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32节课)
幼儿园感统训练教学课程安排 幼儿园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指对幼儿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通过刺激感觉,促进感觉的统合和协调,提高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习和社交。
一、感统训练的重要性1.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力,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2. 帮助孩子发展运动技能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通过各种感觉刺激训练,可以强化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水平。
3. 促进孩子的情绪和社交发展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情绪和社交发展。
通过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孩子与他人的交流和相处。
二、幼儿园感统训练的教学课程安排1. 制定感统训练的教学目标在幼儿园感统训练的教学课程安排中,首先要明确感统训练的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感统训练的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孩子的哪些感统能力和技能。
2. 选择合适的感统训练活动在幼儿园感统训练的教学课程安排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感统训练活动。
可以结合游戏、音乐、手工等多种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感统训练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增加感统训练的趣味性。
3. 注重感统训练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在幼儿园感统训练的教学课程安排中,需要注重感统训练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不仅要安排定期的感统训练课程,还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有计划地融入感统训练的内容,确保感统训练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4.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感统训练在幼儿园感统训练的教学课程安排中,需要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感统训练。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等方式,及时向家长介绍感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共同关注幼儿的感统训练效果。
三、幼儿园感统训练的教学评估1. 设计感统训练的评估标准幼儿园感统训练的教学评估中,需要设计感统训练的评估标准。
根据感统训练的教学目标,确定评估的内容和标准,明确评估孩子的哪些感统能力和技能。
感统训练课程教案

感统训练课程教案课程名称:感知统合训练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的敏感度和觉察能力。
2. 提升学生的感知统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整合感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决策。
3. 培养学生的感官协调性和动作协调性,提高他们的运动控制和执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集中精力和思维敏捷性。
教学内容:1. 感知训练:通过不同的感知任务,如触觉、视觉、听觉等,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感度和觉察能力。
例如,让学生在盲目状况下找到特定物体,或通过听觉判断闯入的声音是来自何方。
2. 感知统合训练:通过整合不同感知信息,例如视觉和听觉,培养学生的感知统合能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听觉信息来判断其功能和用途。
3. 动作协调训练:通过不同的动作任务,提高学生的感官协调性和动作协调性。
例如,通过进行平衡训练、球类运动等,培养学生的运动控制和执行能力。
4. 专注力训练:通过不同的专注力训练任务,培养学生的集中精力和注意力。
例如,让学生在嘈杂环境中识别特定的声音,或通过观察并记住一系列物体的位置和属性。
5. 反应和决策训练:通过不同的反应和决策任务,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
例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从多个选择中快速选择正确答案,或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锻炼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教学方法:1. 引导式训练:通过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游戏式训练:通过设置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和提高。
3. 小组合作训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观察和反思训练:通过观察和反思学生的表现和答案,帮助他们思考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估方式:1. 学生表现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各个训练任务中的表现和反应,记录他们的进步和发展情况。
2. 个案研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和评估,了解他们在感知统合能力、运动控制和注意力上的改变和提高。
幼儿园感统训练班本课程

幼儿园感统训练班本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感统训练帮助幼儿发展身体和感官系统,在发展孩子的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社交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
课程内容涉及坐姿、站姿、平衡、手眼协调和大肌肉群训练等方面,通过渐进式的训练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发展良好的感官和运动技能。
该课程适合3-6岁的幼儿,每周1-2次,每次60分钟。
课程目标1.提高身体感知能力:通过感觉和身体训练,提高幼儿感知自身身体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提高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通过视觉和平衡训练,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控制和动作协调程度。
3.促进大肌肉群的发展:通过对大肌肉群的训练,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能和身体协调性。
4.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感官训练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
5.提高社交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通过社交活动和自我调节训练,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幼儿身体和感官发展的特点,结合幼儿运动需求,设计了以下训练内容:1.感官训练:帮助幼儿发展视觉、听觉、触觉和位觉等感官,提高感知和觉醒水平。
2.坐姿训练:通过坐姿训练,锻炼孩子的躯干、腹部和臀部肌肉,以及脊柱平衡控制的能力。
3.站姿训练:通过站姿训练,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蹲起和站立的能力。
4.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帮助幼儿发展平衡能力和空间感,提高身体控制和动作平和度。
5.手眼协调训练:通过手眼协调训练,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
6.大肌肉群训练:通过大肌肉群训练,帮助幼儿发展运动技能,提高体能和身体协调性。
7.社交活动:通过社交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和专注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8.自我调节训练:通过自我调节训练,帮助幼儿控制情绪和行为,建立自我规则和习惯。
课程特点1.针对幼儿身体和感官发展特点,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设计训练内容。
2.采用渐进式训练方法,根据幼儿体能和技能不断调整难度。
七宝镇幼儿感统课

七宝镇幼儿感统课七宝镇幼儿感统课是一种针对幼儿感觉统合发展的课程。
感觉统合是指人体通过感觉系统获取外界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和应对的过程。
幼儿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感统课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感觉统合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将从七宝镇幼儿感统课的内容、目标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内容1. 触觉训练: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锻炼幼儿的触觉敏感性和手部肌肉控制能力。
2. 姿势训练:通过不同姿势的练习,促进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3. 运动训练:包括跑步、跳跃、爬行等活动,帮助幼儿提高运动技能和肌肉控制能力。
4. 平衡训练:通过站立、行走等活动,培养幼儿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5. 视觉训练:通过观察、辨认图案等活动,促进幼儿视觉感知和注意力发展。
6. 听觉训练:通过听音乐、听故事等活动,培养幼儿听觉感知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7. 空间意识训练:通过模仿、构建等活动,提高幼儿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提升幼儿感觉统合能力:通过感统课的训练,帮助幼儿更好地整合各种感觉信息,提高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
2.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感统课可以帮助幼儿释放身体能量,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 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在感统课中,幼儿可以与其他同龄人互动,在游戏和合作中培养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效果1. 提高学习成绩:通过感统课的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提高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效果,从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改善行为问题:感统课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多动症等问题的发生。
3. 促进身体发育:感统课中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各个方面的发育,提高体质和运动能力。
4. 增强自信心:通过感统课的训练,幼儿可以逐渐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结语七宝镇幼儿感统课是一种针对幼儿感觉统合发展的课程,通过触觉、姿势、运动、平衡、视觉、听觉和空间意识等训练内容,帮助幼儿提升感觉统合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计划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

感统训练,即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感觉刺激和活动,促使儿童各种感官的发展和合作,提高婴幼儿学习动作技能及其它相关的学习技能。
感统训练旨在帮助儿童建立对身体感觉、平衡、身体协调和运动技能的认识,帮助幼儿园学生获得良好的基本动作水平,营造全面智力发展和身体良好素质的环境。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计划进行详细解读。
一、课程目的1.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身体感觉感统训练课程旨在帮助婴幼儿建立正确的身体感觉,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和活动,促进儿童大脑功能的发展,提高其学习动作技能和相关学习技能。
2. 提高幼儿协调能力通过感统训练课程,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增强身体的基础动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 促进幼儿全面智力发展感统训练有助于开发儿童的认知、智力和社交技能,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课程内容安排1. 感官刺激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活动,帮助幼儿认知世界,提高感知能力。
2. 动作技能训练包括平衡训练、重力感知训练、身体协调训练等,提高幼儿基本动作水平。
3. 触觉和运动感统活动通过各种触觉和运动感统训练活动,促进儿童感统的完善和发展。
4. 社交合作训练通过团队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感统训练课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设置,引导幼儿参与感统训练,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让幼儿在感统训练中体验和认知,提高学习效果。
3.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接受感统训练。
四、训练课程的实施1. 教师团队的培训幼儿园需要安排专业的感统训练师资力量,对教师团队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感统训练的认识与把握能力。
2. 资源调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调配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器材、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支持。
幼儿感统训练教案

幼儿感统训练教案幼儿感统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身体感知和控制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和动作规范性。
4. 增强幼儿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训练。
2. 平衡感统训练:包括前后平衡、左右平衡、协调性训练等。
3. 运动感统训练:包括跑步、跳跃、爬行、匍匐等各类运动能力训练。
4. 精细动作感统训练:包括抓握、拧转、扔接、绘画等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操纵气球、摆动摇铃等,以帮助幼儿调整身体状态。
2.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a. 触觉训练:分别给幼儿提供不同质地的物品,让他们用手触摸并描述感觉。
b. 视觉训练:播放不同形状、颜色的图像、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进行分类。
c. 听觉训练:播放不同音频,让幼儿辨别不同声音来源。
d. 嗅觉训练:给幼儿提供各种气味,让他们通过嗅闻辨别。
e. 味觉训练:给幼儿尝试不同味道的食物,并描述味道。
3. 平衡感统训练活动:a. 前后平衡:让幼儿走直线,一脚跟踩到另一脚的脚跟上,保持平衡。
b. 左右平衡:让幼儿左右脚抬高,保持平衡。
c. 协调性训练:让幼儿两手同时做相同或相反的动作。
4. 运动感统训练活动:a. 跑步:让幼儿在指定区域内自由奔跑。
b. 跳跃:让幼儿跳过障碍物或跳到指定位置。
c. 爬行:设置障碍物让幼儿爬行通过。
d. 匍匐:让幼儿在地上匍匐前进。
5. 精细动作感统训练活动:a. 抓握:给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玩具,让他们练习抓握。
b. 拧转:给幼儿练习旋钮、开关等动作。
c. 扔接:让幼儿练习投掷和接住球类物品。
d. 绘画:让幼儿用画笔练习绘画。
四、教学评价:根据幼儿在各项训练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感觉训练的准确性、平衡感统训练的稳定性、运动感统训练的速度和灵活性,以及精细动作感统训练的精确性等方面。
幼儿园感统训练教案

幼儿园感统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幼儿园感统训练展开,选用教材为《幼儿感觉统合训练手册》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系统的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感觉统合,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自信等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感觉统合的概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提高观察力、注意力、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如平衡木、触觉板、跳绳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贴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游戏活动,如跳绳、平衡木等,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
2. 触觉训练(10分钟)使用触觉板,让幼儿赤脚踩在上面,感受不同材质的触感。
同时,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自己的触觉感受。
3. 前庭觉训练(10分钟)进行平衡木游戏,让幼儿保持平衡,感受前庭觉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相互观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本体觉训练(10分钟)利用跳绳、球类等器材,让幼儿进行本体觉训练。
引导幼儿注意自己的身体动作,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
5. 例题讲解(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感觉统合的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感觉统合的重要性。
6.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感觉统合的概念、作用和训练方法。
2. 实践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计划。
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制定一个为期一周的感觉统合训练计划,包括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训练项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家长讲座,让家长了解感觉统合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幼儿的感觉统合训练。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32节课)

幼儿园身体智能(感统)练习课
一、教案
时间第一次课课型40分钟内容平衡练习
目的1.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领。
2、通过练习, 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
3、发展幼儿神经系统的链接, 提升专注力, 稳定情绪。
3.发展幼儿神经系统的链接,提升专注力,稳定情绪。
3、发展幼儿神经系统的链接,提升专注力,稳定情绪。
重点1.以身体中线为中轴, 左右身体的整体平衡。
2.视觉和动觉的协调配合。
2、视觉和动觉的协调配合。
课的部分组数
次数课的内容组织教法要求
时
间
准备部分1
一、集合
1.整队集合, 报告人
数
2、课堂礼节, 宣布本
课内容
2.课堂礼节,宣布本课
内容
2、课堂礼节,宣布本
课内容
组织: 3组, 每排14
人。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
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
求。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
求。
1
分
钟1
二、热身
反应游戏: 听令做动
作
反应游戏:听令做动作
学生手牵手围成一个
大圈, 手松开, 向右
转, 逆时针绕圈跑
动, 听到蹲下、跳起、
单足站立、坐下、转
圈、趴下等指令后,
学生快速完成动作。
2
分
钟
三、左右交叉(身体智
能)
1.双踝交叉
组织: 体操队形, 前
后左右间隔一臂。
教师示范标准动作
2
分
二、感觉课教学和练习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身体智能(感统)练习课
一、教案
时间第一次课课型40分钟内容平衡练习
目的1、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领。
2、通过练习,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
3、发展幼儿神经系统的链接,提升专注力,稳定情绪。
重点1、以身体中线为中轴,左右身体的整体平衡。
2、视觉和动觉的协调配合。
课的部分组数
次数课的内容组织教法要求
时
间
准备部分1
一、集合
1、整队集合,报告人
数
2、课堂礼节,宣布本
课内容
组织:3组,每排14
人。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
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
求。
1
分
钟1
二、热身
反应游戏:听令做动作
学生手牵手围成一个
大圈,手松开,向右
转,逆时针绕圈跑动,
听到蹲下、跳起、单
足站立、坐下、转圈、
趴下等指令后,学生
快速完成动作。
2
分
钟
三、左右交叉(身体智
能)
1、双踝交叉
2、向前伸出双臂,把
一只手腕交叉到另一
只手腕上。
3、双手手指交错相扣,
旋向内置于胸前。
4、保持姿势,闭上眼
睛2分钟。
组织:体操队形,前后
左右间隔一臂。
教师示范标准动作
2
分
钟
二、感觉课教学和练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