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式教学法教案

回合式教学法教案
回合式教学法教案

应用ABA技术教孤独症幼儿认识红色的教育方案

轩轩,男,3岁7个月,湖州人。童童2岁半时仍不会说话,偶尔会发出“爸爸、妈妈”等音,平时和父母缺乏亲近感,叫他的名字无反应,父母以为听力障碍,就诊后被告知听力正常。与之说话没有目光对视,不能进行语言交流平时好动、行为刻板,喜欢看广告及电风扇、车轮等旋转的物品,喜欢吃薯片,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表达需要时以肢体语言为主,如父母不能及时理解、满足他的需求,则脾气暴躁,哭闹不止。其父母于2018年3月带他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二、教学程序

(一)背景:针对轩轩目前的情况,在训练之前,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对他进行了评估。PEP 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一个是功能发育量表,一个是病理量表。测验项目由一套玩具及游戏项目所组成,在测试的同时,对患儿的各种反应按一定的评分标准作记录。功能发育量表由95个项目所组成,包括模仿、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口语认知、认知表现、手眼协调7个方面。病理量表由44个项目所组成,包括情感、人际关系、游戏及材料的嗜好、感觉模式和语音5个方面。结果显示,童童在语言、口语认知、精细动作、手眼协调、知觉、认知表现、情感、人际关系、游戏及材料的嗜好等发展评定为重度;粗大动作及模仿评定为中度。根据评估结果,对童童制定了个别化的训练治疗方案,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模仿、手眼协调、情绪表达、语言理解。

(二)教学目标:教轩轩认识红色。

(三)教学过程:

1.基本理论:

回合式教学法是应用行为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由指令、反应、结果、停顿四个环节组成,如不能执行指令,可以使用手把手练习、手势、动作示范、语言提示等帮助他完成。“+”表示通过,“一”表示不通过。每次训练做4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共计10个回合,每一个回合之间要有停顿,给儿童对前一回合一个储存记忆及给老师思考时间,连续3次正确率达到80%及以上(辅

助完成的不算),则进人下一个环节。

强化物选择:为轩轩选择的强化物是,原级强化物:有食物(薯片)、玩具(小车玩具);社会性强化物:口头表扬、鼓励等。(薯片和玩具小车在平时控制,不经常给轩轩,防止饱厌)

2.教学方法:示范法、讲授法

3.教学步骤:

(1)指令:指令是让孩子作出反应的刺激,即为实现目标行为提出的要求。

教师:“轩轩,拿出红色卡片给我”。同时手指着桌面上的两张卡片(一张红色,一张绿色)。

注意:语言指令与非语言指令伴随;及时、适时;准确、扼要;有必要性;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从简单到复杂。

(2)反应:明确预期反应,事先有明确目标。有三种可能循环:A:轩轩拿出红色卡片,教师给轩轩一块薯片,同时说“轩轩你真棒”。停顿3秒,然后说:“我们开始下一个循环。”

B:轩轩没有反应,教师保持镇静。等待5秒,即为“无反应”,教师把着轩轩的手拿起红色卡片,反应正确给轩轩一块薯片作为强化。停顿3秒。再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

C:轩轩拿出绿色卡片,反应不正确时,保持镇静,对不适当反应忽视,停顿3秒,然后说:“我们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

(3) 强化:儿童对指令做出正确反应要及时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物包括物质性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本课程中选取薯片和鼓励“你真棒”作为强化物。(4)辅助:当儿童有难度时应用辅助。

辅助方式:身体辅助(手把手)、视觉辅助(示范、收拾、眼神、改变物体位置和言语)。如果轩轩反应错误,教师可把着轩轩的手拿起红色卡片,逐渐减少帮助,当轩轩反应错误时,眼睛看着红色卡片给予帮助。

(5)停顿:结果出现后,下一个回合开始前,要稍微暂停几秒钟。

停顿的作用:使轩轩童对反应与结果的关系有记忆的过程;给老师一个思考的时间,思考上一个回合的反应以决定下一个回合如何处理;区别两个回合,使得儿童对个指令有更加清晰的判断。

三、教学提示:

1.如果轩轩没有反应时候,不要重复指令,因为无反应也是一种反应,这时候需要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

2.如果轩轩做出了错误反应,不要责怪轩轩,同时根据轩轩情况提供相应的辅助,可以从最多辅助到最少辅助,一开始可以身体辅助,把着轩轩的手拿起红色卡片,慢慢减少辅助,可以是用眼神盯着红色卡片作为辅助,还可以将红色卡片放在距离轩轩近的位置。

3.要选择好强化物。强化物的选择,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方便易取,原级强化物薯片在日常生活中轩轩少接触,强化物是轩轩喜欢的,原级强化物伴随着社会性强化物同时使用。

4.指令要描述清晰,语言简洁,我们要说:轩轩,红色的卡片给我。而不要说:轩轩,你知道红色的卡片在哪里啊?

附件:回合式教学法“认识红色”流程图

教育学院

硕士研究生期末论文

应用ABA技术教孤独症幼儿认识红色的教育方案

课程名称:特殊教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任课教师:袁茵

专业:特殊教育

学生姓名:李倩

学生学号: 201611020082

2018年 7月

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导课导学 (1)导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当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如果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督查,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二展示新知 教师在这一阶段,通过提问、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有的放矢地进行“解惑”做准备。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因此,这一环节称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二次备课”。再者,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后进生,如果后进生都学会了,那么就可以保证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三质疑解惑 “质疑解惑”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展示新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教师在“质疑解惑”阶段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

项目教学法任务四_钳工教案-锉配凹凸体

课题 锉配凹凸体 实训背景: “锉配凹凸体”是钳工工艺学难度较大的一个教学内容。锉配凹凸体项目教学具有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所以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典型课题。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控制,特别是对称度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加工质量不易保证,以至出现部分学生对锉配操作失去信心,对以后的实习教学影响较大。要想做好本课题教学,作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锉配技能和技巧,使学生通过本课题的训练,能够基本掌握综合锉配件的加工方法。 实训目的: 1.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工件的划线、加工及测量方法。 2.提高锉削和锯削的技能操作。 教学准备: 1、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学生具有一定的划线、锯割、锉削、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 2、学生分组的准备 每四人一个小组,但至少保证有一名知识和技能达到要求的学生。 3、实训器材的准备 划针、样冲、錾子、锯弓、锯条、平锉、 3㎜钻头、游标高度尺、游标卡尺、90°角尺、刀口形直尺、普通钻床 材料:HT200,规格为61mm×46 mm×13 mm 实训内容: (一)、项目组的产生 1.由教师帮助学生分组,要求能力强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合理地搭配;不熟悉的学生尽可能在一个组;性格不同的尽可能分到一个组。 2.让每个项目组民主产生一位项目负责人。 该负责人要负责整个项目,从项目规划,到人员分工,到每个具体加工步骤,直至最后

形成正确加工方案。 (二)、实训加工方案的确定 1. 教师讲解项目要求(技能训练内容和技能训练图) 2.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集体讨论,分析图纸要求,初步确定凹凸体锉配件的加工方法。项目负责人整理大家意见,制订出整体加工工序。 3.项目负责人编写出加工工艺,并向大家详细说明,大家要认真讨论。 4.由项目负责人向指导教师汇报加工工艺,实训教师审阅修改后可以开始实施。(三)、实训任务分工 1.项目负责人向项目组成员讲清加工工艺,统一加工思路。 2.在所有人员对实训任务都比较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分工。 ①按图样要求划凹凸体加工线部分完成人:②加工凸形面部分完成人:③加工凹形 面部分完成人:④综合检测部分完成人: 项目实施步骤(教学过程) 一:讲解技能训练图。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国外,始于1979年,N.S.Prabhu在印度高科技区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并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额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策略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策略广东省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聂胜华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背景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来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问题教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通过师生探索性和求证性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是近些年来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1999——2002年,正当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时候,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大推动了问题教学在我国的开展。随着问题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应用。 2、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实施的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探究教学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充分体现了政治新课程改革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思考的动力,问题教学对于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冲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设置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参与意识,同时也是完成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先决条件。好的问题情景的设置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催化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问题情景就是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思路。目的是营造一种质疑、探究、讨论、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种问题情景中,师生创设学习环境,学生自我激发兴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拓展思维、触发创意、调动表现欲望,从而促进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探究行动。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课堂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把学生思维迅速地导向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掌握知识和构建知识的目的。 1、问题情景设置的原则 第一、问题情景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设置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生活化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周边,并能感受到用政治课中相关的知识解决周边生活问题的乐趣。 第二、问题情景层级化 1 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 2、问题情景设置的做法 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创设生活化、层级化的问题情景, 第一、社会、时政热点创设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26小袁云 一、前言 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以来,“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笔者通过教学《新标准英语》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线索,以任务型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教学就是以具体真实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

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模式。 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带着明确为目标,与学习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成就,体验成功,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和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教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羞怯感。任务型教学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画、玩等活动不断获得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的主要设计原则 1、真实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

五步教学法英文教案

五步教学法英文教案:(Period 2 of Lesson 3 Book 2 浏览次数:3515 来源:现代教学网加入时间:2005-10-14 Teaching Plan (Period 3 of Lesson 3, Book 2) Teaching aims 1. Learn the new words “tiger, lion, rabbit, deer”(understanding only). 2.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s “Is it ...” “Yes, it is. / No, it isn’t.” 3. Learn to sing the song “Old MacDonald has a farm”. Teaching aids 1. A recorder 2. Some pictures of animals 3. Hanging charts of let’s talk. 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sion 1. Revise the names of animals learned before:

Show pictures of animals(cat, dog, fox, pig, chick, duck, hen, bee, bird, fish, frog, bear, monkey, panda, elephant, giraffe), and ask Ss to say them. 2. Revise the rhyme in Let’s chant: First listen to the recorder. Then ask Ss to repeat and recite the rhyme. 3. Revise the dialogue in let’s talk: Put up hanging charts, or show stick drawings of let’s talk. Listen to the tape. Ask Ss to repeat the dialogue of let’s talk.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act it out. Step 2. Presentation 1. Learn the new words “tiger, lion, deer, rabbit”: Ask the student to guess some riddles. Example: It’s an animal. It has red eyes and long ears. What is it? Ss may answer in Chinese. Some riddles can also be asked in Chinese. Example: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它。(Dog) After guessing, ask Ss to take out the handwork materials. Say “Draw a tiger (lion, deer, rabbit)." Get Ss to take out the relative picture and draw it. After drawing all four, say “tiger (lion...)”and get Ss to h old up the relative picture. If possible, show the pictures of tiger(lion...) and ask Ss to say the Chinese meanings.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英语) 探究学习是一切科学发展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知识,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我以六年级下册“Unit 3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ction A ”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具备的能力并谈论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通过谈论让学生主要会运用以下功能句: Can you …?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二、教学设计思想 1、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发现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探究的途径来获取,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根据新旧知识的冲突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关课堂、教材中的疑惑等提出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形成更多元、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小组合作、查阅、收集、搜索资料,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等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可能。同时教师也不再是学习的权威,彻底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3、体现“探究学习”与“问题解决”的互动。 探究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的价值和方向,而“问题解决”是探究学习的目标和结果,通过个体或同伴合作探究,既解决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为更好的解决下一个“问题”打好了基础。因此两者是互动的,相互促进的,本课题的

回合式教学法教案

应用ABA技术教孤独症幼儿认识红色的教育方案 轩轩,男,3岁7个月,湖州人。童童2岁半时仍不会说话,偶尔会发出“爸爸、妈妈”等音,平时和父母缺乏亲近感,叫他的名字无反应,父母以为听力障碍,就诊后被告知听力正常。与之说话没有目光对视,不能进行语言交流平时好动、行为刻板,喜欢看广告及电风扇、车轮等旋转的物品,喜欢吃薯片,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表达需要时以肢体语言为主,如父母不能及时理解、满足他的需求,则脾气暴躁,哭闹不止。其父母于2018年3月带他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二、教学程序 (一)背景:针对轩轩目前的情况,在训练之前,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对他进行了评估。PEP 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一个是功能发育量表,一个是病理量表。测验项目由一套玩具及游戏项目所组成,在测试的同时,对患儿的各种反应按一定的评分标准作记录。功能发育量表由95个项目所组成,包括模仿、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口语认知、认知表现、手眼协调7个方面。病理量表由44个项目所组成,包括情感、人际关系、游戏及材料的嗜好、感觉模式和语音5个方面。结果显示,童童在语言、口语认知、精细动作、手眼协调、知觉、认知表现、情感、人际关系、游戏及材料的嗜好等发展评定为重度;粗大动作及模仿评定为中度。根据评估结果,对童童制定了个别化的训练治疗方案,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模仿、手眼协调、情绪表达、语言理解。 (二)教学目标:教轩轩认识红色。 (三)教学过程: 1.基本理论: 回合式教学法是应用行为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由指令、反应、结果、停顿四个环节组成,如不能执行指令,可以使用手把手练习、手势、动作示范、语言提示等帮助他完成。“+”表示通过,“一”表示不通过。每次训练做4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共计10个回合,每一个回合之间要有停顿,给儿童对前一回合一个储存记忆及给老师思考时间,连续3次正确率达到80%及以上(辅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外国语学院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课程论文) 学号:201421T241 专业:学科教育(英语) 学员姓名:曹丹 任课教员:苏勇

任务型英语教学教案 曹丹201421T241 年级:增盛镇中学八年级4班 课题名称:Unit2 Colors and Moods 教材选自:人教版新目标英语 一、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颜色与心情”,学习不同种类的颜色及其对人情绪的影响。其中重点介绍了色彩与情绪的关系,而本单元阅读部分内容正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阅读部分向学生介绍了谈论颜色有助于引出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内容。鼓励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开始思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级增盛镇中学八年级4班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令人愉快,充满趣味,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方法不佳,学习缺少主动性,这些都给平时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感知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及恰当的学习指导,加上他们对英语学习应给予的更多的关注,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3.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阅读部分所涉及的新单词和词组,尤其是一些习惯用语的表达方式及用法方面的固定搭配。 2)能力智力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并要求能够在快速阅读后领会主要句子的意思。 3)德育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运用文章中所了解色彩和情绪的关系的知识思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并讨论在自己或别人伤心的时候,该如何帮助自己或别人。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来正确使用与课文有关的重要词汇短语? 2)对文章的听读理解能力及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 3)对文章快速阅读的能力及阅读对写作的迁移能力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精选三篇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标》阐述: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要注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

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情境设置的基本要求: (1)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是敲门砖的作用,也不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3.注意问题: (1)情境设置不应唯一的被理解为生活情景。 (2)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并切实做好两者间的必要转化,包括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以及由学校数学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二)探究体验 本环节包括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课标》阐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确定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探究——作出解释——运用深化 该模式实施欲体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杂乱的,有的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习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探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评价正误、优缺。 三、作出解释 “会学”是必要的,而“学会”是必须的。作出解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获取的直观认识条理化,抓住其本质属性,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简单地说,就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既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又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化点、生长点)。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

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 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 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 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吴量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出版的Go For It在我区广泛使用,给师生双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扮演各种角色。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扮演起来非常熟悉,很容易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设计课堂上的“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这些模拟“任务”的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learning by doing”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即布置“一个既新颖有趣而又熟悉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并掌握、应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都是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重点;教师“唱独角”,多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旧观点让我们一

味追求升学率,这种观点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对于这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理论,我也有一些困惑和不适应:我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适应新旧理论的过渡?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驾驭任务性教学法? 作为对任务性教学理论的探索,我曾经承担了一次渝中区进修学院课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公开课。我对Unit 5 How was your weekend?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在本单元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前:(展示幻灯片1)为活跃气氛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一起唱节奏较快的英文歌:Sha la la。(在Sha la la这部分重复的时候拍手。) Step1 值日生做值日报告 值日生首先介绍她如何度过上周末(She bought a new T-shirt in Jiefangbei.)。然后我就她的短文向全班提问: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Where did she buy the T-shirt? When did she buy the T-shirt? 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永才 (海南省琼州学院外语系,海南五指山572200) 摘要:任务教学法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力图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可设计的任务以及应遵循的原则是其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语言知识,语言能力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大规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显示出英语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同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国家教育部已于2004年4 月份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强调对学生进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成了教学第一线英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刚升入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型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界定 任务型教学法是20 世纪80 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继交际教学思想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途径,其中的“任务”必须是真实社会和工作领域的,具有挑战性的,是能够让学生运用语言去做事(do things)而不仅仅是去学习(study)。语言学习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它源于交际教学法,是交际语言教学新的发展形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为基础,认为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是经过学生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建构,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宝贵的体验过程。由于任务真实自然,它必然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由于它包含有待实现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必然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学生正是通过实施任务和参与活动,促进了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促进了摄入的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之间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而且一旦学生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意义,感受到新知识构建的成功,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加速语言信息的内化。建构主义同时主张要通过互动与合作建构知识,特别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与合作进行学习,认为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能力的增长,学习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与同伴合作才能激活内在各种因素。建构主义通过任务对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理论和互动学习理论是任务型教学产生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Krashen[2]的二语习得理论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习得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理解信息,吸收可理解输入。任务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假设,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李永才(1962-),男,山东邹城人,琼州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浅谈提问式教学方法

浅谈提问式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9-12-04T15:28:07.85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作者:方雪 [导读] 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用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在问题引导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四川成都 摘要: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用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在问题引导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问式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提问式教学 正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提问是学习的开始。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用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在问题引导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下面以《洛伦兹力的应用》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实例,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其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这一内容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对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去探究,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所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流畅,逐步深入思考;探究过程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 在介绍质谱仪时先提问回顾下,温故知新,问题1:当带电粒子q以速度v分别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它们将做什么运动? 问题2:若在匀强电场范围内再加一个匀强磁场,使该带电粒子的运动不偏转,分析所加匀强磁场的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问题3:让不同速率的带电粒子从A板射入,是否都能从B板的小孔射出?(如图)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总结出只有具有特定速度的带电粒子才能通过B,由此介绍速度选择器。 然后接着提问:问题4: ①若将一个能通过某速度选择器的正电荷换成一个 电量相等速度不变的负电荷,它还能通过该速度选 择器吗? ②若将这个正电荷换成电量不同速度不变的正电荷, 它还能通过吗? ③若当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以相同的速度垂直进入速 度选择器,谁能通过? 通过这个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了速度选择器的用途和特点。 问题5:让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以相同的速度经过速度选择器后进入匀强磁场,会有什么现象? 同学们通过思考这个问题可以知道不同的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后半径不一样,然后老师介绍粒子打在感光片上,测出半径可以测出荷质比,这就是质谱仪。 回旋加速器的教学也用提问式教学。问题6:为什么要加速粒子,获得高能粒子?(播放视频介绍粒子束武器)。先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加速粒子,学生知道高速粒子的巨大用途了才非常有兴趣知道如何加速粒子。进而提出问题7:怎样才能产生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呢?学生很容易想到加速电场可加速带电粒子。那么问题8:带电粒子一定,即q、m一定,要使粒子获得的能量增大,可增大加速电场两极板间的电压。但是,在实际中能够达到的电压值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太高,电压越高,对绝缘的要求也越高。因而用这种方法加速粒子,获得的能量很有限。继续提问:我们能否设法突破电压的限制,使带电粒子获得更大的能量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使带电粒子多级加速,介绍直线加速器。问题9:直线加速器往往很长,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制造直线加速器受到一定的限制。 能否寻找一种既可使带电粒子实现多级加速,又不必增加设备长度的方法呢? 引导学生思考:带电粒子从加速电场中出来后,能否改变其运动方向使它再次回到这个电场中加速。学生能想到利用磁场改变其运动方向。 在此基础上介绍回旋加速器就顺理成章了。 教学中如果直接把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拿出来,然后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进行理论推导显得比较枯燥,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完全是接受学习。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了提问式教学,通过提问,同学都能应用前边所学的知识解决,好像让学生经历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设计,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理解了质谱仪的用途,原理,理解了加速粒子的目的和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支:目前,英语语法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课上教师讲授语法时还是实施“填鸭式”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自己在讲解,学生并不能将学到的语法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这种单调的语法教学,既不能充分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语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语法教学思路。继第一组研讨的情境中的语法教学和第二组研讨的思维导图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之后,今天我组教师将研讨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姜: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式。教师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 张:二.任务型教学的目标 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郭:三.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1.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 2.形式功能原则 3.任务相依性原则 4.在做中学 陈:四.任务型教学在语法教学上的应用 ㈠.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1.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多采用诸如游戏、表演、问卷调查、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应用性原则。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即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 3.激励性原则。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真实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之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郑:㈡任务型教学在语法教学上设计任务时常用的方法 1.情景法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表演等,利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有效地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对中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利用话题创造情景和利用表演创设情景。 支:在话题创造情景和表演创设情景的运用方面,陈老师和杨老师有她们的亲身实践,那么请两位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语法教学中的具体做法,陈老师先说吧 陈:情景法实例1:(幻灯片1) 我在讲授“特殊疑问句+不定式”的用法时将小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客,一部分为当地居民。

五步教学法讲课教案

双桥区“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讨论稿)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是双桥区在课改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是: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拓展——检测小结。 “五步教学法”模式依据的是皮亚杰、维果斯基所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五步教学法”基本模式,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精心创设的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求知欲望,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1、怎样进行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 (1)设置悬念 (2)利用信息 (3)联系生活 (4)发散求异

2、情境导入需要注意的事项 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基于生活 情境导入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2)注重形象性 情境导入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3)体现学科特点 情境导入要体现学科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 (4)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学生的认知冲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5)融入情感

情境导入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具有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增长能力,掌握方法,形成思想的过程。 自主探究注重主体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学生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促进主体全面健康的发展。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1、明确探究目标 2、精心设计探究过程 3、选择典型的探究材料 4、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 5、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师生、生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争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