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能够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医院提高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感染率指标1. 院内感染率: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比例。
可以按照感染部位、感染类型、感染病原体等进行分类统计。
2. 特殊感染率:指特定类型的感染,如手术切口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发生率。
3. 院内感染发生率: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数量与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二、感染控制措施指标1. 消毒率:指医疗设备、器械、手术室、病房等的消毒合格率。
2. 消毒剂使用率:指医院使用消毒剂的合理率,包括种类、浓度、使用方法等。
3. 医务人员手卫生合规率:指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进行正确的手卫生操作的比例。
4.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指医院员工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比例。
三、感染控制设施指标1.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立率:指医院是否设立了感染控制委员会,并落实其职责。
2. 感染控制专职人员配备率:指医院是否配备了专职的感染控制人员,并根据医院规模和科室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3. 感染控制设施建设合格率:指医院感染控制设施的合格率,包括负压隔离病房、洗手设施、废物处理设施等。
四、感染控制管理指标1. 感染控制制度建立率:指医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培训。
2. 感染控制政策执行率:指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3. 感染控制监测与报告率:指医院是否建立了感染控制监测系统,并及时报告感染事件。
五、感染控制评估指标1. 医院感染控制评估合格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经过评估后的合格率。
2. 感染控制工作改进率:指医院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感染控制工作改进的比例。
以上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一些常见内容,不同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还可以根据科室特点、病种特点等制定相应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1.控制全院年感染率不超过8%。
2.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不超过0.5%。
3.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一次性使用率达到100%,合格率为96%。
4.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不低于85%。
5.感染知识培训率不低于90%。
6.现患率调查感染率不超过8%,实查率不低于96%。
7.医院感染暴发责任事件发生率应当为零。
8.普通科室手卫生依从性不低于60%,重点部门卫生依从性不低于90%,手卫生正确率不低于90%。
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不超过45‰。
1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性感染率不超过3‰。
11.导尿管相关泌尿感染率不超过6‰。
1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应当达到100%。
13.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应当达到100%。
1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应当达到100%。
15.手术相关感染人数不超过1.5%。
16.医院感染漏报率不超过20%。
17.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应当达到100%。
18.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1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21.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
22.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2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
2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25.手术预防抗菌用抗菌素应在0.5-2小时内给药,剖宫产
手术除外。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版

附件 6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 的比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100%同期住院患者总数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普通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确定时段或者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确定时段或者时点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100%同期住院患者总数反映确定时段或者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100%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E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CRABA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CRPAE )。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 ×100%同期住院患者总数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100%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严密程度和效果的一种衡量标准。
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而获得的新的或者数目明显超过预期的感染。
感染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减少和阻断感染的传播和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帮助医院评估自身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一、基础设施指标:1.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设置:评估医院是否成立了专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并明确该小组的职责和成员。
2.病房间隔:评估医院病房间隔是否足够,是否能够避免不同病房间的交叉感染。
3.洗手设施:评估医院洗手设施的覆盖面和操作是否符合标准,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有效的进行手卫生。
4.废弃物处置:评估医院废弃物的处置方式是否规范,以防止废弃物对外界造成污染和感染传播的风险。
二、人员培训和管理指标:1.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评估医院是否制定了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计划,并明确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对象。
2.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考核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程度,以保证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感染控制。
3.感染控制的责任追究:评估医院是否建立了感染控制的责任追究机制,以激励医护人员认真履行感染控制措施。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指标:1.感染监测指标:评估医院感染监测的范围和深度,包括监测的感染种类和监测的科室范围。
2.感染报告率:评估医院感染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医院感染报告率的合理性。
3.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医院对感染监测结果的处理和改进措施是否有效,以以及感染发生率和感染死亡率是否有所下降。
四、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1.检测和维护:评估医院对各类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防止其成为感染源。
2.使用标准化和规范化:评估医院对医疗器械和设备使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有效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制定和遵守相关指标,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医院感染率指标1.1 院内感染发生率:指在医院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比例。
可以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和不同科室进行统计分析。
1.2 院内感染率趋势: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率,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
二、医院感染管理指标2.1 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制度和流程,并监督执行情况。
2.2 感染控制人员: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感染控制人员,负责监测感染率、进行感染调查和教育培训等工作。
2.3 感染控制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2.4 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三、手卫生指标3.1 手卫生合规率:通过观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评估其遵守手卫生规范的程度。
3.2 手卫生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正确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的能力。
四、器械消毒灭菌指标4.1 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2 器械消毒灭菌流程:制定和执行器械消毒灭菌流程,包括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等环节。
五、环境清洁指标5.1 病房清洁合格率:对病房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病房的清洁状况符合标准要求。
5.2 环境清洁流程:制定和执行病房清洁流程,包括表面清洁、床单更换、垃圾处理等环节。
六、抗生素使用指标6.1 抗生素使用率:对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误用。
6.2 抗生素使用指南:制定和推广抗生素使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七、医院感染监测指标7.1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采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相关数据,发现和预警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部或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医疗费用。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指标。
1. 感染率指标:- 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的比例,通常以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生的数量来衡量。
例如,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10%。
- 感染部位分布:记录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 感染病原体分布:记录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情况,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2. 感染控制措施指标:- 手卫生合规率: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的比例,通过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来评估。
- 消毒灭菌合格率: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合格比例,通过对消毒灭菌过程进行监测和检测来评估。
- 隔离措施执行率: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措施的比例,通过观察和记录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来评估。
3.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通常以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来衡量。
-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估:评估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等。
4. 感染控制培训指标:-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覆盖率:接受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比例,通过记录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来评估。
-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掌握率: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或者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估。
5. 感染控制设施与设备指标:- 感染控制设施建设情况:包括手卫生设施、消毒设备、隔离设施等的建设情况。
- 感染控制设备维护合格率:医疗设备的维护合格比例,通过对设备维护记录和检测结果进行评估。
以上仅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一部份,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通过制定和监测这些指标,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控制方面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感染率指标感染率是评估医院感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手术切口感染率、院内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
手术切口感染率是指在手术切口处发生的感染的比例,可以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
院内感染率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的比例,可以通过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是指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中发生的肺炎的比例,可以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
二、感染控制手卫生合规率指标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手卫生合规率是评估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
手卫生合规率指医务人员在必要时进行手卫生的比例,可以通过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观察和记录进行监测和统计。
手卫生合规率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指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的耐药性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等。
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在医院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可以通过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是指在何时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判断。
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是指在何种疾病或情况下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临床指南和相关规范进行判断。
四、手术室环境卫生指标手术室环境卫生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手术室环境卫生指标包括手术室洁净度、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指标等。
手术室洁净度是指手术室的清洁程度,可以通过对手术室的清洁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指标是指手术室中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和种类,可以通过对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和检测来评估。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一、医疗机构基本感染控制指标1. 医院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发病例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医院感染的整体控制水平。
2. 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从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体的病例数与同期医院感染总病例数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3.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手术导致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与同期手术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水平。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呼吸机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数与同期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评估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
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导致的血流感染病例数与同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控制水平。
6. 尿路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尿路器械操作导致的尿路感染病例数与同期尿路器械操作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评估尿路器械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
二、感染控制管理指标1. 感染控制制度执行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方面。
该指标可通过现场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2.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活动在全体员工中的覆盖程度。
培训内容应包括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各项操作规范等。
3. 感染控制资源配置率:指医院感染控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情况。
包括感染控制人员数量、消毒剂、防护用品等。
4. 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率:指医院定期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的频率和效果。
评估内容应包括感染风险因素、防控措施等。
5. 感染控制措施落实率:指医院针对感染风险采取的防控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在数据收集统计及上报中如何使用2015年版医院
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臧金成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编者按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13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不少老师在数据收集统计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根据一直以来的监测和小小经验,为大家简单梳理和解读一下这些指标的使用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也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大家一起持续改进。
再次说明,这仅仅是一篇来自基层入门者的简单解读哦,多有不足,欢迎斧正。
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解读(一)数据上报分为两个类,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具体可由数据收集机构进行,建议两者都统计,以便当两者出现较大差距时候,检验数据及统计方法的可靠性。
(二)要进行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便于统计分析。
(三)同时要进行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收集统计,进行横向和纵
向的分析。
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解读数据统计同样分为两个类,现患率和现患(例次)率,但囿于信息化软件和人力因素,建议此数据收集上报每年一次,已经实现信息化化的地区可随时查看。
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解读可能需要区分迟报和漏报,有的地区将两者等同视之,并非不可,只是过于严苛,因需要设定两个时间点,如48小时内未上报视为迟报,超过48小时但未超过72小时视为漏报,这只是一个设定,数据收集者可根据医院情况自行设定,但在信息化软件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准确的漏报统计很难做到,建议考虑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较多数量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基本接近的结果。
4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
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5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
菌感染情况。
解读第四和第五放在一起说。
首先看这个文件对多重耐药菌的举例: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
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此次列举仅为主要防控的多重耐药菌株,并不是多重耐药菌只包含这几个。
我们通过一个例题将两者区分开来,便于数据的统计和上报。
例题:2016年2月某月某医院住院患者100人,检出大肠埃希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默认1人检出1个菌株,下同,发现率按患者数统计,检出率按菌株数统计,)其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3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E)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例;鲍曼不动杆菌6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2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1
例;粪肠球菌4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例。
通过表中的数据,大家基本明白两者的差别和计算方法了吧。
6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解读手卫生相关指标的调查大家应该开展了许多,此项仅需要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已经限定了调查范围,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建议在进行依从性调查时进行正确性和知晓率的
调查,《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明确并不切合实际情况,此次《清洁的手,呵护健康(2015-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中提及目标还属于基本可以为之努力,【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0%;.医疗机构全员手卫生依从率≥60%,手卫生正确率≥75%;重点部门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
进行调查可以丰富我们的数据,同时在进行各时机调查时,可以考虑进行分时机的统计分析,便于更有针对性的提高,但是要考虑不同科室手卫生时机的差异。
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
解读限定为住院和全身给药的患者,局部使用、皮试、椎管内,球
后注射等其他方式不应列入,可考虑住院患者设置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的统计。
8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
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计算公式:解读必应区分治疗前和治疗这两个名词,需要有一个前提设置,区分治疗、预防和治疗加预防。
不少医疗机构并没有区分这一点,导致数据有偏差,另外此次规定了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属于病原学检验标本,较常使用的CRP并没有纳入。
还有一个问题:某一个患者微生物培养、白介素和降钙素都做了,分子算三还是一?多数医院倾向于算一,即任一检了均算,认为分子是病例数,分母也是病例数,应按病例算。
9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定义: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Ⅰ类(清洁)切口,即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的感染,包括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
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指发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占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描述Ⅰ“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
比例≤30%”)。
《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 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二(三)2(27)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五(六),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
11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定义:使用血管内导管住院患者中新发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
单位:例/千导管日。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12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定义: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频率。
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13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定义:使用导尿管住院患者中新发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病频率。
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解读从第十一到第十三属于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各项监测的统计,各项分子分母应无异议,在工作中可以考虑分别统计出不同重症监护病房的
V AP、CRBSI和CAUTI的发病率,便于横向和纵向对比,相关细节问题,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