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奈达翻译理论

A
5
交际理论阶段(1959年到1968年)
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
交际。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
动态对等翻译观的提出。 就翻译过程而言,奈达提倡四步式,即: 分析、 转换、重组和检验。
1.提出翻译重心转移的思想 2.提出 “功能对等” 的翻译原则 3.创立逆转换翻译方法
A
9
奈达的著作
奈达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馀篇。
第一本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圣经>翻译》(Bible Translating) 最有影响的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有意义,其中包括言语形式。 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清楚。 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 问题。
A
8
奈达理论的贡献
奈达具有创见性的翻译理论和见解使西方翻译理论更加科学化 , 对人们的翻译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它标志着西方翻译理论 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其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
10
T hanks!
10:30AM
September
2011
信息论交际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活动翻译的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起到交际的作用交际论这个阶段的研究成就对于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

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Eugene A.Nida)1914年生于美国的俄克勒荷马州。
早年师从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布龙非尔德(Leonard Bloomfield)等语言学家。
毕业后供职于美国圣经协会,终生从事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这个名称的前身是“灵活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后来为避免被人误解,改成功能对等。
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要取得功能对等(奈达指的对等是大致的对等),就必须弄清何为功能对等。
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
见该书第25页。
]译文应在这些功能上与原作对等。
那么,怎样才算对等呢?奈达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
这就与在奈达之前大多数翻译研究者的观点相左。
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优劣的依据。
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手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
这一转手马上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者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暗花明。
奈达这一发展当然是和他本人对翻译的研究有关。
但奈达并非闭门造车,功能对等自有其源头活水。
这活水就是当时语言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
奈达的翻译思想【最新】

摘要: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著作横跨45年,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对大量翻译问题作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圣经》的翻译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我国学术门户开放后较早引进的当代外国学者的译学理论,他的翻译观也是国内译界评价和引用,探讨最多的,成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参考文献:
1.《谈谈对奈达的所知和理解》张经浩《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
2.《奈达翻译理论评述》熊德米《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7卷第4期
3.《不能用“等效”原则解读奈达的翻译理论》李田心《外语学刊》
2005年第2期
4.《奈达翻译定义之我见》李田心《外语研究》2004年第6期
二.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
从其理论成果来说主要体现在:1.把信息论和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dynamic equivalence和functional equivalence ”的翻译标准;这种主张以意义为先,形式结构上做些大的改变,可能非常合理的思想遵循了开放性翻译原则,对翻译界关于“直译”和“自由译”的争论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法。2.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认为要评判译文质量的好坏,必须看读者对于译文的反应如何。这对于一直以来只强调文本的翻译质量,而忽视译本的服务对象,是有着很大的进步性的。3.将语言学的内容应用在翻译领域,有力地证明了语言本身的可译性。两种语言即使形式上差异很大,在意义上也是相通的。这种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新的姿态,对增进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作为一个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奈达兢兢业业,将其一生奉献给了学术事业。近年来,他的学术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Myideas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 especially as the result of seeing what is happening in so many schools of translating here in Europe. I myself was too optimistic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nd semiotics to the issues of translation.《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但无论发生怎样的改变,奈达给翻译理论研究带来的活力以及为翻译理论作出的贡献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的。
Chapter 1奈达的翻译理论

Chapter 1奈达的翻译理论一、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描写语言学阶段(1940~1950),主要对句法,词汇学及语义翻译进行描述性研究,来说明语言的结构本质,帮助人们了解外语与翻译间的基本问题;(2)交际理论阶段(1959~1969),认为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和技能,因此译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处理语言结构,利用语言学及描写的方法去解释翻译中的问题;在交际理论和信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3)社会语言学与符号学阶段(1970~),为避免引起过多的误解,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更为注重语言交际和语义成分分析中的文化因素。
二、奈达的主要翻译理论从两个方面来简要回顾奈达的翻译理论:(1)翻译的科学性;(2)动态对等原则。
这两个方面的理论对现代翻译研究有突出贡献。
形式对应和功能对等〔即动态等值(dynamic equivalence)〕他认为形式对应是指代表源语词或句在目的语中最切近的具有对等功能的词或句,在语言对之间并不总存在着形式对应,要根据原文语体来决定使用形式对应还是动态等值。
他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而提出翻译的“功能对等”说,将翻译的过程归纳为三步:分析-转换一重构,以达到理解原文语义与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转达语义,最终获得与原文语义和语体上的对等。
三、对等理论的适用范围许多翻译家都认为其理论是不适合文学翻译的。
以诗歌翻译为例,林语堂曾经说过:“诗乃最不可译的东西。
无论古今中外,最好的诗(而尤其是抒情诗)都是不可译的。
”辜正坤在《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一书中所言,“凡属语言本身的固有属性(区别于他种语言)的东西往往都不可译”。
针对这一问题,郭建中表示奈达的功能对等并不一定适用所有的文体和一切的翻译目的,他指出:“哲学、历史、科技等著作,要求如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迁就目的语的读者水平或目的语的文化规范。
”四、对等理论的形式与内容之争所谓形式与内容之争,是由奈达的一句话引来的。
论《阿Q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

论《阿Q 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张 飘(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结合其西班牙语译本中的典型实例,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标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评析言内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及翻译的得失,从而揭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于文学经典翻译研究的客观指导作用。
关键词:《阿Q 正传》译本;社会符号学;言内意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4-0063-05作者简介:张飘(1988-),女,四川成都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和西汉翻译。
符号学早期代表人物皮尔斯是三分法哲学的重要代表,他将符号定义为对象、符号和解释项三位一体的结构。
美国哲学家兼逻辑学家莫里斯发展了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将符号学意义观应用于语言研究,从而将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种。
他重申了索绪尔的“意义即关系”这一著名论断,这对语言翻译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1。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是在社会中产生发展的,阐释了语言与语境及社会不可分割的特性。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是把社会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的代表人物,认为翻译就是一种符号转化的活动,介绍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国内的陈宏薇教授在各符号学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优点,形成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观,认为翻译即翻译意义,即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种。
功能为皮特·纽马克对语言界定的六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酬应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言内意义作为同一符号系统中符号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意义,在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中最为复杂,主要从语音、词汇及句法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
奈达的翻译思想

奈达翻译思想简介摘要: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
他的著作横跨45年,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
对大量翻译问题作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圣经》的翻译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我国学术门户开放后较早引进的当代外国学者的译学理论,他的翻译观也是国内译界评价和引用,探讨最多的,成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 dynamic equivalence functional equivalence一.奈达翻译思想简介1.发展阶段奈达的翻译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和社会符号学阶段(《新编奈达论翻译》谭载喜)描写语言学阶段(40-50年代),他主要从语言的词法,句法并结合翻译理论阐述语言的本质和语际翻译关系,试图找出更加科学的语言翻译转换规律。
交际理论阶段(60年代),他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系统地阐述了翻译问题,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文学的再创造,而且还是一门科学。
社会符号学阶段(70年代以后),他主要研究语义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现象,对这种符号现象的解决必须依赖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翻译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原语在译语中忠实地表现出来,让译文读者象原文读者一样,可以感受到原文的种种意蕴。
2.核心概念奈达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Nida),因此他认为翻译决不仅仅是一门科学;翻译也是一门技巧,但归根结底,出神入化的翻译则是一门艺术。
浅议奈达翻译理论中的符号学概念

用传统语法中的词性来描述语言 只能机械地揭示不 同 词汇 即符号之间的句法关系 ,不能深层次地揭 示他 们之间 隐藏着的更复杂的关 系所体现的意义 。如果将 上面句子译 为“ 他用象征手法描写双重人性的故事 ”效果将会更好。为 ,
了建立科学的模 式来 完善他 的思想 , 于词和词的关系 , 关 奈
理论极力摒弃的。
以解决社会文化差异 带来 的翻译障碍 。 符号学 的一个基本概念是 任何 一个符号 , 无论是字 、 词 等语 言符号 , 还是手势 、 体活动等语 言外符 号 , 身 都只有 在 其所处 的环 境( 系统 ) 中才有 意义 。就如 同我们认 为 2 4 8 , 、
三个数字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 , 为系统 A, 么 1 、2 称 那 63 、 6 4三个数字放 到一起也可构成一个系统 , 称为系统 B 如果 。 要将系统 A中的符号拿出来放 到系统 B中 ,就不能再用 原
的大环境——文化 以及文化 中除语言之外 的符 号体 系。 比 如肢体语言在不 同 的文化 中代表不 同的意义 , 物 、 动 颜色 、 数 字等在不 同的文化中有 不同的 内涵 等。为了更好 解决这
些 问题 给翻译带来 的困难 ,我们引入符号学特 别是同构体
明显 的“ 翻译 腔”重视 的是形式上 的对等 , , 这是奈达 的翻译
心句 :
【】E gn ia& C al T br h er n Pate f 2 uee Nd h e ae.T e T oy d rci o r s h a c
Ta s t n 【 . ie:.Bi 16 . r Li M】 dnEJ rL 99 n ao e L . l
① 1le s o e ig ' ri sm t n . I e h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1)抛弃传统的词性概念(parts of speech) 实体(object) : book, women, ghost 事件 (event) : go, love, talk 抽象概念(abstract) : green, slowly, often 关系(relations) :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逆转换翻译理论(Back Transformation)
原文
检验
译文
转换
分析
重组
改变 调整 删减
3)用同构体(isomorphism)概念解释 社会文化语言符号
符号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任何一个符号, 无论是字、词、句成语这类语言符号, 还是手势、身体活动等语言外符号,或 是社会行为这类社会符号,都只有在它 本身所处的环境(系统)中才有意义。
现代交际理论
翻译的交际学理论
交际功能
二)“动态对等”理论的内涵
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关注形式和内 容,是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对应。 接受语的信息应该尽可能和源语中的各种因素分别 对应。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以表达方式的 完全自然为目标,而且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 语境中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它并不坚持读者只有 理解了源语语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子
例句:Noah Fisher, four, looks very dapper in his black-rimmed spectacles, but he was very worried about what kind of reception he would get. 译文:4岁的诺亚· 费希尔戴着黑框眼镜,看上去十 分帅气,但是他对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很担忧。 这里的“he”就指的是4岁的诺亚
例子
如:father (父亲),table cloth(桌布)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太阳从东方升起。) 例句 :For two newborn siblings taking a bath, that's exactly what they needed at the time. 译文:对这两个刚出生的双胞胎来说,他们洗澡时 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拥抱。 “they”指的就是“ two
例子
1、表征意义(]揭示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及在交际 中的态度)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二、言内意义
• 言内意义 : 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 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语音层次 主要包括各种音韵(如头韵、元音迭韵、和声、 押韵)、格律及重读等方面;词汇层次有谐音双 关、一语双叙等;句法层次有组合关系、排比、 倒装等;篇章则有句式的变化、段落的安排和衔 接、粘连等。
例子
例子
例句: 'It was very humbling to see how took time out of their day to post a picture of for a little boy that half of them don't even know,' she told USA Today. 译文: 她告诉《今日美国》记者:“看到社区里的 人们是怎样抽出时间为一个小男孩上传照片,而 且其中半数都不认识这个小孩,真是让人惊喜的 一件事。” 其中“themselves ”就是指“the community”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 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2、表达意义(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
宁愿笑著流泪,绝不哭著说后悔 心碎了,还需再补吗?
I would like weeping with the smile rather than repenting with the cry,when my heart is broken ,is it needed to fix?
例子
4、祈使意义 (imperative meaning)(发讯人企图改变收
讯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 (1)A: Let’s swim in the river. B: Do you know there is a strong current here? 甲:我们去河里游泳吧? 乙:你知道这里有急流吗?
例子
三、句法层次 1、组合关系(Syntagmatic),是指一个单位和同一序列的 其他单位间的关系,或共现的所有成分的关系处于组合关 系的词必须满足一些句法和语义条件组合关系也称句段关 系,可比作横向水平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 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条上,构成语言要素在现场的组合, 如在“快来”这个句子中,“来”和“快”的关系。 2、排比: But no present, no Congress, no government, can under take this mission alone. 3、倒装: Out came hie guest.
例子
四、 语篇层次 1、句式的变化(句式富于变化能使文章灵活多姿, 同时又能达到点明句子侧重点的目的) The goats grazed peacefully in the farm and were unaware of the approaching hunter.(并列分句) Grazing peacefully, the goats in the farm were unware of the approaching hunter.(现在分语短句 +简单句) In the farm, the goats grazed peacefully and were unaware of the approaching hunter.(副词短 语+并列分句)
三、语用意义
1. 表征意义(indexical meaning)(指话语中揭示发讯人的 身份、性别、年 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际中的态 度) 2. 表达意义(expressive meaning)(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 的感情) 3. 社交意义(social meaning)(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 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 4. 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 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 5. 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 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
例子
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可是,他算什么!! “Something is out of our control, so we have to command ourselves.”said Linghu Chong. Who is, however, he? 3、社交意义(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 系的一种特殊功能) China grass 是“苎麻”,而不是“中国草” Penny wise,pound foolish. 便士聪明,英镑愚蠢。 小事聪明,大师糊涂。(归化)
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B说的“strong current”就说明了不能去游 泳,并且带有改变A的意向的祈使语气
(2)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 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2、段落的安排和衔接,粘连 (1)段落衔接:上下文句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替代;省 略和采用连接词。 But since few have marked down their own price in line with the metal’s fall, they will be able to recoup much of the differences.Not so the producers,whose income directly related to fluctuating daily price on 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 这里so代替了recoup much of the differences (2)语篇的粘连:语篇内部各个部分词的词汇、语法关系 以及其他关系所组成的网络 They would have had to live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under the stigma that they had recklessly precipitated an action which wrecked the Summit Conference and conceivably could have launched a nuclear war.
二、词汇层次 1、谐音双关(用拼写,发音相同或相近。广告制作者非常乐 意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非常幽默、风趣、滑稽 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消费者留下 深刻印象) 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译文:相信我们吧。经过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 的经验。 2、一语双叙(一个词与另外两个性质不同的词搭配。形式上 符合英语使用习惯,但含义上一为直义(literary meaning) , 一为喻义(figurative meaning)。一语双叙修辞格结构的前 后两部分的搭配无论从句法上还是意义上都贴切吻合,能达 到“一管两 ”的效果。) Every time she went to a party, the woman put on ornaments and airs. 每次她去参加宴会,总是戴满首饰,摆足架子
1)指称意义 2)言内意义 3)语用意义
1)信息功能 2)表情功能 3)祈使功能 4)美感功能 5)酬应功能 6)元语言功能
一、语音层次 1、音韵 头韵:saints and sinners (圣人与罪人) Thundering thunderous voices throbs so broad 元音迭韵:mate,shape Feed,needs 押韵:There was a young lady of Nigger Who smiled as she rode on a tiger; They returned from the ride While the lady inside 2、格律:(每个音部轻重音节排列的格式,也是朗读时轻 重音的依据) Like a child/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from the tomb, I arise/ and unbuild/ it again
1)指称意义 2)言内意义 3)语用意义
1)信息功能 2)表情功能 3)祈使功能 4)美感功能 5)酬应功能 6)元语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