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舞蹈意象思考
舞蹈的意境与形象

之 于外 , 通过 人 体 的 外部 动 作 , 就 是 形 象 来 完成 的 。 即 也 这是
舞 蹈 区别 于其 他视 觉 艺 术的 标 志 。 而 舞 蹈 去掉 了这 种 “ 形之
之境 ” 。只有这样 , 才能产 生深远的意境。舞蹈《 高山流水》 、 《 海浪》 作者就对其注入强烈的感情 , 不仅表现物 , 而且把人
色, 舞台上无水似有水, 无花似有花。 水的空间, 的物象, 花 是
舞 者的 舞姿 创 造 出来 的 空 间 景 象 , 为 观 者在 想 象 中视 为 逼 又 真, 这就 是 中 国传 统 的“ 似之 似 ” 手 法 。 同 时在 节 奏 上把 不 的 握 了流 动 中求平 静 , 空 间景 象增 添 了无 限 的情 趣 。 塑 造 了 为
形 象和 思 想感 情联 系起 来。 “ ” 具 体 的 、 近 的 、 露 的 、 象 是 切 显 变化 多 端 的 ; 意 ” 是 深远 的 、 隐的 。 易传 》 接 触 到 了 而“ 则 幽 《 就
情的共鸣。 所以舞蹈的时、 空观念是 艺术的观念 , 而不是科学 上的概 念。有些人把 舞蹈比作 活动 的雕塑 , 仿佛一个个舞姿
体 线条 , 现 出 了荷 花 在 水 面轻 轻 飘 舞 、 脉 含 情 的 自然 景 表 脉
景不生。 意象都是“ 、景” ” 情” “ 相融的产物, 没有“ 、景” 情” “ 的
结合 , 就没 有 完 美的 意 象 。舞 蹈 意 境 在 于人 体 动作 在 舞 台 空 间和 时 间 中所创 造 出来 的景 象 , 种 景 象是 具 体 的 、 实 的 , 这 真
造 型 连 贯 起 来 , 动起 来 , 纯技 术 的 动 作 , 以 舞 台 调 度 , 活 用 加 就 能表 现 出舞 蹈 的 空 间性 。这是 不 准 确 的 。因为舞 蹈 讲 究 意
从“意境”角度浅谈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

人 文社 会 科 学
…
RE W E HE N NS HUI X KE UE
情 忠 、 囊. 地 隐 ;它 与 主体 的 理 性 修 、 连, : : 仃
“ ’J 境 ‘f ! l J
较好地诠释于舞蹈编创 中,向观众展示 出一 幅 “ 象外之象”的画面,使人从 中
积 累 和灵 感 息 息 相 关 ,通 过 审美 意 象 的 拓 展 、意 境 手 段 的运 用 ,才 能 创 造 出艺
才能快捷地捕捉到意境之美 。同时它也
打 开 了观 众 超 越 舞 之 具象 , 由景 生 情 、 由情 人 理 ,耐 人 寻 味 的想 象 空 间 ,使 观
的 刨造 、l 发 美 好情 思 的 r ] I
i l
镣 , j rf 1 以
所 提 供 给 人们 去感 知 的 “ 就是 “ 外之象 、 象
, 越 体 彳 限 的物 象 、 件 、 州 丁 事 剐、 实相 乍 的 形 象 思维
历史发展 背景 的基础之上,才 能更好地
领 悟 和感 受 到 作 品 中这 种 原生 态 的美 ,
场£ 世 人]I- I 和空 间:它存在 tL 1 . ̄ f 的l
Jl 川 的 审美 想 象 空 问 巾 。 『f j I
2 意境 在 舞蹈 中 的 作 用
艺术家所必备 的基本素养之一 就是 具 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舞蹈 的编 创 与创作者 的知识 、阅历 、舞蹈语汇 的
体 味 f不 尽 的 “ l { 韵外 之致 ”来 。 因此 ,
会觉得姿态各异 ,能联想到敦煌莫高窟 中的壁画形象 ,仅此而 已。殊不知 ,其
正 是 编 导 独具 匠心 所 在 ,这 创 造 了不 拘
浅论中国古典舞的“形”与“意”

2019-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论中国古典舞的“形”与“意”杨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湖北潜江433100)摘要:中国古典舞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掘和整理,以及对其他舞种的吸收和借鉴而产生的一个舞种,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表演形式。
其中,“形”和“意”便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形”;“意”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01-01中国古典舞做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一种延续,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也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
所以在审美表现上,集中体现了精致细腻、刚柔相济、形意相随、技艺相融的审美特征。
从具体方式和手段来说,则是以“形”和“意”的完美统一共同铸就的中国古典舞重要美学特征。
那什么是“形”,什么是“意”呢?“形”是指一切事物的外部形态,这里指的是舞蹈外在动作的各种表现方式和手段。
包括体态、动作、造型以及所有诉诸视觉的外在形态。
因为舞蹈作为动态艺术形象,它是以舞蹈艺术化或对象化的形式存在,以人体为物质材料,是以物质性为主要特征。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蹈作品内容的表达都是通过一定的外在艺术形态来表现的。
它在具体内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是手、眼、身、法、步。
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从舞蹈的外观方面看,呈现于欣赏者感官面前的主要是动作,动作是舞蹈艺术的语言,是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
因此,中国古典舞不仅要表现在体态有着“拧、倾、圆、曲”以及“仰、俯、翻、卷”的曲线美,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它严谨的程式化动作和规范性的技术、技巧。
例如:手位有山膀、托掌;脚下有丁字位、踏步、卧鱼儿;跳有凌空跃、射燕跳等一些动作技巧。
这些动作无论是身法还是技巧都有着统一的形式和规范要求。
因为舞蹈动作不同于生活动作,在具体的作品中还要有和独特内容相符合的独特性格。
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形”。
在舞蹈作品中,对现有的舞蹈动作不可任意变形,对每一个动作必须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浅谈中国舞蹈的写意性

浅谈中国舞蹈的写意性作者:董树贵来源:《剧作家》 2020年第4期董树贵舞蹈是用身体来完成动作的艺术形式,通过各种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思想和传达感情。
早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劳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用这种有节奏、有音乐、有律动的形式来求偶、祭祀、运动、社交和表现礼仪,渐渐成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
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用舞蹈的旋转、跳跃、翻腾等技巧来再现生活和表达情趣,因而舞蹈是传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段。
由于舞蹈语汇的抽象性,使得舞蹈更擅长渲染情感而拙于叙事,在舞台表现上更注重通过舞者的“象”表现作品的“意”,因此写意性是舞蹈最吸引人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一、舞蹈的以意象形“圣人立象以尽意”,说明“意”与“象”的关系。
“象”指形象,“意”指思想情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舞蹈用自身的肢体语汇和包含舞蹈在内的舞台上的多种艺术手段共同营造的丰富形象来传达主题意义,并且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展现戏剧情节或表达作品情感等。
舞蹈的表意语汇是肢体的动作,很多行动未必形似,但求达意。
舞者虚拟的表演与中国写意画相似,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美学观念。
比如古典舞蹈中的水袖舞,用“风摆”“双举”“反掌”“搭肘”等技巧舞得水袖忽急忽缓、忽刚忽柔,袖随人动,表达人物大起大落的心情。
千变万化的水袖展示了舞蹈艺术的写意风格。
舞蹈的“意”可以传达丰富的含义,其抽象和多义的特质赋予舞蹈“象外之象”的无穷魅力。
二、舞蹈的以虚就实写意与“写实”相对,是舞者忽略外在真实性,强调内在精神实质的一种创作手法。
它原指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画法,在舞蹈领域艺术家也将这种美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者不着眼于详尽如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而是着重以简带繁,以虚就实地表现物象神韵和主观情感。
这种方法源于中国传统艺术“神似”“虚静”等意境的追求,在中国戏曲中多有展现。
舞蹈动作无不在节奏和韵律中,但有时节奏的停顿造就动作舞姿的暂停,恰恰营造了舞蹈的空灵之姿,与激烈的节奏形成对比,塑造出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谈舞蹈中的意境

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谈舞蹈中的意境王欢;谢丹【摘要】Artistic beauty is the soul and essence of the dance, but also the highest state in the pursuit of the art of dance. The mood in the dance works depicting scenes of life and should be the expression of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integ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unified realm of art, which works in the dance performance entrusted with people's ideas and aesthetic ideal creative thinking. The perfect unity "emotions" and "scenes" , " spirit" and " conception" combines the spiritual content of the external actions and inner feelings to construct the beauty of dance works.%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舞蹈;意境;“情”;“景”;“意”;“境”【作者】王欢;谢丹【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南昌3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1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可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中国民间歌舞中的意象体现-精品文档

中国民间歌舞中的“意象”体现每一门艺术都有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但所有艺术又有共同的一般原则。
中国各门类艺术有着共同讲求的艺术原则和创作理念,即:空灵深邃、气韵相通、潜意造象,所以,追求神韵、随象写意成为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
“象”就中国舞蹈而言,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名词之“象”,即形象、意象,是具体的动态视觉形象,其二为动词之“象”,即象形、象征,是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
“象”、“形” 直接关系到取意,决定其形式美,只有逼真的“形”,才能传递出深刻的“意”。
舞蹈中的意象通过肢体语言和整体形象来表现内在的情感和灵魂,并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之上追求“诗情画意” 的境界,这与诗歌、绘画以及书法中形成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中的意境不谋而合。
一、诗歌的缘物寄情与舞蹈的情景交融“意象”一词可以分开来理解,“意”主要指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达的主旨;“象”就是作家要达到其表达目的而借助的对象,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事件。
在我国诗词创作和舞蹈发展史上十分注重采用“寓理于象”、“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来渲染气氛,以象征、暗示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思绪,善用想象,通过悦耳的声音、独特的色彩来呈现朦胧的意境或者寄托作者的情思与愿望。
这种表现手法与戴爱莲编导的汉族民间舞蹈《荷花舞》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首先在舞蹈的服装方面,也较好地提供所要塑造的舞蹈意象的条件:舞者身着长裙,裙子的下摆是荷叶盘,远远望去,舞台犹如一汪荷花池,荷花仙子们在水中翩然而舞。
通过纯洁高贵,生机盎然的荷花意象,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其“意”在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着重描绘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舞蹈中的象形,并非照搬复制,而是变相得去抽取模拟,正如诗歌当中采用缘“物”寄“情”来抒发各种复杂的感情,模仿是一种骨架,舞蹈家都使用自己的艺术原料把模仿对象的形象,或把对象的主观经验附加在这个骨架之上。
在各民族的舞蹈中,摹拟性的舞蹈随处可见。
中国古典舞审美中的圆文化

中国古典舞审美中的圆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被视为完整、和谐和美好的象征。
这种圆文化也深深地融入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中。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优雅、典雅的舞蹈形式,强调舞者的优美姿态和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圆形美学观念。
首先,中国古典舞中的舞姿通常呈现出圆润而柔美的形态。
舞者的身体线条流畅而富有弧度,动作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如同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画卷。
舞者的身体形态展现出一种优美的曲线,仿佛鹅卵石般的光滑圆润,使观众感受到舞蹈的柔和之美。
其次,在中国古典舞中,许多舞蹈动作的起始和结束都呈现出圆满的态势。
比如,舞者的手指通常呈现出优美的曲线,肢体也如同一条流畅的曲线在空中舞动。
这些起伏的曲线动作形成了一种流畅的圆形美感,使整个舞蹈更加和谐,观众也更容易被舞者的表现所吸引。
此外,中国古典舞的舞步和舞台布景中也充满着圆的元素。
舞蹈中的转身动作,既承载了舞者情感的表达,又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形态。
而舞台布景的设计中,常常会运用圆形的造型和曲线的线条,这从视觉上营造了一种圆满和谐的氛围,与舞者的舞姿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同时,中国古典舞中的表演意象也常常与圆相关。
舞蹈中的动作和形象常常与自然界中的圆形元素相联系,如太阳、月亮、花朵等。
这些自然界中的圆形形象在舞者的表演中得到了极致的展现,使观众沉浸在一种纯净、和谐的美感中。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审美中的圆文化承载了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使舞者的身体姿态流畅而优雅,舞蹈动作宛若一幅流动的画卷。
圆的美学元素贯穿了古典舞的每一个细节,从舞姿、动作到舞台布景和表演意象,都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完美。
中国古典舞不仅仅是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通过舞者的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完美和和谐的追求。
圆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中国古典舞中,使舞蹈充满了无限的美感和诗意,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珍贵的艺术遗产。
在今天,虽然舞蹈形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国古典舞审美中的圆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古典舞《橘子红了》是一部充满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舞蹈作品。
该作品以橘子这一中国传统的寓意为主题,以古典舞的优美姿态和细腻动作展现了橘子成熟的过程,从而呈现出了一幅充满着审美意境的画面。
今天,我们就来对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进行一番浅析。
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体现在舞蹈的动作和姿态之中。
古典舞以其高贵、典雅的形式和姿态而闻名,而《橘子红了》中的舞蹈动作更是将古典舞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舞蹈演员们以婀娜多姿的身姿,轻盈优美的舞步,展现了橘子树轻盈摇曳的形态,优美舒展的动作仿佛就是在展现橘子的成长过程,从花蕾到结果,再到灿烂成熟,整个过程仿佛是一幅幅典雅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也体现在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橘子一直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而《橘子红了》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这一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蹈中灵动的身姿和舒展的动作,不仅仅是在展现橘子的成长过程,更是在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产生出审美的愉悦之情。
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还体现在舞美和音乐的融合之中。
舞台上的布景和服饰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橘子的审美意象。
而伴随着古典舞的舞蹈,舞台上的音乐更是给人以一种深邃、空灵的感受。
音乐的旋律如梦如幻,将橘子的成长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使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神秘、唯美的氛围,令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古典舞《橘子红了》中所展现的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舞蹈的动作和姿态之中,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舞美和音乐的融合,以及舞蹈的表现力之中。
整个舞蹈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橘子的审美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让人不仅仅在审美的享受中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古典舞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舞蹈意象思考摘要: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连接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最后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综合的意象。
动作姿态的外在形态是直接可视的,是舞蹈外在的“象”,肢体语言所呈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是舞蹈的内涵,即“意”。
中国舞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建构基石,通过外在肢体形态、动作传达内心情感,因此,这种外在形态、物质载体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关键词:舞蹈;意;象舞蹈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情感符号。
这种艺术形式以人体的姿态为物质载体,在肢体的运动中以时间占据空间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的符号。
苏珊·朗格说:“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在舞蹈之中,这种知觉形式就是人体的肢体动作,情感就是寄托在这些知觉形式之中,这些知觉形式也即意象。
一、意象与中国古典舞蹈关于舞蹈的起源,《毛诗序》中说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此言阐明,情感表达所借助的方式有四种,即言、嗟叹、歌咏和舞蹈,从而根据内在情感表现的需要产生了四种艺术样式。
而舞蹈是最能体现传达内心的情感的,这是因为舞蹈是创作者内在情感的想象性、创造性表达,是一种内在的、难以描摹的内心以形体语言为媒介的有形抒发。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是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象征性的表现艺术,因此又具有极强的时空综合能力。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动作姿态的外在形态是直接可视的,是舞蹈外在的“象”,肢体语言的内容是间接的,是舞蹈的“意”。
古人把舞蹈置于传情的最有利的艺术类型自然与舞蹈自身的艺术媒介和“足意”的表现特质是紧密相关的。
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意象呈现。
它超越了言、嗟叹、歌咏三种艺术样式在表现方面的不足,淋漓尽致地表现人内心深处的种种情感。
正如玛丽·魏格曼所言:“舞蹈室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启示,目的在于以较高水平来表达人的内在情绪的意象和譬喻,并要求传达给别人。
最重要的,舞蹈要求直接传达而不是转弯抹角。
”绘画、雕刻是空间的艺术,是凝固的时间,凝固的诗歌,是创作者历时思维下提炼出的静态艺术,由静能传达出动态情感的内涵;而舞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动态的艺术,由动态的感官知觉传达着某种内凝的情感。
而相对于西方的舞蹈,中国古典舞蹈的情感构建出言外之意、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意境,是感受性大于理解性的艺术创造,是知觉性大于经验性的艺术,中国古典舞蹈尤其重视审美意象的建构,从而创作出意味深长的作品。
同时,中国古典舞蹈建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人体的姿态、肢体的动作又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舞蹈固有的内在核心的是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带有强烈的儒家和道家哲理意味的情感思想;艺术在传达情感之时,也无不受这些文化的制约影响,使中国的抒情艺术借助融合主观与客观、情感与哲理的“意象”为根本特征。
因此,中国传统舞蹈就要借助意象这种物质载体传达信息符号——以中国文化、历史的积淀的情感。
二、意象在中国古典舞蹈中的呈现“意象”何为?“意”就是情志,“象”就是艺术作品中情志的外在呈现。
二者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融合为一的两个向度,外在的象是表达内在情志的象,内在的意是借助于外在的象表达的意。
就二者的呈现形态来看,“象”是直观感性的、可视的,正如“见乃谓之象”,是艺术的外表形态、形象、具体而明晰;“意”是间接的、精神性的,不能为视觉所直接感知,但能理解、想象、感悟,在艺术作品中是一种情思、情志、情意,深远而隐含。
因此,可以说,意象指审美对象,审美对象可分为虚实两个层次,实的层次代表实质客观的对象,虚的层次代表主体意识所虚构的对象,而虚的层次是审美意象的重要内涵,是组织整个审美意象功能性构成。
就中国古典舞蹈而言,实的象可以说是技术层面的呈现,虚的象则为情感传达的重要凭证,这两个向度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实象的目的在于虚象,虚象需要凭借实象,虚象的领悟需要舞者展现实象的技术(当然也需要观赏者的领悟能力)。
在中国古典舞蹈的创作中,赋予象征意味的意象很常见,如“托掌”、“顺风旗”、“扑步”、“剑舞”等都是融入了历史上传统戏曲舞蹈对自然和生活原型的“意”与“象”的表现。
这些特有的舞蹈艺术手法和极富夸张力的舞蹈表现形式,在古典舞的创造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使欣赏者在欣赏肢体语言时,能够感受到舞者所要传达的情志。
简言之,意象在舞蹈中是带有情感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外物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正是因为有了意象的融入,中国古典舞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上才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中国古典舞蹈意象的呈现主要凭借肢体姿态的象征性、韵律性和造型性。
意象的象征性是由舞蹈表现情感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在舞蹈表演中,若干连贯的姿势体态就会传达一种情志、思想;舞蹈韵律性包括内在的心理张力,情感活动的节律;外在的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度变化和动作分配;在造型方面,舞蹈动作的造型是构成动态意象的重要因素,不仅包括姿态,还包括能与动作姿态构成造型有机联系的服装、道具、构图等。
中国古典舞蹈的意象是由这三个方面决定、呈现的。
中国古典舞蹈通过象征性、韵律性和造型性三个方面呈现意象,其中象征性所体现的事意象的整体功能,韵律性体现了舞蹈意象的动态功能,造型性体现了舞蹈的静态功能,三者所营造的意象传达了言、嗟叹、歌所无法传达,或者无法完全传达的情志思想。
富于象征性的意象呈现让观赏者感受到邀游天际的神秘体验,也从中体悟到了情、意、境韵味无穷的、无法言说的内涵。
三、中国古典舞蹈意象的营造舞蹈中各种肢体动作(简单的和复杂的)通过艺术的整合、加工,构建成具有审美意味的意象,并使之成为动作与情志合一的有机构成,其中,想象是中国古典舞蹈意象建构和欣赏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在舞蹈艺术中,还是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意象是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
各种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的首要因素是艺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而审美感情和审美认识在审美意象中集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我国古典美学中常说的情景交融、景随情迁就指的是审美感情和审美认识相结合而形成的审美意象。
这里的景或境并非生活中的实景,而是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构成的情中之景,情也是浸在这种营造的景中之情。
然而,中国艺术强烈的抒情性、对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强调,导致艺术创作者追求一种含不尽之意寓于有限之言的表达方式。
这样,无论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意象的营造都要求对现实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抽象,使之成为能够容纳大量的信息内容。
在艺术中,意象这种知觉形式愈是具体,其指代愈是清晰,则意象所传达的信息量越少;而意象愈是模糊,则能够包含更多的信息。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古典舞蹈也自觉地开始建构抽象化具有极强象征性意象的营造。
如中国舞蹈融汇了八卦与太极图具象寓意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将抽象思维的意图负载于形体动态的具象之中。
中国古典舞蹈意象的营造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以意象造型立象外之象,此种方式是指利用动态造型营造比较扩大、浑宏的意象;二是借自然物象写主观情思,此种方式近于诗歌中比兴的方式,以景写情,以景传情;三是以物象之象,象征性质的不断改变营造新的意象,此种创造意象的方式是不断变幻外在动态和内在含义,每一次的变换都产生了一个新的意象,唤起新的联想,以虚托实、以实引虚,使舞蹈充分地达到其艺术效果;四是通过虚拟创造内心视象,即将不可视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可视的形象;五是利用道具的象征功能创造意象,道具运运得好就可以创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有可以为表演者提供物质的支撑,有助于她们展示技巧。
综上,意象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既能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又能呈现中国传统的文化。
意象与情感不是分裂的,而是同一的,是一种有机构成的两个向度,情感外化为意象,是情感的意象;意象传达、表达情感,是情感的意象。
同时,舞蹈意象的呈现是象征性、韵律性和造型性的。
这种舞蹈意象的营造遵循中国古典艺术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传统为动作与情志合一的有机构成,其中,想象是中国古典舞蹈意象建构和欣赏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在舞蹈艺术中,还是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意象是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
各种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的首要因素是艺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而审美感情和审美认识在审美意象中集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我国古典美学中常说的情景交融、景随情迁就指的是审美感情和审美认识相结合而形成的审美意象。
这里的景或境并非生活中的实景,而是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构成的情中之景,情也是浸在这种营造的景中之情。
然而,中国艺术强烈的抒情性、对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强调,导致艺术创作者追求一种含不尽之意寓于有限之言的表达方式。
这样,无论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意象的营造都要求对现实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抽象,使之成为能够容纳大量的信息内容。
在艺术中,意象这种知觉形式愈是具体,其指代愈是清晰,则意象所传达的信息量越少;而意象愈是模糊,则能够包含更多的信息。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古典舞蹈也自觉地开始建构抽象化具有极强象征性意象的营造。
如中国舞蹈融汇了八卦与太极图具象寓意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将抽象思维的意图负载于形体动态的具象之中。
中国古典舞蹈意象的营造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以意象造型立象外之象,此种方式是指利用动态造型营造比较扩大、浑宏的意象;二是借自然物象写主观情思,此种方式近于诗歌中比兴的方式,以景写情,以景传情;三是以物象之象,象征性质的不断改变营造新的意象,此种创造意象的方式是不断变幻外在动态和内在含义,每一次的变换都产生了一个新的意象,唤起新的联想,以虚托实、以实引虚,使舞蹈充分地达到其艺术效果;四是通过虚拟创造内心视象,即将不可视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可视的形象;五是利用道具的象征功能创造意象,道具运运得好就可以创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有可以为表演者提供物质的支撑,有助于她们展示技巧。
综上,意象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既能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又能呈现中国传统的文化。
意象与情感不是分裂的,而是同一的,是一种有机构成的两个向度,情感外化为意象,是情感的意象;意象传达、表达情感,是情感的意象。
同时,舞蹈意象的呈现是象征性、韵律性和造型性的。
这种舞蹈意象的营造遵循中国古典艺术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传统。