,2019,28(9):811-818.
[3]毛静,晁翠薇.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并发症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1):118-119.
[4]王黎,阮永兰.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