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以文带文课教育教学设计
《梦想的力量》教案(精选8篇

《梦想的力量》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梦想的力量》。
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的学习,重点句子的分析,以及梦想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树立梦想,努力实现梦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
难点:理解梦想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学会运用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名人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和成就,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名人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3. 分析课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学习重点句子。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梦想,并说明为什么要有这个梦想。
5. 例题讲解:讲解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梦想的力量》2. 生字词:略3. 重点句子:略4. 梦想的意义:激发潜能、指导行动、助力成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短文。
答案示例:略2.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画出梦想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的示意图。
答案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梦想的名人名言,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梦想意识。
篇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梦想的力量教案(精选3篇)

化工原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1. 环境保护•化工原理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
•另外,化工原理还可以通过催化剂的应用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如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2. 药物研发•化工原理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合成化学的方法,可以制备出各种药物原料,然后利用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此外,通过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可以对药物的稳定性和反应速率进行研究,从而优化药物的性能。
3. 食品加工•化工原理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改变食品的口感、颜色和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
•另外,通过利用化学原理可以对食品进行防腐处理,延长其保鲜期。
例如,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可以制备出醋,用于食品的腌制和保鲜。
4. 能源开发•化工原理在能源开发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化石燃料转化为能源,如将石油提炼成汽油和柴油。
•此外,化工原理还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存储能源,如利用锂离子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实现能源的可再生利用。
5. 材料制备•化工原理在材料制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备不同性质的材料,如金属、陶瓷和聚合物。
•另外,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调控材料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高表面积的纳米材料。
6. 废物处理•化工原理在废物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废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如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生物燃料。
•此外,通过化工原理可以将有害废物进行处理,如将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进行沉淀和吸附,从而达到废物处理的效果。
通过以上列举的几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化工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化工原理在环境保护、药物研发、食品加工、能源开发、材料制备和废物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和福利。
《梦想的力量》教案(精选8篇

《梦想的力量》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社会与人生》教材第四章“人生追求与价值观”,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梦想的力量”。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梦想的概念、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努力实现梦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梦想,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
3. 教会学生如何将梦想与现实相结合,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重点:理解梦想的含义,树立远大梦想,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材料、相关案例素材。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名人的成功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人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成就?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 讲解:详细讲解梦想的含义、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梦想。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讨论如何将梦想转化为现实。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实现梦想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实现梦想的计划。
六、板书设计1. 《梦想的力量》2. 内容:梦想的含义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梦想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梦想的名人传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梦想意识,提高实现梦想的信心和决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难点的处理1. 梦想与现实的关系:通过讲解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引导他们学会分析现实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实现梦想。
梦想的力量教案及板书《梦想的力量》教案优质

《梦想的力量》教案及板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梦想的重要性和力量。
2.培养学生勇敢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毅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梦想的力量,学会勇敢追求梦想。
2.教学难点:如何将梦想与现实结合,实现梦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
(2)引导学生思考:梦想为什么如此重要?2.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梦想的理解。
(2)讨论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3)探讨如何实现梦想。
4.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进行写作。
(2)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
5.课堂小结(2)强调梦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
四、板书设计课题:《梦想的力量》1.梦想的重要性(1)梦想是人生的方向(2)梦想是前进的动力(3)梦想是心灵的寄托2.梦想的力量(1)激励人们不断前行(2)帮助人们战胜困难(3)引领人们实现价值3.如何实现梦想(1)明确梦想,制定目标(2)勇敢尝试,不断努力(3)调整心态,坚持不懈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
2.收集有关梦想的名言警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梦想的力量,培养学生勇敢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生:是的,我有梦想。
师:那你们知道梦想为什么如此重要吗?2.课文阅读师:请大家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课堂讨论师:谁来说说对梦想的理解?生1:梦想是人生的方向。
生2:梦想是前进的动力。
师:很好,那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4.写作训练师:下面请大家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进行写作。
梦想的力量教案(精选15篇)

梦想的力量教案(精选15篇)梦想的力量篇1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梦想”。
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身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身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发明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身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筹齐:筹集齐全。
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和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缄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同学再读课文,考虑: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小朋友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身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身的梦想的?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人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和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
指导同学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⑴ 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a.根据课文内容,用“梦想”造句。
b.仿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梦想。
c.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梦想的力量”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导写作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梦想的内涵和力量。
2.结合课文内容,制作一份手抄报,主题为“梦想的力量”。在手抄报中,展示你对梦想的理解、梦想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将梦想转化为现实。
3.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讨论,了解他们的梦想及实现过程,以此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认识和追求。
4.收集有关梦想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与同学分享,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5.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梦想目标,并思考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梦想的力量》,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梦想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内涵和意义理解尚不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深入挖掘梦想的内涵,理解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勇气和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4.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学会将梦想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梦想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梦想的力量。
-创设“我的梦想”分享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梦想。
2.互动探究,深入理解
-开展“梦想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将梦想付诸实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五年级语文《梦想的力量》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梦想的力量》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梦想的力量》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认识到梦想的力量,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梦想的力量》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故事中融入了友情、亲情、勇气、坚持等元素,展现了梦想的力量。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引出本课的主题《梦想的力量》。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梦想的力量。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4 课文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5 表达与创作:学生以口头表达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评估学生的朗读能力。
4.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梦想的力量》文本。
5.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5.3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的表达与创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一:梦想分享会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员分享自己的梦想,并简要说明为什么对这个梦想如此重要。
2024年《梦想的力量》语文教案

《梦想的力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梦想的力量》的中心思想,感受梦想对人生的影响。
2.学会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梦想的力量。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能分享一下你的梦想吗?2.引导学生思考:梦想对人生有什么意义?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析课文表达方法: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
2.讨论梦想对人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梦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结构。
2.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梦想的故事?二、深入学习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梦想的力量。
2.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如排比、设问等。
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结构。
2.提问:你们对梦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吗?二、拓展阅读1.让学生阅读关于梦想的其他文章,如《追逐梦想的人》等。
2.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方法,与课文进行对比。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拓展文章的感受。
2.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布置作业: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结构。
2.提问:你们对梦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吗?二、优秀作文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环境里生活,非洲的孩子最渴望——(水)
知道非洲的孩子处境是这样的艰难,水对他们是这样的重要,6岁的瑞恩才会有这样有一个梦想——(回读梦想的句子)
课件出示: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再次齐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通过图文介绍,让学生沉浸在非洲人民严重缺水的悲惨中。突破课堂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激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共鸣,再现一个他们无法想像的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学生创设了下一步学习的情感体验场,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此时,他们的内心已经激起了情感的波澜和探究课文的兴趣。
4.理解梦想产生的原因
过渡语: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让我们走近瑞恩,走近非洲。
(1)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梦想呢?特别是老师的话中的哪一句深深地触动了瑞恩的心?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2)教师感情述说:非洲孩子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有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读了这段话,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你有什么话想说?
《梦想的力量》以文带文课-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ﻩ
《梦想的力量》以文带文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梦想的力量》是一篇略读课文,相比前三篇课文,这篇文章更接近孩子的年龄和生活,课文通过记叙六岁的加拿大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善良、执著、有同情心的小男孩形象,读完此文,不禁让人感动不已。阅读主题丛书《回眸感动》之“梦想花开”中的《梦想不可以放弃》这篇文章是结合这个单元主题选用的,讲述了英格丽·褒曼18岁时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戏剧界的名人,经历皇家戏剧学校考试的事,告诉读者:梦想与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轻言放弃。
【感悟一:激励自己】
1.为筹齐70元钱,瑞恩所做的努力。
(1)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2)逐句朗读,想象自己到了一个怎样的身影。
(3)除这些外,瑞恩还会做哪些劳动?(想象省略号的内容)
(4)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对非洲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为了心中的梦想)
2.学生预习课文和配套语文主题丛书相关篇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交流梦想
1.诵读梦想的名言
2.交流各自的梦想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梦想有关的文章,感受梦想的力量。
【设计意图】诵读是为了学生积累梦想的名言,为学生书写自己的山水画格言作准备。通过交流学生各自的梦想,打开话题,导入课文。
二、概览梦想,追寻原因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瑞恩梦想的句子,划出来。
2.学生交流。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3.教师小结:是的,瑞恩有这样一个梦想——
课件出示: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齐读)
教师:瑞恩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大,从挖一口井到——
课件恩的梦想,体会他的梦想越来越强烈。
1.了解瑞恩和英格丽·褒曼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2.自主探究,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3.借书写“梦想格言”“歌曲欣赏”等,激活学生的梦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下载歌曲《超越梦想》;
【设计理念】
践行“语文主题学习”的“双主题整合教学”的理念,结合“语文主题丛书”《回眸感动》,采用“以文带文”的教学方法,围绕“梦想”与“力量”两个主题展开设计,通过文本拓展、补充阅读,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从文本语句的前后联系中品析人物形象,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教学目标】
5.感知梦想实现。
(1)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文中哪个自然段非常直白地告诉我们了?
课件出示: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2)教师总结:梦想的实现,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让人不由感叹:梦想的力量可真伟大。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的数据,初步体会梦想的力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
三、合作探究,感悟“梦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划找、品读、批注感悟:
(1)这两年,瑞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怎样实现他的梦想?
(2)为什么说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